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感人事跡的作文合集八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人事跡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1
汶川特大地震突襲而至,漩口中學高二(3)班教室墻上的時鐘永遠定格在這一刻。
一瞬間,山崩地裂,煙塵沖天。教學樓在聲聲巨響中開始坍塌。多數(shù)學生被廢墟掩埋,哭聲、喊聲、叫聲,一聲高過一聲……幸運的是,在墻角處的楊松尚安然無事。
當滾滾煙塵過后,楊松尚慢慢睜開驚恐的雙眼,看見教室的墻大部分已經(jīng)倒塌,地面呈四十五度角傾斜,到處是書本、桌椅、磚塊、泥渣,上面還懸著一根梁柱。災難面前,17歲的楊松尚沒有選擇獨自逃生而去,他害怕,但他很冷靜;他驚恐,但他更理智。
“得救人!”楊松尚告訴自己。他小心翼翼地爬起來,四周的求救聲越來越清晰,他不顧一切沖向埋人最多的地方,開始動手救同學。沒有可以利用的工具,他就用自己的雙手在廢墟里刨。
當他看見馬川、王淵博等人被埋在磚柱下面,不停地求救時,楊松尚發(fā)狂似地用手刨開碎磚,搬開壓在他們身上的磚柱和桌椅。一下,兩下……用力,再用力……終于,第一個同學被救出來了。被救出的同學又加入到救援的隊伍,開始奮力搶救被深埋的同學。
楊松尚的手磨破了,他似乎不知道疼,依舊用力地刨著,邊刨邊喊:“先救女生和傷重的同學!三班不會有事的,三班要雄起!”他的`話語感動和激勵著其他同學,高二(3)班在他的感召下凝聚成一股空前的力量。救人!要盡快救人。為了同學的生命,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終于,那堆被壓著的同學都得救了。
正當楊松尚準備離開時,墻角處又傳來一聲微弱的呻吟。他馬上沖了過去,卻只見一堆磚塊,不見人。人在哪里?他仔細地順著呻吟聲找去,在確定被埋同學的位置后,他開始拼命地在廢墟里挖。
手已經(jīng)完全磨破了,血肉模糊,楊松尚全然不顧。他呼喊著同學的名字,激勵她,給她生的希望。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掏挖之后,他看見了這名女同學的頭。看見同學還活著,他更來勁了。此時此刻,楊松尚唯一的想法就是一定要救出同學。
被埋女同學壓在兩根磚柱下面,腳被桌椅卡住,不住地流血。楊松尚簡單看過周圍的情況后,決定從旁邊挖過去,掏空下面救出同學,因為實在無法挪動那兩根磚柱了。
楊松尚開始一點點地掏,救援過程異常艱難,手鉆心地痛,但他堅持著,不放棄。終于,從下面挖出了一個小洞……繼續(xù)努力,終于從廢墟中救出了這名女同學。當他攙扶著女同學到達安全地帶,這時的楊松尚哭了,哭得那么傷心。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2
眼下,武漢市的新冠肺炎重癥病例已經(jīng)下降至20xx例以下,如何繼續(xù)加強重癥患者的醫(yī)療救治,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當前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3月22日)的《一線抗疫群英譜》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重癥醫(yī)生馬承恩。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光谷院區(qū)重癥病區(qū),患者老徐不僅雙肺感染嚴重,還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多種基礎病,好幾次都在死亡線上掙扎。
氣管插管、血液透析、心肌恢復,一周多的時間,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援助湖北國家醫(yī)療隊隊長馬承恩帶領隊友進行了三次大搶救,老徐終于轉危為安。
為了趕在患者病情惡化前提前介入,馬承恩經(jīng)常連續(xù)六七個小時在病區(qū),查看、監(jiān)測病人情況,上呼吸機,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馬承恩始終奮戰(zhàn)在救治一線。別人輪休的'時候,他還要參加疑難病例討論、會診。
在馬承恩和隊友們的努力下,截至目前,他們已累計治愈患者46人。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3
學雷鋒,做好事,一句樸素的話語流傳了40多年,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熱血兒女,商丘籍深圳市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司機袁成友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懷著對雷鋒精神的崇尚和追求,十多年如一日堅持做好事,被譽為“活雷鋒”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面鏡子”。袁成友平凡的人生在雷鋒精神照耀下輝映出亮麗的光環(huán),溫暖了他周圍的每一個人。 從小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長大,他的心中形成了執(zhí)著的信念和追求
