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上徐霞客的人物介紹
徐霞客的人物簡介
我國有一本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它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探險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很多人并不了解徐霞客是哪個朝代的人,歷史上記載徐霞客是我國明朝南直隸江陰人。
徐霞客出生在明朝時期的一個書香世家,徐俠客從小就深受父親的影響,不愿結交權貴,不愿為官,喜歡到處游覽風景,欣賞景色。他從小就立志要走遍過明朝的所有名山和大川,所以他從小就喜歡讀一些地理和探險類的書籍,正是因為受到了這一類書籍的熏陶,他想要游歷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所以他在22歲的時候就踏上了旅行的道路。
徐霞客生活的明朝,疆域遼闊,不同省和地區(qū)的人文風情各有不同,正是因為明朝的這種大環(huán)境,才為徐霞客的游歷奠定了基礎。徐霞客喜歡旅游,他不僅僅從旅游的過程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而且他把自己旅游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都記錄了下來,他的這本筆記流傳至今,被編著為我國著名的地理著作《徐霞客游記》。明朝時期徐霞客并不出名,他只是明朝眾多百姓中的一個,可他為我們后代地理學研究和歷史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徐霞客為了自己方便祖國大好河山的夢想,付出了自己一生的時間,從22歲的少年到51歲去世,他從沒有一刻停止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后人學習的。明朝應該慶幸他們擁有一個這樣優(yōu)秀的地理學家,而我們當代的人更應該慶幸,在500年前的明朝有這樣一位旅行者,為我們發(fā)現(xiàn)了那么多名山大川。也許徐霞客并不是明朝最著名的人,但他確實是我國地理研究上的一個里程碑。不管是他的生平經(jīng)歷還是他為我們留下的《徐霞客游記》,都能給我們的人生一些感悟。
徐霞客是什么家
徐霞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奇人,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家、旅行家和地理學家,他的一生都在游覽、旅行,并留下一部影響至今的巨著《徐霞客游記》,至今不管是在國內(nèi)還是在國外,這部作品都有極大的影響。
說徐霞客是位旅行家,是因為他從二十二歲開始就外出旅行,一直到自己五十四歲去世,這三十二年中的大部分時間他都是在旅行中度過的。因此,他是一位比較成功的旅行家。
而地理學家是因為他在旅行中留下了大量記錄,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游記,在這里他記錄了大量的事實。有關于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植物變化等等,同時還糾正了許多典籍中的錯誤觀點。
最為著名的就是長江源頭的確定,古代巨著中認為長江發(fā)源于岷江導江,但是徐霞客經(jīng)過長時間的探尋,發(fā)現(xiàn)長江源頭根本不在此,而是在金沙江,他的說法現(xiàn)在的到了專家的印證是正確的。
而文學家是因為徐霞客的游記文采也是非常出眾的,徐霞客本來就是書香門第,他的祖上一直都是讀書人,所以他有很好的讀書條件。從小他就喜歡讀書,但是他并不熱衷與科舉,而他的文采是非常出眾的,在記錄自己的游覽見聞的時候,他的記錄往往非常生動,可讀性非常強,對于景致的描寫也非常到位,所以他可以說是一位文學家。
以上可知,徐霞客不僅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還是旅行家和地理學家。
徐霞客的相關電影
徐霞客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旅行家,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記》是我國古代最全面反應全國地理的著作。他游覽了全國十九個省份,成為古代游覽省份最多,并留下相關著作的第一人,他也是我國古代著名人物。
徐霞客的人物形象影響深遠,被搬上了電影屏幕,這部反應徐霞客生平的電影叫做《徐霞客傳奇》,講述的就是徐霞客外出游覽的事情。
徐霞客想出門游覽,了解祖國的地理,受到家人的反對,但是他還是毅然離開家,和一位和尚一起外出。但是在半路遭遇強盜,徐霞客用自己的魅力感化了對方,于是這個人和徐霞客一起外出游覽,甘心做仆人。
但是到了半路他們再次遭遇強盜,于是三人走散,經(jīng)歷種種艱辛困苦才重聚,但是這時候和尚已經(jīng)命不久矣,于是徐霞客為和尚治病,無奈沒有治好,接受和尚臨終囑托的徐霞客再次踏上征途。
可以說電影展示的很多內(nèi)容是比較客觀的,但是也有不妥之處,首先徐霞客這個人比較豁達開放這一點表現(xiàn)的是準確的,因為根據(jù)歷史徐霞客確實就是這樣一個人。其次是他遭遇過強盜這點也是有的,他在外出游覽中遇到過多次強盜。
但是電影中為了表現(xiàn)人物,也有不正確的地方,比如他遭遇家人的反對,這點就不準確,根據(jù)歷史他的母親是非常支持他的。而不管怎樣能有這樣一部電影讓我們了解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還是很有價值的。
軼事典故
湘江遇盜
徐霞客畫像在四百多年前,交通很不發(fā)達,徐霞客游歷了如此廣闊的地區(qū),靠的完全是自己雙腿,而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象,要經(jīng)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從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踐行生命的決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堅強。
徐霞客在游歷考察過程中,曾經(jīng)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發(fā)生在崇禎九年(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游中。
這次出游,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人也險些喪命。
當時,有人勸徐霞客不如回去,并要資助他回鄉(xiāng)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guī)е话谚F鍬來,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
徐霞客繼續(xù)頑強地向前走去。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重重的困難被踩在腳下,他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徐木之誼
崇禎九年(1636年),年已51歲的徐霞客,開始了他一生中時間最長、路程最遠、也是最后一次考察旅行。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二十五日,徐霞客到達麗江,受到土司木增的盛情接待。
麗江遠在云南邊陲,交通不便,壯麗雄奇的金沙江和玉龍雪山,令徐霞客神往。麗江木氏土司木增熱衷中原文化,也使徐霞客十分欽慕。
霞客為木增著的《云薖淡墨》書稿整理編校,又應木增之請,指導木增之子木宿寫作;還受木增之托,舉薦名士黃道周。
霞客在麗江的10天里“連宵篝燈,丙夜始寢”,圓滿完成了木氏土司對中原漢文化的需求。在麗江期間,霞客在日記中,詳細記錄了明末麗江納西族聚居地的生活狀況、民族關系、禮儀習俗及氣候、物產(chǎn)、景物等,為后人研究留下了寶貴的文字資料。
徐霞客在麗江以及雞足山期間,還完成了《麗江紀略》、《雞足山志》的寫作,撰寫了《溯江紀源》、《滇中花木記》、《法王緣起》等重要著作。其中《溯江紀源》中首次肯定了金沙江為長江的上源,糾正了前人“岷山導江”的錯誤認識。
由于霞客常年行旅,積勞成疾,致使他最終“兩足俱廢、心力交瘁”。木增毫不猶豫地派人用滑竿護送霞客東歸。一行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歷時達156天,徐霞客與納西人結下了生死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