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
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八冊25課《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教學目標】
。薄⒅R目標:
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本課的故事內(nèi)容。
2、情感目標:
從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伽利略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并培養(yǎng)學生這種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
。、技能目標:
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婆囵B(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桥囵B(yǎng)學生讀寫結合能力,在網(wǎng)頁上發(fā)表自己觀點的能力。
、扰囵B(yǎng)學生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索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所做的實驗,不僅在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且,他那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是人類前進的永恒動力。如何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堅持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是本課學習的重點。
【教學難點】
伽利略針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的疑問,學生不易理解,如何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教學對象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四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課文中伽利略針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的疑問,學生不易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也更有助于學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聰明才智。所以,教案和課件主要是根據(jù)學生這種學習需要設計的。
【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設計】
利用網(wǎng)絡教學,采用發(fā)布網(wǎng)站方式來實現(xiàn)。設計制作了網(wǎng)站《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并設計了以下幾個欄目:“走進課文”──讓學生閱讀全文后,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點擊名人”──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課文中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兩位名人的生平和成就;“提出疑問”──通過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本文的難點,即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練筆交流”──給學生設置一個情境,并根據(jù)情境進行練筆和交流;“談談感想”──學完課后后,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自己感想的平臺。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媒體應用一、進入網(wǎng)站,導入新課
。薄⒄勗捈とぃ
同學們,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要有敢于懷疑別人的勇氣,哪怕他是老師,是名人,是世界級的權威。
2、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正音,齊讀課題:
著:zháo打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站。教學效果評價:
教師一上課后的談話,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向權威挑戰(zhàn)的勇氣,使學生早早地進入課文所需的學習狀態(tài)。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點擊“走進課文”,并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教師巡視指導。點擊“走進課文”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所讀的課文不在課本上,而在站上,學生很感興趣。而且課文是教師精心處理過的,當鼠標停留在某一個難理解的詞語上時,隨即會出現(xiàn)這個詞的注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如:學生的鼠標移到“比薩”時,就會出現(xiàn)“比薩”的注釋──“意大利的一個城市。”三、師生交流,點擊名人
1、師:課文中講到了哪兩個偉大的人物?
板書:亞里士多德伽利略
。病⑺麄兪鞘裁礃拥娜四?各用一句話介紹。
學習第1、第2自然段。讀好第2段中的對話語氣。
。、點擊名人,進一步了解兩個偉人:
學生自己瀏覽兩位名人的資料。打開“點擊名人”這一欄目,學生進一步了解有關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資料。教學效果評價:
讓學生在站上自己瀏覽有關“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資料,有圖片,也有他們的生平、主要成就的介紹,學生很感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四、動畫演示,理解疑問
1、范讀亞里士多德的話,教師概括成“重快輕慢”。(先自讀,再指名讀)
。、伽利略是怎樣提出疑問的?
先指名學生讀第3段中伽利略的話,再讓學生背誦。
。、學生點擊“提出疑問”的兩組動畫,嘗試說說兩種假設。
。、教師演示,請學生上來說就兩個假設。鼠標移動使“亞里士多德的話”變色。
鼠標移動字體變色,把兩個假設分開。
打開“提出疑問”這一欄目,利用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兩個假設。教學效果評價: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是這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點擊“提出疑問”這一欄目,再自己演示兩組動畫,教師要求一邊演示,一邊配上畫外音(即伽利略的兩個假設)。學生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能輕松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并充分感受到伽利略的聰明才智。五、指導朗讀,開展比賽
。、指導朗讀第4段,注意讀好“反復”、“總是”。
。、教師范讀5、6兩段,讀完后學生向教師挑戰(zhàn)。
教師提醒:這兩段話不好讀,語氣變化多。
。、開展比賽,學生朗讀。鼠標移動字體變色,強調(diào)兩個詞語。教學效果評價:
通過字體顏色的變化,引導學生讀好第4段;在讀5、6自然段時,引導學生向老師挑戰(zhàn),深化并實踐課文的主題,強化情感目標。六、設置練筆,師生交流
點擊“練筆交流”,出示試驗結果的畫面,并出示練筆。
“試驗前責備,取笑伽利略的那些人,試驗后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聯(lián)系課文,寫一段話。學生寫完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點擊:“練筆交流”,利用畫面情境引導學生完成練筆,并進行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學效果評價:
點擊“練筆交流”,利用畫面情境引導學生完成練筆,在站上以“網(wǎng)上論壇”的形式進行交流。既有師生之間的交流,又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往往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七、總結課文,談談感想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 點擊“談談感想”,學生用鍵盤錄入文字,在網(wǎng)上交流。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以“網(wǎng)上論壇”的形式交流感想,并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推向深處,使學生從網(wǎng)站學習課文,再將感悟帶回網(wǎng)站。
【教學流程圖】
1、進入網(wǎng)站,導入新課。
。病⒊踝x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閱讀全文后,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師生交流,點擊名人:
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了解課文中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兩位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動畫演示,理解疑問:
通過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本文的難點,即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
5、指導朗讀,開展比賽:
引導學生和老師進行朗讀比賽,理解課文,并培養(yǎng)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精神。
。、設置練筆,師生交流:
給學生設置一個情境,并根據(jù)情境進行練筆和交流,深化課文主題。
。贰⒖偨Y課文,談談感想:
學完課后后,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自己感想的平臺。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設計06-1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誤區(qū)07-10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方案04-13
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幾點思考06-13
課程教學設計11-02
課程設計教學設計12-24
美術課程教學設計03-24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反思04-19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總結03-30
信息技術學科整合計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