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詞語的教學新思維
【背景介紹】
對于詞語教學,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場面:出示詞語,請學生朗讀;老師請學生簡單說說意思;再讀詞語或用它來說句話。至此,教師的詞語教學已經(jīng)結束。但是,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是抽象的,模糊的。這一個個充滿意蘊的詞語,在教師枯燥的操作中失去了生命和活力。我也是這樣失敗的老師,因而在與新課程接觸的幾年中,怎樣讓詞語教學變得有效是一直困惑我的難題。
【教學事件】
曾經(jīng)讀過張祖慶老師的文章——《沉入詞語的四度空間》。文中提到:詞語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語),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 語)。 語文教學當與人的言語生命特性相統(tǒng)一,語文教學的目標當與人的言語生命規(guī)律相契合。借助文本,促進學生言語思維的發(fā)展,當是詞語教學的一項重要旨歸。在詞語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見到教師脫離語境,就詞解詞的場景。這種單純?yōu)榻庠~而解詞的做法,只能將詞語教得缺乏溫度。當詞語被作者當成抒發(fā)情感的工具的時候,每一個詞語都是富有溫度的。因此,在詞語教學中,我們常用的一個策略,就是創(chuàng)生語境,讓學生在語境中反復涵詠,進而用自己的心靈去觸摸詞語的溫度。
詞語是有溫度的,這是多么富有詩意的詮釋。讓我想起了至今難忘的一課。那是我接觸新課程的第一年,執(zhí)教三上年級《風箏》一課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課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是理解“憧憬”一詞,并感受做風箏的快樂。為了突破難點,我特意在課前讓學生閱讀了關于“風箏”的一篇文章,為學生想象思維的發(fā)散作鋪墊。課堂上,我從“精心”一詞入手,讓學生說說“精心地做”是怎么做的?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精心地做就是認真地做,有的說是用心地做,有的說是細心地做……見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我連忙問道:如果讓你精心地做一只風箏,你想做一只怎樣的風箏呢?學生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第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想做一只“老鷹”風箏,因為我不會飛,想讓它飛上藍天去看看。說得多好啊,我微笑地向他點頭。第二個學生說:我想做一只“賽車”風箏,因為我喜歡賽車。不錯。我心想。第三個學生說:我想做一只“鳳凰”風箏,因為鳳凰很美,很少見!叭绻w上了天空,會讓天空變得更加美麗的!蔽已a充道。學生笑著點頭。接著,還有學生說:我想做一只“超人”風箏,因為超人有很高的本領。我想做一只“宇航員”風箏,因為我想飛到宇宙中去!实幕卮鹱屛殷@喜,我連忙總結道:多么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這就是課文中所說“憧憬”,請你帶著你的向往讀一讀吧!
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
【教學反思】
此片斷中設計的“憧憬”一詞的教學過程,學生的精彩回答讓人驚嘆。他們用最真誠、最樸實的語言訴說著他們心底真實而美好的愿望!通過學生的想象說話不僅讓學生在快樂的暢談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憧憬”,也讓學生體驗了做風箏的快樂。
細細揣摩,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此教學設計所帶給我們的欣喜和啟發(fā)?梢哉f,“做風箏的快樂”是次教學內容的一個大語境。因此,在教學這個詞語的時候,我通過語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孩子們去反復涵詠。這樣一來,“憧憬”這個詞語,就以它獨特的意象進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讀著這個詞語,孩子們腦海里浮現(xiàn)出來的,是一只只漂亮又討人喜歡的風箏。當詞語成為鮮活的畫面,就被賦予了情感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