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幾種補氣中藥和食療方

時間:2023-02-20 12:00:06 雪娥 職場健康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幾種補氣中藥和食療方推薦

  中醫(yī)認為,氣是人體一切生理功能的動力。食療是補氣的最佳方法,那么補氣的中藥和食療方有哪些?下面推薦幾種補氣的中藥和食療方,一起來看看。

  補氣中藥:

  在中醫(yī)學里,“氣”指的是生命的存在以及動力。血氣方剛就指的是一個人的“氣”過多過剩導致的沖動易怒的個性體質。而適當?shù)臍鈱θ说纳是必要的。因為它的存在對人體各個五臟六腑都起到了適當?shù)谋Wo和保養(yǎng)的作用。可以說,有了適當?shù)臍猓司统錆M了活力。以下中藥可以補氣:

  1、人參

  這是最重要,最名貴的補氣中藥之一,味甘、微苦,性微溫,功能大補元氣,益智安神,為補益保健之佳品。有補益強身作用,可抗衰老,適用于久病體虛、心悸心慌、肢冷、氣短、虛脫、心衰、神經衰弱等癥,提高免疫功能,促進疾病的康復。

  2、黃芪

  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腫,適用于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痛疽不潰,內傷勞倦,脾虛瀉泄,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癥者忌用。

  3、西洋參

  西洋參又叫花旗參,是清補保健之妙品,凡欲用人參而不耐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西洋參味甘,微苦,功能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適用于肺虛勞嗽、久嗽、喘咳、咯血、肺痿失音等癥證。激烈活動后疲勞乏力、大汗虛脫者服用不錯。

  4、黨參

  黨參能補中益氣、生津養(yǎng)血,常用于氣虛不足的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津兩傷的口渴氣血兩虛的面色萎黃、頭暈等癥,以及病后體虛、營養(yǎng)不良。

  5、太子參

  太子參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氣陰兩虧等病癥。

  6、白術

  白術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濕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癥。

  7、甘草

  中醫(y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補脾和中,緩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適用于脾胃虛弱,脘腹疼痛,咳嗽,心悸,瘡瘍腫毒,中毒等癥。

  中醫(yī)補氣食療方:

  1、補氣健脾活血補血——糖棗荔圓

  大棗、桂圓、荔枝各50克三七粉5克食糖過量。將大棗放砂鍋中加水過量燒開后小火煨5分鐘再加入其他各物煮沸用小火煨10分鐘加食糖調勻即可。每日1次溫熱過量食之。

  2、補氣健脾益胃——參棗米飯

  黨參10克大棗20個糯米250克白糖50克。將黨參、大棗泡發(fā)煮半小時撈出湯備用糯米蒸熟把棗擺在上面再把湯液加白糖煎熬成黏汁澆在棗飯上即可。作主食食用。

  3、補氣潤腸通便——麻仁栗子糕

  火麻仁10克芝麻5克栗子粉50克玉米面50克。將火麻仁、芝麻打碎與栗子粉、玉米面、過量紅糖拌勻以水合面蒸成糕。作點心服食。

  4、補氣養(yǎng)血——黃芪阿膠粥

  黃芪15克阿膠10克粳米30克。黃芪水煎取汁用藥汁煮粳米為粥烊化阿膠兌入粥中。補氣養(yǎng)血。每日1次溫服。

  5、補氣健脾利水消腫——加味黃芪粥

  生黃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雞內金末9克金橘餅2個糯米30克。黃芪加水過量煮20分鐘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鐘最后加入雞內金末和糯米煮粥。每日1劑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餅1個。連服2-3個月。

  補氣血三寶:

  1.山藥

  山藥其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歷來就被眾醫(yī)家廣為贊譽,《本草綱目》云:益腎氣、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潤皮毛。

  《景岳全書》云: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藥品化義》云: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wěn)當。

  清末最有名的大醫(yī)家張錫純對此藥更是推崇備至,在其醫(yī)學專著《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屢用大劑量生山藥一味,治療了許多諸如大喘欲絕,滑瀉無度等危急重癥其言:“山藥之性,能滋陰又能利濕,能滑潤又能收澀。是以能補肺、補腎、兼補脾胃……在滋補藥中誠為無上之品,特性甚和平,宜多服常服耳。”

  山藥品種較多,河南懷慶府的品質最好。所以通常山藥也叫懷山(或淮山)藥用通常干燥切片。藥店有炒山藥和生山藥兩種。建議用干燥后的生山藥較好。

  2.薏米

  如果你覺得自己身體有濕氣,如積液、水腫,濕疹、膿瘍等等與體內濁水有關的問題,薏米都是您最好的幫手。

  “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損真陰之氣,凡濕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薏米性微涼如果脾胃過于虛寒,四肢怕冷較重的人,還是不太適合的。李時珍說孕婦忌服,可能也是怕利水太過,把羊水也利干了,雖然在現(xiàn)實應用中并未見對孕婦有什么危險且常有相助之益,但為安全起見,權且聽他老人家的吧。

