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7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1
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如:拜月娘、蕩秋千、游“月娘”、燃煙堆、燒瓦塔、觀神。
蕩秋千,預先在空曠的草地上搭起高達兩層樓的單雙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頂四周拉起一道道繩子,掛滿五顏六色的綢花彩帶。
當銀盤樣的月亮(俗稱“月娘”)升上中天,穿著節(jié)日盛裝的少男少女便紛紛聚集到秋千前。按這里的風俗,女的不能蕩秋千只能觀看。能大顯身手的,就是小伙子們了。他們爭著蕩秋千,比賽誰蕩得高,轉得快。
在圍觀者的歡聲笑語中,單座和雙座秋千向月娘拋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騰空飛旋箍著一個個花環(huán)。蕩得最高轉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漢,從而獲得她們的愛情。等到來年元宵,有的已雙雙上街觀燈,成了恩愛的小夫妻了。
天真無邪的童男童女們,自從訝訝學語,就纏著奶奶講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們金色的夢。于是到了中秋節(jié),大人們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腳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邊紙糊成一輪滿月。中秋夜,孩子們就在“月娘"肚子里點上蠟燭,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朧朧的深巷中。老遠看去儼然是月娘落下凡間。金色的夢變成童男童女們捉得住摸得著的現實,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這天晚飯后,婦女們沐浴更新衣,忙著在能望見月娘的天井、門樓、廳前擺起桌子,扎上繡滿祥禽瑞獸富貴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凈的水果、云片糕、月餅擺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紅紙剪成各式各樣吉祥物,一一貼在糕餅、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點上紅蠟燭,焚上高香,開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紅梨、菠蘿、香蕉、林檎、龍眼、楊桃、紅柿、牛心柿等競相上市,琳瑯滿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因此中秋節(jié)又被人們稱為“水果節(jié)”、“齋節(jié)”。
月餅主要有二種:一種拌豬油稱作朥餅;一種拌花生油稱作清油餅。朥餅以潮州市郊意溪鎮(zhèn)烤制的為上乘。意溪鎮(zhèn)又以“范合盛”號的朥餅為
最著名。范合盛號的綠豆沙,據說要盛于陶制大水缸埋于地下,“退火”至隔年方取上作餡。意溪朥餅皮薄而脆,餡滑膩清涼;包裝也很有特色,用陶缽盛 裝,上面用印有金字商號的大紅紙封口,顯得格外古樸,人人喜歡把意溪朥餅當作拜月的佳品。一到中秋前夕,除了商店,大街小巷到處擺攤設點賣朥餅,街上的行人,無論籃里盛的`、袋里裝的差不多都有朥餅。從前窮人省吃檢用也要買上幾塊,實在買不起的會感到羞愧難當,拜月娘時淚流滿面,再三請求月娘恕罪。供品除了水果、糕餅,還必須供蒸熟的芋頭。
除了拜月娘,有的農村還要燒瓦塔、燃煙堆。早晨,孩子們起床之后,到處拾瓦片、磚頭,然后抬著、挑著、抱著送到長輩指定的曬谷場上集中,由富有經驗的大人把這些瓦片、磚頭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圍一人不能合抱,下面還留出塔門,只是上面沒有造塔剎。然后把各家各戶派來的稻草、劈柴、青金樹葉填進塔里。月上中天,當村里婦女們在案前對月禱祝、火化元寶時,一位長輩就在塔門點起了火,慢慢地,塔頂躥出了一串串火舌。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們不時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鹽,爆發(fā)出一陣辟哩啪啦的響聲,不一會,火舌變成了火龍直沖霄漢,映紅了半個天邊。孩子們繞著火塔又唱又跳,大人們喝茶吃糕餅,談古論今,直到瓦塔燒成了通體透明閃閃發(fā)光的金塔。至于燃煙堆,就是各家各戶把稻草、劈柴分別在村里幾個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結束時,也象燒瓦塔一樣把柴草堆點燃。
中秋之夜用意溪朥餅、芋頭拜月娘,燒瓦塔,燃煙堆,都是這里古老的傳統(tǒng)活動。據說它有一番不凡的來歷,這要追溯到元代。那時,潮州人把元兵稱作元番或胡人。傳說元兵攻進潮州城之后,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實行聯戶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養(yǎng)一個元兵,只準養(yǎng)胖不準養(yǎng)瘦。還規(guī)定三家人晚上不得關門,任由元兵隨意上哪家睡覺。更不能容忍的是誰家娶媳婦,新娘頭天晚上只準與元兵同房睡覺。百姓受盡欺凌忍無可忍,就在八月十五那天,家家戶戶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盤朥餅和一個蒸熟的芋頭。原來這是起義者事先安排好的,朥餅底下墊著一小塊四四方方的白紙,乍看似乎是防止油漬出來,其實上面寫了個“殺”字,暗中傳遞消息,約定拜完月娘請元兵吃朥餅時,一見“殺”字,男女老少一起端起燭臺、香爐、棍棒、菜刀痛殺元兵。結果—夜之間,十惡不赦的元兵全被斬盡殺絕。農村因為村落分散,為了便于統(tǒng)一行動,只好以燒瓦塔、燃煙堆為號。芋頭取“芋”字與潮州話的“胡”字諧音,拜芋頭是鼓舞百姓樹立砍下胡人頭顱打敗元兵的信心。
