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的鴨蛋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1
這篇文章以鴨蛋為中心,前面寫小時候過端午要做的事,我覺得只是一個“引子”,但這個引子的用處大得很,勾出了很多人的童年生活,主要講了家里端午節(jié)時的裝飾,玩兒的東西和要吃的東西,很有節(jié)日氣息。
十二紅里說的菜都是紅色的,可是鴨蛋明明是青的.,但鴨蛋卻是十二紅里的一道菜。我讀了幾次后發(fā)現(xiàn),高郵大麻鴨蛋的黃是紅的,在這里突出了高郵鴨蛋蛋黃的特殊和重要。高郵的鴨蛋讓我想起了大連的渤海灣刀魚,尤其是媽媽做的,個大、肉鮮、刺松,不管在哪里我都吃不到那種味道。
看見這里說每年道觀都會送符文,讓我想起以前考試時,我經(jīng)常在橡皮上畫幾道我自己滿意的古怪道道,我覺得這種符文是一種對美好事情的向往,希望考試能考的好,但顯然有點封建迷信。
看到放黃煙子,我就又想到放鞭炮。北方人很喜歡放炮,不是那種“有聲有色”有火花的禮炮,而是只帶響兒的炮仗。炮仗中我最喜歡“二踢腳”,它是靠下面的第一次爆炸把上面的第二響打到空中炸開。瞄準好、時間概念好的人還能打出火炮的感覺。記得我第一次放最強“二踢腳”-“小霸王”,是和奶奶家后院的劉卓勛一起放的,因為底座不穩(wěn),剛點著引線,“二踢腳”就倒了,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嚇得我們腦中空白,四面亂跑。那打出來的第二響就在劉卓勛前面三米左右的位置炸了。要知道,我們當時放的“小霸王”第二響打得準是可以炸爛一塊兒磚頭的,事后劉卓勛回憶,他當時都炸的耳鳴了。真是太嚇人了,以后放炮可要注意點!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2
今天,我讀了與本書書名相同的一篇文章《端午的鴨蛋》。
首先,看向第一段,我看的時候是一愣一愣的。什么“”百索子、香角子、貼五毒、黃煙子……“,我一句都看不懂,當然,看到最后,我總能得到答案。但我納悶了,我從沒聽過這種說法,難不成它是作者家鄉(xiāng)的方言?
其次,看第二自然段。之前,我一直不知道作者的家鄉(xiāng)在哪里,到了這兒,我總算知道,作者的家鄉(xiāng)原來在高郵。聽說高郵還出雙黃蛋,我有些吃驚,平時很難見到的'雙黃蛋,在高郵竟可以批發(fā)出售。作者卻見怪不怪地說道:“還不就是個鴨蛋!”這也說明了在高郵雙黃蛋確實很常見。不過,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高郵人是怎么從一堆鴨蛋里準確地找到雙黃蛋的呢?這一點我讀了幾遍也沒有找到答案。
第四自然段作者主要贊揚了自己家鄉(xiāng)的咸鴨蛋,并“吐槽”了其他地方的咸鴨蛋的難吃。以蘇北名菜“朱砂豆腐”中使用了高郵鴨蛋為例,寫出了高郵鴨蛋的高品質(zhì)。但我又有問題了,鴨蛋的“空頭”是個啥?
看到第五自然段孩子們挑鴨蛋,說鴨蛋也有美丑之分。雖然作者介紹了挑的方法,我卻無法體會到作者說的那種感覺。也許是作者家鄉(xiāng)的孩子們鴨蛋見的多了,才會有這種感覺吧!
第六自然段的描寫讓我十分想看螢火蟲,從小到大,我還從來沒有見過螢火蟲呢。
第七自然段我看完后不由得一笑,確實如作者所說,古文也不是一定正確。比方說《狼圖騰》中描寫狼煙的一段,在《重返狼群》中親自試過后證明狼煙是不成立的。所以說即使是名作和古文中的內(nèi)容也不是完全可信的。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3
看到題目《端午的鴨蛋》中的“鴨蛋”二字時,我就眼前一亮,因為我對鴨蛋也情有獨中,所以我就想知道作者筆下那顆被“稱訟”的鴨蛋,又是何等的美味呢?