袁成友1966年出生于商丘市睢陽區(qū)宋集鎮(zhèn)的一個普通農(nóng)家,父母都是老實勤懇的農(nóng)民。早些年,袁成友的父母因生活貧困背井離鄉(xiāng),逃荒要飯,受過很多人的接濟。滿懷感恩之心,他們就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長大后一定要幫助困難的人。在這種家庭氛圍的熏陶下,袁成友早早就明白了多做好事、多做善事的道理。
在袁成友出生的那個年代,人人都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歌。伴著這熟悉的歌聲,小成友漸漸長大,學雷鋒做好事就像一粒種子種在了他的心中,并且生了根、發(fā)了芽,使他形成了執(zhí)著的信念和追求。
中學畢業(yè)后,滿懷期望的袁成友到宋集鎮(zhèn)政府當了一名保安。雖然是一名編外的臨時工,但袁成友卻十分珍惜自己的崗位,盡職盡責值好每一個班。上班一個月,袁成友憑著細心和勇敢,幫助鎮(zhèn)派出所一舉抓獲了兩個十多年在逃的犯罪嫌疑人,伸張了正義,頗得群眾好評。
當保安雖然工資不高,但總算有了微薄的'收入,袁成友就時常在心里合計著怎樣幫助別人。鎮(zhèn)東頭有一個五保老人叫張李氏,一個人生活比較孤苦,袁成友就熱情相助。他時常過去給老人打水掃地,還從自己微薄的工資中拿出一部分給老人買吃買穿,老人感動得逢人就夸成友的好,說成友就像自己的親生兒子。袁成友接濟老人多年,甚至離家到深圳后也沒忘經(jīng)常寄錢給老人,直至前年老人去世。
袁成友不僅特別照顧張李氏老人,心里還裝著身邊所有無兒無女的五保老人。1995年春節(jié),他拿出500元錢給多位五保老人添置了新衣,并以兒子的名義又捐出100元,買了吃的用的,帶著年幼的兒子一起給老人送去。在袁成友的影響下,鎮(zhèn)村干部也紛紛給老人捐款相助。宋集鎮(zhèn)尊老敬老蔚然成風。
袁成友走到哪里,就把愛心帶到哪里。有一次,他帶著孩子到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看病。剛走到醫(yī)院對面的馬路邊,袁成友發(fā)現(xiàn)地上躺著一位70來歲的老人在呻吟。顧不上給孩子看病,袁成友急忙把老人扶到路邊的一家診所里,讓診所的醫(yī)生給老人看病。
診所的醫(yī)生不屑一顧地說:“老人拉肚子,昨天剛給他打了吊針,他又沒錢給付,像這樣我們哪能賠得起!痹捎岩宦牼图绷,連忙從兜里掏出200元錢說:“這些錢夠不夠,先押這兒給老人看病,救人要緊,不夠我再來墊。”老人激動不已,連聲說:“今天真是遇上了大好人!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4
醫(yī)務人員是人民健康的守護者。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夜以繼日、連續(xù)奮戰(zhàn),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少醫(yī)務人員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他們的付出換來了一個個患者的康復,換來了疫情防控形勢的持續(xù)向好,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敬、最值得關愛的人。
在大屏播放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的照片,既是向廣大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表達敬意,也是在宣傳醫(yī)務人員救死扶傷、醫(y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在一定意義上,宣傳抗疫一線醫(yī)務工作者的事跡,不僅能起到激發(fā)醫(yī)務人員戰(zhàn)斗力的作用,而且也能激發(fā)更多人抗擊疫情的信心,還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尊醫(yī)重衛(wèi)的濃厚氛圍。
宣傳醫(yī)務人員要找準宣傳對象。疫情肆虐,全國數(shù)萬名醫(yī)務人員不懼危險、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他們有的'主動請戰(zhàn),寫下“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請戰(zhàn)書;他們有的推遲婚期,立下“疫情不結束,我們不結婚”的承諾;他們有的親人去世也沒能看最后一眼、送最后一程,詮釋了忠孝難兩全的古語……每一個故事的背后,都體現(xiàn)著他們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yè)精神和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舍己救人的責任擔當。宣傳醫(yī)務人員,我們就要深入挖掘這樣的典型人物。
