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優(yōu)選(3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1
具體心得總結如下:
一.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總體變化
1、新教材總體框架體系不變,教材編寫思路、理念基本不變。在內容的選擇和組織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以幫助學生建構和理解重要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和社會需求,同時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
2、內容上的變化
(1)知識內容上的變化:框架體系基本不變,七年級教材做減法,八年級教材做加法。
七上:整合、簡化生態(tài)部分、“細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體內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簡化綠色植物部分。
七下:刪去三節(jié):“計劃生育” “空氣質量與健康”“人糞尿的處理”
八上:增加動物的類群、病毒等內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體關系的內容(從七上移來)
此外,強調重要概念的教學,也給教材帶來知識內容詳略程度上的變化及練習題的變化。
。2)科學探究活動內容變化:
刪除了幾個可性行不高或價值不高的探究活動(植被對空氣溫度的影響、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晚育的意義、采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
提高了探究活動材料選擇的開放性;突顯了科學方法的指導;增加了實驗與演示實驗,增加了一些反映時代發(fā)展的閱讀內容
3、呈現(xiàn)方式的主要變化,有利于落實重要概念的教學:
。1)單元引言指向本單元重要概念;
。2)每節(jié)開頭增設“想一想、議一議”欄目;
。3)每節(jié)開始部分的.“通過本節(jié)學習,你將知道”以問題形式列出本節(jié)重要概念或相關知識;
。4)部分章節(jié)的標題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陳述;
(5)精選事實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構;
。6)注重通過探究活動建構概念;
。7)更加明確地表述概念并以黑體字排;
。8)增加辨析概念的練習題;
。9)“單元小結”引導學生所學重要概念進行梳理和總結。
(10)版式的變化:版式設計突出不同功能板塊的區(qū)分(如主副欄編排,學習的主干內容放主欄,相對次要的內容以“小資料”、“試一試”“?”的形式放在副欄)
。11) 每節(jié)另起面。
。12)插圖的變化:更新大部分插圖,突出原創(chuàng)性,提高精美度。
二. 新課標新課程特別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新課標和新教材就注重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容、理解、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盡管講得滔滔不絕,頭頭是道,分析得有板有眼,入木三分,但由于忽視了綜合、歸納、滲透,結果造成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嚴重不足。而新教材的內容與時俱進,圖文并茂,精選了一些反映生命科學最新進展并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健康等息息相關的內容,盡可能精簡課堂講授時間,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探究、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的機會,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活動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例如“探究種子萌發(fā)需要的外界條件”的實驗,通過分組做發(fā)豆芽的實驗,再分組講出由學生自己歸納的關于種子萌發(fā)需要的外界條件:水分、空氣、溫度。在做發(fā)豆芽的實驗的同時,請學生注意觀察自己發(fā)的豆子有多少發(fā)了芽,又有多少不發(fā)芽,同時計算出種子的發(fā)芽率。通過探究實驗的教學,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動手、觀察能力,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既學習了知識,培養(yǎng)了操作技能,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和新教材強調注重知識形成過程的分析,把握知識系統(tǒng)內部的關聯(lián)和轉化,促進知識、技能、思維的遷移,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以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2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發(fā)展和知識呈現(xiàn)的需要,多媒體憑借聲、影一體的優(yōu)勢走進課堂,將抽象知識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xiàn)給廣大師生。鑒于此,筆者特結合多年的一線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借助媒體優(yōu)勢,完美呈現(xiàn)知識,促進學生理解、消化和吸收進行探索與討論:
一、活潑呈現(xiàn)知識,豐富教學內容
形象的顯示,有助于學生更準確、更快捷地理解教學內容。比如,在教學“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時,這些植物學生大多沒有見過,他們缺乏生活認知上的形象感,這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將學生帶進森林、湖底和苔原帶,滿足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從感性上認知藻類、苔蘚和蕨類的生成環(huán)境。然后再通過模擬動畫,讓學生認知這些植物在當?shù)厣鷳B(tài)中所扮演的角色,理解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與人類的關系。這樣設置將機械的書本知識以生動形象、鮮活直觀的方式化靜為動,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他們不再覺得抽象,有效提升理解和認知能力。
二、加大課堂容量,呈現(xiàn)微觀知識
我們的視覺對思維有一定的制約,而多媒體恰恰能滿足我們視覺的盲點,將不可見的微觀生物現(xiàn)象宏觀化、形象化,無疑會讓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識和內容,利于擴充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效率。
三、優(yōu)化課堂呈現(xiàn),闡述重點知識
多媒體教學手段還有助于我們在生物教學中詳略得當?shù)亟M織材料,優(yōu)化重難點內容。遇到重難點知識,我們可以以多媒體豐富多彩的方式給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利于大家理解吸收。比如,在講解“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內容時,筆者針對大家掌握內部顯微結構存在困難,用傳統(tǒng)實驗方法不利于觀察,口頭講解又往往不能奏效,這時筆者就采用了板書與顯微畫面投影相結合的辦法展開解說。先用顯微投影儀將木本植物莖的橫切面顯微結構投放到銀幕上,然后一邊講解再加上靈活的板書,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很快就掌握了導管和篩管、木質部與韌皮部、木纖維與韌皮纖維、春材與秋材等概念的區(qū)別。這樣,充分發(fā)揮了學生思維整體的功能,記憶效率也就提高了。
四、注意合理運用,杜絕喧賓奪主
毋庸置疑,多媒體確實能促進課堂提升效率。但是多媒體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我們完全摒棄傳統(tǒng)教學而一味地代之以多媒體展示,那不僅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而且會造成師生對多媒體的依賴心理,導致沒有形象展示就不能想象,因此我們用多媒體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則:
1.內容及時間
不要事事都用多媒體展示,就初中生物來說,筆者認為多媒體展示的重點在微觀知識形象化及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認知。即便是這樣我們,也要有嚴格的時間把控,要以知識生成為主設置相應的啟發(fā)式問題,而不要讓學生看熱鬧。
