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像中國建筑史》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圖像中國建筑史》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圖像中國建筑史》是梁思成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完成的大作。抗戰(zhàn)爆發(fā)后,梁思成林徽因離開北平,到長沙,到昆明,最后落腳在李莊,越走越困難,最后營造學社的經(jīng)費斷絕,無法再開展田野測量,只能進行文獻工作,正好這時留在北平的朱啟鈐把當年他們測繪的資料翻拍了兩套,郵寄給梁思成和劉敦楨,1942年在與世隔絕的李莊,梁思成終于有時間,把自己十多年走遍中國調查的古建筑,進行系統(tǒng)的梳理,到1944年,他和病中林徽因一起完成了他最重要的兩本大作,《中國建筑史》和英文版的《中國建筑史圖錄》。后者就是現(xiàn)在的《圖像中國建筑史》。
1942年11月,費正清從重慶來李莊看望當年的老朋友,當他看到梁林夫婦時,他被驚呆了,當年北總部胡同中英俊瀟灑的金童玉女變成了鄉(xiāng)村困病交加瘦弱的夫妻,可是就在那盞菜油燈下。梁思成身穿鋼馬夾,把下巴支在一只花瓶上,為《中國建筑史》畫圖,離開了花瓶的支撐,他的脊椎已經(jīng)難以承受頭部的重量了,一邊畫一邊不斷調節(jié)花瓶的位置,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還是謝絕了費正清的邀請,在祖國最危險的時候,他們怎么能離開!
抗日戰(zhàn)爭以后,梁思成因為對中國建筑史的卓越研究,被耶魯大學邀請去講學一年,1947年6月,林徽因的病情惡化,梁思成只好提前結束在美國的行程返回國內(nèi)。離開美國前梁思成從耶魯來到位于富蘭克林的費正清夫婦家中,去交代一份未完成的重要工作,那就是在李莊完成的英文版《中國建筑史圖錄》,梁思成把測繪圖稿和照片,交給費正清夫婦保管,費慰梅已經(jīng)把文字部分整理完成,交給了梁思成,梁思成準備利用回國的海上航行中進行最后的修改,然后再郵寄回美國,然后在美國出版,這是梁思成準備獻給這個世界的一份禮物。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這一走竟然就是永別,梁思成回國后內(nèi)戰(zhàn)已經(jīng)爆發(fā),很快北平解放,緊接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中美關系斷絕,手稿再也沒有寄出,這部書的文字和圖稿,就此分割,這一等就是三十多年,直到中國改革開放以后,中美兩國重新建立起正常的聯(lián)系,費正清夫婦才把它們重新合為一體,1984年在美國英文版《中國建筑史圖錄》出版,可是梁思成林徽因都已經(jīng)看不到了。
【《圖像中國建筑史》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建筑的特征》閱讀答案10-12
《中國建筑的“文法”》閱讀答案04-23
淺談中國建筑之特征12-11
中國建筑文化名言12-28
圖像處理就業(yè)前景02-22
《中國建筑的特征》閱讀答案【實用】12-11
圖像加工制作宣傳口號12-30
古代科技史09-28
中國建筑技術部實習心得05-15
《中國建筑的特征》教學設計(3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