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的故事熱
歷史的故事熱1
周瑜死后,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lián)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
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
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
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濒斆C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
關羽接到邀請信后,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么樣?”
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
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
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闭f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
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注: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zhàn)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lián)合,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陽),年僅36歲。
歷史的故事熱2
戰(zhàn)國末年,秦王嬴政不斷地向其他國家進攻,企圖一統(tǒng)天下。燕國實力較弱,不是秦國的對手,燕國太子丹就找到了刺客荊軻假裝投降秦國,實際上是想趁機刺殺嬴政。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的地圖來到秦國。秦王嬴政見到燕國主動前來投降,非常高興,并沒有想到來的使者竟然是來刺殺自己的刺客。秦王召見了荊軻,荊軻把燕國地圖拿到嬴政面前,打開地圖,當?shù)貓D展到最后時,出現(xiàn)一把匕首。嬴政一見匕首,大驚。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著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刺去。按道理說荊軻是專業(yè)的刺客,力氣很大,秦王很難從他手中逃脫,他應該會一擊而中的。
可是這時發(fā)生了第一個轉折?赡苁琴那笊珡娏伊耍麙暝酒饋,竟然扯斷了袖子,從荊軻的手中逃脫了出去,導致荊軻一擊未中。荊軻一擊未中,只好追逐秦王。
可是這時又出現(xiàn)了第二個轉折。當時殿上有個醫(yī)官,危急之下,他拿著藥包就朝荊軻扔去,剛好擊中荊軻的頭部。與此同時,大臣們突然意識到大王身上佩戴著長劍,就趕緊提醒秦王拔劍反擊。秦王嬴政恍然大悟,趕緊拔出身上的`寶劍,朝荊軻砍去。此時荊軻剛好被藥袋擊中,秦王的寶劍又長,秦王一下子就砍在了荊軻的大腿上。荊軻受傷了,就把匕首朝秦王擲去,卻沒有擊中秦王,他反而又被秦王狠狠地砍了七八下,最后被前來救駕的侍衛(wèi)殺死。
本來荊軻離秦王咫尺之遙,周邊又沒有侍衛(wèi),刺殺秦王本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可是由于這一系列的轉折,最后使荊軻刺秦失敗,命喪秦宮。
歷史的故事熱3
明末年間世道紛亂,替人保鏢送貨的鏢局生意大好,其中又以四方鏢局最為出名,因為四方鏢局里有個白四方,他是鏢局的頂臺柱,在他手上從沒有失過一趟鏢。
這天,鏢局里來了一位特殊的顧客:前任知府周大人居然親自前來托鏢!
周大人進鏢局后使個眼色,示意跟來的家丁退下,白四方會意:對方有要事相告了!于是也叫手下散去,周大人這才低聲講出緣由:他想請四方鏢局走一趟鏢。
白四方聽了周大人要托鏢的物件,不由皺皺眉,拒絕了:“這不合規(guī)矩!這趟鏢您還是另請高明吧!”說著大手一揮,正想叫“送客”,周大人看準時機,“啪”的把一個牛皮信封硬塞進白四方手里,深深一拜,說:“請先生就當是為了天下蒼生吧!”說完,拔出匕首就朝心窩捅去!
以白四方的身手,要躲開牛皮信封、奪掉匕首本不在話下,只因為周大人好歹是前任知府,不好太下他的面子,再者被他說的話分了神,他自盡又是拼盡全力的,又快又狠,因此一下沒攔住,周大人就一命嗚呼了。
這么一來,周大人的鏢就成了“生死鏢”!
原來鏢局有一個規(guī)矩,只要手里接過了托鏢人的東西,托鏢人又就地自盡,那鏢局就無論如何也要辦好事情,保住這一趟鏢。不然的`話,不僅鏢局老大要償還性命,鏢局也不能再辦下去。一趟鏢就已經賭上生死,故稱為生死鏢。
白四方掂掂手中的信封,無奈地搖搖頭:看來,這趟鏢是不得不接了!
初次交鋒
第二天,白四方挑出了鏢局里最精壯的武師,遠遠打出旗幟:左邊“四方鏢局”蒼勁有力,右邊“生死鏢”渾厚深沉。這個氣勢明擺著:我們這趟鏢是要拼命啦!這也是在警告綠林好漢,別打這趟鏢的主意。
不知不覺,鏢隊已經來到黑風嶺的勢力范圍。說起這黑風嶺也是大有來頭的,寨主周鐵膽藝高人膽大,不僅洗劫來往鏢隊,前段日子還把朝廷的稅銀都搶去了!
