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除夕的故事 推薦度:
- 年除夕的故事繪本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年與除夕的故事
年與除夕的故事 1
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到夏歷的臘月三十,夕就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臘月三十,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
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到一位老婆婆,便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答應(yīng)后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發(fā)現(xiàn)村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跋Α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了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夕”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小孩兒——年在哈哈大笑!跋Α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大家都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做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就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fēng)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年與除夕的故事 2
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三種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故事中講述了臘月最后一天為什麼叫除夕?正月初一為什麼叫年?而人們過年時為什麼要穿新衣服?為什麼在門上貼對聯(lián)?又為什麼要燃放鞭炮呢?下面還是讓我把這三種版本的年的故事一一講給大家聽吧。
第一種版本——《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很孤獨的怪獸叫年。他是寒冬里孤獨感慢慢聚積而成的一個怪獸,他住在高高的山上,每到寒冬里最冷的那一天,他就會感到更加孤獨,而且還特別生氣。于是,他就從山上沖下來去嚇唬那些落單的人。后來,大家都會在那一天聚在一起,放鞭炮,掛年畫,穿火紅的衣服,做滿桌的菜,熱熱鬧鬧地一起過年,“年”再也不敢出現(xiàn)了。一年又一年,許多人甚至忘了“年”這個怪獸。過年是熱鬧的,可是總會有孤獨的人被“年”吞掉。其實,要從“年”的'手中逃脫很容易,只要你穿上紅色的衣服,忘記所有不開心的事,打電話告訴所有你認識的人,祝他們新年好。還有一位也別忘了,問候“年”新年好,于是,“年”也不好意思了,臉越來越紅,變呀變,變成了一個可愛的新“年”了。
《年》的故事講完了,小朋友們,我們過年時一定要穿上爸爸媽媽買得新衣服,向老師、親人、伙伴和“年”送上祝福,過一個開心、紅火的新年。
第二種版本——《年除夕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xiàn)了一個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躺在洞穴里睡大覺,一到陰歷臘月的最后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兇作惡。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后來,人們想了一個辦法,,臘月二十三這天,請灶王爺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玉帝聽說后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nóng)辦理,神農(nóng)派最小的兒子年拿著紅綾和竹筒,就在臘月的最后一天跟著灶王爺來到人間。
太陽落山后,正當夕又要行兇作惡的時候,年用紅綾和竹筒打敗了夕。村里的人們把想要逃走的夕緊緊圍住,拿著紅綾、竹竿、趕牛鞭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的時候,夕被年和人們除掉了。從此,人們?yōu)榱藨c祝臘月最后一天晚上除掉夕得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到后來,演變成為現(xiàn)在的貼對聯(lián)和放鞭炮。年除夕的故事講完了,我認為年很勇敢,他打敗了兇惡的夕,讓老百姓過了個平安、快樂的新年。
第三種版本——《年除夕》
傳說,古代的時候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夕生活在海底,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上岸,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有的時候還吃人呢。村子里的百姓為了對付它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成功。后來,村子里年紀最大的老爺爺想出了一個辦法,請灶王爺幫忙?墒窃钔鯛敻静皇窍Φ膶κ郑麨榱司劝傩諅兙蜕咸煺冶绢I(lǐng)大的神仙來幫忙。神農(nóng)氏聽灶王爺說了此事,派自己的兒子年拿著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兩件法寶,跟灶王爺去人間為民除害。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年用紅綾布和噴火花竹筒把夕趕跑了。為了防止年走后,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綾布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后跟噴火花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逃到海底,再也不敢到村子里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fēng)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后來變成貼對聯(lián),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呢。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三種版本的年除夕的故事講完了,我最喜歡第一種版本《年》。因為只要我們生活的開心,并主動問候“年”,他就會和我們友好相處,變成一個紅紅的、可愛的新“年”了。相信你們讀完這三種版本,會輕松回答出我在開頭提問的幾個問題了。
年與除夕的故事 3
一、“年”是漢族民間傳說的兇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xiāng)親們像往年一樣,都忙著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
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fā)老人,白發(fā)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qū)趕走,只見當天,白發(fā)老人身穿紅衣,在屋門上貼紅對聯(lián),在屋外放著鞭炮,敲鑼打鼓,年獸便逃跑了。所以每年過年的時候要放鞭炮、穿紅衣服、貼紅對聯(lián)、敲鑼打鼓。
二、過年中的“年”,其實是一種古時候的惡獸,傳說沒到年末的時候,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占領(lǐng)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大屠殺,頭上的犄角就是屠殺武器。
屠殺結(jié)束后,年獸會吃掉所有人的頭顱。為了防止有人詐死或僥幸逃脫,年獸假裝離開村子后折回來屠殺幸存者,甚至讓村子發(fā)生劇烈的晃動。就連嬰兒、孩童都難以幸免。人們利用年獸的兩大弱點,放爆竹(會嚇壞年獸),貼春聯(lián),驅(qū)趕年獸的進攻。
