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與情感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理智與情感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范文1
這個故事讀完了,確實不如《傲慢與偏見》看著舒服,主題鮮明。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地方就只是結局處讓人的感慨。
故事結局中露西在這件事上的全部作為,尤其她最后獲得的成功,滿可以拿來作為一個人最鼓舞人心的樣板,說明一心一意圖謀私利,不管在進行中表面上會有多大障礙,總是能萬事大吉,大叫好運的,只要不怕花時間,昧著良心就行。
瑪麗安和布蘭頓上校結合了,威洛比丟失了她的愛。一個放蕩、奢靡的貴族紈绔和一個自己不愛的有錢的內心惡毒的女人結婚了。而這同時他愛上了瑪麗安,知道了自己曾經(jīng)對瑪麗安的感情是如此無法忘記。他得到瑪麗安結婚的消息,內心不可能不痛苦。
埃莉諾和愛德華結婚了,他們經(jīng)歷了太多。愛德華也因此得到了解脫。埃莉諾不再需要為別人擔心,她享有自己的小生活。她的哥哥及羅伯特也享受著自己的生活。每對情侶都情投意合,有相同的愛好。
這種結局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而看似完美的結局,是否完美呢?首先直率、感情不受任何障礙的露西擁有無限的才華。她本來可以得到威洛比的.情誼,而只是因為金錢使得這種關系不能實現(xiàn),這正是現(xiàn)實生活。這部小說且不從它諷刺高層社會的頹廢奢靡的生活方式。僅從現(xiàn)實世俗的觀念來看,這部小說語言不及《傲慢與偏見》風趣幽默、主題突出,其現(xiàn)實意義卻能與現(xiàn)代世俗相符。瑪麗安和布蘭頓相差十九歲,十七歲的少女要克服自己“容易犯錯的戀愛觀”,等到自己內心平靜下來和曾經(jīng)自己認為老得不能結婚的人生活在一起,這是多大的悲哀。
反省現(xiàn)實,青春的青澀讓你擁有自己的第一份愛,帶著自己的天真無邪,純凈的愛著世界上的人。而人到成年,內心擁有自己的成見,理會世俗帶來的困擾,尋求一份適合的愛。只是理性吧!就是理智,不是情感。成年的誰都不會再是瑪麗安。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范文2
你讀過《傲慢與偏見》一書嗎?你知道它的作者簡·奧斯丁嗎?若是,也許你也會知道她的另一部著作《理智與情感》。簡·奧斯丁的確是一位十分優(yōu)秀的女作家,其在文學領域的不朽程度甚至可與莎士比亞相提并論。而且,她是一位主要以愛情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家,她并沒有寫關于她那個時代的大事件,只以描寫普通人的生活而名聲顯赫,我認為,她為很多人樹立了榜樣,她是值得人學習的!
《理智與情感》寫了一個強烈震撼的愛情故事(其實,該書有三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它以驚異的曲折情節(jié),幽默的笑話,令人屏息以待的精彩結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碇桥c情感》原名為《埃莉諾和瑪麗安》,由此名也許我們聯(lián)想出這部書的大概內容(當然,我是有這種感覺的)。
剛開始時,我總覺得這故事的情節(jié)很惡俗,簡直是八點檔狗血偶像劇的翻版:正義女主角,反派男配角,“悲慘灰姑娘”VS“富家貴公子”,貴公子對灰姑娘一見鐘情,以及,等等。但讀完這部書我相信沒有任何人會再這樣想。因為每個名副其實的文學家都有運用文字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更何況英國的偉大作家司各特也曾說:“————要我象這位小姐一樣以細致的筆觸,把這些平平凡凡的事情和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我實在辦不到!焙啞W斯丁充分利用了這種才能,寫了這一讓我們感動的故事。
簡·奧斯丁是矛盾的。在我看來她屬于現(xiàn)實主義作家,畢竟她的'創(chuàng)作開啟了19世紀30年代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高潮;但她的作品同樣帶著浪漫的氣息,《理智與情感》一書中的女主角埃莉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我不是說埃莉諾是一個浪漫主義者,而是她就是“完美的維娜斯”(當然,這也是我個人的看法)。埃莉諾是作者的“寵兒”,她雍容大度,溫柔嫻靜,處事沉著————簡直是男性夢寐以求的伴侶;因此,我也認為作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位女權主義倡導者。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時間。簡·奧斯丁在文學上也相當于“和氏壁”,這位能使我們看一書而知全時期。全社會某一階層之貌的偉大女作家已經(jīng)在文學上放射只屬于她的燦爛光芒————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范文3