直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jié)還耍拜朥餅、芋頭;有些農村,各家各戶也還有自愿抱出稻草、劈柴堆在一起,燃煙堆和燒瓦塔的習俗。
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2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這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jié)。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jié)日非常多,而中秋節(jié)是人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還有八月半、團圓節(jié)、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jié)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jié)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guī),且以圓月為象征,稱中秋為團圓節(jié)。又因為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游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于什么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jié),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jié)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于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于“中秋節(jié)”的文字。
關于中秋節(jié)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云錦、何湘妃合撰的《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yè)國家,家事和季節(jié)有很大的關系,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jié),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jié),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后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绷硪环N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杰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jié)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系。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抖Y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guī)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了。到宋朝,節(jié)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業(yè)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tǒng)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jiān)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3
1、吃著月餅,望著家人,我興高采烈想:我很幸福!與親人待在一起,真開心!月餅的香吃到口中,心里的甜又滿得好像要溢了出去。中秋節(jié)是甜的,由于闔家團圓,充滿了真情與愛。
2、健康幸福沒有少,全家團圓一生好。中秋快樂!
3、盼你天天心情好,出門就揀大元寶。
4、昨夜風送中秋,今夜月餅美酒。試問收信人,都道佳節(jié)依舊。
5、盆友,是珍貴的財富。中秋節(jié),要我體會到友誼的開心。中秋節(jié)的味道是甜的,由于友誼,更為柔美。
6、煙花晚會結束了,人們陸續(xù)回家,我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著中秋的涼風,回家了。天上的明月還是那么圓,那么亮……
7、中秋節(jié)甜,甜在可以一家闔家團圓。平日奔忙的大家,總算可以返回姥姥姥爺家,探望孤單的倆位老年人。外婆開心地坐著桌椅上,說:“你們總算看來大家了!”母親也笑著:“這不是太忙了沒有!”大家都開心地笑著。窗前,一片平靜;液谏奶焐弦r著潔白的明月,月光又映出了姥姥姥爺慈愛的臉。我大聲地說:“有時間我一定常常陪著你們!”她們笑著點了點頭。
8、我凝望著時隱時現的月兒,口里嚼著又香又甜的月餅,思念著遠在他鄉(xiāng)的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9、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
10、心靜時總會默默地祝福您,愿幸福與平安伴隨著您甜甜蜜蜜的一生。中秋好心情!
11、雖然這次中秋節(jié)的月亮時隱時現,但是今年的中秋我們依然過的很開心!
