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精華】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學習對比和引用數(shù)據(jù)等方法對增強文章表現(xiàn)力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難點:透視文章寫作內容,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屏幕展示羅布泊今昔圖片的對比: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南部的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曾被稱作仙湖,碧綠的湖水,茂密的胡楊林,是生命的綠洲。而現(xiàn)在卻是一片漫漫的黃沙,駱駝的尸骨隨處可見,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樹只剩下了干枯的枝干。是什么造成了這一幕悲劇的發(fā)生?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
1、課文所描述的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現(xiàn)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它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周邊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是生命的綠洲,被稱作仙湖,F(xiàn)在則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找學生讀課本相關段落)
變化的原因: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相應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這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wèi)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2、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制造悲劇,自討苦吃?
根本原因是利益的驅動。 “盲目”其實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只圖本地區(qū)利益而不顧整體利益,甚至不懂生態(tài)平衡不懂自然規(guī)律,興高采烈地自掘墳墓讓黃沙將整個家園掩埋。
從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fā)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guī)律,認識生態(tài)平衡,謀求發(fā)展必須抓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建設。
三、局部探究:
文章內容盡管很簡單,但卻有震撼人心、振聾發(fā)聵的力量。請大家再次細讀課文,找出最讓你震撼的地方分析一下。
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學習列數(shù)字、作比較、擬人、排比等手法對增強文章表現(xiàn)力的重要作用。
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的描述及具體數(shù)字的羅列,形成巨大的落差,產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將枯死的胡楊和羅布泊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痛惜不已?又如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篇末三個“救救”,呼吁之聲,振聾發(fā)聵。而直接的抒情,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huán)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四、延伸拓展: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xù)(可出示青海湖和月芽泉美麗的照片,增強直觀的印象)。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能否用上列數(shù)字、作比較、擬人等等手法說一說?
。ǹ沙鍪緝啥钨Y料:目前,沙漠化威脅著地球1/3的陸地表面,每年有500至700萬公頃耕地變成沙漠,另有2100萬公頃肥沃耕地完全喪失生產能力。全世界大約有3億至10億人生活在易發(fā)生沙漠化和遭受干旱威脅的地區(qū)。在亞洲、非洲和拉美共有億公頃土地已經(jīng)沙漠化,撒哈拉沙漠在近200年中每年平均向南推進16公里。在赤道以北的`非洲地區(qū),全部土地的%受到風的侵蝕;在中東地區(qū),這個百分比為%;在世界范圍內,耕地每年流失的表土估計約250億噸。這種趨勢任其發(fā)展下去,到21世紀初世界的可耕地將損失1/3。
多年來的濫砍濫伐、損壞植被,導致土地荒漠化日益嚴重。目前,我國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這相當于每年損失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縣。目前約有359萬平方公頃農田,495萬公頃草地,20xx多公里的鐵路以及許多城鎮(zhèn)、工礦和水庫受到荒漠化威脅。我國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損失已高達540億元。據(jù)專家估計,如果照此下去,到20xx年,我國將有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淪為不毛之地。(比兩個臺灣省還大。)
2、作為中學生,面對環(huán)保問題,我們現(xiàn)在或將來能做些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五、課后拓展學習:
課后搜集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資料,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shù)據(jù)的方法;
4.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fā)現(xiàn)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
一、課前預習
1.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3.查找并搜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閱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當中,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入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qū)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蕩漾,如今舉目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二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樂園羅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顯示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里。塔里木河兩岸入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采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把塔里木河抽干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羅布泊干涸以后,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wèi)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浚ㄓ柧殢褪瞿芰Γ
。2)作者引用了具體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xù),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惡化。引導學生把數(shù)據(jù)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后出示投影:
胡楊林
1958年780萬畝現(xiàn)在420萬畝
沙漠化
過去66%現(xiàn)在84%
青海湖
50年間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
1米,陸地向湖中延伸10多公里。
月牙泉
50年代1.1652萬平方米現(xiàn)在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
討論后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投影顯示圖表:
羅布泊
過去:
1.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生命綠洲。
2.張騫眼中: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絲綢之路。
3.斯文·赫定: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和煦的,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
羅布泊
現(xiàn)去:
1.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天空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此地。
2.綠色長城在干渴中崩塌。羅布泊與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2.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采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3.教師小結第2題。
。1)出示投影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xiàn)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2)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3)強烈的對比效果。
。4)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說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fā)現(xiàn)仙湖,想象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山水。展開聯(lián)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yǎng)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后拓展學習
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干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xù)。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的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3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為20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本文的作者根據(jù)歷史資料,調查研究和實地考察,懷著極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報告羅布泊的今昔,寫出羅布泊這一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湖,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之要沖而聞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馬成群、綠樹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變成今天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的悲劇的原因,告訴人們羅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來人為造成的悲劇,從而呼吁人們樹立環(huán)保意識,搞好生態(tài)保護,否則,這樣的悲劇將繼續(xù)上演。
本文是歷史教訓的總結,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以前車之鑒昭示西部大開發(fā)應注意的一個戰(zhàn)略重點,就是必須抓好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
2、學生分析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教材的特色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想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體會語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搜集和整理資料以及概括要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科學理性和人文情懷。使學生樹立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1、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xiàn)在,并歸納變化原因。
2、理解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fā)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3、探究文本,品味語言,感受作者強烈的環(huán)保憂患意識。
四、教學困難
恐怖的羅布泊!大家都想一睹它的風采。然而它又遠在千里之外,我們的學生不可能對它進行實地考察。那么,通過什么方式來了解羅布泊呢?對!運用信息技術。我是這樣考慮的:
1、關于羅布泊的信息,網(wǎng)絡化教學可拓展學習空間,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我校八年級學生求知欲強,積極性高,能熟練地使用Internet,有較高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信息的能力。
五、教學方法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以及自讀課的特點,我用一課時完成。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課文,我采用組織學生進行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自主性學習為前提,課堂上成果展示: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展示,教師旁邊指導。我也利用信息技術上網(wǎng)為學生搜集一些圖片,有仙境美景,也有荒漠慘像,利用這圖片喚起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視頻鏈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然后個性閱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再利用自我探究、質疑問難、小組討論、合作探討的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主旨。教師從中點撥,穿插思想教育。
那么信息技術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它的功效,如何實現(xiàn)整合呢?我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我把這節(jié)課學生活動主要過程先呈現(xiàn)給大家;顒又饕秩龎K“課前準備”、“課堂展示”、“課后總結”。注重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課前分組準備、網(wǎng)絡自主學習
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特點,課前提前兩周,布置學習任務,按專題,分成四個小組:羅布泊的過去和現(xiàn)在、青海湖的過去和現(xiàn)在、月牙泉的過去和現(xiàn)在、相關的.受人為破壞的例子。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收集與專題有關的資料,并整理、篩選、加工,做成課件。
(二)、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課前出示課題(畫面配上月牙泉歌曲)
此環(huán)節(jié)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憂傷的情感氛圍。
第二板塊:導入設計
有這樣一句公益廣告:珍惜地球水資源,否則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
有這樣一首印第安歌謠:只有當最后一棵樹被刨最后一條河中毒最后一條魚被捕你們才發(fā)覺錢財不能吃
同學們,人類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浪費地球資源,最后遭殃還是我們人類自己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課文,一起走進受到人類破壞的地方《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既與本文主題緊密相關,又能引發(fā)學生的憂患意識,為學習文本奠定情感基礎。)
第三板塊、解題:
1、“泊”是什么意思?你認為“泊”應是什么樣子的?
