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歷史成語故事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歷史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1
墨守成規(guī)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回,楚國要攻打宋國,魯班為楚國特地設計制造了一種云梯,準備攻城之用。那時墨子正在齊國,得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楚國去勸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郢都立刻找到魯班一同去見楚王。墨子竭力說服楚王和魯班別攻宋國。楚王終于同意了,但是他們都舍不得放棄新造起來的攻城器械,想在實戰(zhàn)中試試它的威力。
墨子說:“那好,咱們就當場試試吧!闭f著,解下衣帶,圍作城墻,用木片作為武器,讓魯班同他分別代表攻守兩方進行表演。魯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擋住了。魯班攻城的器械已經(jīng)使盡,而墨子守城計策還綽綽有余。
魯班不肯認輸,說道:“我有辦法對付你,但是我不說!蹦诱f:“我知道你要怎樣對付我,但是我也不說!背趼牪欢瑔柺鞘裁匆馑。墨子說:“公輸子是想殺害我。他以為殺了我,就沒有人幫宋國守城了。他哪里知道我的'門徒約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著你們?nèi)ミM攻!背鯂@了一口氣,無奈地說:“好吧,我們?nèi)∠ゴ蛩螄挠媱潯!边@時墨子才帶著勝利的微笑,告別楚王而去。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2
取而代之的故事
項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縣(今江蘇宿遷縣西)人。他從小死了父親,全靠叔父項梁把他養(yǎng)大成人。
項羽少年時,就很聰明,項梁便親自教他念書、寫字,但項羽不愿好好學習;項梁又教他使槍用劍,但項羽學不多久,又不學了。
叔父項梁罵他沒有出息,項羽回答說:“認字、寫字只能記記姓名罷了,學劍術只能敵得住個把人,不值得學,我要學能抵擋萬人的本領!表椓阂娝斜ж摚憬趟麑W兵法,項羽很高興。
后來項梁被人誣告抓到監(jiān)獄,為了報仇,出獄后項梁便把誣告他的人打死了。為逃避官府的追捕,他帶著項羽逃到關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邯鄲人)五十歲時,帶領李斯和趙高(邯鄲人)等一批官員和他二十歲的小兒子胡亥,去巡游東南。
秦始皇先游覽了湖北、浙江一些地方,然后到會稽(今浙江紹興)去祭祀埋葬在那里的大禹。
秦始皇對手下的人贊揚大禹說:“大禹對中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他開大山,鑿江河,把水引到大海里去。為了治水,他畢生辛勤勞累,死了就葬在這兒,大禹太偉大了。”
祭祀完大禹陵后,秦始皇率眾經(jīng)過浙江吳中(今浙江杭州市郊)回咸陽,街道兩旁擠滿了觀看的人群。
此時,項羽同叔父項梁特地趕來看熱鬧,當項羽看到秦始皇車駛過的盛況時,不禁脫口說道:“彼可取而代之!币馑际钦f:秦始皇算什么,我可以取代他。
項梁趕緊跨前一步,捂住他的嘴說:“不要亂講,這話是要犯滅族之罪的!被氐郊依,項梁聯(lián)想到項羽要學“萬人抵”,暗暗贊他這個侄兒志存高遠,久后必成大器。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3
宋、齊等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弱小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能夠取消攻打鄭國念頭。其他國家因為害怕強大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珠寶。收到這些禮物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美女賞給大功臣魏絳(jiàng)。沒想到正直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xiàn)在晉國雖然強大,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大意。因為人在安全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危險,這樣才會有備無患!睍x悼公聽完魏絳話,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居安思!敝柑幵诎踩h(huán)境而想到可能會出現(xiàn)危難。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4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郭翰很有禮貌地問: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zhàn)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牵巯聨兹f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彼来丝碳词瓜旅钜蟛筷牸涌焖俣纫矡o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jīng)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5
東漢時,蓋勛因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舉為孝廉,當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屬官——長史。蓋勛所在的郡屬涼州刺史梁鵠管轄,而梁鵠又是蓋勛的朋友。當時,受涼州刺史管轄的武威太守橫行霸道,干盡了壞事,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鵠的屬官蘇正和卻不畏強霸,敢于碰硬,依法查辦武威太守的罪行。不料,梁鴿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會涉及到高層權貴,連罪自己,焦慮不安。他甚至想殺了蘇正和滅口,但又吃不準這樣做是否妥當,于是打算去找好友蓋勛商量究竟該怎么辦。
也正巧,蓋勛與蘇正和是一對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將要和他商量如何處置蘇正和,并且建議他乘此機會,勸刺史殺了蘇正和,來個公報私仇。蓋勛聽了斷然拒絕說:“為個人的'私事殺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現(xiàn);趁別人危難的時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為!
