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傷仲永的課堂實錄
師:學習文言文,朗讀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那么朗讀時應(yīng)該注意些什么?
生:字音:
師:有拿不準的字音嗎?
生:(搖頭)。
。ǔ鍪净脽舳┮鬃x錯的字: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
師:盡管大家預習得不錯,老師還是要提醒大家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哪些同學愿意區(qū)分一下?
生:“即”讀jí,“立刻,就”的意思。容易混淆的字是“既然”的“既”。
生:“為”讀wéi,是動詞“寫上”的意思。容易與介詞“wèi”混淆。
師:分析得很好,后一個字誰來分析?
生:老師您幫我們分析一下吧。
師:好!胺颉,名詞以外讀“fú”,這里有指代的意思,指代那些本來就平凡的人。這種用法在以后的文言文學習中還會常常遇到,同學們注意積累。
師:除了字音我們還應(yīng)該注意什么?
生:停頓節(jié)奏。
師:有問題嗎?
生:不明白課后例題中“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停頓的原因。
師:誰明白?
生:這樣停頓是保持了詞語和短語的完整性。
師:解釋得好。
生:“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怎么停頓?
師:誰能解決?
生:應(yīng)該讀“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師:很好,這是根據(jù)語意的停頓。還有么?
生:最后一段中“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生:我認為應(yīng)該讀“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這也是根據(jù)語意停頓。
師:好,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師:朗讀文章除了注意字音、節(jié)奏,還應(yīng)該注意什么?
生:作者的感情。
師:什么感情?
生:哀傷,惋惜。
師:何以見得?
生:從標題和最后一段得知。
師:你能讀一下最后一段么?
生:(朗讀)
師:讀出感情了么?
生:基本上讀出了,哀傷、惋惜之情有了,但我認為還應(yīng)該有一種強烈的語氣,因為最后一個句子雖是問句,但卻是督促人們學習的,所以語氣應(yīng)該強烈些。
師:分析得好,你能讀一遍么?
生:(朗讀)(大家掌聲)
師:好,我們來歸納一下朗讀應(yīng)該注意的點
。ǔ鍪净脽羧├首x注意:讀準字音
找準停頓
拿準語調(diào)
讀出語氣
師:同學們根據(jù)這些點,在下面各自朗讀一遍,然后集體頌讀。
學生各自朗讀、集體頌讀。
四、積累實詞
師:現(xiàn)在我們分組討論,目的是解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的字詞句等問題,疏通文意,準備復述。如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一會兒可以請求幫助。(學生討論)
生:“賢于材人遠矣”中的“賢”和“如此其賢”中的“賢”一樣嗎?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哪位同學能解答呢?
生:這兩個“賢”不一樣。前一個“賢”是勝過、超過的意思,后一個“賢”是聰明、聰慧的意思。
師:我知道前一個“賢”課下有注釋,后一個“賢”的意思你從哪兒得知的呢?
生:前幾天預習時我查辭典了。
師:好習慣。看來好習慣帶來好效果,希望同學們都有這種學習的習慣。
師:一個“賢”字,本來的詞性是──
生:形容詞。
師:在“賢于材人遠矣”中變?yōu)椹ぉ?/p>
生:動詞。
師:這種詞性的改變在文言文中很普遍,我們分析這個詞的時候,要根據(jù)它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作用再來確定這個詞的意義。這篇文章中還有這類的詞嗎?請找出來。
生:“父異焉”的“異”;“邑人奇之”的“奇”。
生:“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父利其然也”的“利”。
師:很好。如果詞性的變化掌握了,那就更便于我們理解課文,更便于我們準確的翻譯課文了。課下注意積累這樣的詞語。
師:還有什么問題?
生:“或以錢幣乞之”的“或”什么意思?
師:誰能幫助他?
生:這個“或”是“有的人”的意思。
師:你的解釋是對的,但為什么不是“或者”的意思?
生:在文言文里沒有這個意思。
師:真的嗎?那同學們以后可要關(guān)注這個詞了,看它還有沒有其它的意思。還有問題嗎?
生:“卒之為眾人”的“卒”怎么解釋?
師:誰來解答?
生:是不是和“卒章顯志”中的“卒”用法一樣?
師:一樣嗎?
生:“卒章顯志”中的“卒”是完畢、結(jié)束的意思,用在這里就成了﹍﹍(同學笑)
生:這里應(yīng)該是“最終、終于”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
師:這樣就解釋通了。其實,剛才同學們探討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學習文言文中應(yīng)該注意的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遇到這類詞語,要注意將詞放在句中多比較、多分析。
師:還有問題么?
生:(搖頭)
師:那現(xiàn)在我們可以對分析實詞的方法進行如下歸納:
。ǔ鍪净脽羲模⿲嵲~分析注意:詞性改變看語境
一詞多義要比較
【教學反思】
。、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得到培養(yǎng)。他們已經(jīng)能夠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能夠動手制作幻燈片,圖文并茂,知識點醒目;能夠抓住重點內(nèi)容提問,有的同學甚至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一般情況下,人們?nèi)菀装押筇旖逃@個概念混淆為主觀努力這個概念,這樣就曲解了作者寫文章的意圖,曲解了作者想強調(diào)后天教育對成才重要的意圖。所以我在教學中也引導同學對最后一段做了重點分析,應(yīng)該實現(xiàn)了理解作者意圖這樣一個目標。
。、本課實現(xiàn)了“自主、合作與探究”這種學習方式。課前預習做得較好,查閱資料較為豐富,在選用材料、運用材料的過程,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又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也注意了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學習這篇文章除了明白文言故事外,關(guān)鍵還要從故事中悟出道理。所以是時機地進行合作與探究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感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4、在探究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應(yīng)該在理解教材的基礎(chǔ)上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按教材亦步亦趨就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束縛了他們思維的拓展空間,所以我們應(yīng)該相信學生,盡量地放手讓他們敞開心扉,然后再與之進行心靈對話。如學生提到當年的神童寧鉑、干政、謝彥波、王思涵等人的問題。顯然同學們的動機是好的,是向上的,所以探討這個話題只能讓同學們更提高認識,更清醒自己的自主權(quán)利和更珍惜自己的自主機會,也因此更顯示了這篇教材的現(xiàn)實意義。
【傷仲永的課堂實錄】相關(guān)文章:
《傷仲永》譯文07-04
傷仲永譯文07-03
《傷仲永》原文及翻譯07-04
傷仲永原文及譯文07-05
王安石傷仲永譯文07-05
《傷仲永》教學設(shè)計03-03
傷仲永原文及翻譯07-03
《傷仲永》教學設(shè)計03-10
傷仲永讀書筆記04-07
傷仲永練習題及答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