2、課文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3、針對題目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問題。
4、再讀題目,同學們能讀出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激調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鍛煉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也為學生學習課文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方法——從題目入手解讀文本。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而不是教師提問,由教師領著走到學生自己走,由學生自己研讀、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第4問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文章時的感情基礎))
第四板塊、整體感悟
(1)羅布泊情況介紹
(2)圖片欣賞:羅布泊的過去和現(xiàn)在(第一小組派代表展示自已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制成的PPT演示文稿,目的是通過課件從視覺角度打開學生想象空間,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xiàn)在,形成強烈反差,為探究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過渡:美麗的羅布泊怎么會變成現(xiàn)在這樣也一滴水也沒有的羅布泊呢?同學們,我們打開課文,共同去尋找答案。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4)教師出示篩選出的圖片,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能符合這幾幅圖片的解說詞,然后再用自己的話概括羅布泊的現(xiàn)在和過去。(這個環(huán)節(jié),為使學生的學習不脫離文本,因此要求回答問題時先讀出原文相關語句,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既鍛煉了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
(5)找出變化的原因?(從中探究深層原因)(教師再播放視頻)
教師過渡:同學們昔日的羅布泊是一個碧波蕩漾的仙湖羅布泊,那里水平如鏡,花草繁茂,是各種鳥兒棲息的天堂。如今沒有一只鳥,沒有一條溪,成了恐怖的羅布泊,成了痛苦的羅布泊,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找一找告訴大家。
(這個環(huán)節(jié)既使學生了解了報告文學具有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又能讓學生對文本的相關資料了解得更全面、更形象,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下教師枯燥的介紹。視頻中強烈、鮮明的畫面對比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到了造成羅布泊生態(tài)破壞的深層原因。圖文并茂,文字與解說相結合,收到良好的效果。
(6)我們在西部正在大開發(fā)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第五板塊:研讀賞析(美讀法)
找出文中你認為最有感染力的語句在組內朗誦,并說說這些語句有怎樣的表達效果?學生分組朗誦,組內發(fā)言,小組代表在班內發(fā)言。(播放背景音樂)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報告文學具有形象性和抒情性,作者運用對比、擬人、排比等修辭方法,使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學生邊讀邊配有背景音樂及自由選擇相關畫面,進行解說,使文本更具震撼力和感染力,這一種無形的力量是文字所不能達到的。分組的目的是讓學生各抒己見,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說話,樂于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同時也是新課標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體現(xiàn)。)
第六板塊:拓展延伸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xù)。(請二、三兩個小組用收集到的有關資料制成的PPT呈現(xiàn)給大家,讓我們用真實的畫面來感受這兩個悲劇。)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這樣的悲劇?(第四小組展示)
2、你身邊有類似的悲劇嗎?
3、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更多地了解了受到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的活生生例子,學習更多的環(huán)保知識,呼吁環(huán)保。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圖片的出示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
第七板塊:課外作業(yè)
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惡化。(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第八板塊:總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保護環(huán)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母親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個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
七、教學反思
2、注重朗讀,以讀悟情。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讓他們自由朗讀,提倡個性化閱讀,根據(jù)畫面及背景音樂的渲染,不斷地讀、評、讀,最終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過程和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yǎng)概括能力,學習對比和引用數(shù)據(jù)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本文敘述事實,列舉數(shù)據(jù)的方法。
2.了解羅布泊的這去和現(xiàn)在,并歸納變化原因。
3.探究生態(tài)環(huán)境遭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應吸取的教訓。
教學設想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從“生態(tài)自然”的角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21世紀的接班人更要具有這種意識,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xiàn)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深入理解作品傳達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意識。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課時安排
一個課時
教學準備
1. 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朗讀生字詞。
蕭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2.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西北地區(qū)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堂教學
一、導入激趣
同學們聽說過羅布泊嗎?那里是浩瀚的沙海,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F(xiàn)在是一個充滿恐懼又充滿神秘的戈壁,但是,羅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遼闊的水域,那里水鳥成群,碧波蕩漾。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那么,羅布泊是怎樣消失的?是誰制造了這個悲劇?我們一起到《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尋找答案。
播放沙漠中綠草如茵、胡楊林立、花團錦簇的景象畫面,學生探討:“看到這幅畫面,你有什么感受?”問題,因勢利導:是啊,人們都愿意生活在花紅柳綠式的“世外桃源”之中。可是,我們卻不愿更好的去呵護它,建設它,于是,有些桃源竟變成了魔域。在我國青海湖附近就曾有過這么一個被人們喻為“世外桃源”的地方,那就是羅布泊?山裉欤呀(jīng)千瘡百孔,慘不目睹。就讓我們一起感悟《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件出示問題)
