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的小故事15篇
音樂家的小故事1
從前有一個人,養(yǎng)了一頭驢子。它不辭勞苦地把一袋一袋地麥子背到磨坊里去磨,已經(jīng)有很多年了;但是它的力氣漸漸完了,越來越不能工作。主人想把它從欄里牽出去殺掉。驢子聽得風聲不好,就逃到不來梅去。它想在那里做一個鎮(zhèn)上的音樂家。它走了一會,看見一條獵狗躺在路上打呵欠,好像跑累了的樣子。驢子問:“唔,獵狗,你為什么打呵欠?”狗說:“啊,因為我老了,力氣一天比一天差,不能再去打獵了;我的主人要打死我,所以我逃出來;但是現(xiàn)在我怎樣掙飯吃呢?”驢子說!澳憧矗业讲祭臻T去,要在那里做個鎮(zhèn)上的音樂家;你同我一起去吧,也讓音樂隊雇用你。我彈琴,你打鼓!惫吠饬,他們一起向前走去。沒有好久,它們遇著一只貓,它坐在路旁邊,面容顯得非常愁悶。驢子說:“唔,老胡子,你有什么不得意的事情?”貓回答說:“誰的生命有了危險,難道還能快樂嗎?我的年紀大了,牙齒鈍了,只愿意坐在火爐后面打呼嚕,不愿意去捉老鼠,所以我的主婦要把我淹死;我雖然逃出來了,但是也沒有什么好辦法。我到哪里去好呢?”“同我們一起到不來梅去,你會奏夜間的音樂,你可以做一個鎮(zhèn)上的音樂家。”貓覺得很好,就一起去。后來這三個離鄉(xiāng)避難的走過農(nóng)莊門前,看見一只公雞立在門前盡力喊叫。驢子說:“你怎么叫得這樣可怕?”公雞說:“我在預報好天氣·因為今天是圣母給小基督洗曬衫褂的節(jié)日。明于是星期天,有客人要來。主婦心狠,叫女廚師明夭用我煨湯吃,還叫她今天晚上殺我的頭。現(xiàn)在我要趁我沒有死,大聲喊叫!斌H子說:“唉,紅頭,這是什么話,你同我們走吧,我們到不來梅去。你無論到哪里,總比死好一點。你有一個好嗓子。如果我們一起奏樂,一定很有趣!边@辦法公雞同意了,于是它們四個一起走去。
但是它們一天不能走到不來梅,晚上來到一個霖林里,要在那里過夜。
驢子和狗躺到一棵大樹下面;貓和公雞爬到樹枝當中;但是公雞飛到樹尖上,它在那里是最安全了。公雞在睡覺以前,還四面八方看了一遍,看見遠處有一點火星,就對它的同伴說,不遠一定有房子,因為有燈點著。驢子說:“那么我們應該起身到那里去,因為這個注的地方不好!惫废,那里也許有兒塊骨頭,上面說不定還有點肉呢,到那里去對于它也很好啊。于是他們就起身到點著燈的地方去了。不久它們看到燈光明亮了,而且越來越明亮。它們一直走到一座照得通明的強盜房子跟前。驢子最高大,它走到窗戶跟前往里面看。公雞問:“灰馬,你看見了什么東西?”驢子回答說:“我看見的東西嗎?一張桌子上鋪著桌布,上面放著很好的食物和飲料;強盜們坐在旁邊大吃大喝!惫u說:“但愿是我們的!斌H子說:“啊,是的,是的,但愿我們坐在那里!”于是它們商量,怎樣才能趕走強盜。最后他們想出一個辦法。驢子把前腳爬在窗臺上,狗跳到驢子的背上,貓爬到狗身上,最后公雞飛上去,站到貓的頭上。這樣站好之后,他們發(fā)出一個信號,全體開始奏樂,驢叫、貓喊、雞鳴、狗吠:然后它們人窗戶里闖到房里,玻璃碎得嘩啦嘩啦地響。強盜們聽見這種怕人的號叫聲,跳了起來,以為進來了妖怪,非常害怕,逃到森林里面去了,于是四個伙伴坐到桌子旁邊,心滿意足地大吃大喝剩下的東西,好像餓了一個月的樣子。 這四個音樂家吃完之后,吹熄燈火,按照各自的天性去找舒服的地方睡覺。驢子躺在糞堆上,狗躺在門后面,貓?zhí)稍谠罾餆峄抑虚g,公雞蹲在屋梁上面。它們走了很遠的路,很疲倦,不久就睡著了。半夜過去了,強盜們從遠處看到屋里沒有燈,一切似乎都安靜。頭目說:“我們不要害怕!彼谑桥梢粋人到屋子里去偵察,派去的'人看到一切都安靜,就到廚房里去點燈,他把火紅的貓眼睛,當做燃燒的煤炭,拿著硫磺火柴想去點火。但是貓不懂得開玩笑,跳到他臉上,又啐又抓,他嚇了一跳,趕快跳起來,想從后門出去。狗躺在那里,跳起來就咬他的腿。他跑過院子,來到糞堆旁邊,驢子又用后腳重重地踢了他一腳。公雞已被這種叫囂的聲音驚醒了,從梁上朝下叫:“喔喔喔喔!”強盜盡力跑到頭目那里,說:“啊,那屋里坐著一個很兇的巫婆,她向我吹氣,用長指頭抓我的臉;門口站著一個人,手里拿著一把刀,戳我的腿;院子里躺著一個黑怪物,用木棍向我亂打;屋頂上坐著法官,叫道:‘給我拿那個壞蛋來!蔽抑坏泌s快跑了。從此,強盜們再不敢到那座房子里面去了,四個不來梅鎮(zhèn)上的音樂家住在那里,非常高興,不要再往別處去了,講這個的人現(xiàn)在還活著呢。
(魏以新譯)① 至今德國不來梅市仍有這四位“音樂家”的塑像。據(jù)說,這有趣的雕像已成了不來梅市的象征。
音樂家的小故事2
李斯特LISZT
“鋼琴之王”李斯特,十九世紀初歐洲浪漫主義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和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同為歐洲“標題音樂”的倡導者和創(chuàng)立者。李斯特在他的一生中,努力探索并發(fā)展了浪漫主義音樂,把浪漫主義音樂提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他打破傳統(tǒng)的形式,大膽創(chuàng)造新的音樂形式和風格,尤其是他在鋼琴演奏技術上的探索與追求,為現(xiàn)代鋼琴演奏技術奠定了基礎,開辟了現(xiàn)代鋼琴演奏的道路。