鏢隊行進到山路的一個轉彎處,一個農夫打扮的漢子騎著毛驢就要搶在鏢隊前頭轉彎。“慢著!”白四方吆喝一聲,幾下雀躍就把在前面幾丈遠的漢子扯了下來,冷冷道:“好一位驢夫啊!奔得這么快,要去報信做埋伏嗎?”那漢子跟著鏢隊有大半天了,正歡喜沒人察覺,哪料被白四方一語道破,驚得臉色蒼白,不敢應答。
“回去告訴你們周寨主,還是別打這趟鏢的主意了,看看,是生死鏢!滾吧!”白四方說完,雙手一用力,把漢子向空中扔去。這一下動了真功夫,那漢子就算不斷條腿,也要廢一只手了。
這時,只見遠處飛來一條黑影,輕輕托住漢子,平穩(wěn)著地。眾鏢師這才看清楚,那人頂多也就三十出頭,一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模樣。
白四方微微一笑,朗聲道:“兄弟可是周鐵膽周寨主?好俊的功夫!”
“廢話!既然知道是我的地盤,還敢傷我的弟兄?”周鐵膽一句話氣得在場十幾位老鏢師牙關咬緊。白四方遠遠看去,周鐵膽身后的人數(shù)和自己一方差不多,不知道還有無后援,萬一打起來,不知多少兄弟的性命要丟在這里!他略微沉思,道:“那好極了!周寨主這么愛護兄弟,必定不愿有人流血,那雙方都別動手!就我們倆來過過招,周寨主贏了,這鏢自然雙手奉上,要是……”
“要是輸了我就是烏龜王八蛋!”周鐵膽果然渾身是膽,見面三句不到,也不等白四方講完,揮舞一柄鐵錘就奮身殺來。白四方也不含糊,提起胡刀招呼著。你砍我掄,兩人就這么動起手來。
白四方的招數(shù)熟練深沉,周鐵膽則剛猛迅疾,可謂平分秋色。兩人從中午戰(zhàn)到半夜,又從半夜打到中午,一天一夜都沒停歇。
白四方畢竟年紀大了,漸漸有些吃不住,動作也遲緩起來。周鐵膽看準時機,使出生平絕技一擊,“哐啷”一聲,白四方胡刀脫手!
“白四方,果然厲害!”周鐵膽得意洋洋道,“還沒有人和我交手那么久呢!哈哈,這鏢我是吃定了!”
“等等!”白四方臉色蒼白,緩緩說,“今天我身體不適,十五天后,再來領教!到時你未必能贏我!”
周鐵膽譏笑道:“那剛才定的規(guī)矩豈不是……”
歷史的故事熱4
項羽是楚國人,少年習武,能將百斤鼎高舉過頭。長大后跟隨叔父參加推翻秦朝的起義。
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王逃到巨鹿,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后,自己率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部隊里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鑿沉了。他對將士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打退秦軍!否則只有餓死在這里!”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一個人抵十個,十個人抵百個,越戰(zhàn)越勇,終于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
經過這次戰(zhàn)役,項羽名聲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統(tǒng)帥。
歷史的故事熱5
民國年間,在黔州地區(qū)來了一位逃難的手藝人,此人身材短小,衣衫單薄,且有一眼落下殘疾,來到此地,一無親二無戚,饑腸漉漉,身上又無半紋錢,只見他用僅有的一只眼左看看右望望,然后從附近的山路上撿起一些小石塊來,用一把小刀在上面刻刻畫畫的,不到一會兒,一顆小白菜、一只小螞蚱、一朵小花就在他的刀下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圍觀的人們嘖嘖稱奇,問他要多少錢賣,他笑了笑說,隨便給點就行了,拿點吃的穿的來換也成!就這樣他靠著自己的手藝,在這個地方安頓了下來,他為人隨和,又不計較錢物,找他雕東西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大家也慢慢知道了他姓呂,后來就干脆叫他瞎呂了!