1.羅布泊為什么被稱為“仙湖”?請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一下這“仙湖”的景色。
2.這“仙湖”為什么會消逝?請說說你的看法。
3.具體把握課文內容,做內容提要。
。1)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秘”。
。2)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3)羅布泊為什么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4)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三、問題研究
1.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人們會制造悲劇自討苦吃?要求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這個問題要抓住重點片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羅布泊消失了!保骄可顚雍x,從中獲得啟發(fā)。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qū)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guī)律,不懂生態(tài)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會干涸,羅布泊就會干涸,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當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采礦藏,也是開發(fā),問題是當年的開發(fā)沒有考慮水資源,簡單的以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顧了上游不顧下游。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fā)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guī)律,認識生態(tài)平衡,謀求發(fā)展必須抓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建設。
2.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1)閱讀課文的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a.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復述能力)
b.作者引用了具體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xù),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惡化。引導學生把數(shù)據(jù)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c.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tài)被破壞的悲劇。
引用數(shù)據(jù)的句子,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一系列數(shù)據(jù)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3.課文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fā)聵的力量?
從根本上說,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看擬人,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痛惜不已。排比手法,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吁之聲,振聾發(fā)聵。直接抒情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嚴重后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huán)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四、探究活動
1.課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干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xù)。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惡化。
本題沿著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讓學生關注生態(tài)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生態(tài)問題是一個大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實地考察,提出問題,研究對策。
2.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我的成長史見證了進百年羅布泊的坎坷史。
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fā)現(xiàn)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山水。展開聯(lián)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yǎng)育了我,我要回報羅布泊。)
設計說明:本題則要求具體訴說羅布泊百年滄桑,是描述的訓練,又是口語的訓練,又是想像的訓練。
五、總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保護環(huán)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六、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jié)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jīng)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xiàn)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shù)的生命。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tài)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從而深入理解作品傳達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意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xiàn)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fā)出拯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呼吁。
課前預習,提出并整理發(fā)現(xiàn)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報告文學用事實說話的特點,理解文中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并學會運用。
2、培養(yǎng)搜集和整理資料、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悟憂患意識,樹立環(huán)保意識。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边@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句,樓蘭這個著名的古城早就被沙漠吞噬,而羅布泊這個神秘的地方依然吸引著我們去揭開它的謎底,一睹它的真面目。
(二)略讀課文,概述內容情感。
1、用一句話概括羅布泊是個怎樣的地方,并說說你讀了文章后有什么感觸。
2、瀏覽全文,找出文中你認為最能表現(xiàn)作者感觸的一句話,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三)研讀課文,感受憂患意識。
1、有水和缺水的.“羅布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羅布泊發(fā)生巨變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認為造成羅布泊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2、分析下列兩組句子的表達作用有何區(qū)別。
、龠@出悲劇的制造者是人!這一切是人為的!
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這一切也都是人為的!
、诰染惹嗪:⒃卵廊退屑磳⒊蔀榛哪牡胤!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3、假如你是羅布泊的最后一棵胡楊樹,你想對人類說些什么?