2.方式得當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巧用多媒體上好生物課堂的心得體會。概而括之,信息時代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要正確使用多媒體,使之將課堂知識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們只有善于將這種信息化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相互滲透、有機結合、互相完善和補充,才能大大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一、利用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恰當?shù)奶釂柤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問則疑,疑則思!敝灰釂,學生的思想便會活躍起來,這要比平淡無奇的單一講解效果要好得多。有效的提問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促使他們集中注意力,也可以針對提出的問題回顧所學知識,組織答題語言,或者與同學進行熱烈的討論。但是要做到有效的提問,我要把握好提問的節(jié)點和時機。比如,在講到重點或難點知識時進行提問,從而切中要害,發(fā)人深思。切忌提問得過于頻繁或者過于簡單,這樣不僅不能鍛煉學生的思維,還會引發(fā)學生的厭煩心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提問水平,不僅要考慮到具體的教學內容、內容的難度,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水平,明確他們是否有能力回答出來。
三、利用靈活準確的教學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學科有著很多的專業(yè)術語,我認為在課堂上要注意運用準確的術語進行授課,這樣學生才會對這門學科予以重視,才會覺得生物是一門非常專業(yè)的知識,其中包含了很多自己未知的知識點,需要認真聽講才能有所領悟。另外,很多專業(yè)術語非常抽象,學生學起來會感到有些吃力,這時可以通過進行靈活的轉化,將過于晦澀的詞語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話講出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課的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通過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課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驗,同時,實驗又是增強學生學習生物課興趣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對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要積極的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交流實驗結果和討論各類疑難問題,從而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他們學習生物課的興趣。
五、通過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接觸到一些與生物有關的事物,只要留心觀察,生活處處皆生物。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將生物延伸到生活中,或者將生活實例引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的實用性。例如春天是一個栽種的季節(jié),很多學生家里都栽蔥苗,那么為什么移栽的時候要把蔥苗的葉子去掉一部分呢?上星期下過小雨,很多農家都種菜,為什么播種之前要提前浸種呢?問題提出后,我并不著急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而是鼓勵他們回家感受一下探索的過程,問問父母,查查資料,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這樣,他們自己動腦、動手,得到的答案要遠比教師直接傳授記得牢,而且還能鍛煉他們樂于觀察、樂于動腦、積極動手的習慣。
六、總結
總而言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認為只要我在教學方面能夠做到潛心研究、用心教學,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們也能節(jié)節(jié)課有期盼,節(jié)節(jié)課有收獲,使得教得有激情,學得有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實驗現(xiàn)象能力、實驗設計能力、綜合應用能力。要組織好初中生物的實驗教學,我認為必須始終堅持三客觀、嚴謹、創(chuàng)新三個原則。其中我認為“創(chuàng)新”是提升學生能力重要一環(huán)。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一些心得。
一、增設實驗,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解。
如在觀察植物細胞結構的時候提醒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如果用洋蔥的外表皮對實驗有什么影響?這樣在某些教學中一些激趣實驗,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改進實驗形式促進學生能力提高。
教材中大量實驗為老師演示實驗,學生動手機會少,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對實驗的理解,因此我們可以把某些實驗讓學生演示,例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實驗器材,把菠菜或油菜放到黑塑料袋扎緊,學生演示時老師要誘導,實驗結束后,教師要即時點評,我們也可以把某些實驗改為隨堂分組實驗,老師可以邊講解理論,邊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這既可以增加學生訓練技能的機會,又能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三、注重探究實驗,促進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
探究既是學習的目標,又是學生學習的方式探究性實驗中的實驗僅僅是手段,是學生的認知工具,實驗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中的實驗多為呈現(xiàn)性實驗或驗證性實驗,如果處理不好,學生就最多學會“是什么”,而根本不懂“為什么”,更談不上“創(chuàng)什么”,所以我們老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一些探究實驗,不管結論是對與錯,只要學生去做,我們就應當予以鼓勵。
四、注重選材,這個材既指實驗材料又指實驗器材。
初中生物實驗特點是,大多數(shù)實驗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養(yǎng)、選定。許多實驗由于實驗材料選擇不當而告失敗。在聽課中可以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例如在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老師只用了一個酸石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物實驗教學時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課程。許多生物現(xiàn)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所以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 篇3
一、先總結一下我理解的新課標的一些重要新理念。
1、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
新課標著眼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堅實的生物學科內容基礎,密切結合我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等教育領域創(chuàng)新成果,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tài)度責任4個方面,描述了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尊重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正確價值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創(chuàng)新精神等必備品格,以及生物學學科的關鍵能力和社會責任。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的提出,將宏觀教育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學生個體發(fā)展目標,是生物學課程設計的基礎和準繩,也是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實踐的方向和總體要求。
2、課程設計重銜接
課程設計積極吸納科學教育和學習科學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我國生物學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效經驗,使初中階段的生物學學習與小學和高中階段的學習能夠有效銜接、循序漸進、連貫一致,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認識生物學的科學本質和重要思想觀念。
3、學習主題為框架