弗朗茲.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丁市埃斯特哈齊公爵莊園一個管家的家里。他的父親是一個具有相當水平的業(yè)余音樂家。李斯特六歲時開始跟父親學習鋼琴,由于父親嚴格要求和李斯特所具有的超人的音樂天才,他在鋼琴演奏技藝上獲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1820年,九歲的李斯特在厄登布爾格舉行了他的第一次公開演奏會。在那次音樂全上,年幼的李斯特以他那超群的天才技藝震驚了整個厄登布爾格。因此,他獲得了幾位貴族的資助,來到了歐洲文化名城維也納繼續(xù)深造。他拜當時歐洲著名的鋼琴家車爾尼(貝多芬的弟子)為師學習鋼琴,同時向薩里埃里(貝多芬的老師)學習作曲。1823年,李斯特來到巴黎,準備報考著名的巴黎音樂學院,但當時巴黎音樂學院院長、著名的作曲家凱魯比尼卻以他的外籍身份而拒絕他入學。這一沉重的打擊并沒有使頑強的李斯特喪失信心,反到使他變得更加堅強。他依靠其他關系,私下里跟隨雷特和帕耶爾繼續(xù)學習音樂,同時在巴黎頻繁舉行演奏會。刻苦的學習與磨煉使他很快成為了當時歐洲屈指可數(shù)的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1824年,李斯特首次訪問英國,獲得了具大成功。在以后的幾年里,李斯特頻繁來往于歐洲各國,廣泛進行旅行演出。同時他還結識了當時歐洲的.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如肖邦、柏遼茲、帕格尼尼等,這些會見對浪漫主義音樂的發(fā)展和李斯特以后的創(chuàng)作活動都有很大幫忙。1847年,李斯特就任魏瑪宮廷樂長,從此聲名大振,成為歐洲音樂界的權威人士。
1865年,李斯特進了修道院,至死身著僧衣。從1870年起,他經(jīng)常往來于羅馬,魏瑪,巴黎,貝魯特之間。這段時間,他一面教學、傳教,一面從事創(chuàng)作。1875年,李斯特創(chuàng)辦了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并任院長,用心從事教學活動。他的弟子達五百多人,其中包括著名的鋼琴家兼指揮家漢斯.馮.保洛等一些音樂英才。1886年,李斯特因肺病逝于貝魯特。
李斯特的創(chuàng)作在十九世紀音樂藝術上具特殊代表性,屬于較為激進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和柏遼茲一樣,他也是標題音樂的支持者和推動者。他首創(chuàng)了標題交響詩這一新體裁。為標題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李斯特一生留下了一千多首作品,其中許多在這天的音樂舞臺上仍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大約分為兩類:鋼琴音樂和交響音樂,此外還有許多歌曲和室內樂作品。李斯特的鋼琴曲技巧輝煌,旋律具有濃郁的匈牙利民族風格,形式上也具有鮮明的獨創(chuàng)性。他的鋼琴代表作品有兩部鋼琴協(xié)奏曲,二十首匈牙利狂想曲和《b小調鋼琴奏鳴曲》等等。在交響音樂方面,李斯特寫下了二十首交響詩和兩部交響曲,這些作品的文學資料和色彩都十分強烈,它們大都是取材于當時一些浪漫派作家如雨果、拉馬丁、席勒等人的文學名著。其中著名的有《前奏曲》、《瑪捷帕》、《塔索》等等
音樂家的小故事3
勃拉姆斯BRAHMS
在十九世紀歐洲音樂發(fā)展史中,勃拉姆斯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繼貝多芬以后的德奧古典音樂的直接繼承者,同時也是浪漫主義和德國民間音樂的杰出代表。約翰尼斯.勃拉姆斯于1833年5月7日出生在德國漢堡的一個市民家庭里。父親約翰.雅克是一位職業(yè)樂師,他能夠演奏多種管弦樂器,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勃拉姆斯受父親影響,自幼便喜愛音樂,向父親學習小提琴、大提琴和圓號,在父親的教導下走上了音樂事業(yè)的道路。
勃拉姆斯童年生活貧困,十三歲時就在酒店里為人伴奏,以幫忙父親增加一些家庭收入。這時的勃拉姆斯已經(jīng)開始顯露出不一樣尋常的音樂才華,就在這一時期,他開始嘗試作曲,并寫下了一百五十多首樂曲。這些作品雖然是勃拉姆斯為生活所迫而寫,但它們卻鍛煉了勃拉姆斯的寫作潛力,為他之后的音樂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勃拉姆斯在十四、五歲時,已能舉辦鋼琴獨奏音樂會,并開始了以音樂為職業(yè)的獨立生活。作為一個青年作曲家,他已寫出了一些有價值的作品。1853年,二十歲的勃拉姆斯離開了家鄉(xiāng)漢堡,同小提琴家雷門尼一同前往歐洲各地旅行演出。在這次旅行中,經(jīng)雷門尼介紹,勃拉姆斯結識了著名的匈牙利小提琴家約阿希姆,之后又在魏瑪結識了李斯特,在杜塞爾多結識了舒曼。這些會見,對勃拉姆斯以后的創(chuàng)作生涯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他從這些前輩音樂家那里得到了許多幫忙。個性是舒曼,他首先發(fā)現(xiàn)了勃拉姆斯的驚人音樂天才并向公眾熱情地介紹這位天才青年音樂家。
勃拉姆斯的創(chuàng)作生涯較為曲折的。在十九世紀中期,新的浪漫主義藝術思潮已開始蓬勃發(fā)展,勃拉姆斯的藝術觀點則傾向于古典主義,他努力持續(xù)和繼承貝多芬式的古典音樂傳統(tǒng),在創(chuàng)作上也力求形式的.完整。