12、中秋節(jié)甜,甜在能與盆友一起游戲,賞月。吃過晚餐,在月光的引導下,尋找盆友一起玩。周邊又小風,小蟲子的鳴叫聲卻更顯農村平靜,友誼。小伙伴們仰望星空,充滿希望地說:“我真想去月亮上看一下!”看見小伙伴們,我內心一酸,既而又甜甜地想:一年里盆友見不上幾回,我一定要愛惜!我笑著說:“那大家來做游戲介紹!”平靜的夜,被小伙伴的歡笑聲擺脫了?v然秋季嚴寒,也敵不過小伙伴們的激情微笑。
13、知否?知否?是我送來問候!浪漫中秋,月亮含羞,想你切切何以解憂,發(fā)給你,短信一首:月朗星稀終守候,落花流水我心頭。中秋快樂!相逢是首悠揚的歌,相識是杯醇香的酒,相處是那南飛的雁,相知是根古老的藤。
14、新春佳節(jié)繁華的氛圍,充滿了幸福快樂。美麗的風景,激情的大家,結合在了一起。中秋節(jié)的味道是甜的,一不小心便會讓開心四溢。甜美的中秋節(jié),幸?鞓返拇蠹,中秋節(jié)的味道,我不想忘掉!
15、中秋節(jié)前幾天,我就想著:中秋節(jié)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多好呀!結果到了中秋節(jié),卻下起了雨,月亮出不來了。我們只好吃東西喝茶聊天了看中秋晚會。雖然沒有看見月亮有些遺憾,但是吃到了香甜可口的.月餅也很不錯。
16、中秋佳節(jié)時辰好,我的祝福少不了。愿你年年運勢好,萬事順利壞事少。
17、送你塊五仁月餅~親人與健康常伴,愛人與你攜手永遠,友人時刻把你牽掛心間,好人幫你渡過難關,善人給你發(fā)信息祝愿:中秋快樂!
18、陰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踏著圓月如期而至?鞓返墓(jié)日,給沉靜的秋季添上喜氣的氛圍。殊不知在我的腦海中里,中秋節(jié)也是甜甜的。它的味道,令我銘記在心。
19、中秋節(jié)甜,甜在新春佳節(jié)的氛圍。圓溜溜月亮掛在天上,大家都是會返回家里來團圓。中秋節(jié)還沒有到,街道旁就有些人在賣月餅了:“紅豆沙的!”“五仁兒的!”簡直繁華。中秋節(jié)夜里,家家戶戶做的飯食香飄十里,令人淌口水。雖然夜里沒有爆竹,但每個人凝望的一雙雙眼,都早已沉醉了。我跟父親說:“中秋節(jié)好美了!”“是呀!”父親點了點頭。父親的微笑外露一絲甜美與幸?鞓贰V星锕(jié)簡直特甜,中秋節(jié)的味道簡直很漂亮!
20、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見一輪明月,但并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青云,如煙似霧,彌漫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青云的紅娘,牽與兩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即不喧賓奪主,又有萬嬌姿態(tài)。
21、首先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關于中秋節(jié)日記怎么寫呢,我覺得你可以把把當天的感想寫下來,也可以把當天的事記錄下來,用一些優(yōu)美的詞匯,中秋節(jié)是團圓的日子,是有很多素材可寫的,比如賞月,吃月餅,家里人一起發(fā)生的有趣的事都可以下來的哦
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4
我的童年是在農村渡過的,中秋之味淡。童年的天空很純凈,星星比現在要多、要亮,那無數的星星眨著眼兒,好像漫天的螢火蟲打著燈籠在走。天空飄過一片片輕云,美麗得如同時裝模特在走T臺。風兒輕輕撫過頭發(fā),送來了入秋以來沁入心脾的一陣陣涼意,混和著稻香和棗香。中秋前后就是這樣的。
中秋節(jié)那晚,大人早準備了一壺熱茶,用茶樹的大葉子沏的,茶色暗黃而味略苦,但清涼解渴,盡顯農村之樸實而絲毫沒有小資的情調。除茶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月餅。那時的月餅用一張大紅大紅的紙每10個包成一個筒子,簡潔、樸實而吉利,這是小月餅,每人只分一個。還有大月餅,大人把大月餅按人口均分,“缺席”的也留一份,用紙包好了,等著他回呢。那一份不管他重陽回,還是春節(jié)回,哪怕是第二年回,仍在呢,時間長了,長了毛毛,但你見了,難道淚眼中見到的不是團圓和真情。我二哥在外讀書三年,都是放寒假后補過的中秋,每回都說月餅好吃,比他中秋時買的月餅好吃多了。我饞,我很想吃那小小的一份,但我不敢開口,因為我明白我的一份早就吃過了,那一份僅屬于他。我多次懷疑:是不是放了些時的月餅會更好吃呢!我?guī)е@種疑問長大,現在,等我外出讀書了,父母卻雙雙過世了,我再也享受不到這份福了,而對中秋卻更加懷戀了!