。ㄋ模┭由煊懻摚卣弓h(huán)保主題。
1、請你再列舉一個由于人為的原因造成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事例。續(xù)在“同樣的悲劇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運用對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
2、在“拯救羅布泊”的專家討論會上,請你發(fā)言,說說羅布泊還能重現(xiàn)往日的生機嗎?為什么?要求至少說出兩點依據(jù)。
。ㄎ澹┱{查研究,宣傳環(huán)保風尚。
1、在課后繼續(xù)深入研究,把討論的有關內容整理成小論文,要求自擬題目,有理有據(jù)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2、撰寫或摘錄環(huán)境保護的宣傳口號,要求內容明確,語言簡潔,醒目突出,并在適當?shù)臅r機對你周圍的人進行宣傳。
(六)小結:
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懷著永恒的鄉(xiāng)愁尋找家園,對著永恒消逝的家園,人類只能長歌當哭,任他們走進永恒,走進我們血脈相傳的記憶!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猶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猶今之于古也!睒翘m留下的“人與水的記憶",是一段慘痛的歷史,不過,看一看今天的羅布泊,我們也足以擔憂,我們留給后人的記憶,將是什么樣的歷史呢?走過這一片繁華,前面,會是荒涼嗎?
。▽W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如果你愿意,你堅持,每一個人都能給這個世界帶來變化!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為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出一份力!
推薦網(wǎng)站:自然之友中國科普網(wǎng) 中國沙塵暴網(wǎng)
四、教學反思
從研究性學習實施兩年多的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校選取的是開放性的內容作為研究主題。學生走出課堂提出問題、動手實驗、調查訪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影響著學生?墒,一回到課堂,學生就又恢復了和原來一樣,進行著傳統(tǒng)式的學習、聽課、記憶、考試,學生又成了一臺機器。雖然在傳統(tǒng)的講授式的學習條件下,教師也強調啟發(fā),強調課堂教學的精心設計、精心組織、精心實施,但是教師是按照預定的目的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自己事先設計好的路子上來的,課堂氣氛可能很熱烈,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可是學生很少問為什么。因此,研究性學習的開設,其意義不僅僅是增設了一門新的課程,而應該是教育觀念、教學模式的一場深刻變革。我們不僅把研究性學習看作一門必修課,還應在課內課外各種活動中體驗研究性學習,特別是應在課堂教學中,按照學科特點,鼓勵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多給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培養(yǎng)他們積極大膽地思維、想象、提問、猜測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他們多方位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主張四個“不”,學生能闡述的教師不講解,學生能解決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理解教師不暗示,學生能提問的教師不先問,在教學設計中我竭力體現(xiàn)這個理念,更多地關注學習態(tài)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能力與應用。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6
一、導入課文
那是西北地區(qū)一個曾經(jīng)非常美麗的仙湖;那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那是一個充滿神秘的地方,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余純順先后在那里失蹤、遇難;那是一個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的地方;那就是羅布泊。羅布泊,曾經(jīng)是有水的,曾經(jīng)是有很多水的。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羅布泊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jīng)的仙湖——羅布泊。
二、解讀標題:
1、分析它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引導學生抓“泊”“仙湖”“消逝”三個關鍵詞)
羅布泊,原本是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消逝了,成了荒漠。
2、針對題目,你能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羅布泊曾是一個怎樣的仙湖?什么時候消逝的?為什么會消逝?現(xiàn)在的羅布泊是什么樣子?羅布泊的消逝帶來怎樣的惡果?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三、自主閱讀,整體感知課文要求:
1、用筆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
2、邊讀邊畫出有關問題的答案。(或用一兩句話加以概括)
3、理出文章思路。(此問題要求學生之間進行討論解答)
明確: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F(xiàn)在的羅布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羅布泊消逝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在擴張。
羅布消逝于20世紀70年代。消逝的原因有兩個: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jīng)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徹底破壞。
同樣的悲劇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干涸之勢。
4、文章從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寫起,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逝的緣故,又具體展現(xiàn)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fā)出拯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呼吁——目的。