提到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我腦中立刻會閃出這幾個詞:劃龍舟、吃粽子、系彩繩……每逢端午清晨,我還在呼呼大睡時,我的手、腳腕上早就出現(xiàn)了四條彩繩,在鄉(xiāng)下姥姥家不僅我們帶,小貓小狗也帶,甚至連門把手也要給帶上呢!雖然我不知道為什么系彩繩,但我從中感到了濃濃的節(jié)日氛圍,下一次我也要選個特別秀氣的淡青色的`高油鴨蛋,系上彩繩掛在身上炫一下。
我很好奇為什么端午要吃鴨蛋呢?所以上網(wǎng)查了一下才知道:古人認為鴨蛋的樣子像心臟,吃了就能讓自己的心氣神不受損,鴨蛋還可滋陰清肺,可以治療咳嗽,噪子疼……鴨蛋還有這么多好處,我也是頭一次聽說。
我特別喜歡作者引用的“名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鴨蛋我實瞧不上。”只是一枚小小的鴨蛋,作者卻把它的“帽子”戴得何其之高呀!下次我介紹家鄉(xiāng)特產(chǎn)時也要用上它。
作者又特別祥細地描寫了高郵鴨蛋的與眾不同,讓人垂涎三尺。我決定放下書就上網(wǎng)買點高郵鴨蛋來嘗嘗,同時更能看出作者是一個多么熱愛生活,熱愛他們的家鄉(xiāng)呀!
當他寫到掏空了蛋殼裝螢火蟲時,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下次也要試試一下。
生活中只要你有一顆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心,鴨蛋也能變“金蛋”!會給你帶無窮的快樂與幸福!
整個文章看似平淡無奇,卻流露出作者對兒時生活深深的懷念,以及對故鄉(xiāng)滿腔深情的熱愛與贊美。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4
端午節(jié),不是要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嗎?跟鴨蛋有什么關(guān)系,我可從沒在端午吃過鴨蛋,難道這是汪曾祺家鄉(xiāng)特有的風俗?
果然,在第一段里,汪曾祺向我們進述了很多他的家鄉(xiāng)關(guān)于端午的風俗。有系百家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等,還有其它地方?jīng)]有的:放黃煙子、吃十二紅?吹竭@兒我才明白,原來咸鴨蛋是十二紅之一,端午之時要吃,所以叫端午的鴨蛋。在這些名式各樣的風俗里,我最感興趣的是放黃煙子,像放炮仗一樣,可又沒有危險。能讓膽小的孩子過足癮。而且,它還能當蚊香,驅(qū)走蚊蟲,真是一舉兩得!在這些別具一格的風俗里,我能感受到濃重的家鄉(xiāng)風土氣兒,真的好想體驗一下!
從第二自然段開始,汪曾祺詳細描述了高郵的鴨蛋,高郵咸鴨蛋很有名,我從這里體會到:不管是誰問汪曾祺的`家鄉(xiāng),都說:“你們那里出咸鴨蛋!”這就足以說明高郵咸鴨蛋好,出名,不然怎么能像北京故宮、上海東方明珠塔被當成一個地方的標志呢?就算當初沒有商標,但也要標明是高郵出產(chǎn),這讓我特別地想嘗嘗高郵咸鴨蛋。
仔細回想一下,我好像還沒吃過像高郵咸鴨蛋那樣好吃的咸鴨蛋。學校的鴨蛋,蛋清賊咸,蛋黃似板栗,硬邦邦、干巴巴的,吃起來無味,大部分咽下之后,還有一些渣粘在舌頭上,像面粉一樣,一點兒都不好吃。比起這種咸鴨蛋,高郵咸鴨蛋就要高級很多,不僅鴨蛋好吃,還有進究,得挑。高郵咸鴨蛋還能做鴨蛋絡子,吃完還能裝螢火蟲,真是太有意思了!
鴨蛋,就數(shù)咸的好吃,咸鴨蛋就數(shù)高郵咸鴨蛋好吃。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嘗一嘗!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5
第一段寫了作者家的習俗,我覺得作者家的習俗可真多呀!比大連的端午習俗可多多了!這些習俗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放黃煙子。我認為黃煙子是一種像煙一樣的東西,飄出來煙的味道應該是帶著些許酒味,小孩子還能用它畫虎子。我感覺作者的童年一定很幸福,如果我也可以到高郵去體驗一下民俗就好了。
通過第二段,我感受到高郵的鴨蛋很出名。別的東西銷售到外地,都不會單獨把產(chǎn)地給放在名字里,而高郵鴨蛋卻單獨把高郵放進了名字里。高郵的雙黃蛋還多,在我們大連,100個鴨蛋里也選不出來1個雙黃蛋,而在高郵,雙黃鴨蛋卻可以成批出產(chǎn),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汪曾祺認為高郵鴨蛋比其他地方的鴨蛋好吃,也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爺爺從老家郵給我的鴨蛋。老家凌源的鴨蛋個頭比高郵的鴨蛋大一點兒,鴨蛋黃很大,用筷子一扎,紅油就會冒出來,比超市里買的鴨蛋好吃多了。作者覺得高郵的鴨蛋最好吃,我卻不這么認為,我認為凌源的鴨蛋才是最好吃的。
高郵的孩子們太純真了!一個很普通的鴨蛋裝在很樸素的絡子里,就能成為孩子心愛的飾物,而且吃掉了,孩于也不會大哭大鬧向父母再要。
孩子們很珍惜鴨蛋殼,就是為了用它做燈。我覺得只要你有一顆美麗純潔的.心,任何事物到了你手中,都會變得精巧、美麗、美好的。
讀完最后一個自然段,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古時候用螢火蟲的光可以讀節(jié),而現(xiàn)在用螢火蟲的光卻什么都看不清,原來是因為古時候的字寫得很大,現(xiàn)在字小呀!
