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jù)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統(tǒng)文化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去運河廣場上看花。
到了廣場上,我驚呆了,那里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擠到了人群前面。各式各樣的花燈展現(xiàn)在我眼前,美麗極了!有五福娃燈,有龍形燈,有小兔子燈,有小鳥燈、蘋果燈、小豬燈……真讓人眼花了亂!我最喜歡的有小兔子燈,它里面有一個小燈泡,外面是白色塑料的`,兩只眼睛紅紅的,兩只耳朵調皮地豎起,好像要跳到我面前來;還有蘋果燈,紅彤彤的,非常誘人,真想咬一口;還有小豬燈,胖胖的小豬悠閑地躺著,好像在睡懶覺……
我仿佛置身于燈的世界里。我們走著、看著,心里充滿了喜悅!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2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在正佳廣場五樓看到了一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展。瞧,會場里人山人海,許多著名藝人都在這里現(xiàn)場展示他們的手藝呢!咦,那里怎么那么多人!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位伯伯在制作絹花呀!這位伯伯看到我,就說:“小朋友,過來。”我過去后,這位伯伯手把手教我貼花瓣和做花瓣。我真高興呀!因為我第一次這么接近這些著名藝人呢!
瞧,那邊的一位阿姨正在剪紙。這位阿姨手多巧!你看,不一會兒,十二生肖就剪好了,多可愛呀!旁邊還有一位叔叔正在手繪風箏。叔叔畫得多美!有小燕子,有小蝴蝶,有小魚兒……它們千姿百態(tài),形態(tài)各異,多美啊!更引人注目的是對面的葫蘆雕?茨俏话⒁淘诖笮〔煌暮J上雕出了各種各樣的戲劇圖片,還有中國的傳統(tǒng)故事,有《西游記》里的“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有《三國演義》里的“劉備托孤”、“空城計”……這位阿姨真厲害!看,那邊還有位制作空竹的`伯伯,我跑了過去,到那兒一看,哇,大大小小的空竹應有盡有,讓我大開眼界。有一個拳頭那么大的,有半個拳頭大的,也有小指頭那么大的……有紅木制的,也有竹制的,還有木制的。有單軸的,有雙軸的……看得我眼花繚亂。最有趣的的要數(shù)最具有收藏價值的象棋空竹了。你看,這些小空竹的底盤上都畫著象棋,把這些空竹插在一個特定的木板上,哈哈,你一定想不到,這就是一盤象棋了。我還知道,空竹上有一處美景,那就是空竹旋轉的秘密武器——中軸,底盤上的中軸,像一座美麗的寶塔,它矗立在底盤的正中央。最后,我買了一個帶有這位伯伯簽名的空竹,而且,伯伯還示范給我看怎么玩。其實,這位伯伯就是有名的“空竹張”。
我覺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真是豐富多彩。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3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續(xù)到今天,處處展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版畫、雕塑、木刻、染織、虎頭鞋、麥草畫、烙畫、唐三彩、面人;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評書、皮影、國畫、刺繡、風箏、園林建筑、服裝飾品、;還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春節(jié)貼春聯(lián)、元宵鬧花燈、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傣族的“潑水節(jié)”。在我國有好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其中最為隆重的是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了,最有紀念意義的是端午節(jié)。春節(jié),這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jié)日,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都過春節(jié),不管離開家多遠,不管走到那里,春節(jié)這一天都要趕回媽媽身邊。為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地打掃家、貼窗花、買年貨、貼對聯(lián)、放鞭炮、穿新衣、吃餃子、辭舊迎新、為新的一年鍵健康康,一帆風順。
中秋節(jié),是個團圓節(jié)。人們經(jīng)過春種、夏播后,到了秋收。這個季節(jié),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瓜果飄香、人們勞作了一年,豐收在望。所以家家戶戶做月餅、吃月餅、賞月餅、象征著一年團團圓圓。
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中國豐富多采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傳統(tǒng)的東西是祖國的瑰寶,是需要我們代代相傳,一直傳承下去。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4
周末,老師布置了一個特殊作業(yè),要我們去參加關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我們小組決定去甌說工坊,體驗古人是如何造紙的。
到了甌說工坊,一位四十多歲左右的老師,走到了我們面前,他身穿迷彩服,留著小胡子,看上去蠻有文化的樣子。小胡子老師讓我們圍到一個石槽邊,石槽分四格,每一格都裝滿了不同顏色的水,里面有各種紙漿,有搗碎的香樟樹皮,有色彩不一的棉花,還有的是兩種材料的混合體。