勃拉姆斯音樂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風格也較為莊重嚴肅。他的寫作技巧極為高超,和聲和配器手法豐富多彩。他的交響曲氣勢宏偉,而抒情小品又極為優(yōu)雅動聽。
勃拉姆斯一生中創(chuàng)作了超多的作品,他的創(chuàng)作幾乎涉及到音樂形式的各個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四部交響曲、兩部鋼琴協(xié)奏曲、一部小提琴協(xié)奏曲、一部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協(xié)奏曲、幾首管弦樂序曲、二十多首匈牙利舞曲以及《德意志安魂曲》和許多室內樂。
勃拉姆斯的作品中處處存在著德奧民間音樂的因素,這種純潔、質樸的民間音樂元素在他的筆下到達了神化的境地。
勃拉姆斯是一位影響深遠的作曲家,由于他出色地繼承和發(fā)展了德奧古典音樂,音樂史上常把他和巴赫、貝多芬并列,稱為近代音樂發(fā)展史上的“三B”。
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因患癌癥在維也納逝世,終年六十四歲。
音樂家的小故事4
古典音樂人——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也是最早獲得廣泛世界聲譽的俄羅斯作曲家,在俄羅斯文化史和世界音樂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840年5月7日,柴科夫斯基出生在沃特金斯克的一個礦山工程師的家庭里。他的童年時代就是在這個邊遠的烏拉爾山區(qū)度過的。柴科夫斯基幼年時就對音樂十分敏感和喜愛,當?shù)亓鱾鞯脑S多優(yōu)美的民歌、漁歌給他留下了最初的音樂記憶。他的'母親是一位音樂愛好者,經(jīng)常為他唱一些古老的俄羅斯民歌、浪漫曲和當時的一些流行歌曲。柴科夫斯基從母親那里得到了最初的音樂啟蒙教育,而音樂也開始在他那幼小的心靈深處逐漸孕育和萌芽,并開始接觸一些歐洲著名作曲家的作品。
1850年,十歲的柴科夫斯基進入彼得堡的法律學校學習法律。雖然如此,他對音樂的熱愛卻有增無減。他常利用課余時間努力學習鋼琴、參加合唱,熱心于各種音樂活動。1859年,十九歲的柴科夫斯基從法律學校畢業(yè),到當?shù)厮痉ú块T當了一名小官吏。這時,他再也按捺不住獻身音樂的愿望,于是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業(yè)余學習作曲理論。1863年5月,他最后辭去了官職,毅然投身于音樂藝術道路。1865年,柴科夫斯基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彼得堡音樂學院,并應尼古拉.魯賓斯坦邀請擔任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的作曲教授。
柴科夫斯基是一位有著巨大創(chuàng)造力的作曲家,他的音樂風格獨樹一幟。他的音樂旋律優(yōu)美感人,有時催人潸然淚下,有時又令人熱精洋溢,但他的作品中總帶有一種孤獨壓抑感。在他的音樂中,處處充溢著深沉悠遠、壯美動聽的俄羅斯民歌的旋律。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很多,資料和體裁也十分廣泛。其中,最著名的有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還有《第四交響曲》、《第五交響曲》、《第六(悲愴)交響曲》、《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小提琴協(xié)奏曲》、《意大利隨想曲》等等。
1893年11月6日,這位為世界音樂藝術作出巨大貢獻的作曲家在彼得堡逝世,終年僅五十三歲。
音樂家的小故事5
貝多芬的故事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是歐洲音樂史上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國的波恩,在貝多芬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對他的期望十分高,期望自我的兒子成為莫扎特式的音樂神童。在貝多芬才4歲的時候,父親便把一堆的曲譜放在貝多芬面前讓他彈奏,有時候貝多芬把小手都練腫了還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鐘聲都已經(jīng)敲了12下了,貝多芬還在練習,他務必等到父親回來檢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覺,母親看著眼睛瞇成一條縫的貝多芬,垂憐的對他說:“孩子,都12點了,先去睡覺吧。”
“不行,爸爸等會回來看見我沒有練琴,會打我的!
媽媽對這個酒徒的丈夫也沒有辦法,只好抱著貝多芬在琴邊流淚,很快,貝多芬在母親的懷抱睡著了,媽媽便把他抱上了床。
當鐘聲再次敲響的時候,貝多芬的酒徒父親回來了,“那個小兔崽子呢,怎樣不練琴了?”
“你不看看都幾點了,還讓孩子練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罷休啊?”
