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

時間:2022-10-26 12:03:38 潔桓 科普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

  閏月指的是陰歷中的一種現(xiàn)象,那么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歡迎閱讀參考!!

  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1

  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

  農歷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因此,農歷中連續(xù)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xiàn)過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連續(xù)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么多長時間加一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shù)與朔望月的日數(shù)的最小公倍數(shù):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shù)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shù)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歸年的數(shù)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shù)目。例如第六個分數(shù)式 表示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回歸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

  所以,農歷就采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歷年很好地協(xié)調起來,使農歷的元旦(春節(jié))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農歷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歷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農歷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歷和陰歷兩全其美的特點。

  現(xiàn)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xiàn)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

  農歷閏哪個月?決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jié)氣。

  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jié)氣分為十二個節(jié)氣和十二個中氣。

  二十四節(jié)氣在農歷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于是有的農歷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歷就規(guī)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2001年農歷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氣小滿,再隔一個月的初一才是下一個中氣夏至,當中這一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閏四月。

  2017年閏六月大

  2017年第一個農歷六月是6月24日—7月22日,第二個農歷六月是7月23日—8月21日。

  2017雞年有一個“閏6月”,因此,這個雞年共有6個小月,每月29天和7個大月,每月30天,一年共有384天。上一次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2014年的農歷馬年。2017年之后再次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2020年的農歷鼠年。

  閏月(LeapMonth),是一種歷法置閏方式。在亞洲(尤其在中國),閏月特指農歷每逢閏年增加的一個月(為了協(xié)調回歸年與農歷年的矛盾,防止農歷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jié),每2至3年置1閏,19年置7閏)。

  了解了2017年閏月怎么算后,我們來看看公歷2001年至2042年與農歷閏年閏月對照表。

  公歷2001年至2042年與農歷閏年閏月對照表:

  2001年05月23日 閏四月小 辛巳年

  2004年03月21日 閏二月小 甲申年

  2006年08月24日 閏七月小 丙戊年

  2009年06月23日 閏五月小 己丑年

  2012年05月21日 閏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閏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07月23日 閏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05月23日 閏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03月22日 閏二月小 癸卯年

  2025年07月25日 閏六月小 乙巳年

  2028年06月23日 閏五月小 戊申年

  2031年04月22日 閏三月小 辛亥年

  2033年08月25日 閏冬月小 癸丑年

  2036年07月23日 閏六月大 丙辰年

  2039年06月22日 閏五月小 己未年

  2042年03月22日 閏二月小 壬戊年

  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2

  農歷為什么有閏月

  我國的農歷由來已久,其淵源可溯于夏朝,故又有"夏歷"之稱。農歷平年為12個月,閏年有13個月,這已成為人所共知的常識。但是,你可知道農歷的閏月是如何設置的,為什么閏月設置在夏季的多,設置在冬季的少呢?在我們的記憶中似乎從未有過閏正月,因而也就沒有"閏春節(jié)",這又是為什么呢?問題還得從地球和月亮的運動情況談起。

  年、月、日的定義

  自古以來,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時間。而要計算時間,就必須引入時間的單位。人類的一切活動又都是在地球這個舞臺上進行的,因而晝夜交替、四季更迭的現(xiàn)象自然而然地被人們用作為最基本的時間單位。

  地球的自轉給我們帶來了時間的第一個自然單位,這就是"日"。地球繞軸自轉一周為一"日",它是晝夜交替的周期。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帶來了第二個計時單位,就是"年"。地球公轉一整周為一"年",這是四季變化的周期。最后,月亮繞地球的運動為我們建立了第三個時間單位"月"。

  任何運動都是相對的,天體的運動也不例外。無論是地球的自轉、公轉,還是月亮的運動,都需要相對于一些參考點來加以觀測。因此,在天文學上由于所用參考點的不同便有不同的"年"、"月"、"日"。我們生活中所用的"日"每天長度相等,稱為平太陽日。平太陽日已經不是一種自然的時間單位,它是假定地球公轉軌道為一正圓形、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相垂直時,地球相對太陽自轉一周所經歷的時間。決定四季變化的時間周期稱為回歸年,它的長度等于365.2422平太陽日。最后,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稱為朔望月,長度等于29.5306平太陽日。顯然,年和月的長度并不正好是日的整數(shù)倍,這就給日常生活中的計時問題帶來了一些麻煩。如何利用年、月、日這三個單位來計算時間的方法稱為歷法,其中包括一年的日數(shù),一年中不同月份的日數(shù)如何確定,以及置閏的規(guī)律等內容。

  陽歷和陰歷

  歷法中年和月的長度是日長的整數(shù)倍,它們不再是時間的自然單位,分別稱為歷年和歷月。陽歷又稱太陽歷,是根據(jù)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所定出來的歷法。陽歷的每一歷年都接近于回歸年。在一長時間內,歷年的平均長度應盡可能與回歸年相等。在這一前提下,每年劃分為12個歷月,它們沒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因此,在陽歷中,便采用與回歸年最相近的整日數(shù)來計算年的長度,一年365日。