小胡子老師開始介紹紙的歷史,他說:“紙,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發(fā)明造紙術的是東漢的蔡倫。造紙術和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并稱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四大發(fā)明,是中國人民對世界科學文化發(fā)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标P于如何造紙,小胡子老師給我們做了一一示范,讓我們了解了造紙的過程。
等老師做完示范,就輪到我們上手了。我迫不及待地到了石槽邊,學著小胡子老師剛才的動作開始造紙。我先把過濾網(wǎng)在水中泡了泡,再把過濾網(wǎng)由下往上撈起,重復撈幾次,這樣,紙漿就均勻地平鋪在濾網(wǎng)上。接著用兩張柔軟的棉布把紙漿蓋住,放到一臺壓平紙漿的機器里,然后用力轉動機器把手,直到轉不動為止,紙漿排出了多余的水分,也被壓得平平整整的。最后,我把壓好的紙漿小心翼翼地放在烘干器上,把水分烘干。大約過了十分鐘,我新造的紙就出爐了。我十分激動地捧著它,盡管它看上去有點薄,有點粗糙,但它可是我親手制造的第一張紙哦!據(jù)說,古時沒有烘干紙的機器,通常都是靠太陽曬干的,需要好長好長時間,現(xiàn)代技術真是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小胡子老師還告訴我們,造紙最主要的材料來自大樹,每制造一噸紙就需要砍伐17棵的成年大樹?磥砦覀円煤谜湎恳粡埣垼Wo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家園。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5
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數(shù)千年來積累的優(yōu)秀文化,它蘊藏著人們從古至今的文化成果,包含著古人對文化的理解和今人對故人文化的深厚情感,然而,當今社會,傳統(tǒng)文化成為了快餐文化,更有甚者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加料,是傳統(tǒng)文化的原始感蕩然無存。
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泱泱大中國千年文化的積累,練造那傳統(tǒng)文化不朽的傳奇,作為21世紀的新青年,我們應爭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將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播撒世界,將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發(fā)揮到極致而不應該重養(yǎng)輕本,將外國文化視為優(yōu)秀文化,輕視本國文化,也不應該將他國文化,兌入我國文化,使我國文化變味,并逐漸對他國化。只有堅守住傳統(tǒng)文化的原始性,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播我國文化,才能將我國原汁原味的文化特性傳遞給世界,才能使世界人民充分認識我國真正的文化,了解,并且學習我國傳統(tǒng)文化,爭做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者,我們需要行動。
做傳統(tǒng)文化的維護者,從古至今總有那么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企圖破壞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以此來毀滅中國,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古人思考的智慧結晶,值得我們去維護,如今也有一些人試圖從各個領域,插足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一些人還將任何文化扣上封建制的帽子,勸說人們摒棄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傳統(tǒng)文化雖是,封建時代的產(chǎn)物,但是在他當中,也有一些優(yōu)秀文化值得我們傳承,所以我們應當爭做傳統(tǒng)文化的.維護者,發(fā)揮時代青年的才干,爭做傳統(tǒng)文化的維護著,我們需要踐行。
做傳統(tǒng)文化的接班人,現(xiàn)如今一些人認為傳統(tǒng)文化不重要,只把它當成快餐文化需要的時候才了解,這種認知和行為是不對的,傳統(tǒng)文化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的,他就像空氣一樣圍繞在我們身邊,使我們健康成長。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日常文化,我們不應該把它速度化,凝視它,像我們的生活必需品一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傳承傳統(tǒng)文化,做傳統(tǒng)文化的接班人,我們在行動。
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中華民族的文化,他應該被我們傳播,被我們維護。被我們繼承,同學們行動起來,讓我們一起為傳統(tǒng)文化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莫讓傳統(tǒng)文化變味。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6
“吃餃子啦!”聽,這是什么聲音?原來到冬至,家家戶戶要包餃子了。你想知道餃子的知識嗎?就聽我說:“餃子像耳朵,吃了它耳朵不會凍著。餃子不但能吃,包的時候,而且可以包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我來說說我和媽媽冬至包餃子的經(jīng)歷吧!
