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合集9篇)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yōu)秀的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1
教學內容:
1.認識了解彈撥樂器——古箏
2.欣賞樂曲《漁舟唱晚》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感受了我國民族古老樂器──古琴,它的音色古樸、渾厚而悠遠。這節(jié)課,老師要和大家一同認識和了解我國另一件民族樂器──古箏。
2.介紹箏(古箏圖片)。
師: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既善于表現優(yōu)美抒情的曲調,又能夠抒發(fā)氣勢磅礴的樂章。它是一種多弦多柱的彈撥樂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長箱形,中間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演奏時以左手按弦、右手彈弦為主,其中箏的劃奏是構成其旋律特色的一個重要演奏方法。
二、辨別結構
1.初聽:畫旋律線。
師:大家對箏這種民族彈撥樂器有了初步了解,一定還想仔細地品味它所表現的音樂吧!那么,我們就一起欣賞一首箏曲。請大家拿出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初聽古箏獨奏《漁舟唱晚》音頻。學生準備紙、筆,邊聽邊畫旋律線。)
2.描繪音樂。
師:請你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體會和所畫旋律線,想象一下音樂描繪的畫面。
3.出示曲名。
師:這首樂曲的曲名是《漁舟唱晚》,是表現江南水鄉(xiāng)傍晚的美景和漁民充滿樂趣的捕魚生活。
4.介紹曲名的由來。
師:這是近代箏演奏家婁樹華在1936年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改編而成的,并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的詩句。“彭蠡”即指的是鄱陽湖,是我國的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5.欣賞動畫,分辨音樂結構。
師:下面我們將音樂與畫面相結合,體會樂曲所描繪的夕陽西下,漁夫載歌歸舟的優(yōu)美意境。聽一聽樂曲是由幾部分構成的?(《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三、學唱旋律
1.欣賞第一部分。
(1)師:現在請大家分段欣賞。先聽《漁舟唱晚》第一部分音頻。
(2)運用表情術語來描述音樂。(《漁舟唱晚》對比填空)
(3)隨琴視唱歌譜。(出示《漁舟唱晚》第一部分主題譜例)
(4)師:同學們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速度和力度來演唱這段旋律呢?學生討論。
(5)師:這段旋律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教師總結:是的,和我們城市的喧鬧相比,好像來到了世外桃源。這段旋律抒發(fā)了作者對湖光晚景的贊美之情,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漸漸西沉的夕陽,輕拂湖面的漣漪,緩緩移動的帆影和輕聲歌唱的漁民。
(6)哼唱旋律。
師:請同學們跟錄音模仿古箏的音色,用“咚”音哼唱第一部分的旋律。
2.欣賞第二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音頻。
教師可配合視頻講述:這段音樂采用了箏特有的“花音”奏法,使我們感到聲音華麗流暢,韻味十足。
(2)隨琴學唱旋律。(出示《漁舟唱晚》第二部分主題譜例)
(3)運用表情術語來描述音樂。
師:這段旋律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能用一個表情術語描述一下嗎?