隨著瞎呂名氣的增長,有一些外地的玉石商人也專程跑來找他雕些大件的物品,有一回滇北大商運了一塊玉過來,請他雕了一尊千手觀音,瞎呂呵呵一笑說這可得多收點呀!那大商話也沒說扔下100塊大洋,講明這是首期款,如果雕好了再付兩百塊大洋。旁人聽了伸了伸舌頭,說這下瞎呂可發(fā)了!兩個月后大商來提貨,只見那千手觀音晶瑩剔透,慈眉善目,每一只手形態(tài)各異,還各拿一件法器,在胸前的那一只手輕挽柳枝,上面水珠瑩瑩如活物一般,甚至有人還聞到了一絲柳葉的清香味。瞎呂這回的名氣就更大了,人們都改口尊稱他為神雕瞎呂。他聽了只是呵呵一笑,又埋下頭繼續(xù)刻他的石頭去了。
這一年冬天,天氣格外的冷,鵝毛大雪一連下了三天三夜,把天和地蓋得嚴嚴實實的。在這樣的鬼天氣里,瞎呂的老毛病又發(fā)作了,全身的骨頭痛得像火燒一樣,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口中也忍不住地哼哼著。
突然門外傳來了急促的敲門聲,瞎呂拖著酸痛的身子把門打開,卻見是城防部隊的侯三帶著幾個兵痞闖了進來。
這侯三長得賊頭鼠腦的,平日里盡做些偷雞摸狗的事,仗著老婆和城防長官有那么一手的關系,也混了個管辦的'差事。他不等瞎呂開口就拈著嘴角邊的一撮毛皮笑肉不笑地說道:“今兒個城防大人過生日,他早聽說你小子有非凡的雕刻手藝,見今日雪飛滿天,特讓我來請你上府,雕一尊雪雕展翅,以助酒幸。這可是你瞎呂的造化呀!”說罷干笑了幾聲。
瞎呂一聽,連忙擺手,用無力的聲音說道:“能不能緩幾天,我最近身體不舒服,沒有力氣來雕刻!
那侯三一聽瞎呂不想去,馬上臉嘴一變,破口大罵瞎呂不識抬舉,然后拿眼色向那幾個兵痞子一使,說道,他身子不爽,走不動,哥幾個幫幫他的忙。說罷幾個人連拖帶拉地把衣服都還沒穿好的瞎呂給抓走了。
雪越下越大,像刀子一樣的風把瞎呂吹得兩眼發(fā)直,四肢發(fā)僵。當他來到城防長官的府里時,雙眉已掛起了冰珠子。
大廳里燈火通明,幾大桌人正在上面喝酒猜拳,看見把瞎呂帶來了,也不叫他進來先暖暖身,就叫嚷著讓瞎呂在院子里開始堆。
瞎呂立在冰天雪地之中,用僵硬顫抖的手一捧捧地把雪堆了起來,耳邊傳來侯三和城防長官的喝酒作樂的狂笑聲,瞎呂忍著滿腔地怒火一手一刀地在雪地里雕起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有人發(fā)現(xiàn)瞎呂不見了,院子里只留下一尊雄偉的雪雕,只見那雪雕犀眼利嘴,展翅欲飛。一只爪里好像還抓著個什么東西,因風急雪大也沒人太注意,廳上的人就繼續(xù)吃喝著,酒足飯飽之后,眾人紛紛回屋睡覺去了。
天還沒大亮之時,只聽得侯三他老婆殺豬似的慘叫聲響徹整個城防府,原來這侯三的老婆長期和城防長官有那么一手,為了掩人耳目,每天都是深夜到城防長官的房里睡,然后又在第二天天不亮時回到侯三的房里,這天早上她又偷偷回侯三房的時候,沒聽到侯三打呼嚕的動靜聲,她走到床邊,嘴里邊念叨著是不是昨晚喝多了,睡得跟死豬一樣的,邊說著邊用手掀開背子,貓著身子鉆了進去,沒想到她摸到侯三的身子是僵硬冰涼的,她借著點亮光湊近一看,那侯三睜大著血紅的眼睛已經死了。
城防長官聽到消息趕忙帶著一隊兵就跑了過來,一看這侯三光著冰濕的身子,前胸后背有無數(shù)的抓咬之痕,而且眼睛還被啄去了一只,人早已死去多時。有一個眼尖的兵痞嘴里咦了一聲,說這抓痕好像是雕的爪印,這侯三身上又有那么多凍水,難道是那只冰雕干的。說完害怕地吐了吐舌頭。
那城防長官是行武出身,根本不信這個邪,帶著弟兄們就朝自家院子的雪雕走去。還沒走到跟前,就發(fā)覺那雪雕的嘴里好像是叼了個什么血球子,走近一看,嚇得倒退了三步,原來那雪雕的嘴里真有一只血肉模糊的眼泡子。他再大著膽子往雪雕的爪子下望去,昨夜那看不清的東西終于展現(xiàn)了出來,是一個人形一樣的雕塑,再仔細一看,那人的外形可不是和侯三一模一樣嗎?
