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畫家鄉(xiāng)評課稿
今天,聽了趙老師執(zhí)教的一年級課文《畫家鄉(xiāng)》,獲益匪淺。
《畫家鄉(xiāng)》一課文中五個孩子以畫畫的形式介紹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向小朋友們展示了我們祖國清新美麗的山水。讀著《畫家鄉(xiāng)》,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開的大花園里旅游觀光: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傾波濤,海底蘊藏著豐富的寶藏;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別有風光;連綿群山,威武雄壯;一座座現(xiàn)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云霄。課文圖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幅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風景畫。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受到了美的熏陶,積累了美的語言,獲得了美的享受,培養(yǎng)了美的情操。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不僅讓孩子們感受到了祖國的美麗與家鄉(xiāng)的可愛,更激發(fā)了對祖國和家鄉(xiāng)的熱愛,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筆去畫自己的家鄉(xiāng)。因此,趙老師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有興趣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言,識字、寫字,畫一畫自己的家鄉(xiāng)?v觀這節(jié)課的教學流程,以下三方面值得肯定。
一、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
低年級的學生的特點是不穩(wěn)定的,集中注意的時間短,持久性較差,注意范圍也有局限性。如何激發(fā)興趣,讓孩子樂學,把單調乏味的生字變成動聽的音符,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不能讓學生感到疲勞和無趣,這一點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在初讀課文時,她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注意字形,不懂得多讀幾遍。認識生字是采用學生互動的形式,同桌互讀等多中方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人人想?yún)⑴c,人人想表現(xiàn)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輕松愉快。在此基礎上,在認識12個生字時,她讓學生當“小老師”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學生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干,就會紛紛起來想試一試,這樣給學生以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充分自我展示,自我評價,自我完善。并且把生字放到不同的語境、不同的生活中去認識,會有明顯的識字效果。然后,教師用生字卡片以齊讀、開火車讀等形式進行教學。學生積極性很高,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很好地鞏固了生字。只有扎實的生字教學,才會有繽紛多彩的閱讀天地。
二、趙老師在課堂上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如在精讀課文第二段,指導感受濤濤家鄉(xiāng)的美時,引導學生說:“濤濤的家鄉(xiāng)美不美?美在哪里呢?讀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睂W生便根據(jù)自己的喜歡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得是那樣的津津有味。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這樣不但可以激發(f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針對這樣一篇情境優(yōu)美的課文,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運用情境教學是恰好不過了。因此,趙老師先讓學生欣賞課文中的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畫,從而產生愉悅的情緒,激發(fā)起對課文的朗讀興趣。學生有了這樣的興趣,老師再進行指導,就能更好地把課文意境有感情地朗讀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識字。這時,讀課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這也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畫家鄉(xiāng)評課稿】相關文章:
《畫楊桃》評課稿04-12
《畫雞蛋》評課稿09-22
畫楊桃評課稿11-05
《紅色的畫》評課稿03-05
《玲玲的畫》評課稿04-07
玲玲的畫評課稿04-07
《畫楊桃》評課稿04-13
美麗的拼畫評課稿11-04
《山水畫》評課稿06-21
《紅色的畫》評課稿【薦】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