3.欣賞第三部分。
(1)欣賞《漁舟唱晚》第三部分音頻并討論。(出示《漁舟唱晚》第三部分主題譜例)
師:請同學們邊聽邊想,此時,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聽到了哪些聲音?音樂結束時音量有何變化?你能想到什么?請你們小組討論欣賞后的感受。
(2)教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隨音樂仿佛聽到了交織在一起的浪花的飛濺聲、搖櫓的吱吱聲、漁民的歌聲和收獲后的笑聲……,隨著音樂的漸慢漸弱,漁民收網歸航,湖面上又恢復了原有的寧靜。
(3)隨音樂哼唱旋律,再次體驗音樂的情境。
四、完整欣賞
再次欣賞《漁舟唱晚》動畫。(《漁舟唱晚》動畫一、《漁舟唱晚》動畫二)
五、配樂朗誦
樂曲的意境與一些古詩的意境比較相似,可請學生配樂朗誦《漁舟唱晚》。也可試著讓學生寫寫與《漁舟唱晚》意境相近的詩句配樂朗誦。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欣賞的樂曲《漁舟唱晚》,讓同學們體會到了樂曲的情緒與意境,感受了祖國古典音樂的美感,并認識和了解了我國民族樂器──箏。希望課后同學們再找一些關于箏的樂曲來欣賞。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初步了解熒屏歌曲,并產生濃厚興趣。
2、掌握拍的指揮圖示。
二、能力目標:
1、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用中、英文兩種語言演唱歌曲。
2、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培養(yǎng)音樂鑒賞力及創(chuàng)造力。
三、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用雙語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音準
教學模式:
一、模式名稱:聽唱自學,實踐創(chuàng)新。
二、模式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整體感知,情感體驗→自學新知,拓展情感→情感升華,創(chuàng)新實踐。
教具:
錄音機、多媒體課件、大屏幕、鋼琴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教學內容師生活動達標意圖
常規(guī)教學師生以唱的形式問好
師生交流情感。
情境導入欣賞兩首影視歌曲片段1、學生欣賞、分析音樂。
2、教師適時總結、引導。激發(fā)學習影視歌曲的學習興趣。
新
歌
教
學整體感知、情感體驗
1、了解《音樂之聲》的故事梗概。
2、欣賞《雪絨花》
1、學生講解。
2、教師范唱,學生欣賞歌曲。學生整體感知音樂,感受音樂美。
自學新知、拓展情感學習新歌
1、學生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2、進行藝術處理。
3、自學歌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難點突破。
4、學習用英文演唱歌曲。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用雙語演唱歌曲。
培養(yǎng)學生自學音樂、感受音樂、分析音樂的能力。
實踐創(chuàng)新
1、練習三拍子的指揮。
2、師生隨音樂起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音樂實踐能力。
小結
1、學生總結本課收獲
2、教師總結學生的表現。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歌曲《雪絨花》,達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過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達到能感知音樂要求。
二、重點與難點: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為重點。
2、學習三拍子以及分組體驗,進而能感知音樂為難點。
三、教具:
電子琴或鋼琴、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唱《多來米》(從B段的第二段開始放VCD)進教室,師生問好。
二、導入:
進教室時同學們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歡這首歌嗎?我們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嗎?全體起立邊唱邊做動作。你知道這首歌的來歷嗎?教師簡介歌曲。
三、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后學生談對歌曲的感受:聽了這個故事,想不想聽郭老師唱唱這首歌?(師邊彈邊唱)你知道“雪絨花”代表什么嗎?歌曲通過對“雪花”的贊美,表達了什么?(表達了上?释腋!矊幍纳詈蛯ψ约鹤鎳臒釔。)
2、聽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點和難點。(分析特點,練習難點,并正音。)
3、劃拍跟琴輕聲唱詞。唱不好的地方重點練練。
4、完整地將歌詞唱一遍,師邊彈邊唱。
5、歌曲分析,藝術處理。慢速三拍子節(jié)奏的運用對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學生自己說,然后教師小結:讓我們好像看到了晶瑩的.雪花在天空中飛舞。歌曲通過對“雪花”的贊美,表達了人們渴望幸福、安寧的生活。抒發(fā)了演唱者對自己祖國的熱愛。前兩句用輕聲唱,從第三句開始力度應加強一些。)
6、把自己當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師豎笛伴奏。
四、課堂小結:
通過一堂課的學習,這首來自美國電影《音樂之聲》的插曲《雪絨花》已經成了我們班每一個同學的好朋友,我們不但會唱,而且能為其伴奏。課后請同學們利用網上資源查找有關《音樂之聲》的更多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交流!
