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
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1
古代中國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歷”——公歷的1月1日。從殷代定農歷十二月初一為歲首,到漢代定在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曾有多次反反復復的改變。到民國時孫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為“順農時”、“便統計”,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改公歷1月1日稱為歲首“新年”,但仍稱“元旦”。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統一使用“全國年節(jié)和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公歷1月1日規(guī)定為元旦節(jié),并決定全國在此節(jié)放假一天。同時為區(qū)別農歷和公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前后,因此改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jié)”。
“元旦”的“元”,指開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數之始稱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線!暗奔刺枏牡仄骄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兩個字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元旦一詞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齡等人寫的《晉書》上載:“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稱為元,初一為旦。南朝梁人蘭子云的《介雅》詩也云:“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還有個傳說,是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zhèn)涞乃础驅λ凑f:“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焙髞硭窗训畚粋鹘o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這就是古代的元旦。歷代皇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jié),嘉慶肇自茲。咸奏萬年觴,小大同悅熙。”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在民國以后雖然定1月1日為新年,當時只有機關、學校以及外國經營的洋行大商號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認,仍延承古時舊習以農歷初一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與民間均沒有什么歡慶活動。解放后將1月1日歲首改稱為“元旦”節(jié)后,政府仍按照幾千年來使用的農歷歷法按農時節(jié)令,在立春前后冬閑時期的“春節(jié)”放假三天,民間辦“廟會”等歡慶,傳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2
元旦節(jié)這天,小動物們都相互贈送、相互收到了很多的禮物。
它們高高興興的走在樹林里,商量著今天晚上要開一個元旦派對的事情。
走著走著,突然它們聽到了一陣陣痛苦的呻吟聲,它們循著聲音找去,發(fā)現原來是兔子奶奶。
它們忙問:奶奶,您怎么啦?
兔子奶奶說:唉!我的房子實在是太破啦!這一起風,我就冷的要命!
小動物們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然后小熊悄悄對大家說:兔子奶奶好可憐,我們也來送它一個元旦禮物好不好?
大家都說好。
于是它們你伐樹,我釘釘,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之下,一座漂亮、溫暖的小木屋就造好了!
它們把小木屋送給了兔子奶奶,兔子奶奶感動的掉下了眼淚。
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3
元旦起源
元旦,據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霸币辉~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jié)序,此為之首!钡挠涊d。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jié)”,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guī)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qū)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jié)”,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jié)日。
專家:“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已經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標志著新一年的到來,人們習慣將這一天稱為“元旦”,俗稱“陽歷年”。
天文專家表示,“元旦”一詞系中國“土產”,在中國農歷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現行公歷“元旦”為1949年所定,隨著2016年的到來,它只有“67歲”。
元旦習俗
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jié)的習俗。
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jié)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xù)休息三天,F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jié),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yè)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由于元旦是在民國年間才誕生的,并由春節(jié)演化而來,所以,在中國剛剛開始慶祝元旦時,其慶祝的風俗習慣當然大都是類似于春節(jié),或者說是春節(jié)的縮小版。雖然沿用了部分傳統的慶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殺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但在人們的心目中并不會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到了現代,元旦的慶祝習俗就更簡單了。
元旦祝福語
1、生活如意,事業(yè)高升。
2、前程似錦,美夢成真。
3、年年今日,歲歲今朝。
4、事事順利,萬事如意。
5、愿與同僚,共分此樂。
6、事業(yè)有成,幸?鞓贰
7、生日快樂,幸福安康。
8、幸福快樂,與君同在。
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4
古代元旦的習俗是燃爆竹,換桃符,飲屠蘇酒,守歲卜歲,游樂賞燈。
中國古代歷代皇朝都會在元旦那天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如祭諸神祭先祖,寫門對掛春聯,書寫福字、舞龍燈,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也是比較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重記載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著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于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桃湯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現在的習俗,就是各種團體會組織各種文藝活動,學校組織迎元旦迎新年晚會,公司一般會拉個歡度元旦橫幅,好點的單位會發(fā)點福利,開個元旦晚會,聚個餐或者是社會團體組織元旦聚餐,劇院聚會等節(jié)目。
不同在中國,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國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閑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腌雪里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如元旦聯歡會、掛慶祝元旦的標語、或舉行集體活動等,近年來大多數人會因為元旦的假日去旅游、聚會等節(jié)目。
部分地區(qū)農村會放炮竹,殺雞,拜祭神靈。此外,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飯。
水餃在我國是慶祝節(jié)日的一種方式,因其外形與古代的元寶相似,具有吉祥財富的美好含義,在比較重要的`節(jié)日一把都會吃水餃。家人團聚圍坐一堂,吃著熱氣騰騰的水餃,雖然一切都很簡單,但是節(jié)日的氛圍便能就此展現。其實這也是與家人團聚的一種方式,借著節(jié)日的機會多與家人朋友多一些時間相處。
團體活動是指晚會等相關活動,大家紛紛上臺展現自己的才藝,不僅能在眾人中表現自己的優(yōu)點,還能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如果是單身那么還能增加結識異性的機會。歡聲笑語、載歌載舞,這便是元旦了。
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5
每年公歷的1月1日,人們稱它為“元旦”,這是為什么呢?
本來在漢語里,“元”含有第一和開始之意,“旦”則是一輪紅日從地面開始升起。“元”和“旦”和在一路,就是要人們以蓬勃朝氣來迎接極新的一年。這一天,我國城市和農村,都張燈結彩,披上了節(jié)日的盛裝,不少單元懸起“慶賀元旦”的巨幅口號,歡慶新年。但這從一起頭就并不是固定的。
在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然則由于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工資規(guī)定的,這就造成了各類歷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三皇五帝之一——顓頊,他規(guī)定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后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動,但原則上仍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從頭制訂歷法,并規(guī)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決意采用國際通行的公歷,于是將農歷元旦改為“春節(jié)”,而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
如今,世界上大多半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歷。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因為當地的歷法傳統及宗教崇奉、習慣習慣、季候天氣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紛歧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
【元旦節(jié)的故事】相關文章:
元旦節(jié)的故事04-18
元旦節(jié)的故事05-11
元旦節(jié)的由來_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04-11
元旦節(jié)的傳說故事07-04
關于元旦節(jié)的故事04-11
元旦節(jié)的由來和故事07-05
元旦節(jié)的故事8篇04-18
元旦節(jié)的故事(8篇)04-18
元旦節(jié)的故事精選8篇04-18
元旦節(jié)的故事精選8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