“對,你說的對”貝多芬父親一邊說著,一邊來到貝多芬床邊,把貝多芬提了起來,母親怎樣攔也攔不住。
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邊彈,一邊閉著眼睛,盡管如此,貝多芬的琴聲還是十分流暢自然。
“行,這還有點莫扎特的樣貌。”父親在一邊高興的說。
一晃幾年過去了,貝多芬從4歲長到了8歲,經(jīng)過4年的刻苦練習,他的鋼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親也感到滿意,于是便讓他在音樂院舉行了一次獨奏音樂會,這次演出十分成功,父親享受到了兒子成功的喜悅。
17歲的時候,貝多芬來到維也納,他以十分崇敬的情緒拜見了莫扎特,莫扎特給了他一個很難的曲子讓他即興演奏,貝多芬的演奏得到了莫扎特的肯定,他說:“你們要注意這個孩子,他將來會驚動全世界的。”由于自我的刻苦努力,他最后在維也納藝術舞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經(jīng)常以鋼琴家的身份登臺演出,而且演奏的都是自我的作品,得到了人們的肯定。
正當他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的耳朵患上疾病,之后徹底聾了,這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個殘酷的打擊,然而,這一切并沒有打垮貝多芬,他還是靠頑強的毅力創(chuàng)造了超多優(yōu)秀作品,在他的《命運交響曲》里,我們都能聽到他和命運做斗爭的聲音。
1807年,貝多芬正住在維也納李希諾夫斯基公爵家中。一天,公爵家里來了一大批客人,他們都是當時拿破侖派駐占領維也納的法國軍官。公爵想請客人們聽音樂,就派人去請貝多芬,但未向貝多芬說明狀況。貝多芬不明就里,帶著自我新寫完的《熱情奏鳴曲》興致勃勃地趕來。進客廳一看,竟是一幫占領軍,貝多芬當即就拒絕了公爵的要求。公爵惱羞成怒,竟然板起面孔對貝多芬下了演奏的命令。貝多芬為李希諾夫斯基的無恥賣國行徑憤怒到極點,他不顧夜中的滂沱大雨拿起樂譜忿然離去,并把公爵以前送他的一尊胸像摔了個粉碎。第二天,公爵接到了這樣一封信:“公爵!您之所以成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則全靠我自我。公爵此刻有的是,將來還有的是,而我貝多芬卻永遠只有一個!”
音樂家的小故事6
從前波蘭有個孩子叫揚科。他長得很瘦弱,臉黑黑的,淡黃色的頭發(fā)直披到閃閃發(fā)光的眼睛上。
揚科的母親是個短工,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會在哪里,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揚科八歲就做了牧童。
揚科很愛音樂,無論走到哪里,他總能聽到樂聲。有時候他到樹林里去采野果,回家來籃子常常是空的,一個野果也沒采到。他說:“媽媽,樹林里在奏樂呢,‘噢咦’!‘噢咦’!……”
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果園里,麻雀為他歌唱。凡是鄉(xiāng)村里能聽得到的一切響聲,他都注意聽著,他覺得都是音樂。堆草料的時候,他聽到風吹得他的木叉“嗚嗚”作響。有一次他正聽得出神,被監(jiān)工看見了。監(jiān)工解下腰帶,狠狠地打了他一頓,要他永遠也忘不了。
大伙兒管他叫小音樂揚科。奏來了,他常常跑到小河邊去做笛子。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來,啄木鳥“篤篤”地啄著樹干,甲蟲“嗡嗡”地叫。揚科躺在河邊靜靜地聽著。
村上的更夫常?匆姄P科悄悄地躲在鄉(xiāng)村旅店的墻角下靜聽。旅店里有人在跳舞,有時候傳出腳踏地板的聲音,有時候傳出少女歌唱的聲音。小提琴奏出輕快柔和的樂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調子和著。窗戶里燈光閃耀,揚科覺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的聲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揚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只要讓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夠滿意的了。
揚科用樹皮和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怎么拉,也不象旅店里的小提琴那樣好聽。它聲音小,太小,就象蚊子哼哼似的?墒撬一天到晚拉著。
地主的仆人有一把小提琴,他常常在黃昏的時候拉。揚科多么想仔細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悄悄地從草堆邊爬過去,爬到食具間門前,門開著,小提琴掛在正對著門的墻上。揚科很想把它拿在手里。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讓他瞧個清楚。
一天傍晚,食具間里一個人也沒有。揚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過開著的`門,望著掛在墻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動,但是有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在推著他往前走,推著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著門口移動。
揚科已經(jīng)進了食具間。他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但是恐懼愈來愈緊地抓住了他。在草堆后面,他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樣自在,可是在這兒,他覺得自己好象是闖進了籠子的小動物。夜靜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揚科身上。揚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頭,望著心愛的小提琴。
過了一會兒,黑暗里發(fā)出了一下輕微的凄慘的響聲,揚科不小心觸動了琴弦。忽然屋角里有個睡得迷迷糊糊的聲音在粗魯?shù)貑枺骸罢l在那兒?”揚科憋著氣。有人劃了根火柴,蠟燭亮了。后來聽到罵聲,鞭打聲,小孩的哭聲,吵嚷聲,狗叫聲。燭光在窗戶里閃動,院子里鬧哄哄的。
第二天,可憐的揚科給帶到管家面前,管家看了揚科一眼,這個瘦小的孩子睜大了驚恐的眼睛。怎么處置他呢?把他當作小偷懲辦嗎?孩子太小了,幾乎站也站不穩(wěn),還用送到監(jiān)獄里去嗎?管家最后決定:“打他一頓算了。”
管家把更夫找來,對他說:“帶他去,打他一頓。”更夫點了點頭,夾起揚科,象夾一只小貓似的,把他帶到一個小木棚里。孩子一句話也沒有說,他也許是嚇壞了,只是瞪著眼睛,象一只被抓住的小鳥。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樣呢?
揚科挨了一頓打。他母親來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沒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揚科躺在長凳上。屋子前邊有一棵櫻桃樹,燕子正在樹上唱歌。姑娘們從地里回來,一路唱著:“啊,在碧綠的草地上………”從小溪那邊傳來笛子的聲音。揚科聽村子里的演奏,這是最后一次了。樹皮做的小提琴還躺在他的身邊。
小音樂家揚科睜著眼睛,眼珠已經(jīng)不再動了。白樺樹“嘩嘩”地,在揚科的頭上不住地號叫。
音樂家的小故事7
從前有一只馬,他已經(jīng)很老了,再也不能幫主人在街上馱米馱蜜了,于是主人想把老馬宰了,把馬皮拿到街上去賣。老馬當天黑夜就逃跑了。
老馬不知要去哪里,他想到要當音樂家,因為老馬心中只有音樂。走著走著,老馬看見了一只雞傷心地在路上走著。老馬走上去問:“你怎么了?”雞說:“我太老了,下不了蛋,主人想在夜里殺掉我,燉湯喝!崩像R對雞說:“要不要加入我這支樂隊呢?”“好!我嗓門大,我演唱!”雞高興地說。
他們走了一段,碰上了一只鴨子孤零零地在路邊玩。雞對鴨說:“你怎么一個人在玩?”鴨子說:“我媽媽常常讓我去上訓練班,所以我就離家出走了。”“這么說你們家很有錢了?”雞問!笆堑摹!薄凹尤胛覀儤逢牥桑 崩像R誠懇地說。“好,我還可以幫你們買樂器呢!”