五、在《雪絨花》歌聲中(師放VCD)離開教室。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4
教學內容:
1、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賞兩首管弦樂曲《朝景》、《奧塞之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
二、欣賞管弦樂曲《朝景》
1、邊聽樂曲,邊想象樂曲描繪了什么景象,體會“這首樂曲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2、教師揭示題目——《朝景》,介紹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
3、教師介紹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題音樂,讓學生視唱主題旋律。
5、復聽樂曲,當學生聽到主題出現時,用舉手的方式表示,聽后說出樂曲的哪些部分聽到了主題旋律,劃分樂曲的三個部分。
6、找一找樂曲三個部分中演奏主題的主要樂器(小提琴、中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
三、欣賞管弦樂曲《奧塞之死》
1、聽樂曲,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
2、教師介紹此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帶領學生視唱第一部分的主題,感受音樂的凄涼和哀痛。
3、副廳樂曲,感受主題在樂曲的什么地方出現,想想前后主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4、欣賞完樂曲,學生討論并回答:
。1)作曲家選擇了什么樂器組的`樂器演奏全曲?
。2)樂曲的三個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時如何表現出與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題再現時,力度發(fā)生什么變化?
四、小結本課。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5
教學內容:
1、復習演唱《我們的田野》
2、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
教學目的:
1、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容,感受音樂諸表現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fā)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生變化的效果。
2、通過以上的演唱和欣賞,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fā)學生感受音樂作品的情緒,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所描繪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小黑板、圖畫。
教學過程:
一、播放音樂,學生擊拍進入教室。
二、組織教學(略)。
三、基本練習。
1、發(fā)聲練習(小黑板)
1=F2/4
05|13|65|54|3。5|21|1—‖
要求以平穩(wěn)的呼吸,優(yōu)美的音色發(fā)音,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后半拍起唱為難點,發(fā)音時先弱后強。發(fā)音時,上腭自然地抬高些,使高音容易唱得圓潤、響亮些。
2、視唱練習
1=C2/4
0134|5—|567i|5—|5654|31|2265|1—‖
教師展示板書后,用教鞭指譜視唱,并指出本練習也是后半拍起唱的,同時出現連音線,使第二小節(jié)和第四小節(jié)的“5”時值增長,唱成二拍半。
視唱時,先放慢速度,讓學生充分體會一下后半拍起唱的特點,然后再加快速度視唱。
四、復習歌曲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麗、壯觀、富饒的歌曲,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
。ㄒ唬⿵土暻V
1、分析曲譜,指出容易唱錯的地方,
如:第一樂句65|3。5|132|錯唱成65|3。5|132|20|
第二樂句35|66。6|53|2—|20xx|錯唱成35|66。6|53|2—|
第三樂句32|17|615|錯唱成32|1。7|615|
最后12|33。3|333|25|1—|錯唱成12|33。3|25|1—|
2、教師用鋼琴彈奏曲譜1、5段、學生隨琴聲出拍認真默唱1、5段曲譜。
。ǘ⿵土暩柙~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yōu)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壯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
1、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yōu)美,那我們應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2、教師播放錄音1、5段、學生認真細聽、(利用空白磁帶先錄好1、5)
3、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六、欣賞
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今天我們欣賞的內容是鋼琴獨奏曲,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味的鋼琴獨奏曲,樂曲的名稱叫做《牧童短笛》。板書:《牧童短笛》。
。ㄒ唬┙榻B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現的內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賀綠汀,他是我國的音樂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ǘ奥牎蓖耆,“聽”后回答下列問題:
1、《牧童短笛》,由幾個樂段組成?它們的情緒怎樣?(分成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速度徐緩,旋律悠揚;
第二樂段速度歡快,旋律流暢;
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
。ㄈ┓侄畏治,分段講解,分段欣賞全曲
第一樂段。1=G,4/4拍,這一樂段用對位手法寫成,在這一樂段里,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樂曲的兩個聲部此起彼落,正如兩個小牧童在牛背上對歌。
再播放錄音第一樂段。
第二樂段
這一樂段由上面的C調轉到G調,由4/4拍轉到2/4拍,速度明顯加快,通過聽、講、想、討論,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對于想象豐富、發(fā)言大膽的同學要鼓勵、表揚,(如:有的學生認為兩個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戲,而是從牛背上下來,兩個人在打水仗)。這一樂段要聽后再分析。
第三樂段
本段是第一樂段的完全再現,曲調稍加裝飾,使樂曲顯得更加流暢、緊湊、歡快,情緒顯得十分安謐,使樂曲更加充滿詩情畫意。最后樂聲漸弱,結束在明亮的高音區(qū),給人以詩意未盡之感。本段也聽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讓學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現的內容好象又回到第一樂段:兩個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對歌,并且趕著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賞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賞全曲后,教師應讓學生完整無缺地把全曲“聽”一遍,以便學生加深對全曲(整體)的印象,這一遍,教師不能在中間作任何插話,以免打斷學生的思路。
。ㄎ澹┯懻摗⒄勼w會
七、課堂小結及布置作業(yè):
教學反思:
養(yǎng)成安靜聆聽音樂的好習慣,積極參與體驗樂曲帶給人們的不同的情緒。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6
教學目標:
1、聽賞小提琴獨奏《大海》,讓學生能夠聽辨“獨奏”這一形式。
2、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漸強、漸弱在歌曲中的表達。
3、歌曲對比,讓學生領悟不同歌曲的情感處理。
4、歌曲《大海》,讓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
重點、難點:
1、f”,及漸強、漸弱的在歌曲中的表達。
2、學生進行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表達。
媒體準備:
多媒體、鋼琴(電子琴)、錄音機、打擊樂器等。
課時分配: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練習:
聽音樂做動作,按位置坐好。
二、導入新課:
1、說想法。師:們有沒去過大海?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能不能給我們模仿一下大海的聲音,還有波浪的樣子。生:模仿……
2、聽讀讀,感受歌曲旋律。
。1)師:大海那么美,我們安靜欣賞一首獨奏曲《大!贰
師:播放小提琴獨奏《大!,請安靜地閉上眼聆聽(并說其旋律特點,出什么樂器演奏。)
(2)出示大海歌詞,請同學加上伴奏音樂有感情的輕聲朗誦。(展開對大海的描述,感覺語言美。)
。3)展示大海的有關圖片,欣賞大海的美。
3、學唱歌曲。
。1)用:“嗚”來模唱一下這首歌曲旋律。(可要求學生做一些身體搖擺等的動作表現曲子的優(yōu)美,積累三拍子的感覺。)
。2)可用手模仿海螺的形狀,再用“嗚”吹出歌曲旋律。(注意要輕點,優(yōu)美的感覺)
(3)根據歌曲的旋律畫出旋律線,例如:波浪形……(請學生用手模仿畫線來感受旋律的美。)
。4)把歌詞加在旋律里唱一唱。
。5)聽錄音范唱,要求學生輕聲范唱。
。6)學生跟琴范唱歌曲
4、游戲。
(1)回聲的游戲。師:海浪是怎樣沖上岸的呢?沖上來的聲音很大,退回去的聲音很小……(像回聲)老師唱前一句,生接后面一句。交替做“回聲”的練習。
。2)為歌曲伴奏。師:浪花的聲音是怎樣的?怎樣表示合適些?(引導學生用紙抖動的聲音來模仿海浪的`聲音效果,)師:請你們抖動紙的聲音為我伴奏好嗎?(注意傾聽個聲中的強弱和樂句的韻律。)
5、師生互評,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例如:覺得自已唱得怎樣?誰唱的比較好?為什么?怎樣表現好?
6、圖畫表現大海的美。老師有很多材料,(藍色的綢布,海鷗,小魚,海船……)請同學上來給我設計,拼貼出一幅美麗的大海圖畫。
三、小結
作業(yè)布置:復習歌曲
板書:課題《大!
美麗大海圖畫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7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甜美的聲音用充滿愛的情感演唱《乘著歌聲的翅膀》。
【過程與方法】參與欣賞合唱感受藝術歌曲帶來的美感,并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
【知識與技能】學會運用簡單的音樂語言評價作品。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難點】通過欣賞認識藝術歌曲的藝術價值。
三、教學用具
德國藝術家的作品和相關的資料、錄音機、電子琴。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童話故事《白雪公主》
提問:(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話集?作者是誰?哪個國家的?
(2)同學們都知道德國有哪些的藝術家和詩人?