  薏米主要功效在于健脾去濕,健脾可以補肺,祛濕可以化痰。所以本品亦可用于治療肺熱肺癰肺痿之癥。和山藥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補缺失。“山藥、薏米皆清補脾肺之藥,然單用山藥,久則失于粘膩,單用薏米,久則失于淡滲,惟等分并用乃久服無弊!苯t(yī)家曾有報導,用兩藥各50克,每日熬粥,對肝硬化腹水有明顯療效。我們何苦非要等到病重如此再去喝粥呢?平日即將二者打粉熬粥常服豈不是明智之舉,況且此粥美味可口,長吃不厭;蛴腥苏f,粥有藥味,且酸苦難喝,恐怕是您選料的品質不好。由于品種不同,有的山藥會略帶一點酸味,但卻毫不影響粥食的美味。

  3.芡實

  前面山藥薏米好象把溢美之辭都分而占盡了,其實不然,芡實,更有其與眾不同的絕妙之處。如果您是“脫癥”和“漏癥”,那芡實就是一只有力的大手,把您托住。不至讓您的氣血白白的流失。

  有人長期腹泄,下利清谷;有人遺精滑脫,其勢難禁;有人夜尿頻多,無法安睡;這時,您就會發(fā)現(xiàn)芡實的神奇了。清代醫(yī)家陳士擇說的最好:“芡實止腰膝疼痛,令耳目聰明,久食延齡益壽,視之若平常,用之大有利益芡實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也,去脾胃中之濕痰,即生腎中之真水。”所以說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若能與山藥同舟共濟,那補益的效果就更佳了。

  山藥、薏米、芡實是同氣相求的兄弟,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時也各有側重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yǎng)陰。又兼具澀斂之功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去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有人將三藥打粉熬粥再加入大棗以治療貧血之癥,療效顯著。

  這三味藥粥雖然好處太多,但有許多人無福消受。體內濁氣太多的人,喝完此粥必飽脹難消。肝火太旺的人,必胸悶不適,瘀血阻滯的人,必疼痛加劇,還有津枯血燥,風寒實喘,小便短赤,熱結便秘者都不適宜這就好比您要想引來清泉,就要先排走污水,“陳血不去,新血不生,濁氣不除,清氣難存”。

  補氣補血的食療方做法:

  【菜名】:補氣補血——歸參燉母雞

  【原料】:當歸15克,黨參20克,母雞1只,蔥、姜、料酒、食鹽各適量。

  【制法】:將母雞宰殺后,去毛,去內臟,洗凈。將洗凈的當歸、黨參、蔥、姜、料酒、食鹽一起放入雞腹中,再把雞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把砂鍋放在武火上燒沸,然后再用文火燉至雞肉熟爛即成。

  【特點】:補血益氣,健脾補虛。適用于久病體衰、婦女月經不調。久服可強壯身體、輕身延年。

  【注意】:可分餐食用,吃肉,喝湯。

  補氣補血——當歸生姜羊肉湯

  【菜名】:補氣補血——當歸生姜羊肉湯

  【原料】:當歸10克,生姜20克,羊肉100克,精鹽適量。

  【制法】:將羊肉去油膜切成方塊,與當歸、生姜同燉,取出當歸、生姜,加入精鹽調味即可。

  【特點】:溫養(yǎng)陰血止痛。適用于氣血虛弱、血虛氣寒引起的腹部隱隱作痛。

  【注意】:食肉喝湯,早晚溫熱食用。

  補氣補血——當歸黃芪烏雞湯

  【菜名】:氣血雙補——當歸黃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肉250克、當歸15克、黃芪20克。

  【制法】: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味服食。

  【特點】:氣血雙補,固腎調精。適用于月經病氣血不足、腎虛者,癥見經期不準,經量少而色淡,神疲氣短,多夢失眠,頭昏腰酸,面色蒼白等。

【幾種補氣中藥和食療方】相關文章:

吃什么補氣血?補氣血的食物有哪些02-14

中藥澤瀉的副作用和作用01-10

中藥材白芍的功效和作用03-20

考研:中藥學和中藥學碩士考試科目與就業(yè)前景方向區(qū)別?02-14

感冒咳流鼻涕食療方法03-29

改善微循環(huán)食療方法08-30

夏天氣血不足怎么補氣血01-11

咳嗽黃痰內熱食療方法07-16

包子的幾種常見做法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