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的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yōu)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jié)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1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jié)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fā)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jié),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的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伴T心”貼于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于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于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于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3、貼窗花和倒貼“!弊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2
正月十五,眾所周知它是中國的元宵節(jié)。
我在這一天晚上去了豫園,準備看燈會。在那之前,我、爸爸、媽媽做好了一系列的準備工作:吃過晚飯,休息一會兒,再買了一個外觀秀麗的花燈。
我拿著燈,跟著爸爸媽媽走進了豫園。剛踏進大門,只見許許多多五彩繽紛、造型獨特的花燈展現在我們眼前。首先來迎接我們的便是許仙、白素貞、小青和法海,還有福祿壽三星等。我們按照箭頭方向繼續(xù)往里面走,抬頭看見前上方有一排宮燈,上面寫著許多燈謎呢。每個燈有四個面,每面有一個謎題,我猜出了很多的燈謎呢。再往里面走,還有幾個大型的景觀燈,有一帆風順、蛇騎龍、三星報喜等,看得我眼花繚亂。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豫園著名的九曲橋,聽說九曲橋有十八個彎,我聽過但是沒有看到過,今天要好好的大飽眼福。好奇心牽引著我,我就“拖著”爸爸媽媽上去了。我看見橋下面的`水池中,有一組組的景觀燈,竟然是在描述著白娘子的故事:第一個是西湖相會、接著是端午驚魂、盜仙草、水漫金山、士林救母、斷橋相遇。人物和景色都做得惟妙惟肖,整個天空都被照耀得如同白晝,令我流連忘返。
今天我真是開心,因為第一次觀賞了那么精彩的燈會!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3
今天是元宵節(jié),我們學校組織了鬧元宵的活動,據說中午可以吃到同學自己制作的元宵。這讓我們有了十足的期待感。
中午,我們拿著碗去食堂廚房盛元宵。平日空蕩的廚房此時變得人流如潮,有排隊等著盛湯圓的,也有拿著元宵興奮地走出來的。我順著隊伍慢慢挪到了里面,只見食堂里的師傅正熱火朝天地給同學們盛元宵。他們身邊圍著一圈的同學。我擠進圈中,看見大盆里面有許多白嫩的元宵。大家伸出手中的碗,爭先恐后地讓師傅盛元宵。我手臂長,一下體現出了優(yōu)勢,師傅給我盛了三個!叭齻!”圍在旁邊的人羨慕又嫉妒,因為一般人最多也只能拿到兩個。我得意又小心地端著碗走了出去。
回到座位上,我看著碗里的,白白的,但那白并不是純白,表皮中又透著一點兒褐色。那是因為豆沙餡兒沒有藏好,不小心透了出來。元宵散發(fā)著清淡的糯米味和豆沙的甜香味,把我肚子里的饞蟲都勾起來了。我先品了一口湯,淡淡的,但心中元宵的味道卻是又濃了一點兒。我輕輕夾起一個元宵,咬上一口。包在外面的`糯米口感純潤,并不粘稠,而是嚼勁十足又Q彈。其中的豆沙,又是另一番滋味。這豆沙不像包子店煮的那么沙,有點兒像還沒有揉好的面團,又帶一點兒甜味,并不濃,完全融合到豆沙之中了。糯米豆沙一起,使它們原本的味道結合,更加美味了。
旁邊的同學也有滋有味的品嘗著元宵。有的人不光只吃到了豆沙餡元宵,還嘗到了肉餡味的呢!
這次的元宵節(jié)不僅讓我品嘗到了元宵的美味,也感受到了和同學一起吃元宵的快樂,真是令我印象深刻。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4
過元宵節(jié)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jié)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按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jié)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jié)的傳說有多種,我最喜歡民間流傳的一個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一只守護天宮的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天帝的女兒想出個好辦法,她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xù)幾個夜晚都是如此,他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一直流傳到現在。
過元宵節(jié)有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以此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5
盛大的春節(jié)剛過沒多久,又到了看元宵燈會的時候了,聽說x文化街的燈會早就開始了。于是吃過晚飯,我就和家人一起去看燈展。
燈展的入口,就是龍燈組成的大門。往里走,首先看到的是五光十色的戲臺,上面還有演員正在唱戲呢。戲臺右邊是一個“群龍戲珠”的大型彩燈,下面鋪滿了紅燈籠,看上去就像張衡的地動儀。再往前走,是一座高約5米、寬約6米的過街天橋。一路走來,有賣玩具的,賣小吃的,賣書的,還有擺套圈游戲的`,人們一邊看燈,一邊吃著特色小吃,氣氛喜慶又熱鬧。
這時,聽到有小孩興奮的喊道:“這些獅子真特別!”我聽到后,也跑過去一探究竟。原來是“群獅戲繡球”的燈,我湊到近處一看,哇!這些獅子居然是用瓷盤和酒杯組成的。在月光的照耀下,這四只獅子就像白玉雕刻似的。再向右看,是一座小橋,橋欄桿上是葵花形狀的燈,站在橋上遠遠望去,湖面上一條紅色的龍正在搖頭擺尾。與龍燈呼應的是一盞叫做“鳳舞九天”的燈,它是一只用粉色燈裝扮起來的鳳凰,我想這也許是龍鳳呈祥的意思吧!