(黑格爾、馬克思、歌德、貝多芬、海涅、門德爾松……)
2.詞曲作者簡介
海涅:德國的詩人,他一生寫有三千多首詩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譜寫成了曲子。
門德爾松:德國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4歲從母學習鋼琴;8歲學習作曲;9歲登臺演奏鋼琴;17歲發(fā)表作品《仲夏夜之夢》已屬作品。1834年他在杜塞爾多夫擔任指揮時,他閱讀了海涅的抒情詩,靈感突現,迅速寫下了這首被世人廣泛傳唱的名曲《乘著歌聲的翅膀》。
(二)新課教學
1.配樂朗誦,強化歌詞
播放由雙簧管演奏的《乘著歌聲的翅膀》,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歌詞。
2.教師示范,感受節(jié)拍
(播放歌曲的伴奏,教師演唱歌曲)
師:同學們注意到了沒有,歌曲的歌詞其實是一首抒情小詩,出自詩人海涅之手,而生性浪漫的音樂家門德爾松則為它譜上旋律,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乘著歌聲的翅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這首美妙的歌曲吧!
3.分步學唱
(1)學生隨著教師的琴聲用lu輕聲模唱.教師要隨時提示學生注意用演唱《回聲》時的頭聲感覺。
(2)學生控制音量。用lu模唱。
(3)學生輕聲隨琴唱曲譜,教師可輕聲附和,同時用手在空中劃出旋律線,尤其注意幾個音程跨度較大的地方(5到低音7;低音5到3)。如發(fā)現音準問題要及時糾正(第一和第二樂句的音均屬大跳),可以采取分組模唱音程或手勢的方法強化概念(在和三度音程中逐步遞減過渡音或手勢提示音高變化)。
(4)學生熟練后,再次演唱曲譜。
此時要引導學生進行樂句比較,找出規(guī)律。尤其是起音和樂句結尾的特點(出示譜例幻燈片)?梢云鸬浇档碗y度,同時訓練學生觀察力的作用。
(5)學生隨琴輕聲演唱歌詞。教師隨時注意糾正。
在歌詞演唱中,一定要讓學生認真感受詞意,同時注意美聲唱法的咬字位置。
(6)學生隨琴控制音量變化演唱。音量的變化正是與旋律的起伏、拍子的強弱完關結合。
師:這首歌的弱起小節(jié)不知道同學們注意到了嗎?(提示學生劃三角感受六八拍的起伏感,同時在第五拍吸氣策六拍進入)
看看哪幾個樂句存在弱起小節(jié)?我們的氣息、呼吸該怎么控翻呢?我們來試一試。
(7)學生控制氣息,注意弱起處的換氣。練習演唱幾個有代表性的樂句(第一樂句為例)。
(8)學生常握正確的換氣方法,演唱全曲。
師:你們覺得這首歌中最有韻味的地方是哪里?該怎樣演唱才能唱出歌曲的韻味來(學生自由提出自己見解。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力度等表現要素的變化來演唱。)
師:在這首歌中,我最喜歡的是幾處倚音的運用。(教師演唱帶有倚音與不帶有倚音的歌曲,學生對比效果,感受歌曲中借音的潤色作用,并在教師的組織與指導下,練習演唱。)
(9)學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喝全曲。
師:關于這首歌我找到了幾個不同的版本。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播放雙簧管演奏的《乘著歌聲的翅麟》、童聲合唱《乘著歌聲的翅膀》、女聲獨唱《乘著歌聲的翅膀》
師:怎么樣,這首歌雖然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歌曲的意境依然沒變,它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能不能用幾個動作來表現一下這首歌帶給你的感覺?我來播放音樂,大家可以隨著音樂、跟若感覺自由地做動作。你可以獨舞,也可以邀請其他同學與你共舞。
(反復播放歌曲范唱,教師帶領學生用動作體臉6/8拍的搖搖感。結束后,教師揭示歌曲的節(jié)拍——6/8。)
(三)鞏固提高
1.欣賞《致音樂》
(1)播放錄音,感受歌曲的情緒、分析歌曲的.結構。
(2)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品。
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許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他的b小調《未完成交響曲》、《第八交響曲》、《鱒魚五重奏》等器樂曲,至今仍是世界音樂舞臺上經常演出的曲目。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藝術的還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對于后人的影響也,被稱為“歌曲”。最的歌曲有:《搖籃曲》、《小夜曲》、《圣母頌》、《魔王》、《野玫瑰》、《鱒魚》,以及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3)再次聽錄音,哼唱歌曲,記熟主旋律。
2.參與表現,課外延展——回歸生活
師:同學們的歌聲太美了。我聽得如癡如醉,能夠聽到你們這樣的歌聲讓我覺得生活是如此類好!這首歌讓我們在歌聲中飛到了夢中的樂園,現在,就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將你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最美好的愿望寫下來,把歌聲中的美凝固在紙上,做成風箏,放飛天空!