《理智勝過情感》這本書是有關心理健康的書籍,也是我第一次接觸的心理書籍。這本書不僅形象的向你描述理智與情感,還給了你提供了很多心理上的幫助,是一本值得看的書。
書中指出,情緒就像大象,代表了人類最原始的沖動,而理智就像騎在大象背上的人,雖然他不能扭轉或阻止大象的腳步,卻總能想到種種辦法與大象默契配合,在大象背上四處遨游。這說明理智和情感可以合作無間。
生活中,我們無法看到真實的世界。都會有自己的視角,有信息的取舍,有經(jīng)驗的補充,再經(jīng)過聯(lián)想和推理,最后得到極具個性化的結論。也就是說,無論如何都會隔著一層透鏡來看世界。認知療法會讓我們有機會摘下自己的透鏡,欣賞它,感受它,理解它,甚至改造它。
它會告訴你情緒是可以被認識的,它邀請你用一種相對客觀的方式,來觀察你身上的那些主觀反應,每一種情緒的背后都有規(guī)律可循。一旦你掌握了這些規(guī)律,你就可以和它對話,和它合作。不過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害怕情緒,通常我們會夸一個人情緒穩(wěn)定,說明那個人在大家的眼里非常成熟。我們總覺得有情緒是不好的,總想找到一種方法能夠控制情緒,但往往事與愿違。
那么,什么是認知行為療法呢?“認知”指的是我們在想什么,以及是如何進行思考的。它認為,思維、信念、行為與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身體感受和事件密切相關。它將教給我們改善思維和行動的方法,從而逐步改變人生,開啟幸福美好的.生活。
思維、信念、行為與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身體感受等密切相關。我們對每一件事的認識,會對情緒、行為和身體反應產生強烈的影響。比如說,如果我們在超市排隊的時候想,可能要等一會兒,我可以趁機休息一下,那么我們的身體就會感到平靜和放松,可能會和身邊的人聊聊天。相反,如果我們這樣想,不應該讓我等這么久,超市應該多雇幾名員工,我們可能就會感到沮喪和氣憤,身體也會緊張不安。
這本書寫的并不深奧,可以讀得很快。但重點并不在于閱讀速度,而在于是否能夠花時間去細細理解并練習。對情緒的認識理解和改善需要經(jīng)歷大量的練習。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范文4
記得第一次看《理智與情感》的時候,大概還是初中,好鐘愛那個活潑潑的妹妹,或許是那時候的凱特滲透了一股子古典純真的美麗,實在是太過動人。很清晰地記得,瑪麗安說,我讀的書越多,越不可能遇到真正的感情。然后就想起布蘭登上校跟著歌聲走進來,看到鋼琴前的瑪麗安,陽光撒在臉上,光暈一地,那真是如畫一般,入情入景。
因此那個時候選取了朝氣的瑪麗安去鐘愛。仿佛你低眉就有人猜想你是淺笑或是低泣,仿佛你歡笑就能給整個屋子帶來陽光,仿佛你端坐在那里任旋律從指尖汩汩流出而所有人都安靜地淌在你的音符里沉醉,仿佛你能夠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必正因任何外界而磨滅自我的棱角,仿佛因了青春有了朝氣洋溢了才華飛揚了俏皮就能夠任性地讓全世界都能夠繞著你轉。
然而那個瑪麗安只在不懂事的年紀里煥發(fā)著她的光芒。因此時隔多年,看到BBC重新翻拍的三集版《理智與情感》時,我分明地將更多的喜愛給了瑪麗安的姐姐,那個以前在我的世界里沉默著的埃莉諾。沒有那樣環(huán)繞的光芒,沒有那么俊俏的臉龐,只是安靜地為你分憂,然后忍著自我的悲傷,依然撐起你的期望。
同樣的出身背景、成長經(jīng)歷,然而她們于我就像是成長的兩個階段,盡管她們的差異其實只是靜態(tài)的性格問題。埃莉諾那樣的.人在一個人的初期就應很少見吧,隱忍而克制,善解人意。更多的咱們都只是瑪麗安。我原來以為最光鮮完美不可企及的事物其實只是咱們性命某個階段的常態(tài),而終將被扼殺。
那個單純到任性的瑪麗安最后還是心甘情愿地安靜在她以前不屑一顧的人身邊。而我不再迷戀自我為她披上的光暈,理智大于情感,成長真的是一種妥協(xié)。而這種妥協(xié),我卻不想否定,就如這篇博文并不是為了紀念每個人都以前是的瑪麗安。我不再那樣依戀張狂的任性。
最近只是途經(jīng)別人的故事,打破以前引為宿命的大概不只是沖動。宿命都沒有了,無處安身,那不是最好的避難所么?突如其來的截然而止讓人并不好受。在我這樣羅嗦完了理智與情感的比拼之后,我還是笑自我,或許我才是最幼稚的那一個。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相關文章:
李安《理智與情感》的電影敘事手法11-10
理智與情感的讀書筆記1000字07-02
《理智與情感》500字讀書筆記07-03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09-24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01-16
理智與情感讀書筆記范文500字07-03
《理智與情感》讀書心得02-19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7篇04-21
理智與情感讀后感9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