有一次,我和媽媽包餃子,媽媽準備了一個硬幣說:“寶貝,我們把這個硬幣包到餃子里面,看誰能先吃到硬幣,好嗎?”“好,吃到硬幣是不是最有福氣?”“嗯。”媽媽點點頭。我把餃子包出各種各樣的形狀。餃子熟了,我想一定能吃到。我一吃,“啊!什么東西?”我奇怪地說,連忙拿出來一看,原來我吃到了硬幣。我問媽媽:“媽媽,我吃到了硬幣,該怎么辦?”媽媽想了一會說:“你有福氣,媽媽請你吃麥當勞!薄耙!”我大聲喊。突然,我涼涼的耳朵,居然“熱”了起來。既又吃到了餃子,還讓耳朵“熱”了起來,真是一舉兩得。冬至吃餃子代表了人們美好的祝愿。
傳統(tǒng)文化中剪紙是一項少不了的',只要有一點剪紙技術,有剪刀和紙,什么都能剪出來。我試了試,真的什么都能剪出來,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兔子、房子……
茶也是傳統(tǒng)文化之一,中國最有名的茶是龍井茶,鐵觀音……
春聯(lián)也是春節(jié)家家戶戶必貼的,聽說“福”倒著貼是表示福來了。
生活中處處都有傳統(tǒng)文化,真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我愛這些傳統(tǒng)文化,更愛我們的國家。
我介紹了這么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你也用一段通順的話來說說你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吧!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7
禮拜六的早晨,我和奶奶一起去參加我們三年級一班組織的手拉手傳承非遺文化活動,地點在:自弘中學。老師給我們發(fā)了一張體驗卡。
上午的游戲有鳳翔泥塑、剪紙藝術、草編藝術、四個非遺工作室、中國結編、三秦臉譜、卡通動漫剪紙!我、高千祥,王翊驊我們選了先做中國結繩。
老師給我們每個桌子放了一個正方形,正方形上有兩個釘子,哥哥告訴我哪一個釘子不管,只管一個釘子。然后給我們的其中的一個釘子套了四個繩,先把左邊的一根繩子壓到中間兩根繩子的上面,右邊的繩子的下邊。再把最右邊的繩子從底下放到最左邊繩子的'中間,最后用勁綁起來。那個奶奶說:不能每次在一個方向,每次換一下方向就好了!
我、高千祥,王翊驊是最先弄完的,三個哥哥過來拿著打火機、剪刀,用剪刀把其余剩下的剪了,在用打火機把兩頭燒一下就粘住了。最后拿三顆鉆石給我們一人套一顆,終于弄完了,我們高興得不得了!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8
人生當中有許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當媽媽,第一次當小警察,第一次去橫店,第一次去牛頭山……其中,讓我最難忘的就是那一次在課堂上當小老師。
為了讓同學們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也為了讓同學們更加理解《弟子規(guī)》,我決定給大家上一堂《弟子規(guī)》的課
“上課!蔽覍W著老師平時上課的樣子,一本正經(jīng)地喊,“同學們好!”“老師您好!”同學們也嚴肅地回答,我好不容易忍住不讓自己笑出聲,就一股腦兒把她憋進了肚子里。
“《弟子規(gu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經(jīng)典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我滔滔不絕地講述著,同學們認真地聽著,大家都陶醉在濃濃的文化氛圍中。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边@句《弟子規(guī)》中的名言讓我感受頗深。記得有一次,我剝開香蕉,發(fā)現(xiàn)香蕉上有一點點芝麻大小的黑色的東西,以為這根香蕉已經(jīng)爛了,隨手就把它丟進了垃圾桶。正巧,媽媽看到了,就生氣地對我說:“睿睿,你怎么這么不愛惜糧食呀!蔽矣X得十分委屈,反駁道:“這香蕉不是有黑掉的地方嗎,她不是爛掉了嗎?”媽媽嚴肅又語重心長地說:“事雖小,勿擅為!這根香蕉雖然黑掉了,但它并沒有爛,只是在運送地過程中撞到了,才會這樣,你以后遇到不會或不懂的事情時,不管它是多小的一件事,都不要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這件事給了我很深的印象,而這句《弟子規(guī)》中的名言成為了我的座右銘,讓我受用不盡。
誦讀并理解了這些弟子規(guī)的意思后,我們玩了一個輕松的小游戲,看意思猜弟子規(guī)名言。看著樹林般的手舉了起來,我都有點兒不知所措了。我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他們都回答地非常流利。看來,他們對《弟子規(guī)》都有了非常好地理解和感受,我的目的達到了,這節(jié)課也在不知不覺中接近了尾聲。這是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口干舌燥,背后都有汗了呢。
