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修之死》的課堂實錄
導語:對于《楊修之死》這篇課文,老師會怎樣進行教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楊修之死》課堂實錄,供各位參考。
一、故事引入
師:先請大家看屏幕。這是一幅三國時期的地圖,(手指地圖)這里,是漢中,同學們知道漢中嗎?
生:不知道。
師:漢中處于關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間,是中國西部的戰(zhàn)略要地。南憑大巴山屏障,北據(jù)秦嶺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赤壁大戰(zhàn)后兩年,吃了大虧的曹操經(jīng)過休整后又恢復了元氣。此時劉備占領漢中地區(qū),令曹操寢食難安,打算發(fā)兵爭奪。曹操親自修戰(zhàn)書一封,發(fā)往成都?催^戰(zhàn)書,劉備甚是憂慮,諸葛亮卻哈哈一笑,在戰(zhàn)書上面題下四句詩:黃花逐水漂,二人過木橋。好景無心愛,須防歹徒刀。
曹操看了這四句詩,不解其意,問左右誰人能解,都面面相覷,不知所云。但有一人卻在旁邊冷笑,曹操便詢問其意,他說:“這四句詩是一個隱語。”
這四句詩隱藏著什么意思?同學們知道嗎?
生:(眾搖頭)不知道!
師:(點擊電子屏幕呈現(xiàn)四字“汝來受死”)這四句詩隱有‘汝來受死’之意。
師:(手中電子筆指點四句詩解說)黃花者,女人也;女人水上漂,“汝”也。這是一個“木”字,橋下兩人走過,繁體字““來””也。這是繁體的“愛”字,“愛”去掉中間的“心”字,為“受”也!按酢弊衷偌右话褟澋,就是“死”字。
師:這個人聰明吧!但這個人最后也命喪聰明,《三國演義》中有詩為證。來,請同學們齊讀一遍這首詩。
生齊讀: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錦繡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師:這個人是漢代的名門世家之子,才華出眾,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一開口就常常語出驚人,對答速度也在眾人之上。詩句最后說,他“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他是誰?
生:(齊答)楊修。
師:對!他就是楊修。楊修死于何事?緣于何因?請大家跟隨羅貫中《三國演義》的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去尋找答案,今天我們就學習18課《楊修之死》。
二、對話題目
師:課文怎么讀,老師有兩句話告訴大家。
師:《語文課程標準》有這樣幾句話:“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弊リP鍵詞,“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一定要咀嚼語言文字。同時“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弊⒁狻皩υ挕,所以大家學習課文首先要注意和課文進行對話交流。
師:今天李老師就扮演一個狗仔隊的角色,和大家來一番對話。對話我們最開始可以從對題目的提問開始,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引發(fā)深入對話的最好策略是問題。大家已經(jīng)學習過17課《智取生辰綱》了,我們可以根據(jù)題目提問:誰智取生辰綱?是怎樣智取的?智取之前做了哪些準備?智取中有哪些聰明做法?最后結果怎樣?帶著這樣的問題閱讀課文,我們很快就可以從文中獲得許多信息。
師:再比如《楊修之死》,你會提哪些問題?
生1:楊修為什么死了?楊修是怎樣死的?
生2:楊修之死:背后有沒有深層次原因?有沒有八卦新聞?
師:很好,如果閱讀課文前我們能夠根據(jù)題目進行一番這樣的追問,我們就可以較快地和文本展開對話,把握文本內(nèi)容。
師:下面老師這個狗仔就出場了,直接采訪同學們一個問題,“楊修死于何事”?請同學們不翻書,我看大家去經(jīng)歷了“楊修之死”這一現(xiàn)場后,是不是有了真正的了解。
生3:他在軍中假傳軍令,惹得曹操大怒,被曹操砍掉了。
師:慢一點,你根據(jù)你的回答提取幾個關鍵詞。
生3:假傳軍令,曹操大怒,被殺。
師:是“假傳軍令”嗎?
生4:是誤導軍令。
生5:是自取行為。
師:對了,楊修不是假傳軍令,他是自作聰明,暗自揣度軍令意圖,收拾東西準備收兵,下屬仿效,夏侯惇也這樣收拾東西準備收兵了。剛才同學把基本的事實說清楚了,很好。還有同學愿意說嗎?