又走了一段,他們遇上了一只老狗。老馬說:“狗兄弟,你怎么這么沒精神啊?”“我老了,不能跟主人去打獵了,主人給我的食物越來越少,所以我逃出來了。”“要不要加入我們樂隊?”鴨問!昂冒!”
他們走過森林,穿過峽谷,來到一個小屋。他們不知道這是12個強盜的小屋,屋里沒有人,他們就在那里睡著了。公雞的耳朵很靈敏,不一會兒就聽到人的腳步聲。他告訴大伙,大伙屏住呼吸,仔細觀察這些人。從這些人的說話中,老馬知道他們是強盜。等強盜進門時,狗咬了這些強盜的屁股,馬踢了他們的腳,雞啄了他們的.身體……大伙齊心協(xié)力,把強盜趕出來了。
從此,這個屋子成了“樂隊”的家。他們常常唱一些美妙的歌,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成為四大明星了。
音樂家的小故事8
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被人們稱為“音樂神童”。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4歲跟父親學習鋼琴,5歲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chuàng)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寫了第1部歌劇。他僅僅活了36歲。繁重的創(chuàng)作、演出和貧困的生活損害了他的健康,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chǎn)。
他1756年出生在奧地利,他的父親是宮廷樂團里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名作曲家。由于父親是佚名音樂家,家里的孩子都受到父親的培養(yǎng)和熏陶,在莫扎特3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正在琴房教姐姐彈鋼琴,莫扎特搬來一個小凳子在一邊觀看,他開始對音樂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以后,每當爸爸教姐姐彈琴的時候,他都在一邊聽,莫扎特的記憶力個性好,只要是他聽過的曲子,他都記得,每當姐姐彈錯音樂的時候他都能準確的指出來。
在莫扎特的指指點點中,父親發(fā)現(xiàn)了兒子的天才,于是當莫扎特4歲的時候,父親便開始教他彈琴了,莫扎特年級雖小,許多技巧復雜難度大的協(xié)奏曲他都背誦下來,還彈的很好。
4歲的'小莫扎便常常向家人展示他的音樂才華,每當家人吃晚飯的時候,他都要獻上一曲給大家消遣消遣。個性是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他更是喜歡變現(xiàn)自我,他常常不管你允許不允許,便跑到鋼琴邊上彈了起來,凡是聽他彈過的客人,都會對他豎起大拇指。
5歲的時候,剛上一年級的小摸著特便會自我創(chuàng)作各種曲子了,這個城市里的人們都明白他們家出了一個音樂小天才。
在家里,經(jīng)常有爸爸的2位朋友來練小提琴,這2個朋友是和爸爸一齊同臺演出的小提琴手,有一天,莫扎特在聽見爸爸和朋友們在客廳里演奏3重奏的小提琴曲,于是他自我也拿著小提琴來到客廳,平時摸著特主要是跟爸爸學鋼琴,爸爸教他小提琴純粹是為了調節(jié)。
“爸爸,我來擔任你們的第2小提琴手,行嗎?”
“不行,這個曲子你還沒有練習過”
“我能夠看著譜”
“行行,就讓我們的小天才試試吧”,在一旁的第二小提琴手發(fā)言了。
就這樣,莫扎特跟著爸爸和另一位叔叔一塊演奏了小提琴3重奏,演奏結束了,三個大人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了,大家都看著小莫扎特,為他的才華目瞪口呆。
“天啊,你這小家伙真是一個天才”
莫扎特的父親發(fā)現(xiàn)自我的兒子的確在音樂方面具有才華,為了讓孩子們開闊眼界,父親便帶著孩子們到外地去演出,6歲的莫扎特和姐姐一齊到維也納、荷
蘭、慕尼黑等各地演奏,他們的表演獲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尤其是莫扎特的表演,聽眾經(jīng)常要莫扎特加演好多曲子。
在莫扎特14歲那年,他遇到了音樂大師巴赫,巴赫十分喜歡這位音樂天才,于是親自指導他的演奏和作曲。莫扎特一聲創(chuàng)作的音樂領域有歌劇、交響曲、協(xié)奏曲、室內樂等。莫扎特還寫了超多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在這些風俗性的作品中,莫扎特采用了民間音樂的因素。反映了他和民間音樂的聯(lián)系。
總的說來,莫扎特的創(chuàng)作成就遍及各個音樂領域。它們反映了18世紀末,處在被壓迫地位的德奧知識分子擺脫封建專制主義的羈絆,對完美社會和光明、正義人的尊嚴的追求。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通俗優(yōu)雅、輕靈、流麗的特征,大都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
音樂家的小故事9
格里格GRIEG
愛德華.格里格是十九世紀具有世界聲譽的挪威作曲家。他是挪威民族樂派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同時也是一位頗有聲望的鋼琴演奏家。格里格于1843年6月15日誕生在那威卑爾根城的一個商人家庭里。他的父親雖是個商人,但卻十分喜歡音樂;他的母親是一個很有修養(yǎng)的鋼琴家。格里格從小受到家庭音樂環(huán)境的熏陶,很早便顯露出了驚人的音樂才能。他五歲時就在鋼琴上發(fā)現(xiàn)了九和弦,并開始對和聲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六歲起,他在母親的指導下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理論。透過母親的嚴格教導,他的音樂才能迅速增長。他在學習中超多接觸了莫扎特、門德爾松、肖邦、舒曼等人的音樂作品。1852年,九歲的格里格創(chuàng)作了鋼琴曲《德國主題變奏》。這首樂曲是他的處女作。
1858年,他在著名小提琴家奧列.布爾面前演奏了自我的作品。這位著名音樂家一眼便看出少年格里格的超人音樂才華。奧列.布爾說服格里格的父母,送他到萊比錫去繼續(xù)深造。1853年至1862年期間,格里格一向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在這期間,門得爾松及舒曼的作品對它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1863年,格里格在丹麥會見了作曲家加代,他們之間的接觸使格里格受到很大的啟發(fā)。1865年至1870年的五年間,格里格兩度訪問意大利,并在那里結識了大音樂家李斯特。李斯特聽了格里格的作品后對他大加贊賞,并親自演奏了他的'作品,這對年輕的格里格無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1879年,他在萊比錫格萬特豪斯音樂會上演出自我的《a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獲得成功。