宣傳醫(yī)務人員還要找準宣傳載體。不同的宣傳載體背后有著不同的`受眾群體,不同宣傳載體也有著不同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我們要精準研究載體的特點和受眾喜好,讓典型醫(yī)務人員事跡既走進報紙、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也要走進微信、抖音等新媒體,還要走上講臺、舞臺,走進影視劇……只有采取立體化的多載體多形式的宣傳,醫(yī)務人員的感人事跡才能走進千家萬戶,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一個典型就是一面旗幟。通過對典型醫(yī)務人員事跡的宣傳,就會發(fā)揮出強大的輻射帶動作用,鼓舞和激勵廣大醫(yī)務人員更加英勇地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同時,也一定能鼓舞和激發(fā)更多的人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推動這場戰(zhàn)“疫”盡快全勝。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5
一縷清風,能揮散漫天塵霾;一股靈泉,能浸潤干涸的土地;一抹暖陽,能消融料峭霜雪;一絲感動,更能溫暖禁錮的心。
感動,正因在無意中產(chǎn)生,這份情緒往往被我們所珍視著、感懷著。感動于人與人、人與物間的真情、亦或是感動于個人與集體中無私的奉獻——這無不傳遞著正能量,感動著他人。
風停住腳步,歲月幾番輪回。我們對身處環(huán)境的感受萬千,卻往往在不經(jīng)意的一瞬被觸動心靈。或是聽聞一條消息、一則故事,或是偶遇一幅美景,或是無意間看見一段文字、一張老照片……觸動心靈的感覺,讓我們不由得設身處境地去感受令我們感動的一切,而在那一瞬,我們被定格在內心深處最美最純的那個角落;在那一瞬,我們的眼角閃動著淚光。
感動,從不是刻意營造出的矯揉造作,那些給我們帶來感動的人,僅僅抱以純情去踐行著他們心中的理所當然。像是安靜的'輕音樂,獨自在角落中循環(huán)著,唯有經(jīng)過者才會留意。駐足傾聽,輕細而單純,卻又總能在剎那間被它帶進心靈柔軟的一面,讓它如圣泉般的圣潔浸潤著自己。
回望20xx,這一年因一系列事件,我們都逐漸變得過分關注起在履行道德義務的同時可能受到的傷害,在個人法律利益與道德義務之間不斷猶豫。但在我們視線以外的不遠處仍有一群人默默奉獻著自己,讓我們又一次相信美好,讓我們再一次選擇付出善良。
“誓言無聲”、“崇仁厚德”、“心比金堅”、“一秉至公”、“夢想天空”、“格;ㄩ_”、“秋蘭為佩”、“寸草春暉”、“克明俊德”、“松筠之節(jié)”這些感動中國的人之中有的是民間的杰出人士,有的是奉獻一生的專家學者,有的是無私付出的普通百姓;各自履行著自己的承諾,沒有誰是貪圖美譽而刻意作秀,卻令全中國為他們的事跡而感動。在默默付出的同時,也不斷激勵著更多的人為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為社會付出一絲善意。這簡短的四十字、十個詞,是代表著他們精神的偉大稱號,更是全中國各界贈予他們的美名。
涼風驚落無數(shù)葉,一時滿地皆黃;春日喚醒萬只花,回眸枝頭錦簇。
秋風吹落梧桐葉,黃葉卻疊成一片純真,帶著幾分悲壯無聲地呼喚來年枝頭的繁茂。撐傘沐浴在這雨沾濕的雨巷,我們是否會選擇去呼喚春的序幕?含著熱淚,輕叩一響春之序曲。讓那濕潤的沃土,再鋪展一片新綠……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6
還記得,那一天的體育課……
那時,已經(jīng)解散了,大家都在干自己的事情。我們幾個女生圍在一堆玩游戲。我們跑啊,跑。突然,一塊石頭把我絆倒了,我的膝蓋重重的摔在了滿是石子的地上,膝蓋上的皮幾乎全破了,因為疼痛使我不爭氣的流下了眼淚。那時和我一起玩的女生,都跑過來對我噓寒問暖地問著。這時一位同學走了過來,把她隨身攜帶的毛巾給我包扎,我沒要,因為我怕她的'母親會責備她。在椅子上坐了一會兒后,我扶著樓梯的把桿回教室;氐浇淌液笪矣脛(chuàng)口貼貼住了傷口。片刻后,我再一次地流淚了,不是因為疼痛,而是因為感動。我感動在我摔跤后同學們能對我噓寒問暖的問候著,我感動那位同學竟把她的毛巾給我包扎傷口。
我相信我會將這份感動永駐心中。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7
地震中,有一位母親在樓房倒塌時用身體擋住了石塊,救了還在褓襁中的嬰兒,死前還完成了最后的一次哺乳。
搶救人員發(fā)現(xiàn)她的時候,她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是被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透過一堆廢墟的間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勢,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向前著,雙手扶著地支撐著身體,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禮,只是身體被壓的變形了,看上去有些詭異。救援人員從空隙伸手進去確認了他已經(jīng)死亡,又向著廢墟喊了幾聲,又用撬棍在磚頭上敲了幾下,里面沒有任何回應。當人群走到下一個建筑物的時候,救援隊長忽然往回跑,邊跑邊喊:“快過來!八麄冇只氐剿氖w前,費力的把手伸進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幾下,高聲的喊:“這里有人,有個孩子,還活著!