為了防止年獸的再次騷擾,放爆竹、貼春聯(lián)漸漸成為節(jié)日習(xí)俗,春節(jié)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潛移默化地沿襲至今以及影響世界各地。
三、據(jù)說年獸頭大身小,身長十數(shù)尺,眼若銅鈴,來去如風(fēng);嗷叫時發(fā)出“年~”的聲音,故名年獸。
被年獸殘害久了以后,人們漸漸發(fā)現(xiàn)年獸其實害怕三樣?xùn)|西,即紅色、火光和巨大的響聲;于是后來的人們在除夕年獸將要到來的時候就會聚到一起,貼紅紙(后來逐漸改為貼桃符或貼紅對聯(lián)),掛紅燈籠,放鞭炮等等,目的就是為了趕走年獸。
當年獸被趕走以后,人們總是會高興地互道:“又熬過一個年了!甭木陀辛诉^年的說法,也由此出現(xiàn)過年的習(xí)俗了。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
春節(jié)俗稱“年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jié)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xù)至今。年節(jié)古稱“元旦”。1920年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歲時節(jié)日,亦被稱為“傳統(tǒng)節(jié)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
傳統(tǒng)的、民俗的、真正的“年”,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龍?zhí)ь^”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天氣萬年歷頻道。過“年”歷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過年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nèi)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春節(jié)與除夕合二為一
由于春節(jié)與大年緊密連接在一起,再加上時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們將這兩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合二為一了。就時間來講,過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歲尾。而春節(jié)是一年的開始,大年初一又是農(nóng)歷每年的春天第一天,所以叫春節(jié),也就是告訴人們,從這一天開始,春天來到了,新的一年開始了。
在以前,人們在這個時間,都稱為過年,也就是“除夕”。由于公歷的引進,將正月初一的“元旦”移為公歷新年的代稱,再加上六十年代以后,提倡“破舊立新”、“破除迷信”等政治因素要求,漸漸地淡化了年的所在。在最近幾年,在部分臺歷、掛歷、日歷等分別印有除夕與春節(jié)的字樣。但是在公共媒體,以及宣傳等方面,都將年與春節(jié)混淆在一起了。真的不知道,相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年”,是否讓“春節(jié)”代替,真的說不好。
年與除夕的故事 4
相傳古時候有個可怕的怪獸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后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自忖不是夕的對手,于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回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兵。可是玉皇大帝本著多一事少一事的態(tài)度不愿意管這件事,旁邊的諸路神仙也都犯懶不愿意抻頭。灶王爺就設(shè)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說是人間特產(chǎn)。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么原生態(tài)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jié)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著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咽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候跟玉帝說搬兵的事,玉帝這時候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說什么,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說不出來話呀。
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說什么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yīng)派兵了,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說:“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說:“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宮里還真有個叫年的。這年是誰呀,乃是神農(nóng)的小兒子。灶王爺一看,還是個小娃娃呢,這怎么打得過怪獸呀。小孩不高興了,說你還別拿豆包不當干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候和托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里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后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里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fēng)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后來變成 貼春聯(lián),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除夕那一天就要熬年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xí)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xí)慣。
守歲習(xí)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fēng)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寓意
很久以前是沒有除夕,后來大年晚上人民為了守護家人代代相傳至今。大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飯,守歲護平安。守歲是我們除夕的一個習(xí)俗,守歲就是一個晚上都不睡覺,一家人團聚聊天說話,希望來年有一個好的開始。小朋友你們明白守歲的寓意了吧。大家一定在除夕夜一定要快快樂樂平安度過。
除夕的百科資料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nóng)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的節(jié)日。與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重陽節(jié)三節(jié)是中國傳統(tǒng)的祭祖大節(jié),也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漢族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燈籠等習(xí)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2007年,除夕依《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正式成為中國法定節(jié)假日,2014 年,除夕依國務(wù)院關(guān)于修改《全國年節(jié)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進行調(diào)整,不再作為中國法定節(jié)假日。
