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哈森跟阿米爾是兩個十二歲的少年。最初,他們是最親密的朋友,一起嬉戲打鬧,一起憧憬未來。那幢房子,那堵“病玉米之墻”,那株石榴樹,那地方的一切都是他們友誼的見證,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他們彼此互相靠近的心。有時候會想,是不是只要長大了,過去那些單純無比的東西都會變質(zhì)?
時間過去,他們在一點點長大。阿米爾發(fā)現(xiàn)爸爸對自己冷淡,而對哈森總是給予鼓勵和贊賞,他開始慢慢感覺到失落,偶爾也會發(fā)發(fā)脾氣,卻總是被哈森的寬容所化解。有時候想,如果這種歡樂時光能一直持續(xù)到永遠該多好?墒菦]有如果,這個世界沒有如果。災(zāi)難早已籠罩在這個城市上方,隨時能將他們的友誼無情摧毀。
一次的追風箏比賽打破了寧靜的一切。阿米爾親眼目睹了哈森被阿塞夫教訓。他本可以挺身而出的,就像哈森每一次為他挺身而出一樣?墒撬麤]有,僅僅因為他的懦弱,他就這樣把哈森落在了那個小巷子里。從此,哈森成為了他生命里的一個惡魔,他處處躲避哈森,最后還設(shè)法趕走了哈森。后來,自己也跟父親遠離阿富汗,去了美國。就這樣,帶著纏繞了一生的負罪感去了美國。
后來,父親也因疾病死去。他回到了阿富汗,回到了那個曾有自己無比歡樂的童年的地方,那個記錄了他與哈森友誼的故土。只因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他決定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可是,一個驚人的秘密被揭開。阿米爾與哈森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那一瞬間,他似乎明白了過去的種種,似乎理解了父親的做法,而他自己竟用卑鄙的手段傷害了哈森。經(jīng)過深刻的反省后,他決心找回那個遺失了過去的自我,找回自己的善良。收留了哈森的兒子,雖然最后自己傷痕累累,但他找回了那些遺失已久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