城防長官大聲叫著士兵去把瞎呂給抓來,沒過多久去抓人的兵氣喘噓噓地跑來回話,說瞎呂的屋子已被雪給全封住了,他用手榴彈炸開房門后,里面空無一人,不見瞎呂的蹤影。那城防長官一聽,氣急敗壞地嚷道:“把這個雪雕給老子砸了!”說罷手一招,上來了數(shù)十個兵痞子,一起用腳用槍地去推去砸那雪雕,不知為什么那雪雕就像是灌了鉛似的紋絲不動,這些兵痞子們忙得手酸腳痛的連個雪花子也沒弄下來一點。城防長官雙眼沖血地大喊一聲,統(tǒng)統(tǒng)給老子閃回來,看老子一手榴彈給它炸飛了。
手榴彈在雪地里一聲悶響,四周傳來幾聲哭喊聲然后就靜了下來,那雪雕仍就是完好無損地立在雪地上,離雪雕不遠的地方橫七豎八地躺著被炸得皮開肉綻的城防長官和兵痞子們,原來是那顆扔過去的手榴彈,被雪雕堅硬的身子反彈了回來,在人群里爆炸了。
聞聽到爆炸聲的人們跑來一看,只見那城防大院內早已是死寂一般,惟一能聽到的聲音就是從雪雕眼里滴下來的血紅水珠落在雪地上撞擊出來的滴嗒聲。
歷史的故事熱6
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州吁(yù)殺死哥哥衛(wèi)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wěn)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爸爸——衛(wèi)國大臣石厚(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tǒng)治地位。石厚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厚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wèi)又是友好鄰邦!笔駴]等爸爸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厚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厚的安排。衛(wèi)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wèi)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厚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厚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厚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xiàn)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
歷史的故事熱7
在戰(zhàn)國的時候,有權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yǎng)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yǎng)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么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于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后,準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愿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杰出的表現(xiàn),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xiàn)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平原君心想,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于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么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xiàn)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zhàn)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lián)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背趼犃擞X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盟,訂下和約。并立刻發(fā)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歷史的故事熱8
虞姬是一個美得不可方物的女子,她鐘情西楚霸王項羽。不管是在項羽順境還是逆境,虞姬都生死相隨,“霸王別姬”譜寫出了一出蕩氣回腸的愛情,虞姬不忍看烏江自刎的霸王,因此在訣別的時候,才會如此愁腸百結。
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此景非你莫有,此貌非你莫屬。陳凱歌導演的《霸王別姬》,由張國榮飾演的蝶衣,表演的就是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故事里的虞姬,一笑傾城,每一個回眸都是一幅明媚的風景。此景此貌只有虞姬才擁有,可見虞姬之美,是一種驚艷的綻放,是一種極致的張揚。
虞姬,她是西楚霸王的女人,是楚漢爭霸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妾,名虞,也有一種說法是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結局等均不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身處逆境對霸王不離不棄,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為其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楚人聞之,無不愴然涕下。史書上對虞姬的記載并不多,在史記里,也只是一筆帶過。
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里僅記載道:“有美人名虞!庇纱苏归_了后世人對虞姬姓名的猜想,有的人認為虞姬的“虞”是美人的`名;另一種說法則是“虞”是美人的姓,而“姬”呢,也被人認為或許是這位傾世美女的姓,在古代姬字又有美女的意思,姬也很可能在這里表示為美女。
我們后世人通常喜歡稱呼其為“虞姬”,是對她的一種美稱。不管是哪一種說法,虞姬都成為了一個符號,是一個美的象征,也是一種美好愛情的象征。
歷史上的虞姬就是一個謎,關于她的一切就像是濃霧般,彌漫在歷史的舞臺上,美人已逝,消散不開是都美人的哀思和她身后留下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由于年代悠久我們并不知道更多關于虞姬的細節(jié),相傳其容顏傾國傾城,才藝并重,舞姿美艷,并有“虞美人”之稱。一個是出身高貴的公子,一個是魅力十足的美女,兩人是如何認識的?