年與除夕的故事 5
在河北省滄州一帶,年年夏歷臘月,家家戶戶都從二十三這天一直忙到三十。三十晚上還要熬夜,叫做“守歲”。這個風(fēng)俗,跟灶王奶奶有關(guān)。
玉皇大帝的小女兒賢惠善良,很同情天下的窮人。她偷偷地愛上了一個給人家燒火做飯的窮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惱怒,就把小女兒打下凡間跟著窮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兒,從中講情,玉皇才勉強地給窮小伙封了個“灶王的職位”。窮小伙成了家家戶戶的“灶王爺”,玉皇的小女兒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親為名,從天上帶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東西回來分給窮百姓們。玉皇本來就嫌棄窮女婿和小女兒,又聽說小女兒從天上往回帶東西,非常生氣,就規(guī)定只準他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回天宮一趟,其余時間不準回天了。
第二年,眼看快過年了,可是窮百姓們還是缺這少那的,有的連鍋蓋都揭不開了。灶王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臘月二十三到了,她打算回娘家去給窮百姓們要點吃的東西回來?墒牵约杭依镞B點面星星也沒有了,路上沒干糧咋辦哪?百姓們知道后,就你湊一把我湊一把地弄了些面,烙了兩張餅,給灶王奶奶帶著上路了。
關(guān)于除夕守歲熬年的傳說故事介紹
灶王奶奶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講了人間苦情,可玉皇大帝不但不同情,還嫌女兒帶回一身窮氣,讓她當晚就回去。灶王奶奶氣得立即就要走,轉(zhuǎn)念一想,不行,兩手空空回去怎么向百姓們交待呀?再說,也不能便宜了狠心的父親。這時,正好王母娘娘也過來相留,她便順勢說:“俺不走了,明天扎把掃帚帶回去掃掃窮氣!
二十四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扎掃帚,玉皇來催她快回去。她說:“催啥哩,眼看要過年了,家里沒有豆腐,明日俺要拐豆腐哩!
二十五這天,灶王奶奶正在切豆腐,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明天俺還要割肉哩!”
二十六這天,灶王奶奶剛割了肉,玉皇再次催她快回去。她說:“催啥哩,家里窮得連只雞都養(yǎng)不起,明天俺還要殺雞哩!”
二十七這天,灶王奶奶正在殺雞,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路上帶點干糧,明天俺還要發(fā)面蒸饅頭哩!”
二十八這天,灶王奶奶正蒸饅頭,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回去。她說:“催啥哩,過年要喝喜酒,明天俺還要去打酒哩!”
二十九這天,灶王奶奶剛打酒回來,玉皇又來催她快點兒回去。她說:“催啥哩,俺們一年到頭連頓餃子都吃不上,明天俺還要包餃子哩!”
三十這天,灶王奶奶正包餃子,玉皇大帝大動肝火,要她今日必須回去。灶王奶奶準備的東西差不多了,就沒有多說話,只是舍不得離開王母娘娘,一直捱到天黑才離開天宮。這天夜里,家家戶戶都沒有睡覺,等著灶王奶奶回來。
人們一看灶王奶奶回來了,還帶回好多過年的好東西,就都點起香火、紙碼、鞭炮迎接灶王奶奶。這時候,正是除夕夜的五更天。
人們?yōu)榱思o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夏歷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要祭灶,三十夜里不睡覺,叫做“守歲”。也有叫做“熬百歲”的。這是為了等著迎接賢惠善良的灶王奶奶從天上回到人間來。這一習(xí)俗一直流傳至今。
年與除夕的故事 6
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xí)俗,也叫做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xí)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xí)慣。
守歲習(xí)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fēng)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了當時節(jié)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jié)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shè)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fā)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fù)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fēng)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的時候,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fù)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fù)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jié)吧”。據(jù)說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fù)一年,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年與除夕的故事 7
除夕的習(xí)俗1、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眾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lǐng)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nóng)村還會在家中焚燒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肴,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后,人們才開始享用。
除夕的習(xí)俗2、壓歲錢
古人對壓歲錢非常講究。所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余”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除了長輩送小兒“壓歲錢”之外,有的地區(qū)還有送“壓歲果”的習(xí)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在的“壓歲錢”更為直接純粹,一般都用精致的紅包裝上紅紅的票子,然后分給孩子,討個紅紅火火的好彩頭。
除夕的習(xí)俗3、年夜飯
除夕夜的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根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xí)俗。因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飯桌中間設(shè)置火鍋,因此也稱圍爐。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為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為在漢語中“魚”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發(fā)菜、蠔豉等,因為“發(fā)菜蠔豉”與“發(fā)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按照老禮,除夕夜傳統(tǒng)的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年宴的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如果是請客,首席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則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動手,大家都不能動手。