之后,梁鵠果然來與他商議處置蘇正和的事。蓋勛打比方規(guī)勸梁鵠說:“喂養(yǎng)鷹鳶,要使它兇猛,這樣才可以為您捕獲獵物。如今它已經(jīng)很兇猛了,您卻想把它殺掉。既然如此養(yǎng)它又有什么用呢?”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6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
有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边@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7
宋、齊等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能夠取消攻打鄭國的念頭。其他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收到這些禮物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大功臣魏絳。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xiàn)在晉國雖然強大,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大意。
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這樣才會有備無患。”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全的環(huán)境而想到可能會出現(xiàn)的危難。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8
響遏行云的故事
戰(zhàn)國時候,秦國有個名叫薛譚的年輕人,他的嗓音不錯,也非常熱愛音樂。于是,他四處拜師,立志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后來,他拜秦國著名的歌手秦青為師,經(jīng)過一段刻苦的學習,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薛譚覺得自己已經(jīng)學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對秦青說:“老師,這些日子給你添麻煩了,現(xiàn)在我學得也不錯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秦青心里有些失望,不動聲色地說:“好吧,明天我給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擺酒為薛譚送行。告別的時候,秦青打著拍子,唱了一支略帶悲傷的歌曲。高亢的歌聲,震動了樹木,飄向空中,仿佛天空中飄動的白云也被這歌聲阻擋住停止不動了。(原文是:“撫節(jié)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云!)聽了老師精彩的演唱,薛譚才意識到自己的盲目自滿是多么愚蠢,他十分慚愧地說:“老師,我原來以為自己的水平和你差不多了,現(xiàn)在才知道差得太遠。請老師原諒我吧,我想繼續(xù)跟著你學習!鼻厍嗦犃撕芨吲d,又重新收他做了學生。從這以后,薛譚一直非常虛心地跟隨老師學習,再也不敢說已經(jīng)學成的話了。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9
春秋時,晉獻公在寵妾(qiè)驪姬挑撥下,殺了太子申生,公子重耳與夷吾分別逃亡到狄(dí)國與梁國。
后來,晉獻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與齊桓公幫助下做了國君,他怕重耳回來爭奪王位,就派人去殺他。于是,重耳又從狄國歷盡艱險,逃到了齊國。
齊桓公對重耳以及追隨他子犯、趙衰、狐偃(yǎn)等人都十分優(yōu)待,還把一個本家姑娘齊姜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一住七年,日子過得舒服極了,他也不想再回晉國去了。
齊桓公死后,齊孝公做了齊國國君,齊國開始衰弱。子犯、趙衰、狐偃等一起來到桑園里秘密商議,要想辦法讓重耳離開齊國。
這事讓重耳妻子齊姜知道了。齊姜是個女中豪杰,希望丈夫能做一番大事業(yè),就對重耳說:“公子,你有遠大志向,我很高興。你走吧!男子漢大丈夫總得做一番事業(yè),留戀妻子與貪圖安逸是沒有出息!”