依據(jù)生物學的特點、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生物學課程以學習主題為單位構建課程內容體系。每個主題包含若干生物學重要概念,同時融入生物學的思想觀念、研究過程和方法。此外,設置“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學習主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生物學、化學、物理、地理、數(shù)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嘗試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4、內容聚焦大概念
生物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則,優(yōu)化課程內容體系,提煉大概念,精選學習內容,突出重點,切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明確學習要求,力求學生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主動學習,讓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應用重要的生物學概念,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5、教學過程重實踐
生物學課程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歷,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主動參與的過程,選擇恰當?shù)恼鎸嵡榫,設計學習任務,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和動腦的活動。通過實驗、探究類學習活動或跨學科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激發(fā)探究生命奧秘的興趣,進而能用科學的觀點、知識、思路和方法探討或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從而引領教育學方式的變革。
6、學業(yè)評價促發(fā)展
生物學課程重視以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重視評價的診斷、激勵和促進作用。開展學業(yè)評價要高度關注生物學科的特點,將評價重點放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上,特別要注重對探究和實踐過程的評價,致力于創(chuàng)建一個主體多元、方法多樣、既關注學業(yè)成就又重視個體進步和多方面發(fā)展的生物學學業(yè)評價體系。提倡在評價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發(fā)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具體在實施新課標過程,對我們一線老師來說,會有壓力,但更是提升自己的機會。
20xx年版生物學課程標準在設計中既考慮了時代性和發(fā)展性,又充分關注了延續(xù)性和可接受性。在課程內容主題方面,在實施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將面對新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需要在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等環(huán)節(jié)都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進,并實現(xiàn)相應的專業(yè)發(fā)展。首先,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
生物學科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于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局限,立足于生物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其次,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適應教育發(fā)展和教學實際的需要,以生物教學為載體,讓學生成為積極進取、熱愛生活、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新人。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而是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著重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二、完善和明確培養(yǎng)目標,注重學科素養(yǎng)的達成。
我們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j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培養(yǎng)要求,將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細化為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明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yǎng)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基本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生物學課程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是由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tài)度責任等內容組成。
三、優(yōu)化生物學課程內容,注重小初高學習的銜接
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技能,精選、設計課程內容,優(yōu)化組織形式,以學科知識內在邏輯為主線,從微觀到宏觀、個體到群體、多樣性到統(tǒng)一性等視角,以學習主題為單位構建課程內容體系。課程設計充分利用我國生物學教育教學實踐的有效經驗,使初中階段的生物學學習與小學和高中階段能夠有效銜接、循序漸進、連貫一致,引導學生深入地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思想觀念和科學本質。
四、改變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要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類學習活動等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認識生物學與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理解科學、技術、工程學、數(shù)學等學科的相互關系,并嘗試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方法、通過設計和制作,嘗試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我們多老師較難擺脫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容易把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卻忽略了對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考慮。在今后的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始終把育人放在首要的位置,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化為日常點滴的教學行為,從而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總之:我們作為一線生物老師,要領會新課標,認真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要注重探究和實踐,以豐富的生物學知識為載體,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展現(xiàn)人們認識自然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的思維方式及探究過程,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讓學生養(yǎng)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學習,提升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健康生活、終身發(fā)展作鋪墊。
【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05-14
學習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06-01
學習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07-04
學習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01-26
(精品)學習初中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06-07
初中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02-05
初中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6篇02-05
初中生物新課標學習心得(6篇)02-05
新課標心得體會12-27
新課標新的心得體會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