格里格的早期創(chuàng)作風格受門德爾松和舒曼的影響很深,但自從他與挪威國歌作者、作曲家諾爾德拉克結識后,便逐漸對挪威民族音樂產(chǎn)生了新的認識。諾爾德拉克鼓勵他鉆研民族音樂,從挪威民歌中挖掘素材去創(chuàng)作富有那威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格里格對諾爾德拉克的觀點十分贊同。此后他便刻苦地鉆研挪威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出多部具有北歐獨特風格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在格里格一生最成功的作品中,都能夠感覺到那清新動人淡雅恬美的北歐特色,其美麗的旋律和別致的色彩令人感嘆不已。
格里格創(chuàng)作的鋼琴和歌曲富有特殊的藝術魅力。他的作品以“小”為特點,因此有“小品大師”的美稱。但是格里格也寫過幾部十分成功的大型音樂作品,如《a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培爾.金特》第一、二組曲等作品。除此之外,他還寫有三首小提琴奏鳴曲,一首大提琴奏鳴曲和鋼琴組曲《霍爾堡》以及超多的藝術歌曲和室內樂作品。他的作品已成為挪威乃至世界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因而他被人們譽為“北歐音樂的巨星”。
1907年9月3日,格里格在自我的家鄉(xiāng)卑爾根逝世,終年六十四歲。
音樂家的小故事10
海頓HAYDN
約瑟夫.海頓于1732年4月1日出生于奧地利的羅勞村,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維也納。海頓是世界音樂史上影響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頗具創(chuàng)造精神的作曲家。
海頓的父親是一個馬車制造匠,母親是個廚娘,父母都是音樂愛好者,這使海頓從小有機會受到音樂的熏陶。他的家境貧苦,為了學習,六歲就離開了父母到維也納。海頓有著超人的音樂才華,八歲那年,被選為當時施臺芳教會的兒童合唱團的團員。之后長大后,嗓子變聲,被合唱團趕了出來,從此他流落街頭,嘗盡了世間的艱難困苦。幸運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發(fā)現(xiàn),并得到了他的救,才勉強活了下來。這個時期能夠說是他一生最為艱苦的時期。雖然生活困窘,但他熱愛音樂的信念從未動搖,他努力學習音樂,最終得到了匈牙利貴族保爾.艾斯特哈齊的幫忙,成為這位侯爵的宮庭樂師。此后,海頓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由于他性格開朗,生活上又有了保障,在人格上也受到了人們的尊敬,因此他的作品聽起來總有一種寧靜、樂觀的感覺,而不象貝多芬的音樂那樣具有強烈的斗爭性。
海頓對古典音樂的主要貢獻是交響曲和四重奏,由于他對于交響曲體裁的構成和完善作出了巨大貢獻,因此被人們稱作“交響樂之父”。
海頓的性格善良,誠懇而質樸,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的這些性格在音樂中得到了十分明顯的體現(xiàn)。他還熱心關懷青年音家,莫扎特、貝多芬等作曲家都曾向海頓求教,并且尊稱他為“我們的父親”。
海頓的音樂風格熱情、典雅,充滿了歡樂、幸福、和平的氣氛。他的音樂就象優(yōu)美的田園詩一樣。他總是用這種筆調來歌頌大自,歌頌生活。在他的作品中,還經(jīng)常能夠感受到鮮明的奧地利民歌風格。海頓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樂曲中充滿了愉快而別致的情趣。
海頓是一位多產(chǎn)的作曲家,作品涉及的范圍也十分廣泛,其中包括歌劇、神劇、清唱劇、交響曲、器樂協(xié)奏曲、弦樂四重奏以及其它室內樂作品。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驚愕交響曲》、《午別交響曲》、《時鐘交響曲》、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和《皇帝四重奏》等。這些作品都與奧地利民間音樂持續(xù)著緊密的聯(lián)系,深刻地反映出海頓純樸、明朗、幽默和樂觀主義音樂風格,并對后代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海頓晚年兩次訪問倫敦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并創(chuàng)作了《倫敦交響曲》。海頓一生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音樂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音樂家的小故事11
古典音樂人——維瓦爾第ANTONIOVIVALDI
意大利作曲家維瓦爾第,巴洛克音樂的杰出代表。1678年生于威尼斯,1741年逝世于維也納。
維瓦爾第的父親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幼年便從父親那里得到音樂的熏陶,并且顯露出極高的音樂天資。維瓦爾第熱衷于宗教與神職,并于1693年削發(fā)作了神父,之后竟生出一頭紅發(fā),遂被人稱為“紅發(fā)神父”。
維瓦爾第在小提琴演奏與作曲技巧上素負盛名。他先后在教堂、慈善院的音樂學校任職,1718年任菲利甫親王宮廷樂長,172年在維也納任查理六世的樂長。在此期間,他創(chuàng)作了超多的音樂作品。維瓦爾第還先后訪問過德國、荷蘭等地的音樂名城。用心從事音樂活動,給當時歐洲各地的音樂界以很大的影響。
維瓦爾第確立了協(xié)奏曲的音樂體裁形式,并嘗試交響樂的寫作。這些都給之后的巴赫、亨德爾等音樂家以重大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范圍很廣,早期以聲樂、歌劇為主,中后期以器樂、協(xié)奏曲等作品為主。其中著名的小提琴12部協(xié)奏曲《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嘗試》是傳世的佳作。
維瓦爾第一生窮困,他在維也納逝世時已是一個被遺忘的人。直到死去一個世紀后,他的作品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當他的音樂再度在世界樂壇上競放異彩的時候,這位死于窮困的音樂大師已在維也納的貧民墓地里躺了一百余年了。