高郵鴨蛋雖然是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但在作者眼里卻不平凡,因為飽含著作者對故鄉(xiāng)和童年的回憶。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6
端午,是小孩子特別盼望的節(jié)日,因為每每聽到這個字眼,就意味著粽子、五彩繩都要來了。鴨蛋,也是再熟悉不過了,我雖不怎么愛吃,卻也經(jīng)常耳聞。所以對汪老的這篇文章,我還是很好奇的呢!
讀了文章第一段后,我發(fā)現(xiàn)作者的老家高郵端午的民間風俗還真不少呢。什么系百索子啦,貼五毒啦,雄黃酒啦,放黃煙子啦……聽起來真是有趣極了!還有好些我都沒聽過,沒見過,看起來這些風俗一定給作者帶來了不少的快樂,否則他怎么會記得這么多,這么清晰呢!但我們卻只能在汪老的字里行間體會了,可惜!
其中,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放黃煙子”。雖然沒有真真切切的放過,但我覺得冒黃煙的時候一定像風沙天似的,黃沙漫天,這倒也挺有趣兒的.。如果有機會,我還真想試一試哩!
汪老的故鄉(xiāng)盛產(chǎn)咸鴨蛋,蛋白柔嫩,色香俱全,味極鮮美,這不禁讓我想起爸爸吃鴨蛋時的情景:他總是先用筷子頭兒把蛋殼戳幾下,戳出一個大洞來,然后把筷子一頭兒用力扎下去,正如汪曾祺所說的,滋滋地直往外頭冒油,不過油是黃色的,這點與汪老所講的有些不同。我也順勢嘗了幾口,初入口中,香;待之一會兒,咸;細細品味,糯。味道鮮美,但一定也是不及于高郵鴨蛋的。
汪曾祺愛掛鴨蛋絡子,我卻不愛,但卻覺得用鴨蛋殼裝螢火蟲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夜晚,這螢火蟲在里面就顯得越發(fā)的好看了,亮晶晶的,忽明忽暗的微光在蛋殼里閃爍,又夢幻又漂亮,簡直是美妙極了!
端午與鴨蛋,二者似乎毫不相干,卻被汪老十分自然的合二為一,真是奇妙!讀罷,方知端午與鴨蛋,原來是可以這樣寫的呀!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7
今天我讀了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鴨蛋》,本文以端午的民俗活動為主線,通過一枚小小的鴨蛋,不僅引導我們體味著生活的美好,也體現(xiàn)出汪曾祺先生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語言功力。
作者家鄉(xiāng)的端午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端午節(jié)的午飯要吃“十二紅”,“十二紅”就是十二道紅色的菜。其中,作者記得最清晰的就是紅芥菜、油爆蝦和咸鴨蛋了。
說起這些習俗,其中的系百索子讓我想起了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會在清晨我還沒醒來的時候就會在我的手腕、腳腕系上五色絲線,寓意避災除病,吉祥安康。然后要在端午后第一個下雨日將五色線剪斷扔到雨中飄走,這樣就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作者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高郵,出鴨,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從文中“每逢有人問起我的`籍貫,回答之后對方就會肅然起敬:‘哦!你們那里出咸鴨蛋!’”從“肅然起敬”一詞中充分體現(xiàn)出了高郵鴨蛋的出名。
高郵咸蛋的特點是質(zhì)細,而油多,油多為別處所不及,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平時吃一般是敲破空頭,筷子頭一扎下去,吱一一紅油就冒出來了。
咸鴨蛋也是我的最愛,文中畫面讓我想到了在學校吃咸鴨蛋一般也是帶殼一分為二,只不過黃并沒有高郵咸鴨蛋那么紅,而在家里吃,就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吃法竟然跟文中描述的一模一樣。
此刻好想吃上一枚正宗的高郵咸鴨蛋,然后再將螢火蟲放在清洗過的、沒打破的蛋殼中,看看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8
看到了這篇文章對它就有好感,因為我愛吃鴨蛋。想到金燦燦的直冒油的鴨蛋黃,口水就直往下掉。在我們這一年四季都可以吃鴨蛋,題目為什么叫端午的鴨蛋呢?是因為只有端午才能吃鴨蛋么?還是因為地方不同習俗?汪曾祺家鄉(xiāng)的鴨蛋和我們的是一個鴨蛋么?