有人大膽猜測,這兩個人都是楚國的望族,虞姬和項羽從小青梅竹馬,長大以后暗生情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項羽在南征北戰(zhàn)的過程中,一直將虞姬帶在身邊。在楚國滅亡之后,兩人一起逃到了今天的江蘇;另一種說法是,虞姬是吳國一個名門望族,出身高貴的大小姐,在項羽的楚國被滅之后,逃到吳國并且借住在她家,由此兩人相識,虞姬見到項羽立刻被項羽的英雄氣概所吸引,就當即決定嫁給項羽
也有人推測說,虞姬的哥哥和項羽是生死之交,虞姬和項羽相識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還有的人說項羽是在征戰(zhàn)的過程中,偶然遇到虞姬的,被虞姬的美貌和精湛的舞藝經驗,由此項羽有幸得識虞姬,得此佳人,共譜華章。
不管是虞姬慕名項羽的名聲,主動找到的項羽,還是項羽因為偶然的機會邂逅了虞姬,項羽、虞姬最后是相愛了,《史記》上記載:“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笨梢,虞姬此人是真實存在的,后世人有感于虞姬和霸王的愛情故事,烏江自刎,使得這個愛情故事多了幾分悲壯,兩人的故事也在后世被改編為各式各樣的劇本、小說,而兩個人各種各樣的傳說,現(xiàn)以仍舊難以考證。
戰(zhàn)火紛飛,霸王一去,空余美人,各路豪杰為爭奪天下而奔波,無人顧暇烏江邊的美人。自軍帳中一別,霸王引兵東去,虞姬知道這是最后的訣別,便引劍自殺。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殞。
歷史的故事熱9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是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其父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于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到隨州,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于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她不斷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以后,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要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里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fā)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茍。這就是后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歷史的故事熱10
我讀過很多故事,最讓我感動的要數(shù)《鑿壁“偷”光》這個歷史故事了。
《鑿壁“偷”光》講的是西漢時期,一個叫匡衡的孩子由于小時候家里很窮,沒錢上學,但他十分喜歡讀書,一個教書先生見他是一個可塑之才,便教他識字,并答應借書給他看。由于他白天要干活,晚上才能看書,但是家里沒錢買燈油。于是他便在墻壁上挖了一個洞,借助從鄰居家透過來的微弱的光線刻苦讀書。匡衡堅持不懈,最后終于自學成才。
想想匡衡讀書是多么的不容易,不僅缺書,還沒錢買蠟燭。可他能夠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認真學習,刻苦讀書。而我呢,和匡衡比起來,我的'條件是多么的好。河忻髁恋臒艄,有寬敞的教室,有和藹的老師……可我上課的時候還總是開小差,做作業(yè)馬馬虎虎,在家里老愛看電視,玩電腦游戲,學習也很不自覺,有時候還要媽媽陪伴身邊……我想到這些,心里很慚愧!從這個故事里,我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匡衡在艱苦條件下都能勤奮學習,我以后要改正以前的缺點,戰(zhàn)勝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珍惜我所擁有的美好時光,發(fā)奮讀書,好好學習。
《鑿壁“偷”光》這個故事一直激勵著我,匡衡是我的榜樣,我要為自己加油,我相信我也不會讓愛我的人失望……
歷史的故事熱11
1 一九四二年,緬北野人山,中緬邊境地區(qū)。
有一股武裝力量專門幫著日本人對抗盟軍,為首的叫三麻子,他手下的一幫人盤踞在蝙蝠洞打家劫舍,在日本人的庇護下做盡壞事。其中最惡劣的是,當時中國遠征軍潰敗后進入野人山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中,三麻子他們就專門抓捕散落在荒山野林里的遠征軍戰(zhàn)士,送到日本人那里領賞。
不久前,跟隨中國遠征軍到緬北抗日的馬鍋頭李天虎,也不幸落人三麻子手中,被關押在蝙蝠洞里。然而,李天虎與馬幫伙計阿毛卻從溶洞的暗河僥幸逃出洞外。李天虎的逃脫對三麻子是一個很大的威脅,于是,三麻子決定要趕緊把洞內的人弄去交給日本人領賞。這天,當他帶著小嘍羅押著人上路時,半路上遭到李天虎和阿毛的突然襲擊。三麻子被馬幫的頭騾“大花臉”掀下馬背掉進深箐。被俘的遠征軍戰(zhàn)士見機立刻與身邊的小匪搏斗,眨眼間就把這些匪徒制服了。
一個身材高大的遠征軍人對李天虎說:“這位大哥,今天多虧你們救了兄弟。我姓張,是遠征軍的排長,這里有幾個弟兄就是我這個排的。”
李天虎雙手抱拳說:“我是趕馬人,姓李,為遠征軍運送過物資!
阿毛對張排長說:“他是我們的大馬鍋頭,我們是他的伙計!
張排長雙手在胸前一抱,頗有些江湖氣地說:“哦,原來是李老板,幸會幸會。這些小蟊賊,留著是禍害,不如把他們一個個都斃了!”
那幾個小嘍羅一聽說要殺他們,嚇得磕頭如搗蒜,連聲求饒。
李天虎望望他們,一個個雖然是獐眉鼠眼,卻也都衣衫破爛,便嘆口氣說:“我看他們也是些窮苦人,想必家里也有老有小,我看就放了他們吧!,張排長說:“那不行!今天若是放了他們,明天他們又會聚成一伙,給日本鬼子做幫兇,殺害遠征軍戰(zhàn)士!
