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我們反思了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在課堂教學中一直堅持實施案例教學法。此法不同于以往那種為了說明某一個問題而舉例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先精心搜集準備與教材知識點有結(jié)合點的典型事例或素材(如音頻、視頻、圖片等),然后設(shè)計相關(guān)的問題與學生去思考、去演練,讓學生從生活中的事例中悟出教材的相關(guān)知識點。但是,最好的方法使用不當也會帶來反效果,案例教學法當然不會例外。但在講授《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之前,我一直在考慮該用什么案例來解決此課題的學習。剛開始我打算搜集兩個正反的案例來說明文化生活的多樣性及有喜與憂的一面,但該課題后面的內(nèi)容理論性和政治性都較強,學生不好理解,我最終放棄了此種方案。
該采用何種方式學生才能較好地理解本課內(nèi)容呢?經(jīng)過反復的醞釀,我決定把教學內(nèi)容活動化,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團結(jié)協(xié)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但如果整一節(jié)課都是活動的話,則不利于學生解決課本的知識點。所以,我采用了綜合活動式教學并融入案例教學法,把學生的活動看成是一個案例,讓學生在活動中分析、歸納,務求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學習,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
無可否認,這樣的課堂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課后,不少學生追問我何時再搞一場辯論比賽,并要求這次參加過的同學不能再參加!學生們渴望參與課堂,渴望成為課堂主人的心情相當迫切,這讓我萬分感慨。一直以來,我們都一雙情愿地扮演了課堂的主角,并沒有想過學生原來也想當主角。
一、反思教學過程中良性作用
1、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教師“樂”起來。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影響下,很多學生對于學習采取“等、靠、拿”的態(tài)度。即等著老師傳授知識、分析問題、給出答案;靠老師、靠成績好的同學給出答案;把別人的成果拿過來而沒有經(jīng)過自主探索的過程,這樣的結(jié)果必然會阻礙學生智力的發(fā)展,思維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知識的理解和積累。長此下去,學生會因為被動接受知識而對課堂漸漸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尤其是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同學,剛開始可能還能勉強提起精神抄抄筆記,聽聽教師講解的過程,時間一長就會覺得這樣的課堂缺乏新意無心聽講,從而影響學習效果及課堂效率。課堂教學中開展活動教學并融入案例教學法的嘗試后,學生們有了主動思考問題的空間,動腦、動手、動口成為課堂必不可少的“必修課”,任務強化了,學生上課專心多了,參與問題探究的同學漸漸多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們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動”起來了,作為主導者的教師也“樂”了起來,樂的是自己不必再當主角了,學生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樂的是學生不再把上政治課當成是負擔,在活生生的活動與案例教學中,學生們充分感受到教材其實就是生活的反映,學習教材的理論知識并不無聊,而且非常實用。學生求知的欲望被激發(fā),爭論的聲音終于在課堂上響了起來,睿智的火種被點燃了。
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實效。歸納感悟式的案例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的論
證式教學模式,教師們無需舉出無數(shù)有力論據(jù)去論證教材的觀點,事實也證明學生們并不是不相信教材的觀點而是渴望有一種方式能讓他們更好地去理解接受教材的觀點,渴望能有一種方式讓自己主動去尋根問底。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讓學生們改變了知識就是由教師傳授的觀念,原來自己完全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答案。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論證得出來的觀點無論對于學生的記憶、理解或運用,都有明顯的強化作用。課堂的實效明顯增強,以前上完一節(jié)課不少學生還是稀里糊涂的,講不出個所以然,但現(xiàn)在只要他們一想到辯手們的觀點,他們就馬上能歸納出“大眾文化”含義,只要他們一想到激烈的辯論實況時,他們就會想到發(fā)展大眾文化的做法。課堂的實效性在綜合活動式教學的推動下凸顯出來了。
3、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回答問題有很強的隨意
性,只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在探究問題的同時逐漸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生在思考過程中學會如何分析案例,如何在案例中找出關(guān)鍵詞和突破口,如何尋找案例與教材知識的結(jié)合點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們很認同這種上課模式,因為他們從中有了收獲,提高了自己,也讓40分鐘的課堂變得更充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后,當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練習、考試到來之際,學生們不再手忙腳亂,他們會把在課堂上思考運用到實際當中。
二、反思實施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最好的方法使用不當也會帶來反效果,綜合活動式教學當然不會例外。綜合活動式教學之于新課程改革所帶來的積極意義是無庸諱言的,但反思實際操作仍有存在以下問題:
1、只重視案例的講解而忽略了對教材知識點的落實。學生們對于來源于身邊生活的活動肯定是很感興趣的,我們擔心的是學生們只對活動本身感興趣而忽略了活動背后隱含的道理。所以在綜合活動式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的導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起關(guān)鍵作用的一環(huán)。教師要及時把學生從活動中引出來,切忌主次顛倒。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的需要設(shè)下“圈套”,這個“圈套”就是精心設(shè)計的問題,及時把學生導入“正軌”才能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的。
3、引導方面及問題設(shè)計方面不夠成熟,不善于挖掘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在開展課堂教過程中,有時為了讓材料與教材實現(xiàn)有機的整合,常常要花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去設(shè)計一個或幾個相關(guān)的問題。但由于水平問題,有時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問題,于是為了教學的需要設(shè)計幾個牽強附會的問題,這樣做的結(jié)果能完成教學任務但卻無法實現(xiàn)預期目標,教師本人亦有挫敗感,最擔心的是怕誤導學生從而削弱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畫蛇添足,越俎代庖。常常擔心學生的回答不到點,忍不住要提醒學生,有時明明學生可以通過思考講出來的東西硬是讓我搶過來說了,明明學生可以做得到的我硬是搶過來做了,明明學生已經(jīng)講得很到位了,我還是要重復幾次,惟恐學生不理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很不利,同時亦會耗掉課堂很多寶貴的時間。為師者一定要相信學生,讓更多功的學生參與課堂,給學生們提供更多發(fā)展自我的機會,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自信的學生,有能力的學生。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語文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考試語文的教學反思11-05
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7-05
語文《母雞》教學反思10-29
語文考試教學反思07-11
語文教育教學反思09-22
語文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8-05
小學語文試卷分析教學反思03-07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