是啊,那時的中秋節(jié)多美啊!小小的月餅我舍不得吃,小伙伴也是,父母在月餅中間釘個孔,再用紅頭繩、綠頭繩穿起來,小伙伴們把它掛在脖子上,然后一連幾天拿來顯擺,戴它入夢。在漫長的`幾天里,用小指甲刮落芝麻,一顆顆地吃;慢慢舔掉它的表皮,輕輕的咬啊咬,要是咬著了一顆冰糖,不亞于發(fā)現了一顆珍珠似的驚喜。
那時的中秋夜多美。○┰庐斂,一瀉千里。庭中桂花,香氣四溢。多年以后,讀到唐詩“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我很欣喜,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表達。老人們照例談天、談鬼故事最多,也有傳說和童謠。孩子們唱著“大月亮,小月亮,外婆起來納鞋底,外公起來做木匠……”也正是這樣的晚上,我知道了嫦娥偷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一生只能在廣寒宮舞長袖,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玉兔、一樹桂花!嫦娥的仙丹本來是后羿的,可嫦娥也想飛天,便偷吃了,衣袂飄飄,任后羿日行萬里也追趕不上,。可后羿不是射落了九個太陽外,為什么他不射下月亮呢?我?guī)е蓡,望著白玉盤。白玉盤純凈、皎潔、明亮、澄澈,沒有回答;我問大人,大人說:“你這孩子,你咋問這個問題呢?”也有人告訴我:孩子,后羿射日是因為有十個太陽啊,你看,月亮就只有一個,嫦娥也只有一個。我似懂非懂,理解不了后異的愛情孤寂、獨忍悲傷和慈悲為懷,但那時,我總是做著飛天的夢,夢中總覺得腋下生羽,撲閃撲閃想飛。
漸次長大,學習地理和自然知識,知道了月亮就是月球,人類登上月球發(fā)現的不過是一片片塵埃和一粒粒黃沙時,傳說沒有了,神話消失了,飛天的夢飛了,疑問和夢想也煙消云散,中秋賞月的興趣也就減了許多。
當我成家立業(yè),有妻有兒的時候,中秋節(jié)完全不一樣了。兒時的走親訪友、互送紅紙包的月餅變成了一個電話、一條短信,一封“伊妹兒”,住在鴿籠里的城市人早已不會在桂花樹下談鬼魅、稻花香里說豐年了。而兒子也不能像我一樣享受小伙伴一齊出來,在銀色的月光中玩游戲、捕螢火蟲了。月餅包裝得越來越精美,花色品種足以讓人眼花繚亂,我的經濟實力也足以購買童年的總和,但卻找不到童年的食欲和渴望了。
是啊,月餅多了,包裝美了,童年卻瘦了,中秋之味淡了!