四、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齊讀
12.13段,分析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12.13段)——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具體體現(xiàn)是兩次改道和四個“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qū)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guī)律,不懂生態(tài)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將會干涸,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沙化。
。ㄔ诖颂幚硪幌挛恼滦形牡乃悸罚
五、品味賞析,揣摩文章寫法
本文從體裁看是一篇報告文學,它兼有新聞和文學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本文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的,為什么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數(shù)據(jù)、敘述事實真實可靠。
如:《漢書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jù)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1)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xiàn)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擬人手法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蓖瑯淤x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為“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3)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A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tài)被破壞的悲劇。)
B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ㄒ会樢娧刂赋隽_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tài)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C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fā)出拯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憂患意識)
六、拓展延伸總結收獲
1、引導學生回顧所學內容,對照目標總結收獲;
2、請你為“西部大開發(fā)”出謀劃策。
七、課堂小結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么?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手,是創(chuàng)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讓理性回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同學們: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我做起,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板書:
昔日羅布泊現(xiàn)在青海湖月牙泉
生態(tài)意識環(huán)保意識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真實
形象
抒情)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真實性和文學性是這節(jié)課中要抓住的兩大美點。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xiàn)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言獻策。
又因本文淺顯易懂,飽含感情,適合學生自讀,但課文較長,適合長文短教,所以精講11-12自然段。高效課堂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fā)揮、暢所欲言的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在閱讀中,學生不是消極地接受,而是積極主動地發(fā)現(xiàn)、建構意義,甚至創(chuàng)造意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己看書,自己討論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內化為真實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chuàng)性的理解,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
本課按照“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這樣寫”的思路,將主體教學流程分為“認識羅布泊——悲劇誰之過——一文章怎樣寫的——我的收獲是什么”四大板塊。第一個板塊旨在讓學生走進文本,將今日羅布泊和昔日羅布泊形成強烈的對比。第二個板塊是在前面閱讀的進一步深入。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后,幫助學生探究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拔恼率窃鯓訉懙摹笔菑钠肺稣Z言的角度,讓學生理解科學文藝作品與一般說明文的不同。最后拓展到面對人們發(fā)出強烈的呼吁,將“環(huán)保”意識在活動中自然地根深蒂固地植于學生的腦中。
由于課堂只有45分鐘時間,加上語文的學科性質,要求重在熟讀,因而時間緊迫,不能在課堂反復熟讀,所以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全文至少讀3遍并通過報紙、網(wǎng)絡等媒體先對羅布泊加以了解。導入新課時借助多媒體,展示羅布過去和現(xiàn)在的圖片,通過教師前后反差強烈的語言表述和圖片展示,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對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過課上展示的古今對照的圖片和對重點語段的品讀中探究解決。同時也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整體感悟并分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后,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學生展開討論,并談談人類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破壞,以及人類面臨如此的悲劇應如何去做,從而樹立環(huán)保意識,達到了教學目標。
