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茶館-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茶館》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它只有三幕,卻分別寫了三個時段,從戊戌變法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舊社會變遷史,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與腐敗,由一座大茶館為舞臺,有各個階層的人物,人物生動鮮明。同時也從中看出,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如只想要太太平平過日子的王掌柜,最終被趕出自己經(jīng)營50年的茶館,以極端的方式離世了,正直的常四爺干了一輩子的活卻“一事無成”,愛國的秦仲義花費40年心血所建的工廠被拆了。在舊社會沒有權(quán)勢,人脈,就等于苦悲的降臨!拔覑墼蹅兊膰,但誰愛我呢?”常四爺說的這番話,反映出社會的腐敗與殘忍的現(xiàn)實。
老舍的作品,提醒人們在文明進步中,勿忘守住一些根本的東西,以免在向世界開放的時候,因浮躁而失了靈魂。他告訴中國人,在日新月異的世界面前如何自處,沈從文的《談朗誦詩》寫著“讀到老舍一篇短短散文詩環(huán)轉(zhuǎn)如珠,流暢如水,真有不可形容的妙處”。確實,老舍的文化姿態(tài)意味深,長發(fā)人深思!恫桊^》表達了老舍對社會風氣的不滿與諷刺,筆下皆是社會人民的無奈與心酸。
在舊社會,人民向往著國泰民安的生活,可殘忍的社會把人民的向往壓制,限制。生活的貧困壓倒了多少人民的家庭,多少人民在冬天的夜晚凍死?多少人民被地主壓迫?這是怎么了呢?是社會的殘忍,是人們的崇洋媚外。
老舍筆下的茶館,就像一幅畫,把人們的生活現(xiàn)狀描寫的清清楚楚,那是可悲的現(xiàn)實!恫桊^》像是一曲舊時代的葬歌,現(xiàn)在的中國抬起頭來了,不再是曾經(jīng)腐敗被壓迫的舊中國。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是曾經(jīng)人民的苦難堆積而成。
我印象深刻的是王掌柜,勤勤懇懇的當個順民,只想平平安安的過完一生,可舊社會的黑暗沒有放過他,王掌柜最終吊死在自己的茶館。雖然他是自私的,但是他的心眼也不壞,可就是這么一個順民,死了,這是怎么了呢?是社會容不下這些愛國可悲的人嗎?現(xiàn)在的社會,比起曾經(jīng)的社會,是美好的,我們的生活比曾經(jīng)的生活也是美好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珍惜時光。
老舍,這個可敬的老人用他的筆帶來一個生動的世界,那是真實的,也是意味深長,發(fā)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