  很明顯,如果陽歷的歷年長度每年都為365日,那么由于每一歷年比回歸年長度短0.2422日,長此以往,差數(shù)不斷積累,季節(jié)就會不斷向后推遲。比如,經過720年后,積累差數(shù)達到半年左右,那時春分出現(xiàn)在十月,而七月則成為一年中最冷的月份。這樣,必然會造成寒暑顛倒,歲時混亂。為了克服這一點,陽歷規(guī)定設置閏年,閏年為366日,而把含有365日的年份稱為平年。置閏的規(guī)則可用三句話來表示:非世紀年的公元年數(shù)能被4整除的為閏年,世紀年(如1900年,2000年)的公元年數(shù)能被400整除的為閏年,其余的年份為平年。于是在400年內計有閏年97年,平年303年,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和回歸年的長度只相差26秒,經過三千多年后才相差1日,這是很精確的了,F(xiàn)行的陽歷為羅馬教皇格里高里八世在公元1582年所頒布的,并且從第二年起陸續(xù)為世界各國所采用,因而又有格里高里歷或格里歷之稱。

  陰歷又稱太陰歷,是依據(jù)月亮運行的周期所定出的一種歷法。制訂陰歷的原則是使每一歷月都接近于朔望月,歷月平均長度應等于朔望月。然后,使歷年的長度盡可能接近回歸年。由于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陰歷的歷月是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替相間,以使歷月平均長度接近于朔望月。當然,這樣做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異,因此在目前伊斯蘭的教徒所采用的回歷中,規(guī)定在360個歷月(即30個歷年)中大月占191個,小月為169個,從而在歷月和朔望月的配合上作了很大的改進。

  純粹陰歷的歷年也有平年和閏年之分。平年354日,包括六個大月和六個小月。閏年355日,在十二月末增加一天,包含七個大月和五個小月。這種歷法并不照顧到歷年平均長度和回歸年長度的配合,久而久之,兩者相差甚大。比如說,對于用陰歷記年的一個68歲回族老人來說,實際上他只過了66個春秋。

  由于陰歷的根本特點在于歷月平均長度等于朔望月,每個日期就必然與一定的月相相對應,比如陰歷十五大致就是滿月。陽歷的月是不能反映這一自然現(xiàn)象的。但陰歷的歷年則不能反映出季節(jié)的變化,和農業(yè)生產及人們的日常生活脫節(jié),因而已很少為人所用。

  陰陽歷和節(jié)氣

  陰歷的歷法完全根據(jù)月亮的運動,陽歷則完全依據(jù)地球的繞日公轉。我國沿用已久的農歷并不是完全用陰歷,也不是完全用陽歷,而是兩者并用。一方面,農歷以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平均歷月長度等于朔望月;這一點與太陰歷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歷。另一方面,農歷設置閏月以使歷年平均長度盡可能接近回歸年,同時設置24節(jié)氣以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特征。農歷集陰、陽兩歷的特點于一身,所以稱為"陰陽歷"。

  陰陽歷的歷月長度和回歷一樣,有大小月之分:大月30日,小月29日,就是所謂月建。但農歷歷月的安排卻不同于回歷,回歷中大小月機械地相間排列,而農歷的月建大小則要經過推算后決定,比回歷更為精密。農歷規(guī)定月初必合朔,月朔之日定為初一。月建的大小取決于合朔的日期,即根據(jù)兩個月朔中所含的日數(shù)來決定。由于兩個朔望月的長度并不正好為59天,因而一年中的大、小月數(shù)也不一定相等,有時可能連續(xù)出現(xiàn)兩個大月或小月,以使歷月的平均長度盡可能與朔望月相近,其剩余的差數(shù)則依*閏月以及閏月月建的安排來調節(jié)。

  朔望月和回歸年是兩個難以相合的周期,它們的余數(shù)都很零碎,而我國的農歷卻把作為陰、陽兩歷基礎的這兩個自然周期調和的十分成功。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發(fā)現(xiàn),如果在19個陰歷年中插入7個閏月,那么總長度便和19個陽歷年長度幾乎相等。這種"十九年七閏法"在古歷中稱為"閏章"。實際上19個回歸年=6939.60日,而235(12×19+7)個朔望月=6939.69日,兩者僅差2小時9分36秒。為了進一步說明農歷置閏月的規(guī)則,我們先要來對節(jié)氣作一番解釋。

  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農歷的一大特點。由于長期以來把農歷稱為陰歷,因而不少人都誤認為節(jié)氣屬于陰歷,實際上節(jié)氣完全取決于地球的公轉,可以稱為是陽歷的一部分。節(jié)氣反映了地球在軌道上運行時所到達的不同位置。由于運動的相對性,它們也就是太陽在黃道上運動時所到達的不同位置。規(guī)定太陽黃經等于零時稱為春分,以后黃經每隔15°設一節(jié)氣,共有24個節(jié)氣。從春分開始,依次為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蜇。正因為如此,節(jié)氣在陽歷中的日期比較固定。例如,春分總在3月21日或22日。少量變動由陽歷歷月長度不等以及閏年增加一日而引起。相反,節(jié)氣在陰歷中的日期卻是變化不定,同一節(jié)氣在陰歷不同年份中出現(xiàn)的日期前后可相差達一個月,F(xiàn)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節(jié)氣屬于陽歷而不是陰歷。

【農歷閏月是怎么算的】相關文章:

什么是閏年閏月怎么算01-16

藝術生的文化課成績是怎么算的12-08

2022年暖氣費怎么算取暖面積08-15

中秋節(jié)的農歷習俗09-15

農歷七月十五禁忌08-15

農歷八月十六的習俗11-11

愚人節(jié)是農歷幾月幾日07-16

清明節(jié)為什么不是農歷03-08

冬至是幾月幾日_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歷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