遺憾之處:由于時間的緊迫,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堂朗讀品味課文內容,相關的朗讀不到位,感染力不夠,影響了最后的高潮部分——“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這一文章主旨的表現(xiàn)力不夠強。另外,圖片展示較多,顯得重復繁冗。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積累本文的生字詞;通過對比手法了解羅布泊的過去與現(xiàn)在;學習報告文學的特點及寫法。
★態(tài)度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使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樹立環(huán)保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課前準備:
★調查身邊及各地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或保護較好的情況。
計劃課時: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人們一說到“人間仙境”,我們眼前便會浮現(xiàn)出以高原湖泊眾多、瀑布雄偉壯觀、植物景觀奇妙的九寨溝。其實,還有一處神秘之地,那里水草豐美、牛羊成群、綠樹環(huán)繞、河流清澈,可以堪稱為“世外桃源”、“人間奇景”,那就是羅布泊。(投影羅布泊今日干涸景象)(學生見后會吃驚)我想此刻同學們會很吃驚說:“這哪是仙湖?怎么會沒水呀”!是的,同學們!這黃沙漫天的戈壁灘在30年前曾是胡楊茂密、清水盈盈的綠洲。那為什么在短短30年之后,羅布泊會變成沙漠了呢?讓我們一同來尋找這個答案。ò鍟n題)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學生朗讀生字詞,并口頭解釋有關詞語。
蕭瑟(sè)和煦(xù)干涸(hé)吞噬(shì)
戈(gē)壁裸(luǒ)露滄海桑田
2、快速閱讀全文,思考以下問題:
<1>羅布泊為什么被稱為“仙湖”?請發(fā)揮你的想象,描繪一下這“仙湖”的景色。
<3>本文體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生動修辭的句子:如第20、22段,賦予胡揚林以人的感情。對比、擬人、排比手法。
三、拓展延伸。
說說我們生活周圍環(huán)境被破壞的事例,談談你的想法。
①向自然環(huán)境任意排放廢棄物,污染環(huán)境;a、大氣污染b、水質污染c、噪聲污染d、食品污染及具危害。
、诓贿m當?shù)亻_發(fā)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環(huán)境。指與湖爭地、亂砍亂伐森林、破壞草原等。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爆發(fā)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其原因之一,就是與湖爭地亂砍亂伐森林、不適當?shù)亻_發(fā)利用自然資源。這一沉痛的教訓,我們一定要牢記。
四、課堂小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保護環(huán)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我們寧愿多一塊人間的樂土,也不要一片荒涼的羅布泊!
五、布置作業(yè)。
試寫一封公開信,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停止破壞生態(tài)平衡,盡力拯救已被破壞的環(huán)境,防止生態(tài)的繼續(xù)惡化。
板書設計:
羅布泊
過去:綠洲仙湖
消亡的原因:改道四盲
今日:沙漠神秘
呼吁保護
同樣的悲劇:青海湖月牙泉
教學反饋
學生容易讀懂課文,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對文章中部分語句的分析、品味不準確。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干涸、吞噬、裸露、渾然一體、近在咫尺、滄海桑田”的讀音、字形、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作者描繪的羅布泊今昔不同的情景。
3.掌握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文中的數(shù)據(jù),對比概括羅布泊今昔不同的情景。
2.小組合作探究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3.通過分析句子,掌握課文所用的修辭手法。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探究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的原因,汲取歷史教訓,愛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樹立了良好的環(huán)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
1.了解作者描繪了羅布泊今昔怎樣的情景,并歸納變化的原因。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三、教學難點
歸納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憂患意識,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ㄕn前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收集有關羅布泊的資料)
同學們收集了有關羅布泊的信息了嗎?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找兩個同學回答)
羅布泊,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東南部,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絲綢之路”要沖而聞名于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樹林環(huán)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PPT展示綠洲圖片),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的戈壁灘,樹木都枯死了(PPT展示沙漠,干枯樹木的圖片)?吹搅肆_布泊現(xiàn)在荒蕪的慘狀,看到它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大家內心中會問,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羅布泊經(jīng)歷了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作者吳崗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板書),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羅布泊的,看看我們從中能否找到心中疑問的答案?