重耳聽了很驚訝,說:“我并沒打算離開你,離開齊國呀,我不走!”齊姜聽了,知道重耳不想走,就與子犯等人商量了一個計策,用酒把重耳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齊國。
后來,重耳在六十二歲時候,終于回到晉國,當上了晉國國君,史稱晉文公。
成語“志在四方”,常比喻人要樹立遠大志向。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10
1、四面楚歌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r?ng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jiǎ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p?ng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yú姬jī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pàn自刎wěn而死。釋義: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著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周圍環(huán)境,而導致自己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在我們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日常行為表現(xiàn)不好,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嘍。
2.破釜(fǔ)沉舟的故事(主要人物:項羽)
發(fā)音:p?fǔch?nzhōu
釋義:一般用來比喻決心戰(zhàn)斗到底,勇往直前,拼死一戰(zhàn)。表示下了極大的決心,舍出一切,必欲達到目的的作法。
故事: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后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fā)兵,以坐收漁翁之利。于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
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饑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后,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后,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只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zhàn)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jīng)過九天激戰(zhàn),最終取得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
3.班門弄斧的故事(主要人物:魯班)
發(fā)音:bānm?nn?ngfǔ
釋義:魯班,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木匠。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故事:
魯班,是戰(zhàn)國時代的魯國人,也稱魯般。他是一個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面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作“班門弄斧”。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11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琴師。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qiáo)夫站在岸邊,他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流水、無邊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朋友。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12
春秋時期,衛(wèi)國州吁(yù)殺死哥哥衛(wèi)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王位不穩(wěn)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父親——衛(wèi)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統(tǒng)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許可,他地位就能鞏固!笔裾f:“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信任,陳、衛(wèi)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與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安排。衛(wèi)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wèi)國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xiàn)在指為了維護國家與人民利益,對犯罪親屬不徇(xùn)私情。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13
窮兵黷(dú)武
東吳名將陸遜之后陸抗,有勇有謀,很年輕就被任命為建武校尉。
東吳后期朝政,且國君孫皓荒淫暴虐,濫殺無辜。陸抗對此非常不滿,便多次上疏勸諫。但是,孫皓對這些建議置之不理。盡管東吳內(nèi)政混亂不堪,但由于陸抗謀略過人,善于用兵,因此一直虎視東吳,而欲南下一統(tǒng)中國的晉,也無可奈何。
當時,晉朝的車騎將軍羊祜(kù)鎮(zhèn)守襄陽。他見陸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敗東吳并不容易,于是改變對東吳策略,采取了和的戰(zhàn)略。陸抗也明白羊祜用意,于是也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晉方。在邊境,兩人還常派使者往來,以示友好。因此當時吳、晉一部分邊境竟出現(xiàn)了和平局面。
孫皓聽說了邊境的情況,十分不悅,派人責問陸抗。陸抗回話說:“我如果不采取這樣的.政策,反而會助長羊祜的威德!睂O皓聽后,也就沒再說什么。但他還是想出兵攻晉統(tǒng)一中國。于是頻頻調兵。陸抗知道后,便又向孫皓上疏說:“現(xiàn)在,朝廷應該加緊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儲備糧食,增強國力。讓有才能的人發(fā)揮作用,使各級官員不荒怠(dài)職守,嚴明賞罰以勵百官,審慎實施刑罰以戒黎民。如果圖虛名重形式,處處用兵,好戰(zhàn)不止,耗費的資財動以萬計,士兵疲勞不堪,即使敵寇沒有削弱,我們自己也會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孫皓對陸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聞,以致于國力日漸衰退。而陸抗死后,晉軍便揮師南下討伐東吳,吳國最終為晉所滅。
成語“窮兵黷武”,現(xiàn)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發(fā)動戰(zhàn)爭。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14
宋、齊等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可以取消攻打鄭國的念頭。其他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收到這些禮物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大功臣魏絳(jiàng)。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xiàn)在晉國雖然強大,但是我們不可以因此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危險,這樣才會有備無患!睍x悼公聽完魏絳的話,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居安思!敝柑幵诎踩沫h(huán)境而想到可能會出現(xiàn)的危難。
關于歷史成語故事15
春秋時期,秦國的軍隊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國的軍隊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hán)鄲(dān)。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他挑來選去,最后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大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fā)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跨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厲聲說:“如今十步之內(nèi),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lián)合出兵援趙。秦國的軍隊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jīng)別人介紹,自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歷史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歷史成語故事07-04
歷史成語故事02-20
唐朝歷史成語故事06-27
歷史成語故事閱讀06-27
中國經(jīng)典歷史成語故事06-19
簡單歷史成語故事07-03
簡單的歷史成語故事06-23
出自歷史的成語故事06-26
有趣的歷史及成語故事07-02
歷史上的成語故事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