今年的中秋,我獨自在湘潭大學,閑觀棋子落燈花,想托明月千里寄相思時,明月卻偏偏不出現,妻子憤憤地打來電話說:兒子向她發(fā)脾氣,說語文老師布置了一篇作文是中秋節(jié)賞月,兒子苦等到現在,月亮公公還不出來,正急得跳腳呢!兒子后來跟我通話,我告訴他:你就實話實說吧,說今天晚上沒看到月亮,但看到了云,聽到了風,聞到了花香,有秋蟲在鳴叫,但為完不成老師的作文而嘆氣傷心,月亮公公何苦捉弄人!但一臉純真的兒子堅定地說:“爸爸,不行,那不是中秋節(jié)賞月!焙髞,他歪了歪腦袋,充滿懷疑地說:“我能把明天的月亮移到今天晚上嗎?”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應該不成問題吧。兒子今年七歲了,再過不了幾年,他就逐漸了解社會的各種權變和復雜,或許就會“作”文了,也就不會天真地再問這些可愛的問題了,也就難以看到最純真的月亮了,為了紀念這份質樸和純真,為文記之。
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5
“十二度圓皆好看,其中圓極是中秋!边@詩句中說的“中秋”,指的就是婦孺皆知的中秋節(jié)。
在我國,一年之中與歲時有關的節(jié)日非常多,而中秋節(jié)是人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詩意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還有八月半、團圓節(jié)、月夕待一些別名。因為中秋節(jié)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稱“八月半”。因為中秋節(jié)人們有邀請親朋好友夜飲玩月的習俗,又有媳婦歸省至此日必還家的俗規(guī),且以圓月為象征,稱中秋為團圓節(jié)。又因為傳說唐明皇在這一天夜游月宮,便稱中秋為月夕。至于什么時候才開始有中秋節(jié),文獻上找不出答案。古時專門記述歲時節(jié)令的專著《荊楚歲時記》中唯獨沒有關于中秋的記事。就連唐代成書的《初學記》中也不見關于“中秋節(jié)”的文字。
關于中秋節(jié)的來由,前人大致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中秋與秋社有關。周云錦、何湘妃合撰的《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中說:“或許是因為我國是個農業(yè)國家,家事和季節(jié)有很大的關系,古人在播種的時候,就祀土地神祈求豐收,而在收成時也祀土地神報告豐收,答謝神祗的護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報'。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節(jié),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節(jié),就是'秋報'的遺俗,經過后人踵事增華而漸漸盛大起來。”另一種說法認為中秋與古代的祭月風俗有關。今人徐杰舜、陳順宣合著的《中國的風俗》一書中說:“中秋節(jié)的起源可能與古代對月的原始信仰有聯系。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女媧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禮記·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記述。秦漢之前的禮儀中,就已經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國都西郊月壇祭月的規(guī)定,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場所。從唐詩寫中秋的詩中,已看到當時已經把嫦娥奔月神話故事與中秋賞月聯系在一起了。到宋朝,節(jié)日活動已很盛大,南宋時杭州因為中秋賞月,'此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曉不絕。'”
吃月餅
閑秦再思《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日吃月餅,味道極美,他聽到新科進士的曲江設開喜宴,便命御廚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業(yè)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這無疑是漢民族的一種民族心理的反映。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tǒng)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jiān)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地方言的諧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以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大賦中就有了相當說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條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的時候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巔峰。
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樹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6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jié)同相知。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同樣的形式一并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jié)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里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于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后,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jié)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團子,稱為“月見團子”。由于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獲季節(jié),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顒印km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廢除了農歷,改用陽歷,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jié)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越南中秋節(jié)兒童唱主角