音樂家的小故事12
舒伯特的故事
1797年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附近郊區(qū)的李希塔爾,六歲開始學習鋼琴,八歲開始學習小提琴1808年舒伯特進入了康維特音樂學院就讀,并開始嘗試作曲
舒伯特脾氣溫順,如赤子般的純真笑容經(jīng)常掛在臉上,這使得他很受朋友歡迎,他身邊一向都圍繞著一群關心他的朋友,這些朋友有些在經(jīng)濟最困頓的時候接濟他,有些人的詩作給予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極力推廣他的音樂。雖然他作品數(shù)量頗豐,又完成了六首交響曲十六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但是并沒有任何經(jīng)濟支援。
舒伯特是德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顯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調寫作潛力。曲調樸素自然,和聲新穎,大小調交替,充滿戲劇性。在自然音體系和聲基礎上巧妙運用變化音;鋼琴伴奏風格多樣,他把和聲、伴奏提高到與詩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詩與歌之間建立均衡的關系。他的交響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調抒情、和聲獨特、色彩巧妙,表現(xiàn)出浪漫風格特征。
舒伯特短暫的一生十分清貧,大部分時間靠偶然賺點稿費和親戚朋友的接濟度日。雖然他三十一歲就去世了,但卻給后人留下了超多的音樂財富,尤以歌曲著稱,被稱為“歌曲之王”。在他十八年緊張不間斷的創(chuàng)作活動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C大調交響曲》、《死神與少女》四重奏、《鱒魚》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劇樂《羅莎蒙德》等。
他采用和聲上的色彩變化,用各種音樂體裁形式來刻畫個人的心理活動,富有大自然的和諧和生命力的氣息,他將瞬息間的遐想行之于樂譜,把感受到的一切化為音樂形象,構成了他獨特的浪漫主義的.旋律。他對之后浪漫主義音樂的發(fā)展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舒伯特是歐洲音樂史中浪漫主義新型音樂體裁——藝術歌曲的第一個集大成者。在歌曲結構、旋律、和聲以及鋼琴伴奏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貢獻。一生共寫了十四部歌劇、九部交響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響曲》與《C大調交響曲(偉大)》、《死神與少女》弦樂四重奏、《鱒魚》鋼琴五重奏、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鵝之歌》等。
在生命短短的31年中,舒伯特經(jīng)受了貧窮、病魔的煎熬,卻留下《魔王》等不朽作品,讓人不得不追尋他生命的動力、創(chuàng)作的激情何在——那就是他為作曲生、為作曲死的信念
音樂家的小故事13
意外的成功
美國作曲家喬治·格什溫的第一部交響樂作品是《藍色狂想曲》,它的誕生是富于戲劇性的'。當時美國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樂團指揮請他寫一部“莊重的作品”,但格什溫認為自己對交響樂一竅不通,始終不從命。指揮先生無奈之中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在報上搶先刊登了一則廣告,說三周后在音樂廳上演格什溫的交響樂新作。格什溫看了騎虎難下,只好硬著頭皮埋頭苦干了兩個星期才完成任務。誰知首場演出竟大獲成功,并以此奠定了他音樂家的地位。
音樂家的小故事14
聶耳的故事
聶耳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昆明。聶耳從小喜愛音樂,1918年就讀于昆明師范附屬小學。利用課余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樂器,并開始擔任學!皟和瘶逢牎钡闹笓]。
其實聶耳的原名并不叫聶耳,而叫聶守信。那麼聶耳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那里還有一段搞笑的故事。
聶耳天生聽力個性好,這也能夠說是音樂家的天份吧。他不但有音樂天份,而且他又具有表演的才能,擅于模仿各種人的聲音和表情.有一次在明月歌舞團的聯(lián)歡會上,他不僅僅表演舞蹈,還模仿各種人講話的聲音,還有一個更精彩的'節(jié)目就是表演兩只耳朵分別一前一后地動,這點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他這一舉動把大家逗得大笑起來。從此他就在歌舞團出了名,成了大家公認的“耳朵先生”。他的聽力好,也是促成這個外號的原因之一吧。當時他自我覺得這外號很富于幽默感,干脆改名為“聶耳”了,并在自用的便箋上印上了“耳、耳、耳、耳”,他的名字便由這四個耳字組成了,這樣成了習慣,人們倒把他的原名聶守信給忘了。
聶耳在創(chuàng)作上最注重生活的體驗和感受,大家都會唱的《賣報歌》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個傍晚,他約朋友周伯勛出去走走,他邊走邊對朋友說:這條路上有一位賣報的小姑娘,賣報時喊的名字很動聽,想讓周伯勛也聽一聽。當他們走到呂班路(此刻的上海重慶南路)口時,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來走去,匆忙地賣著晚報,她聲音清脆、響亮、有順序地叫賣著報名和價錢。聶耳走過去買了幾份報,同時跟她聊了起來,明白她父親有病,家庭生活困難。在回家的路上聶耳沉重地說:“很想把賣報兒童的悲慘生活寫出來,要請?zhí)餄h或者安娥寫詞”。
過了幾天,安娥把詞寫好了,聶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詞念給她聽,然后問她有沒有不適宜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說:“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銅板兒能買幾份報的話也寫在里邊,我就能夠邊唱邊賣了!甭櫠厝チ⒓春桶捕鹕塘,在歌詞中添上了“七個銅板能買兩份報”的句子。之后那位小姑娘真的一邊唱一邊賣,她的歌聲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來。此刻聶耳早已去世了,但那位小姑娘還活著,已成為白發(fā)斑斑的老人了。人總是要死的,但聶耳的《賣報歌》將長存于世。
