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研究論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愉快式教學模式
這是一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系統(tǒng)化的講授,便于學生對概念、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學習效果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我們采用的次數(shù)較少,只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使用。適用范圍是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如中國地圖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一章《認識信息世界》。基礎知識理論課對每一學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讓學生有興趣聽,又要掌握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科目當中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信息技術課,許多理論知識與術語,學生平常接觸得多,但是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就更有必要改變教學方法,制定出適合我校高中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利用語言、圖片、實物、音樂及社會時事和教學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情緒,把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自然而又享受的過程。在預備講授第一章第三節(jié)《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的課程內容之前,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做好準備工作,一是剪輯電影《泰坦尼克號》等精彩片段,在上課開始時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信息技術的概念。
二、任務驅動———探究式教學模式
通過任務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隨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后學生經(jīng)過實踐達到最終目標。應用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取信息、加工和表達信息的教學。如中國地圖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三、四章。這三個章節(jié)的內容涉及相關軟件的使用與具體的操作較多,而每一個軟件的操作與使用過程都非常煩瑣,講解起來有時顯得較為啰唆;另外,在窗口操作系統(tǒng)中,大部分軟件操作有許多的一致性,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軟件的規(guī)律,就會有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再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強的特點,通過若干有目的、分層次的題目的設置,讓學生自己帶著疑問學習、摸索,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收獲成功的喜悅。以完成某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為線索,由教師設置分支任務,把教學內容融入實際主題任務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經(jīng)過自主探索和教師點撥,自主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得到培養(yǎng)。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任務,并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知識主題任務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好,產(chǎn)生完成主題的動機。例如在講授《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加工與表達》與《制作電子作品》這些章節(jié)時,以“最美家鄉(xiāng)———遵化”為主題,要求每位學生制作一個旨在宣傳遵化這座美麗城市的電子作品。學生應當先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手段。當運用以往的方法與技能不能得到所需信息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及時完成教材第二章內容的學習,并適時提供一些課外的操作技巧,讓學生既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又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在獲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嘗試使用合適的方法對得到的各種信息進行鑒別、評價、分析、保存,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過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與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這就要求學生學習與使用恰當?shù)墓ぞ哕浖,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完成教材第四章內容的學習,邊學習邊制作,逐步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
三、學科整合式研究性學習模式
這種教學學習模式,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使各科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融為一體。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對某個問題、某項專題或某一主題的了解、認識,其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結論或規(guī)律的過程。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利用電腦作品表現(xiàn)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是多姿多彩的,學生的學習才會是快樂的。教師要在平時多注意素材的積累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注重理論的學習及實踐的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總結,才能合理、恰當?shù)剡x擇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氛圍,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美術教學中互動模式研究的論文07-04
火場供水實驗教學考核模式研究論文07-03
關于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論文07-03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1-13
集中核算模式下稅務風險與策略研究論文07-04
產(chǎn)教融合模式下數(shù)字電子技術教學研究的論文07-03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