。ǘ╅喿x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出聲閱讀全文,勾畫、圈點出你不認識的字詞和讀不準字音的字。
和煦(xù):溫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沒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近在咫尺(zhǐ):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謂接近或者剛滿一尺。形容距離近,也指微小,仿佛對方就在眼前。
渾然一體: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布置勻整,結構嚴謹。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找學生談一下讀課文后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閱讀課文1—9段,概括作者描繪的羅布泊今昔怎樣的情景。
。ㄕ页鑫闹忻鑼戇^去和今日羅布泊的語句讀一讀,再分別用簡短的語句來概括)
明確:今日的羅布泊關鍵字:沙漠、神秘
過去的羅布泊關鍵字:綠洲、仙湖
這里采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有什么作用?(對比)
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襯托或者突出強調了羅布泊如今的慘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羅布泊,綠洲與沙漠,天堂與地獄,滄海與桑田般的變化,沒有千年的洗禮,僅是幾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別,原因何在?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10—14段,小組合作,在文中畫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直接原因:①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塔里木河曾經(jīng)人為改道,導致下游干旱缺水。
、诿つ繛E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羅布泊斷水,生態(tài)環(huán)徹底破壞。(四個盲目)
根本原因: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擴張。(寫板書)
誰才是羅布泊消逝的罪魁禍首?(人類,自討苦吃)
3.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了讓人恐怖的荒漠,讓作者感到憂患,感到痛心,對造成悲劇的人們感到遺憾,也進行了譴責。請找出文中體現(xiàn)作者這些情感的句子,讀一讀并品析。(提示:從修辭和內容等方面品析)
。1)“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ㄖ苯邮惆l(fā)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tài)被破壞的悲。
。2)“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ㄒ会樢娧刂赋隽_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fā)出拯救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憂患意識。)
。4)對比
集中表示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并非從來如此。
昔日這里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發(fā)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5)擬人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標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在聲明垂危之時發(fā)出呼救之聲。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蕩,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而痛惜不已。假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假如替換成“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6)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4.羅布泊已然成為了一個悲劇,與此同時還有那些悲劇在上演?
。ㄕ乙晃煌瑢W閱讀課文最后三段,要求讀出感情,其他同學思考問題)
、偾嗪:卵廊谏涎菰鯓拥谋瘎。浚ㄓ柧殢褪瞿芰Γ
、谧髡咭昧司唧w數(shù)據(jù),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xù),呼吁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tài)惡化。引導學生把數(shù)據(jù)整理出來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
。ㄋ模┱n后小結,布置作業(yè)
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縮小,悲劇仍在重演。胡楊的干枯,羅布泊的消逝,他們的慘狀讓人痛心疾首。類似這樣的悲劇并沒有終止,如何才能讓這樣的悲劇停止?請你設計一則以“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的公益廣告,提醒人們保護環(huán)境,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
例如:共建生態(tài)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
。ㄎ澹┌鍟O計
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仙湖直接原因沙漠
過去今日
綠洲神秘
根本原因
人為破壞
保護環(huán)境
從我做起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了解羅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背景;
2.了解羅布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現(xiàn)狀;
3.了解羅布泊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
4.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文化素養(yǎng)。
教學內容:
1.羅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背景;
2.羅布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現(xiàn)狀;
3.羅布泊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
4.羅布泊的消逝的仙湖。
教學方法:
1.講授;
2.圖片展示;
3.視頻觀看;
4.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羅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背景
1.引入:通過圖片展示羅布泊的美景,引起學生的興趣。
2.講授:講解羅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背景。
3.小組討論:分成小組,讓學生自由討論羅布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背景,然后進行展示和總結。
第二課時:羅布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現(xiàn)狀
1.引入:通過視頻展示羅布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現(xiàn)狀,引起學生的關注。
2.講授:講解羅布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現(xiàn)狀。
3.小組討論:分成小組,讓學生自由討論羅布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保護現(xiàn)狀,然后進行展示和總結。
第三課時:羅布泊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
1.引入:通過圖片展示羅布泊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引起學生的興趣。
2.講授:講解羅布泊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
3.小組討論:分成小組,讓學生自由討論羅布泊的文化遺產和人文景觀,然后進行展示和總結。
第四課時:羅布泊的'消逝的仙湖
1.引入:通過視頻展示羅布泊的消逝的仙湖,引起學生的關注。
2.講授:講解羅布泊的消逝的仙湖。
3.小組討論:分成小組,讓學生自由討論羅布泊的消逝的仙湖,然后進行展示和總結。
教學評價:
1.通過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表達能力;
2.通過視頻和圖片展示,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羅布泊的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遺產;
3.通過講解和討論,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羅布泊的歷史和現(xiàn)狀。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05-21
《羅布泊消逝仙湖》教學設計05-10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03-30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5篇05-21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5篇)04-09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5篇03-30
八年級《羅布泊消逝仙湖》教學設計06-25
消逝作文06-12
美麗的撫仙湖作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