播放歌曲,學生在事先準備的白紙風箏上作畫。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讓我們將共好的愿望乘著歌聲的翅膀飛向天空吧!
學生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8
一、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什么事物都很感興趣,但對于音樂知識的了解又顯得比較淺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是注重教學常規(gu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音樂習慣的養(yǎng)成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唱歌曲《大!,學生能感悟詞曲中蘊含的“美”,明白要保護大海、保護環(huán)境、熱愛大自然。
2、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真正的走進音樂,了解音樂,并在音樂實踐中學會鑒賞音樂,聆聽音樂,進而喜愛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并在體驗中充分展開想像,獲得自己獨特的音樂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造,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利用集體表演、小組合作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三)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罚醪秸莆杖淖痈枨膹娙豕(jié)奏和“x.x”這個節(jié)奏型,認識簡單的節(jié)奏符號,感受歌曲的音樂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chuàng)編活動,能夠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簡單恰當的動作,用體態(tài)語言或律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2、讓學生感受大海的聲音并用自己的聲音進行模仿。聆聽歌聲時能學生能作出相應的情緒或體態(tài)反應。
3、學生能夠在律動、音樂游戲和歌表演等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強弱節(jié)奏規(guī)律和“x.x”這個節(jié)奏型。
四、教材工具
多媒體電子教學設備、課件、電子琴(鋼琴)、教案
五、教學過程
(一)聽聲、看大海沙畫表演,導入課題
1、教師播放一段大海沙畫表演的視頻,問學生: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
(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模仿大海的聲音。)
教師問學生:你見過的大海是怎樣的?(學生:有沙灘、有魚、有海浪、漲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貝殼、海螺、帆船等)
2、教師播放介紹大海風景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大海的美麗與神奇。導入這節(jié)課的主題——《大海》。
(二)學唱歌曲
1.聆聽歌曲《大海》(學生跟著老師做簡單動作,體驗三拍子律動。)
2.欣賞后教師提問:這首歌是幾拍子的.?它的強弱規(guī)律是怎樣?(教師出示四三拍節(jié)奏規(guī)譜并要求學生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強弱弱)
3.出示歌譜,復聽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強弱規(guī)律。(使學生對歌曲旋律、對四三拍節(jié)拍加深印象)
4.出示“x.x”這個節(jié)奏型,讓學生感知附點節(jié)奏,并掌握附點節(jié)奏。
5.出示歌譜,教師播放音樂,學生完整聆聽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現了幾次附點節(jié)奏。
6.按節(jié)奏讀歌詞,學生試著讀,讀不準確的句子,教師及時給予糾正和指導。
7.教師出示歌譜,一邊彈琴一邊范唱,學生跟老師小聲哼唱。(加深對歌詞的理解)
8.學唱歌曲
(1)學唱前半段歌曲,教師彈琴范唱歌曲,積極鼓勵學生試唱,唱不準確的樂句教師及時給學生進行糾正、指導并示范演唱,讓學生多演唱鞏固幾遍,能更好的掌握。(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聽好音樂節(jié)奏“x.x”并注意歌唱姿勢)
(2)教師引導學生對前半段歌曲進行感情分析、處理,教師彈琴提示學生融入情感演唱前半段歌曲。(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聽音樂節(jié)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勢,用聲音表現出大海的“美“感)
(3)學唱歌曲后半段,教師彈琴范唱歌曲,學生用心聆聽。(教師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詞的演唱速度與節(jié)奏)
(4)教師彈琴,鼓勵學生自己演唱。教師聽后指導糾正學生個別樂句和歌詞節(jié)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最后一句歌曲的節(jié)奏多重復練習幾次,加以鞏固。(教師提示學生演唱時注意氣息和聲音的控制,切記扯著嗓子大喊)
(5)教師彈琴,學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師提示:注意聽準音樂及歌曲的節(jié)奏。
(6)分析、處理歌曲后半部分,設問學生:波濤涌動的大海應該用什么的情感和聲音去表現?大海搖籃應該用什么樣聲音哄著太陽和月亮睡覺呢?
