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機械制造基礎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27 11:15:20 機械/重工/工業(yè)自動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機械制造基礎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機械制造實踐課程體系是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鞏固和檢驗,同時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對課程的基本要求。通過機械制造實踐課程“三部曲”—啟蒙實踐教學、驗證實踐教學、總結實踐教學,把實踐教學落實到課程體系建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對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

機械制造基礎實踐課程體系建設研究論文

  關鍵詞:應用型;實踐課程體系;機械制造

  基礎北部灣作為中國大陸對接東盟海上橋頭,國家“一帶一路”重要城市集群,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與日俱增。欽州學院是廣西沿海地區(qū)唯一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教育部首批“高等學校產教融合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基地院校、廣西整體轉型試點高校。在這樣的浪潮里,學校圍繞“轉型發(fā)展”與“創(chuàng)建大學”的中心任務,把欽州學院建成服務地區(qū)發(fā)展的應用型大學。學校辦學的思路和中心任務對課程體系提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1]。機械制造基礎作為機械類和近機類學科必修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在整個培養(yǎng)體系的地位不言而喻。機械制造基礎是一門把材料變成零部件乃至機械部件的一門學科,本身對實踐教學的要求就很高,要求學生不僅掌握制造的加工方法、加工路線、影響質量的因素,同時要有一定的實操能力。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既能滿足對零部件加工所需求的理論知識,又能制定符合工廠現有條件的工藝路線,以及對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質量進行分析,改進加工方法的能力,而且又懂得實際加工,同時對某些加工具有創(chuàng)新改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2-5]。

  1啟蒙實踐教學

  大多數剛踏入大學沒有太長時間的機械類學生來說,雖然機械無處不在,但是什么是機械、機械如何制造、機械如何操作、如何進行售后服務基本上一無所知。在課程進行之前進行實地參觀學習是那么的必要。參觀欽州港及港務集團,學習港口機械的日常運行和維護,了解機械的作用,對機械有基本的認識。參觀保稅港區(qū),了解機械設備和汽車的銷售,通過客戶需求對產品功能和外觀設計,具有機械美學設計。參觀中馬產業(yè)園,實地了解零部件加工的各個工序,以及不同產業(yè)對機械的功能的實際需求。培養(yǎng)學生對機械制造、銷售、運行、維護有整體的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機械制造的美學和創(chuàng)造性制造的能力。在課程中間,利用多媒體教學和互聯網構造虛擬教學實例,對于各種加工方法給學生以視覺印象,對于加工工藝流程,選取典型零部件,給學生把整個加工流程和用到工具和加工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演示給學生,使得學生對零部件制造的整個流程有整體印象。

  2驗證實踐教學

  在學完各種加工方法理論時,會安排學習進行為期四周的金工實習,讓學生實際去體驗各種加工方法,同時具有豐富加工經驗的師傅也會把各種加工方法的整體流程和制造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問題都會跟學生進行交流,在學習制造基礎驗證性過程的同時,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學生課余時間,鼓勵學生加入學院現有協會,如機械創(chuàng)新協會、汽車協會和機器人協會,各個協會每年都會多次的交流比賽,讓一部分學生跟著高年級的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比賽。在圍繞比賽主題的制造過程中,學生不但要考慮滿足大賽組委會的要求,還要進行創(chuàng)新,拿到名次。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要進行創(chuàng)新性設計,同時要在現有制造能力的前提下,按時加工出相應的零部件。使得學生把機械制造基礎的理論知識細化的零部件的整個流程中。

  3總結實踐教學

  在結束課程學習以后,學生還要進行總結性實踐學習,使得全部學生都參與進來,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上明確規(guī)定學生有一周的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踐,創(chuàng)新性設計實踐緊扣當年機械創(chuàng)新設計大賽主題,以小組模式,每個教師帶一兩個組的教師指導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性設計。學生在此過程中,利用虛擬軟件進行仿真制造的整個流程,加深學生對制造流程的深化。在整個流程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助的制造過程,最后進行課程答辯。整個流程中,學生對制造以及制造注意事項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細節(jié)的理解。對于較好的作品,利用協會現有條件,把其加工出來,進而組隊,走出去跟其他高校進行交流,進而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在學習完制造基礎課程體系,同時經過各個協會的歷練,少部分學生會進一步的通過各個協會不同等級的比賽,對機械制造的實踐有更加深入的訓練,同時對創(chuàng)新性能力進一步的培養(yǎng),滿足應用型大學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

  4結論

  在服務地區(qū)經濟的大背景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實踐課程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構建機械制造基礎實踐教學“三部曲”,不僅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潘宇晨,吳彤峰,劉淵.北部灣地區(qū)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以欽州學院機械類專業(yè)為例[J].欽州學院學報,2014(2):43-45.

  [2]丁淑輝,李學藝.“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實驗體系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126-127.

  [3]李峰,吳波,曹建樹,等.基于真實工程環(huán)境下的“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8):323-325,370.

  [4]袁雪鵬,潘宇晨,崔傳真,等.應用型機械制造工藝學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科技視界,2016(27):92.

 。5]王巖,孫蓓,高蕊.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實驗教學改革[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