除夕的習(xí)俗4、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開蓋復(fù)用。
除夕的習(xí)俗5、踩歲活動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nèi)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后,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并借用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除夕的習(xí)俗6、守歲
除夕夜守歲也是一項流傳久遠的習(xí)俗,早在西晉《風(fēng)土記》中就有明確記載:“終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歲。”傳說守歲是為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xí)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松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許多地方也稱除夕夜叫“吉祥夜”。在這個晚上,無論大人抑或是小孩,都要說吉祥話,不可說晦氣話、臟話和不敬之語,否則一年都要倒霉。因此,歡歡喜喜、和和氣氣、團團圓圓,是除夕夜的最大主題。
除夕的習(xí)俗7、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guān)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guān)燈。除夕整個晚上,家里一般都不關(guān)燈,特別是供養(yǎng)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guān)燈。
除夕的習(xí)俗8、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xí)俗。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著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并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為,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shù)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zāi)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為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除夕的習(xí)俗9、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屬于楹聯(lián)的一種,是一種獨特的文學(xué)形式。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lián),“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lián)人為唐人劉丘子,作于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jié)貼春聯(lián)的民俗從明代才開始盛行,潮流發(fā)源地是南京。現(xiàn)在江南地區(qū)百姓講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貼春聯(lián)。
除夕的習(xí)俗10、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lián)一樣,起源于“門神”。隨著雕板印刷術(shù)的興起,年畫的內(nèi)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chǎn)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炔噬戤嫞詽M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除夕的習(xí)俗11、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jié)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shù),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將節(jié)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除夕的習(xí)俗12、貼福字
春節(jié)貼福字,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fēng)俗。春節(jié)貼“!弊,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案!弊志烤乖撛趺促N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
除夕的習(xí)俗13、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表的指針走過12點后,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除夕的習(xí)俗14、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jié)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年與除夕的故事 8
《年除夕的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在禍害人間,后來有一個名叫年的'少年英雄把夕給除掉了的故事。
雖然我們知道根本沒有什么怪獸,但是聽媽媽說以前人們還是很害怕過年。因為以前的人很窮,買不起年貨。不像現(xiàn)在過年能穿新衣服,還能買很多好吃的,最開心的事就是還能收到很多紅包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多美好!
年與除夕的故事 9
“大年”和“除夕”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說起它們的來歷,有則神奇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的以前,有只叫“夕”的妖獸,龐頭大面,聳耳長鼻,足有兩三頭大象那么的大,力氣大得驚人,法力無邊。這家伙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三十,跑到凡間踐踏莊稼,吞吃人畜。它來時呼風(fēng)喚雨,天昏地暗,鬧得天下人心惶惶,諸家不安。老百姓找土地爺告狀,土地又找廟王匯報,廟王再找灶王爺算賬。因為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來專管凡間事的,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回天庭匯報一次下界情況。人們?yōu)榱诉^上安寧日子,這年剛進臘月,就商量著一同送了好多禮物給灶王爺,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句好話,早些把夕除掉。這天,灶王爺帶著禮物駕祥云來到南天門,徑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宮中叫道:“臣灶王參見!”玉皇大帝是個長眠不醒的天君,全沒理會他。灶王又高叫一聲,可玉皇大帝仍在夢里應(yīng)道:“我叫你到下界好生看管,為何擅離職守,跑到天上,還不知罪嗎?”灶王回稟道:“陛下,臣是來報告下界事情的。”玉皇大帝這才消了睡意,忙問:“下界怎么樣?”灶王答道:“好倒好,不過……”玉皇大帝聽他言語吞吐,追問道:“到底如何?”灶王遂將夕的形象、厲害以及害人的經(jīng)過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然后又將禮物呈上說:“這是老百姓托我送給陛下的,求您大發(fā)慈悲,急速除夕。”