經(jīng)過一番努力,人們小心的把擋著她的廢墟清理開,在她的身體下面躺著她的孩子,包在一個紅色帶黃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了三四個月大,因為有母親的'身體庇護著,他毫發(fā)未傷,抱出來的時候,他還安靜的睡著,他熟睡的臉讓所有在場的人感到很溫暖。
隨行的醫(yī)生過來解開被子準備做檢查,發(fā)現(xiàn)被子里塞著一部手機,醫(yī)生看了看手機的屏幕,發(fā)現(xiàn)屏幕上市一條已經(jīng)寫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磻T了生離死別的醫(yī)生卻在這時落淚了。手機傳遞著,每個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淚了。
一位母親為了孩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好孩子,能不讓人落淚嗎?
感人事跡的作文 篇8
教師節(jié)征文:平凡的教師 感人的事跡
一說教師,有人就會在心里說:“教師,太平凡了。”是的,教師人是平凡的,但事業(yè)卻是偉大的,因為他們所從事的事業(yè)是默默的奉獻和無私的犧牲。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這樣默默無聞的教師,張惠芝老師就是其中的一員,沒有亮麗的語言,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但我們依然會有一種感動,為那平實中的溫暖,為那平淡中的堅守,為那平和中的智慧,更為她那點點滴滴潤物細無聲的愛。她的.可貴,正是緣于真實而寬厚地愛著每一個孩子,堅定而執(zhí)著地追尋著做教師的幸福!十六年的歲月里,她贏得了無數(shù)家長和學生的心,得到了極佳的口碑。
在二十多年的工作中,她始終詮釋著陶老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信念,除了傳授給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一個具有寬廣胸懷和健康心理的人。在學生身上的種種問題不容忽視,面對這一切她用愛導航。
在張老師的班上,有一個特殊的孩子叫何曉露,五年級就被確診為骨癌,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的足跡遍及全國,從得知孩子病情開始,張老師就深感這份生命的沉重,她和孩子的父母并肩作戰(zhàn),一起為創(chuàng)造生命奇跡而努力著。于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到曉露的身體,一直把安全這根弦繃得緊緊的,一走進教室,眼睛必定會第一個搜索她的身影,提醒她注意保護好自己,一天不知道要重復多少次。她不厭其煩地走進每一間教室,告訴每一個孩子:曉露生病了,行動不方便,大家多關心她。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曉露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為了更細致地照顧到孩子,張老師幾乎每周都要和家長進行交流,談談學習情況、身體狀況。曉露的媽媽多次說道:“曉露有福氣,遇到了這樣一位好老師!眿寢尩母屑ぶ橐缬谘员怼月栋l(fā)病時,需要老老實實地躺在床上,短時一兩天,最長的可達三個星期。在這段寂寞的日子里,她特別想念老師和同學,張老師總會記得打電話告訴她學校發(fā)生的新鮮事,最近學了哪些內容,告訴她大家很想念她。曉露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里,她有許多朋友,張老師經(jīng)常會帶著這些朋友去看望她。
在她所帶的二(4)班里桀驁不馴的王平的一舉一動牽動著張老師的心,記得剛上一年級時,張老師發(fā)現(xiàn)她的鉛筆盒里總是缺這少那,幾只僅有的鉛筆頭總是光禿禿的,就是這些細節(jié)引起了張老師的注意,經(jīng)詢問了解得知她很小時父母在外地工作了,她只好跟著姥姥,而姥姥年老多病也管不了她。因從小缺乏管教,她養(yǎng)成了懶惰、好動、搗蛋、不寫作業(yè)等壞毛病,成績也始終很不理想。由于缺乏家庭的關愛,她顯得孤僻、缺乏自信,與同學相處也總是出現(xiàn)矛盾。為了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張老師給了她過多的偏愛:每天總是先幫她削好鉛筆,整理好書包,像媽媽一樣迎來送往。在排位時,特意將她調到第一排講桌前的座位,每節(jié)課上經(jīng)常提問,時刻提醒她注意聽講,發(fā)現(xiàn)一點的進步便大力表揚。每天放學后給她補課,看著她完成作業(yè)再離開學校。經(jīng)常找她談心,關心她的生活,給她買文具、食品、玩具……班里的事經(jīng)常讓她做,增強她的自信心。細心觀察,不斷提醒,不讓她有惹禍、犯錯的機會。很快她的成績提上來了,人也快樂起來了。
兩年來張老師一直堅持這樣做,王平也一直保持著優(yōu)異的成績。讓人深深地體會到: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冷的感情也會消融;教師的愛是無聲的力量,高尚的人格魅力將潤物細無聲。
教師就是像張老師這樣,就像一顆星,沒有太陽那樣熱烈,沒有月亮那樣溫柔,沒有朝霞那樣眩目,沒有白云那樣高遠,但從來無怨無悔,與世無爭,總是在一個不顯眼的角落里,奉獻那份光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