今年的燈展就像是燈的海洋,想要拍到全景可真不容易。在月光和燈光的照耀下,我看到了一個五彩繽紛的x文化街。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6
突然在一旁的爸爸問我:“你知道元宵節(jié)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于是爸爸對我說:“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
今天媽媽一大早就回家了,手上還拎著一大袋面粉和肉糜。
不一會兒材料都準備好了,我馬上要開始學包元宵嘍!媽媽教我先把面粉和黏,再拿一點出來,撮成圓形。然后用手指把圓的.一邊按下去,里面再塞上一些肉糜,最后把凹進去的開口捏緊。一個多汁可口的元宵就包好了。突然在一旁的爸爸問我:“你知道元宵節(jié)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于是爸爸對我說:“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相傳早于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jié),及至漢武帝創(chuàng)建了‘太初歷’,進一步肯定元宵節(jié)的重要性。元宵節(jié)的節(jié)期,隨著歷代的發(fā)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xù)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開始活動,直至年十七才結束。元宵節(jié)起源于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后,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后,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恒為漢文帝。因為平息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jié)。
這說明了:只要處處留心,隨時都可以學到知識。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7
春節(jié)過后很快就是元宵節(jié)了,在元宵節(jié)的這一天我們可以賞花燈、吃湯圓,這一天肯定是過得非常熱鬧的!
由于各地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我們這里元宵節(jié)不像其他地方那樣一定要吃上湯圓,但是我們這里有比吃湯圓更有趣的活動。
在元宵節(jié)的晚上,這里都會有舞龍活動,就是有兩條人造的龍,一條的布龍,一條是草龍,龍體長是五十米。在晚上從十九點到二十四點,都會有人舉著龍在大街小巷鉆來鉆去的奔跑,最后把龍火化掉!
別看我們就這么一個舞龍的活動,其實這個活動內涵意義非常大。龍在我們這是吉祥物的象征,龍被舉著奔跑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跟著奔跑,會在龍體下鉆來鉆去。龍頭會有打鼓吹笛的人帶隊行走。當龍快到住家門前時,那戶會放鞭炮和放煙花,意思是為了迎接龍的到來。
其中布龍的'周邊會有專門的人在保護著龍體,因為人們在鉆龍體下是會順手的拔龍毛帶在身上保平安。龍頭就有更多人在保護了,因為能拔到龍絲在身上會更好,但是一般沒人敢去拔那龍絲。
因為去拔的話,保護龍頭的人會跟你拼了打起來。而草龍是用稻草編制而成的,草龍的是給人們插香火的。意思就是你把點燃的香火插上草龍上,龍就會保護你一年四季平安。
總之在元宵節(jié)這天,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的人跟著舞龍奔跑,到處是鞭炮聲、鑼鼓聲,那場面可是非常的熱鬧的。到了二十四點就會在龍出的起點用火把龍燒掉,那時所有人都會圍著目送龍的火化。之后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
元宵節(jié)就是這樣熱鬧、開心、難忘!元宵節(jié)的民俗文化就是這樣的讓我們印象深刻,思緒激動不已!
元宵節(jié)的作文 篇8
元宵節(jié)是我國的四大節(jié)日之一,元宵節(jié)一過,春節(jié)也就算過完了,所以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熱鬧的。以前,人們主要是看花燈與舞龍,現在燃放煙花,人們觀看煙花也就成為慶祝節(jié)日的方式之一了。
晚上七點多一點,我就著急地叫爸爸媽媽帶我上工人體育館去,聽說那八點整要放煙花的。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很多與我一樣想看煙花的人,大家老老小小一家人,顯得十分的高興。人真是多呀,擠得水泄不通。
八點鐘到了,只聽見幾聲沉悶的.聲音,一個個煙花帶著紅紅的火星竄上了天空,幾聲脆響,夜空綻放出幾朵美麗的花朵。它們的形狀和顏色各不相同,有五顏六色的滿天星,金黃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牽牛花,火紅的玫瑰花,粉紅的月季、銀色的百合……,絢麗多彩。
隨著一聲聲的炮響,人們在驚呼,在贊嘆,夜色中,人們微微揚起的臉上也變幻著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們不也像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嗎! 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呀!!
【元宵節(jié)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元宵節(jié)的作文:描寫元宵節(jié)的作文02-21
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作文3篇07-13
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作文五篇07-16
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作文4篇07-15
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作文三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