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fā)表《中國歌舞短論》,并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工作,參加“蘇聯(lián)之友社”音樂小組,并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lián)盟音樂組。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chǎn)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義勇軍進行曲》
“一·二八”以后,中共提出在文藝界發(fā)展黨員,壯大左翼力量。年輕活躍的聶耳被列為首批培養(yǎng)對象。培養(yǎng)和聯(lián)系人是上海左翼劇團聯(lián)盟負責人田漢,之后介紹聶耳入黨的也正是田漢。但在聶耳目前保留下來的十多萬字的日記、文章、書札里,關于田漢的描述卻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至多用“很好”這樣的字眼籠統(tǒng)地表示一下。在田漢的眼里,聶耳最初只是一個有著不平凡經(jīng)歷的追求革命的貧苦學生,兩人閱歷、資歷以及性格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這并不妨礙田、聶二人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兩年間,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一同創(chuàng)作了《開礦歌》、《大路歌》、《畢業(yè)歌》、《碼頭工人》、《苦力歌》、《打磚歌》、《打樁歌》、《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采菱歌》、《義勇軍進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幾乎占了聶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聶耳的處女作《開礦歌》是兩人合作的開端。之后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則是兩人合作的巔峰。
1935年1月聶耳任聯(lián)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音樂家的小故事15
肖邦的故事
肖邦1819年出生于波蘭,父親是一位家庭教師,母親個性喜歡唱歌,在肖邦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母親便一首一首的唱給肚子里的孩子聽,她真期望,寶寶能聽懂她的歌聲,等到小肖邦出世以后,母親也經(jīng)常給肖邦唱波蘭民歌,雖然那是肖邦只是一個喜歡哭哭鬧鬧的嬰兒,但是每當聽到母親的歌聲時,總是十分的安靜。
在肖邦4歲那年,家里添置了一臺鋼琴,母親常常帶著肖邦邊彈,邊唱波蘭民歌。
一天,肖邦自我爬上了鋼琴上,去尋找媽媽平時給他彈奏的旋律,而母親和父親正在隔壁房間里商店給肖邦找一位鋼琴老師呢,當他們聽到鋼琴房間里斷斷續(xù)續(xù)傳來的琴聲,他們驚呆了。
“莫非是肖邦在彈琴?”肖邦的父親十分驚訝的問
“是的,是那首民歌”
他們急忙奔向了琴房,果然,肖邦正在凳子上用小手指頭找琴鍵呢,就連父親和母親進來都沒有聽見,他彈的十分專心,明白父母在一旁聽見肖邦把曲子彈完。
“孩子你真聰明”父親一把抱住了肖邦。父親在看到孩子的音樂才華以后,毫不遲疑的給他請了個鋼琴老師,對他進行了嚴格正規(guī)的演奏訓練。
老師不僅僅教他彈琴,還給肖邦講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家的成才故事,這樣以來,肖邦在練習上更加刻苦了。不久以后,7歲的肖邦就學會了自我作曲。
8歲的'時候肖邦便登臺演出了,流水般的樂曲從一個8歲的孩子手中流淌出來,人們都驚訝不已。
有一年的夏天,肖邦的父母帶著他到鄉(xiāng)下去度假,在那里他聽到了好多好聽的波蘭民歌,14歲那年,肖邦對波蘭民歌已經(jīng)到了迷戀的狀態(tài),他經(jīng)常去鄉(xiāng)間收集民歌,到農(nóng)田干活聽農(nóng)民們唱歌,然后把這些歌曲記錄下來。祖國的文化、民族民間的音樂,就像種子一樣,播種在肖邦的心田里。
19歲那年,肖邦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音樂學院畢業(yè)了,第二年,他決定到法國去尋找藝術前程,從此,他開始了超多音樂創(chuàng)作,這些作品都帶有濃厚的波蘭民族色彩。
肖邦的作品幾乎全是鋼琴曲。盡管他的老師埃爾斯納等曾一再鼓勵他從事民族歌劇的創(chuàng)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我的所長和所短,始終局限于鋼琴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范圍的局限絲毫不影響尚邦作為作曲家的偉大。他在鋼琴音樂的領域內,不僅僅寫下了超多杰出的作品,并且對鋼琴音樂、乃至整個音樂創(chuàng)作的歷史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的作品繼承、發(fā)揚了歐洲十八、十九世紀初古典音樂的傳統(tǒng),大大地豐富了歐洲十九世紀上半葉浪漫主義音樂的天地,并對十九世紀下半葉浪漫主義音樂的繼續(xù)發(fā)展、各民族樂派的興起,以及此后整個近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印象主義音樂等),有很大的啟發(fā)和影響。他的充滿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寬廣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聲色彩豐富而極有表現(xiàn)力,節(jié)奏生動,并常與波蘭民間音樂、舞蹈有密切的聯(lián)系,在形式體裁上也是多樣的,同樣具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
【音樂家的小故事】相關文章:
音樂家的小故事07-06
音樂家的小故事03-10
音樂家的小故事【優(yōu)】07-06
[合集]音樂家的小故事07-07
【優(yōu)選】音樂家的小故事08-11
音樂家的小故事(薦)08-11
音樂家的小故事(精)08-11
音樂家的小故事[優(yōu)選]07-06
【精品】音樂家的小故事07-06
音樂家的小故事(通用)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