文章雖然是散文,但結(jié)構(gòu)很清晰。首先講了自己家鄉(xiāng)的風俗,有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目、貝符、喝雄黃酒、放黃煙子、熏五毒、吃“十二紅”,但鴨蛋是最后寫的,為什么要最后寫鴨蛋?后來我一想作者把鴨蛋放在最后寫,這樣才能引出下文關(guān)于鴨的內(nèi)容。接著寫了高郵鴨蛋很出名,就連中國最發(fā)達的城市上海人都愛吃高郵鴨蛋,連文學家袁枚都說高郵的鴨蛋是最好的。高郵鴨蛋的特點有蛋白柔嫩,油多。它不僅僅好吃還好玩,孩子們掛鴨蛋絡子,還去抓螢火蟲,裝在鴨蛋殼里,這讓作者不由自主想到了囊螢夜讀。車胤用螢火蟲放在囊中,汪曾祺覺得用囊裝還不如用鴨蛋殼裝螢火蟲。
汪曾祺說高郵的鴨蛋質(zhì)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但我們大連的鴨蛋也不差。鴨子每天吃海里的魚蝦,營養(yǎng)非常豐富,大連的鴨蛋黃不紅,焦黃,你甚至可以看到黃中好似有沙子似的東西,咬一口油直往你嘴里淌,鮮得能讓你差點把舌頭也吞下去。讀完這篇文章我也想讓媽媽也買一盒,嘗嘗汪曾祺筆下的鴨蛋。我相信大連的鴨蛋很好吃,高郵的鴨蛋也好吃,因為那是汪曾祺的家鄉(xiāng),我們都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所以認為家鄉(xiāng)的`鴨蛋最好。
汪曾祺的語言也很有特點,我查了資料,汪曾祺寫這篇文章時已經(jīng)六十七歲了,但從語言上就覺得是個孩子寫的,例如:“我對異鄉(xiāng)人稱道高郵鴨蛋,是不大高興的!边@一看就是一個孩子的語氣。這說明汪曾祺有一顆童心,他想回到童年,他對童年時光很深刻。
端午的鴨蛋讀后感9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端午的鴨蛋》。這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故鄉(xiāng)的食物》中的一篇。讓我們感受到江蘇農(nóng)村端午的風土人情,也能體會到汪曾祺先生語言的顯著特色。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汪曾祺先生的家長的習慣是貼五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等等……而我們這兒是系五彩繩、碰雞蛋、吃粽子、掛艾蒿辟邪……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系五彩繩了。在端午節(jié)的前幾天媽媽們就會給孩子們買五彩繩,還要在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半夜給孩子們戴上。只要端午節(jié)后下了雨,你就要把五彩繩剪掉,扔到水溝里,寓意著你這一年都會健健康康,不會生!
汪曾祺先生的`家鄉(xiāng)是個水鄉(xiāng),那里有很多的鴨子。高郵的大麻鴨是出了名兒的鴨種,它們產(chǎn)下來的鴨蛋非常好吃。高郵鴨蛋油出得很多,蛋白柔嫩。我也喜歡吃鴨蛋。我的城市大連是個海濱城市,海邊的散養(yǎng)鴨子從小吃小魚小蝦長大,產(chǎn)出的鴨蛋也是黃又大又黃。姥姥也總腌鴨蛋,我特別愛吃鴨蛋黃,每次吃鴨蛋黃都能喝兩碗的白米粥!
他們那兒的孩子們興掛“鴨蛋絡子”,長輩們用彩色絲帶打好絡子。孩子們就挑鴨蛋,要挑淡青殼的,還要挑形狀好看的,然后裝在絡子里,掛在大襟的紐扣上,然后過了大半天,孩子們開心,就可以打開吃掉了。
他們吃完的殼還不扔掉,用它來抓螢火蟲。螢火蟲在鴨蛋殼里一閃一閃地,美麗極了。
讀《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就如同品一杯淡淡的清茶,入口時可能非常的樸素平實,可是回味起來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那樣的香甜可口,神清氣爽。
我很喜歡這一篇文章《端午的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