第一次當小老師不僅讓我體會到了當老師的辛苦,更深刻地理解了弟子規(guī),也讓我親近了中華文化,明白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堅定了我們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決心。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9
年畫是我們中國古代的“年文化”中古老藝術文化之一。它源于中國古代秦漢時期,又稱“門神畫”。
在年畫中,我最喜歡的是《娃娃抱鯉魚》,畫中,有一條大鯉魚,紅色的鱗片非常鮮艷,大尾巴猶如一朵剛剛盛開的大紅花。畫得非常生動形象,好像隨時會從紙上跳出來一樣。畫中還有一個小屁孩,臉上肉乎乎的。不過仔細一看挺可愛的,小臉上有一抹緋紅,頭上有三簇頭發(fā),左邊的那簇頭發(fā),上邊還戴著一朵牡丹花,像蓮藕似的小胳膊還抱著大鯉魚,生怕它從懷里跑出去;左手還拿著一朵剛盛開的大蓮花,頂尖紅紅的,肯定是蓮花之王。
這幅畫寓意著連年有余,吉祥如意,意思是希望每年的收獲都有剩余,日子富足,寄予著人們美好的期盼。所以我非常喜歡這幅年畫。
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買年畫,寓意著吉祥如意,財源滾滾。
年畫的`制作很復雜,需要刻板、印色等等,有些細致的地方,工序更加復雜,需要很久才能學會制作。
現(xiàn)在,百姓們的生活好了,都不貼年畫了,但是,還有一些人在貼年畫,因為這對年畫有著特殊的感情。
我希望年畫能一直傳承下去,因為年畫制作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它寓意美好,更因為這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信仰傳承的載體與工具。
傳統(tǒng)文化作文 篇10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其中,詩詞、民族音樂、書法等深受人們的喜愛。我要講的,是我與傳統(tǒng)文化之一——京劇的緊密接觸,還有我的傳承故事……
小時候,我就受到了京劇的熏陶,爺爺酷愛京劇,一有時間就會聽上幾曲,而我則靜靜地坐在旁邊,欣賞著那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享受著那咿咿呀呀的唱腔,雖然不懂倒也是津津有味。從那時起,我便與京劇結下了不解之緣。
等到大了一些,我終于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愛上京劇,常常到京劇院聽戲。看著那華美溢彩的服飾,婉轉悠揚的音樂,我總會深深地陶醉。在欣賞的過程中,我逐漸的懂得了它的美。后來,我開始學習京劇。起初,基本功的練習尤為艱苦。唱、念、做、打,云花、開扇……樣樣都要練上幾十遍乃至上百遍,由于老師的嚴格要求與精心指導,加上自己對京劇的喜愛,我終于在一次次摸爬滾打的汗水中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雖然學習過程非常辛苦,但在我與它的緊密接觸中,懂得了學習京劇苦中藏樂。接著,便是曲目的學習了,那一曲《貴妃醉酒》,飽含著楊玉環(huán)與唐明皇間真摯的感情;那一首《生死恨》,蘊藏著一顆愛國之心,和抗擊金軍的決心;那一折《霸王別姬》,折射出項羽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從每一個音,每一個動作,我漸漸體會到它的情。在一次次緊密接觸中,我與京劇終成摯友。
學了幾年后,我開始教一些小同學基本功,每當為她們指導和調整姿勢時,我仿佛又看到了當初苦練的自己。在教小同學練習基本功時的一件事我還記憶猶新,記得有一次外面下著大雨,估計小同學們不會到練習室了,想取消訓練計劃,可微信語音中“姐姐我們什么時候開始呀”的稚嫩童音,又激勵我堅定信念,繼續(xù)組織她們練習。我知道,這其中支持我的`,有我對京劇傳承的信念,還有新一代同學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那天以后,我更加勤奮地自我練習和教學,只為心中那一個信念。
時隔幾年,現(xiàn)在課業(yè)的繁重讓我暫停了練習,但我的心中依然熱愛京劇。在和它的緊密接觸中,在傳承它的過程中,我與京劇已不可分割。今后,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還會堅持學習和提高水平,還會繼續(xù)把京劇傳承下去,繼續(xù)我的京劇故事……
【傳統(tǒng)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17
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2
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6-22
傳統(tǒng)文化冬至作文07-03
描寫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tǒng)文化勵志作文06-30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