李天虎跳到他們面前,雙手伸開攔住了大家。張排長不高興地說:“李老板,你也太心軟了,他們抓著我們,可是一點也不會發(fā)善心的啊!
李天虎見這張排長一臉的兇相,心想不能與他硬頂,便說:“張排長,等我問了情況再說。”李天虎指著一個小匪問:“蝙蝠洞里可還關著中國人!
小匪抖抖縮縮地說:“有有有,還、還、還關著兩個中國女軍人!
張排長一聽說還有兩個女軍人關在洞里,急得大聲問道:“我們也是關在蝙蝠洞里的,我們咋個曉不得?”
小匪道:“哎呀長官,你不曉得,這蝙蝠洞大著哩,洞里還有好幾個岔洞,七彎八拐,不熟悉的人根本摸不著。走錯了還會掉進暗河里淹死掉。”
張排長問:“三麻子今天怎么不把她們一起帶出來交給日本人?”
小匪說道:“三麻子想要其中一個姑娘做他老婆,打算過些日子逼她成親,所以今天就沒押出來!
張排長又問:“你們留在洞里還有多少人?”
小匪說:“還有十來個兄弟。”
李天虎對張排長說:“張排長,讓他帶路,我們去把她們救出來吧!
張排長說:“是遠征軍,就是我們的兄弟姐妹,當然要救。我看就留下這小子一人帶路,其他的干掉!痹捯魟偮,掄起槍對幾個土匪一陣掃射。
李天虎阻止不及,只好對那個叫瘦猴的小匪說道:“瘦猴你聽好,你都看見他們幾個的.下場了,你若是帶我們救出洞里的人,就不殺你,你若是不愿意呢,這幾個人就是你的榜樣!
2 一伙人順著來路,向蝙蝠洞進發(fā)。走不多遠,晴得好好的老天突然變臉,緊隨著一聲聲嚇人的大炸雷把耳朵都快要震聾了,鉛一樣的烏云被閃電撕開又迅速合攏,眨眼的工夫,一陣瓢潑大雨就鋪天蓋地倒了下來。
這么大的雨點子,當然無法再往前行,各人急忙就近尋找可以躲雨的地方。李天虎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往外突出的巨石,急忙牽著“大花臉”,招呼張排長、阿毛他們躲了過去。
張排長親昵地捶了李天虎一記,說:“李老板,我一個堂堂軍人,倒在這些山蟊賊手里翻船,我這張臉往哪里撂嘛?若不是遇上你,我可真就成了日本的俘虜了。噯,你倒說說,你一個趕馬人,咋個也會打仗呢?”
李天虎笑笑說:“你長官莫笑話我了,我這哪里叫打仗呀!只不過在滇緬邊境線一帶趕馬,路上土匪蟊賊多如牛毛,不會使槍就寸步難行。打仗,嗨嗨,還是長官你在行!
“哎,話可不能這么說,你說你不會打仗,怎么你和阿毛兩個人就把三麻子他們打得暈頭轉向,把我們救下來呢?”
李天虎道:“嗨,還不是乘他們不注意,打他個措手不及吧!再說,也有我這匹‘大花臉’的功勞,不是它把三麻子掀翻,哪里就會得手呢?”
說話問,雨停了,他們繼續(xù)前行。瘦猴把他們帶到蝙蝠洞山腳下,在一片樹林里隱蔽起來。這里長滿了嫩綠的青草,李天虎把頭騾“大花臉”放開,讓它自由自在地啃食青草,享受一頓美味的野餐。遠遠看去,這蝙蝠洞處在一個陡峭山崖的半山腰,洞邊雜草叢生,長滿了杜鵑花、野山茶一類灌木和一些藤類植物,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沿灌木林蜿蜒到洞口。
張排長抬頭望著蝙蝠洞,對李天虎說:“我想,洞里的人此刻怕不會曉得我們來收拾他們。李老板,我?guī)е鴰讉兄弟從正面悄悄摸上去,你和剩下的人注意洞口的動靜,在這里埋伏好火力掩護我們,你看這樣可好?”
瘦猴一聽這話,急說:“長官,洞口有人把守著,上去的路只是一條羊腸小道,還不等長官你到洞口就、就……”他想說就報銷了,可不敢說出口。
李天虎忙道:“我看他說得有理,我們不能硬攻,要想辦法巧取!