隨著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的臨近,商家之間展開的“月餅大戰(zhàn)”、“玩具大戰(zhàn)”使越南各地的節(jié)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jié)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jié)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tài)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jié)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jié)日渴望。今年中秋節(jié),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jié)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jié),并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yōu)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jié)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歷八月十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jié)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里,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嘗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嬉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fā)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jié)日里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游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了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jié)除了傳統(tǒng)的合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jié)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yè)伙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
新加坡是一個旅游城市,中秋佳節(jié)無疑是一個吸引游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jié)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中秋節(jié),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fā)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tǒng)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guī)模宏大的夢幻彩燈會。這里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馬來西亞、菲律賓:華僑華人不忘中秋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游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柜,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jié)日氣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近日舉行了提燈籠游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游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中秋節(jié)是生活在菲律賓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視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唐人街熱鬧非凡,當地華僑華人舉行活動,歡度中秋節(jié)。華僑華人聚居區(qū)的主要商業(yè)街道張燈結彩,主要路口和進入唐人街的小橋上都掛上了彩幅,許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從中國進口的各式月餅。中秋慶;顒影ㄎ椠堄涡、民族服裝游行、燈籠游行和花車車游行等,活動吸引了大批觀眾,使歷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滿了歡快的節(jié)日氣氛。
有關中秋節(jié)的作文7
秋節(jié)的晚上,學校為我們住宿生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中秋游園活動。地點就在學校的大堂。不用說,大家甭提多高興了。
晚上七點二十分,游園活動開始了。我來到地點一看,哇!好玩的項目太多了。有“投籃球”、“搶椅子”,還有“猜成語”。同學們興高采烈地參加自己喜歡的項目。我看中了“猜成語”這個游戲,便三步并作兩步來到跟前。
只見椅子上坐著位大姐姐,地上放著好多獎品,有大包薯片、月餅、旺旺雪餅……旁邊的黑板上,還貼著許多張沒有填完的成語卡片。比如“草()了事”、“水()石出”、“破()百出”等。我看到一個熟悉的成語,便把它揭了下來,遞給了那位大姐姐!斑@是驕兵必……?”大姐姐問!膀湵財 !蔽颐摽诙。“恭喜你,答對了!闭f著,大姐姐便把一瓶ad鈣奶獎給了我。
我美滋滋地接過獎品,連聲說:“謝謝,謝謝!”接著,我還玩了許多其他的游戲。比如“搶椅子”、“金龍過江”、“夾乒乓球”。其中讓我感到緊張而又有趣的游戲是“夾乒乓球”。夾乒乓球的人可真多!我排了好長時間的隊,才輪到我。我的對手是一位五年級的男生。我拿著一雙筷子目不轉睛地盯著紅盆子里的乒乓球,等待著比賽的開始。這時,只聽主持人說:“一、二、三,begin!”我立即用筷子夾住一個乒乓球迅速放到另一個盆子里。
開始還很順利,夾了好幾個。到后來,我夾起一個乒乓球時,乒乓球卻從筷子的夾縫中溜走了。我又小心翼翼地夾了一次,總算夾了起來。我直起身來,剛想喘口氣,我發(fā)現對方的乒乓球似乎比我多。我更緊張了,手心都流汗了。但我穩(wěn)住了神,又快速地夾了起來。最終,我勝利了。旁邊的同學都向我祝賀。真開心!每個同學都玩得好開心。
瞧!那邊有個男生正拿著自己得來的獎品在獨自享用呢!時間不早了,游園活動結束了。我們踏著皎潔的月光,帶著贏來的獎品和滿心的歡喜,興沖沖地回宿舍了。
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jié)”,這時候,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關于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故事。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來,后羿娶了個美麗的女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王母看后羿有功,就給了一包長生不老藥給后羿,后羿舍不得嫦娥,就沒吃,暫時放在嫦娥那里。這時,心懷不軌的逄蒙想盜取長生不老藥,他趁后羿出去的時候威脅嫦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但他怎么也追不到,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
另外,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肮饾{”,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jié)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jié),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中秋節(jié)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征,是充滿喜悅的象征,中秋節(jié)也體現了中國的不同的地方風俗習慣也不同,讓我們共同歡過這個有”意義”的”中秋節(jié)!”吧!
【中秋節(jié)的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中秋節(jié)的英語作文:中秋節(jié)作文06-29
難忘的中秋節(jié)_描寫中秋節(jié)的作文02-15
中秋節(jié)的作文08-06
中秋節(jié)的作文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