生6:因為楊修在曹操身邊太過于自負了,憑借自己的才能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管束,惹怒曹操。曹操接他擾亂軍心這有理由,將他殺掉了。
師:大家聽清楚了嗎?來,大家翻到課本,我們來看是怎樣一件事?如果我是一個狗仔,我一定就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首先,事情的起因背景是什么呢?
生7:曹操軍隊進不能進,退怕人恥笑。
生8:看到庖官端雞湯進來,想到夏侯惇請教的口令,就想到了雞肋。
師:退不能退,戰(zhàn)不能戰(zhàn),由此想到雞肋。接著呢?
生9:楊修憑著聰明,暗自揣度雞肋之意,收拾東西準備收兵,旁人也效仿。
師:事情還有怎樣的發(fā)展?
生10:夏侯惇詢問并效仿。
生11:曹操繞寨私行,發(fā)現(xiàn)不對勁,招夏侯惇、楊修詢問端倪。
師:詢問端倪用得好。結局呢?
生12:曹操以擾亂軍心為名,將楊修咔嚓了(生笑)。
師:看來要說清楚一件事情,還很訓練語文能力的。(課件板式用工整語言概要的事件情節(jié))大家看,用這樣的方式言說,就是語文。來,大家齊讀一遍!斑M退維谷雞肋為令,主簿揣度不日退兵!逼稹
生(齊讀):進退維谷雞肋為令,主簿揣度不日退兵。收拾行裝準備歸程,魏王巡視見此大驚。招惇楊修問個究竟,造言喪命誤于聰明。
師:怎么樣?語文就可以這樣學習。狗仔隊記者就可以根據(jù)這些語句把整個“雞肋”事件報道出來。
師:如果再擬一個標題,可以怎樣擬?
生13:楊修之死。
師:聰明,你看編者都已經(jīng)擬好了,大家英雄所見略同。其實,整個事件的關鍵詞是“雞肋”,你看,可以這樣擬兩個題目:揣度“雞肋”口令,造言禍亂軍心;造言“雞肋”亂軍心。用這樣的題目,配上以上的情節(jié),狗仔記者就可以將整個事件報道出來。你們看,李老師就通過題目提了一個問題“楊修死于何事”,讓大家和課文來了一次交流。
三、深度追蹤
師:李老師這個狗仔還想讓大家再來一次“深度追蹤”,請大家小組討論:楊修死因揭秘。要求“依據(jù)課文,分析言之有據(jù),闡釋合情合理”。
師:楊修究竟死在哪里?原因何在?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一分鐘,自己在課文空白處批注一下。
師(邊巡視變提示):從文章找依據(jù)歸納,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歸納。
師:下面給大家兩分鐘討論時間,請小組邊討論便做好交流記錄。
小組討論兩分鐘后交流。
師:討論結果出來了嗎?
生14:楊修恃才放曠。
師:恃才放曠什么意思?
生14:他很自以為是。
師:恃才是么意思?恃才就是依仗自己的才能。放曠呢?不加約束,想說就說,想笑就笑,想哭就哭。
師:除了楊修恃才放曠的原因,還有其他原因嗎?
生4:數(shù)犯曹操之忌。
師:能具體說說犯了曹操的哪些忌?
生14:比如說那個門里寫了一個“活”字,其他都不知道意思,楊修建議修窄一點,曹操表面贊美,心甚忌之。
師:他為什么心里忌之?
生14:他嫉妒他。
師:哦,他嫉妒他,你把我看穿了,我希望不被人看穿的,你自作聰明把我看透了。
師:其他組還有補充嗎?來你們組來說說。
生15:他楊修,不應該參與政治,他幫助曹植,他不該暗中幫助曹植,讓曹操對他產(chǎn)生了滅殺之心。
師:他不應該去參與曹植與曹丕的內(nèi)部權力的爭斗,所以曹操要殺他。請坐。還有嗎?
生16:我認為呢,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曹操他嫉才。他對學才比他高的人,有一種嫉妒的心理,這也是他心胸狹窄,所以他導致曹操對楊修越發(fā)嫉恨。
師:你能不能從文中那段具體文字看出曹操心胸狹窄?
生16:比如說曹操在門上寫一個活字那一段,曹操本來想炫示一下文采,結果被楊修識破,曹操對此很是嫉妒。再比如第四段最后寫道,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師:心甚忌之就是說表面上稱贊他,心里面卻忌恨他,你把我看破了,所以這里看出他心胸狹窄。請坐,還有補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