張排長不以為然地說:“今天,我就要讓諸位看看我張某人的能耐。”
歷史的故事熱12
伯牙是春秋時一個著名的音樂家。
他從小就喜愛音樂,年輕的時候跟著當時最有名望的琴師成連學彈琴。
伯牙跟著師傅學了三年,彈琴的技藝已經非常高超了,但他覺得還沒有達到隨心所欲的地步,作出的曲子也不能盡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求繼續(xù)跟著成連學習。
有一次,伯牙想作一首描寫海上風暴的曲子,想了好幾天,作出的曲子總覺得不能稱心如意,他就去請教他的老師成連。
成連就對伯牙說:“我有個老師擅長作曲,住在東海的篷萊山上,我們去向他請教。
成連把伯牙帶到蓬萊山上,讓伯牙在海邊等著,自己借口去找老師,駕船走了。
伯牙在海邊等了許久,也不見老師的影子,正在他焦急的時候,忽然,天刮起了大風、大海上掀起了滔天大浪,波濤洶涌,撲向岸邊,拍打著山崖。
山崖上的松樹也在風中呼嘯,風聲、濤聲、松樹的呼嘯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首雄壯激昂的樂曲聲。
伯牙突然覺得自己的靈感被觸動了,趕忙擺好琴,忘情地彈了起來。
就這樣,他終于創(chuàng)作出了一首描寫海上風暴的美妙的'樂曲。
過了一會兒,大海上又風平浪靜。
這時,成連老師又出現(xiàn)了,伯牙這時才明白了老師帶他到海邊來的用意。
成連說:“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啊!”從此,伯牙的音樂水平又上了一個臺階,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有一次,他正在彈琴,他的一位好朋友鐘子期來了。
鐘子期是一位極有造詣的音樂鑒賞家,任何樂曲,他一聽就知道樂曲表達的是什么內容。
這一天,伯牙彈奏的是他新創(chuàng)作的《高山流水》,當琴聲高揚激越時,鐘子期就說:“真妙。鈩莅蹴,像挺拔雄偉的泰山!”當琴聲悠揚舒緩時,鐘子期又說:“太美了!就像煙波浩渺的江河流水!”伯牙聽了,非常激動,對鐘子期說:“你真是我的知音!”“高山流水”本是傳說中伯牙創(chuàng)作的樂曲名,后用來比喻樂曲高妙或知音難覓。
歷史的故事熱13
韓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尚儒術,以提倡古文為職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如同中國其它讀書人一般,韓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負與長才。
他在年少時便中進士第,但因個性不適官場,一輩子在仕途中浮沉不定,頗有失志之感,〈進學解〉這篇作品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寫成。
文中敘述國子先生(韓愈自稱,因曾十載之間,浮沉于國子博士之職)訓誨他的學生說:“你們要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有成就。
學問和品德都好,未來也不怕被埋沒。
”話都還沒說完,就有一位學生質疑的說:“老師,您不要騙我們了!這么久以來,我看您已是精通六藝,每天仍是手不釋卷,連夜晚都點燈接著白天來讀書。
結果呢?只因思想不符合當政者,便遭當權者排擠,不被重用,以致生活困苦不堪。
您自己有這樣的遭遇,居然還要我們專心做學問!”韓愈藉老師與學生之口,一方面譏諷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失落。
“焚膏繼晷”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形容夜以繼日地勤讀不怠。
后亦用來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動。
歷史的故事熱14
元朝末年,元順帝昏庸無道。他整天只知道自己玩樂,軍國大事,一概不管。他還聽不進賢相脫脫的話,反而將他害死,于是金國盜賊蜂起,叛亂相繼,各地人民也紛紛起義。
這時,濠州(今安徽風陽)出了一個豪杰朱元璋。朱元璋出身牧童,17歲時曾在皇覺寺當過和尚。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他投奔了濠州起義軍郭子興。
朱元璋長得個兒高大,下巴向前翹,滿臉麻點,雖其貌不揚,但他驍勇多智。郭子興很器重他,還將義女馬氏許配他為妻。
已說這天元軍來攻城,朱元璋正帶了一小隊人馬在城頭巡邏,忽見一個仆人迎面跑來氣喘吁吁道:“朱公子快,快,張夫人有急事相商!”
朱元璋心里一怔,立即去見郭子興的夫人。進入內室,只見張夫人已哭得淚人兒一般,他的妻子馬氏也在一旁流淚。朱元璋連問三聲什么事,張夫人嗚嗚咽咽,連話也說不清楚。倒是馬氏幫她回答道:“義父已被孫德崖騙去,生死不明,你快想想辦法,去救他回來!”