玉皇大帝見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憐念,又見大家饋贈厚禮,更感盛情難卻,即下旨命身邊的神農(nóng)氏去除夕。神農(nóng)氏考慮到自己年老體衰,恐有不便;但這是御旨,豈能違抗?萬般無奈之下,叫來了他的'八個兒子,將除夕之事細說了一番。兒子們聽了,七個啞然無應(yīng),獨有那個叫“年”的兒子,最聰明,膽量又大,勇敢機智,當看到父親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說:“父王放心,我去除夕!蹦暌蚺判欣洗,所以人稱他為“大年”。
大年雖然慷慨答應(yīng),但神農(nóng)氏總是放心不下,遂傳來灶王爺叮囑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兇多吉少,為難之際,求你助他一臂之力。”說完拿出一條紅綾帶和一支火槍,交給大年說:“這是祖?zhèn)鞯膬杉▽,紅綾帶能刺傷夕的眼睛,火槍噴出的火焰可以把它燒死。”
灶王爺帶著大年駕著祥云,來到了下界,他們挨家告訴老百姓要掛紅綾于大門上,只有一個財主偏偏不掛。臘月三十,夕來了,走了許多村莊,見家家門上懸掛紅綾,不敢近身;當路過財主家門口時,見沒掛紅綾,就闖了進去,眨眼,把財主全家吃了個精光。這時,大年和灶王爺趕來了,夕見事情不妙,大發(fā)淫威,張開血盆大口,朝大年撲來。大年往后一閃,取出火槍一按,火光直射在夕身上。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爺將紅綾一甩,刺瞎了它的雙眼,夕疼痛難忍,一命歸了西天。
從此,天下人過上了安全幸福的日子,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命為“大年”,臘月三十定為“除夕”,成為民間的節(jié)日風(fēng)俗。
年與除夕的故事 10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xiàn)了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躲在洞穴里睡大覺,可是一到陰歷臘月的最后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兇作惡。夕的胃口大極了,恨不得把所有的豬、羊、馬、牛一口都吞了,甚至連人也不肯放過。
人們很想把夕制服,可是想了許多辦法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所以每到臘月最后一天,人們都十分懼怕夕的來臨。
后來,人們終于想好了一個辦法——
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做又黏又甜的糖瓜兒,請灶王爺吃了,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
玉帝從灶王爺那兒聽說了夕在人間造的罪孽,就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nóng)辦理。
神農(nóng)最小的兒子叫年,年聽說爹爹領(lǐng)命去人間除夕,便對神農(nóng)說:“爹爹,你年紀大了,除夕的事交給我好了!鄙褶r(nóng)一聽非常高興,于是取來兩件寶貝交給年:一條紅綾子和一個竹筒。
就在臘月的最后一天,年持著兩件寶貝,跟著灶王爺直奔人間而來。
太陽落山以后,夕又來到了人間,正當它又要行兇作惡的時候,被從天而降的年碰上了,年與夕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斗。
年一面躲閃著夕的進攻,一邊悄悄摸出紅綾子,用勁抖著。紅綾子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紅光,刺得夕眼睛什么也看不見了,慌忙逃去。
這時,年趁機走遍村村寨寨,將一條紅綾變成了無數(shù)條,散發(fā)到千家萬戶,告訴人們要是夕來了,就趕緊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夕就不敢進門了。人們紛紛照年的囑咐,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又點起了一支支紅蠟燭,等著年和夕的搏斗。
夕不甘心敗在年的手下,到河邊洗好了眼睛后又回到村里,一看年手里沒有了紅綾子,便兇狠地撲了上來。這時,年不慌不忙地從懷里掏出竹筒,對著夕點燃起來,隨著劈劈啪啪的爆響,竹筒中噴出濃烈的煙火,燒得夕在地上直打滾。
夕想逃走,可是村里的人們把它包圍了,有的拿著紅綾子,有的拿著竹竿,有的拿著趕牛的鞭子,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夕終于被年和人們除掉了.
從此,人們?yōu)榱藨c祝臘月的最后那天晚上除掉夕的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拜年慶賀。
后來,人們把紅綾換成了紅紙,并寫上吉利的話,貼到門上,演變成了對聯(lián);爆竹筒和甩響鞭也演變成了放鞭炮。
年與除夕的故事 11
守歲習(xí)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fēng)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漢族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zāi)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yōu)榱硕惚苣戢F,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guān)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梗儆么骤F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年與除夕的故事 12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xí)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jù)宋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xí)俗。 守歲的習(xí)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闭湎耆A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澳辍钡男蚊勃b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原來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里竄了出來,摸進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著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zhuǎn)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饑。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guān)”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的護佑,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
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這種現(xiàn)象逐漸蔚成了綿綿相傳的“過年”和“拜年”的風(fēng)俗,“拜年”的風(fēng)俗內(nèi)容豐富,通常的順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門去拜親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等各種講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謂拜個晚年!
【年與除夕的故事 】相關(guān)文章:
年除夕的故事07-02
除夕的故事大全 除夕的故事04-13
除夕的故事09-28
(經(jīng)典)除夕的故事02-20
除夕的故事(精選)07-05
除夕的故事10-29
除夕守歲的故事_除夕守歲的小故事04-13
年除夕的故事繪本06-30
關(guān)于除夕的故事-除夕的傳說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