教師彈琴,提示學生融入情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譜,教師彈琴,學生跟琴聲完整演唱全曲。(教師提示:注意歌唱情緒及節(jié)奏,聽好音樂,注意歌唱姿勢)
(8)教師播放歌曲范唱,學生合音樂完整演唱歌曲。教師提示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肢體動作隨著音樂即興創(chuàng)編能表現出大海的律動動作進行表演。
9.分小組表演歌曲《大!,教師做幾個簡單動作,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編動作為歌曲表演。
10.分組表演:一組演唱歌曲,一組用身體的律動來表現。
(三)課堂拓展
(課堂小結)
教師請同學們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引導學生說出學習的內容,想到的事物。然后出示“海洋污染“的幾幅圖片,讓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最后教師總結:要好好保護環(huán)境,不要亂丟垃圾,熱愛我們的海洋,熱愛我們的地球,一起努力爭當一名保護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9
教學內容:
1.認識了解古老的彈撥樂器——箜篌
2.欣賞古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歌曲《畫》,感受歌曲優(yōu)美的意境。
2.聆聽《春江花月夜》主題,談談音樂與歌曲《畫》有什么關系?
二、欣賞箜篌曲《春江花月夜》
1.欣賞音樂主題,介紹箜篌及其音色特點。
2.欣賞《江樓鐘鼓》(引子)
(1)夕陽西下,寺廟里忽然隱隱約約傳來了音樂。(播放引子)
(2)教師:引子是節(jié)奏自由的散板,樂器用彈跳、輪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擬陣陣低沉的鼓聲。遠處鐘聲回響,水面碧波蕩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靜、醉人的意境描繪得非常細膩。
3.《江樓鐘鼓》主題賞析。
(1)出示譜例,請欣賞并選擇主題表現的意境:
A.歡快跳躍B.委婉恬靜C.深沉低緩
(2)視唱主題
(3)設問:音樂表現了怎樣的情緒?它是通過怎樣的手段來表現這種意境的?
(4)歸納:旋律入波浪般進行,顯得格外柔美與和諧。另一個特點是使用“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音調輕盈平穩(wěn),形象地表現了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在云層中游移的美麗景致。結尾婉轉嗚咽的旋律導入了深遠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聯(lián)翩。
(5)介紹“魚咬尾”的音樂句式。
4.賞析《花影層疊》
(1)導語:我們把眼光從遠處收回看看近處的江面發(fā)生了什么?此段音樂中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形式要素哪一項變化最明顯?
(2)歸納:音樂主題在6小節(jié)徐緩的曲調之后,樂器突然彈出了4個作移位摸進的短句,急促二熱烈,描寫了花枝弄影,香飄春江的情景。
5.賞析《漁歌唱晚》
(1)導語:正當我們看著眼前的花影有點眼花繚亂時,遠處忽然傳來了陣陣的……尋聲向遠處望去,聽到什么?看到什么?整段音樂的情緒是否一致?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01-30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11-22
[必備]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10-11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8篇03-17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14篇)03-19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9篇03-20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精選9篇03-20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12篇02-05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6篇)03-03
小學音樂鑒賞活動方案(8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