孫德崖原是與郭子興一道起義的人,現(xiàn)在卻勾結了趙均用,將他騙去,企圖害他,奪他的主帥位置。
朱元璋不及問明底細,一個轉身跑出后室,大叫道:“快跟我來,郭帥有難!——盧大勇,你騎馬去報告彭將軍,讓他迅速帶兵到孫家去!”
朱元璋帶了隨身一小隊親兵,飛馬趕到了孫德崖家。但門卒擋住了不讓進。朱元璋也不與他們多羅嗦,嘴巴一努,眾士卒一齊上前,揮拳振臂,三拳兩腳將這伙門卒打散了。
朱元璋搶先進屋去,一腳踏進客廳,只見孫德崖與趙均用正在咬著耳朵商量往后咋辦。
他們見朱元璋風風火火闖進來,知道是來救郭子興的,忙不迭站起,故意問道:“朱公子有何貴干?”
朱元璋厲聲道:“眼下元軍兵臨城下,連日在攻城。兩位將軍不去打仗殺敵,反而將主帥騙來,意欲何為?”
孫德崖道:“我們正邀請主帥商議軍計大事,不敢勞你費心。你還是守城去吧!”
朱元璋道:“那么請問,主帥在哪里?”
孫德崖道:“主帥在哪里干你什么事?你是下屬,應該懂點規(guī)矩才是。”
朱元璋大怒,正要動手,只聽見背后腳步聲響,彭大帶了一大隊兵卒沖進門來,大叫道:“趙均用,你這小子,如何敢謀害主帥?”
孫德崖見自己手頭人少,怕吃了眼前虧,忙說:“兩位將軍鬧什么?主帥早已回府去了!”
朱元璋道:“你能讓我在尊府搜上一搜嗎?”
彭大接口道:“為什么搜不得?左右,與我里里外外全搜仔細了!”
嘩的一聲,眾人一哄進內室去了。
未元璋一手挺一只盾牌,一手提刀,雄赳赳地撞進內室,四處尋覓,忽聽見廳后有呻吟聲。他循聲走去,只見一間矮屋關得嚴嚴實實的。他一腳踢開木門,見屋里有一個人被鐵鏈鎖著在哭泣,仔細地一看,認得是郭子興。
他跨步上前,砍斷鐵鏈,命士卒將他背了出來。
孫德崖和趙均用見他救了郭子興,無話可說,只好眼睜睜看他出去。
朱元璋邊走邊回過頭說:“兩位與元帥一起舉事,為什么聽信流言蜚語,自相殘害?”
自此以后,郭子興更加重用朱元璋了。
這時正遇上元軍統(tǒng)帥賈魯生病死了,元軍退了回去。
朱元璋請示了郭子興,到家鄉(xiāng)去招兵買馬,居然一口氣被他招到700名,其中24人都是英材,包括徐達、湯和、花云、吳楨、費聚、華云龍、耿再成等人,以后都成了明朝的開國元勛。
再說自從出了上次孫德崖與趙均用私下拘留郭子興的事后,他們三人內心不和,常常勾心斗角。彭大是個粗魯?shù)?人,也經常要與他們發(fā)生爭吵,朱元璋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徐達建議他遠走高飛,另謀出路。朱元璋怕多帶兵馬出走引起別人的猜疑。徐達建議他只將這24人帶走就可。朱元璋請示郭子興,說要去打定遠(今安徽定遠),打算邊招兵邊進兵。郭子興不懷疑他,欣然應諾,讓他獨自帶了24人走了。
定遠附近有一個叫驢牌寨的地方,也駐扎著一伙起義軍。朱元璋先叫費聚去刺探消息,回報說寨中缺糧,難以為繼,正想投降元朝。
朱元璋大喜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咱們動手要快。”
他派費聚為先導,只挑了幾個人在身邊,上馬急行。
費聚心里不踏實,忙勸道:“朱公子,敵眾我寡,要打是打不贏的,不如先去招了兵馬來再與他們議論!
朱元璋笑道:“人多了有什么用?人一多反而引起他們的懷疑!
朱元璋來到寨前,寨主出來相迎。
朱元璋道:“郭元帥與足下是老朋友了,聽說足下寨中缺乏軍糧,恐吃元軍的虧,所以派我們來邀請各位合伙,若是足下單獨行動,免不了要有危險。”
寨主猶豫不決,說先讓朱元璋留下一件信物,朱元璋就慨然摘下自己的箭囊給了他。
寨主大喜,請他們喝了一頓酒,然后約定3天后去降。朱元璋留下費聚在那里,自己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