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推薦度:
-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推薦度:
-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通用】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shù)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音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葫蘆絲的結(jié)構(gòu)和基本演奏技巧。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基本演奏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葫蘆絲演奏的學習,激發(fā)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之間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
【教法、學法】
(1)教法:講解示范法、趣味游戲法、律動教學法
(2)學法:體驗法、自主探究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葫蘆絲錄音指法圖片
【教學過程】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與音樂學科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導入、講授、探究、拓展、小結(jié)。
1、導入:
教師采用的是示范演奏一首優(yōu)美動聽的葫蘆絲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或錄音來導入本課,并請學生說出聽后的感受。
問題:1、樂器的聲音特點?2、哪個民族的樂器?3、樂曲的風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使學生在葫蘆絲獨具魅力的音樂感染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產(chǎn)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2、講授:
通過實物及指法圖片講解,以輕松愉快的談話形式,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交流,讓學生了解到葫蘆絲的結(jié)構(gòu)、演奏姿勢、呼吸、指法。并把葫蘆絲與笛、簫作比較,闡述葫蘆絲在結(jié)構(gòu)上、演奏上獨特的地方。
正確的演奏姿勢是演奏的基礎,學生在演奏時會出現(xiàn)低頭、坐立不直、踮腳、蹺腿等不良習慣,要及時給予糾正。
演奏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我采用聞花香的活動,來讓學生體驗:先用鼻吸氣,然后學會用口鼻同時吸氣,并通過橫膈膜控制再緩慢而均勻向外呼出。
設計意圖:為了讓學生清楚、直觀地了解葫蘆絲演奏的基本常識,運用講解示范法,并通過實踐活動來掌握呼吸技巧。
3、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葫蘆絲的演奏技巧,我安排了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①:氣息的控制。
它是所有吹管樂器的演奏難點,也是葫蘆絲演奏的難點。葫蘆絲與其他吹管樂器在演奏上所不同的是:吹低音時氣流速度細而急、口勁大;吹高音時氣流速度粗而緩、口勁小。在練習吹高音sol和la時,學生認為音越高就越用力,結(jié)果事與愿違。其實,越用力會越?jīng)]聲音。
為了讓學生對氣息的`控制收放自如,我采用趣味游戲教學法,安排了吹紙條的游戲,讓學生能直觀感受不同氣流速度紙條的變化,然后用不同的氣流速度來吹葫蘆絲中的高、中、低音。
學生初次接觸葫蘆絲演奏,不容易把音色吹出來,開頭和尾音常出現(xiàn)的“咕”音現(xiàn)象,聽起來很不舒服。教師要分析并示范,讓學生認真體驗并反復練習。開頭出現(xiàn)是因為氣流速度慢,用吐音加強力度,快速吹出即可解決。尾音出現(xiàn)是因為剩余氣息推動所至,這時嘴快速張開就能避免。
設計意圖:通過趣味游戲教學法,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游戲中掌握技巧。這符合音樂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jié)合的原則。
探究②:練習曲。
為了更好地掌握葫蘆絲氣息的控制,以及指法的熟練,練習曲的訓練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在吹奏練習曲的過程中,常出現(xiàn)憋氣或換氣聲響大,這都將破壞音樂的完整性,要給予糾正。
要想獲得柔和、優(yōu)美的聲音,按孔方法是演奏的重點。手指按音孔時要自然彎曲,用第一節(jié)指肚按滿音孔。學生由于手指伸得過直或拱得過高,容易出現(xiàn)按
孔不滿、漏風以及手指過分緊張導致不靈活的毛病。吹奏時必須做到“滿而不緊,松而不漏”,否則就會出現(xiàn)音不準或聲音很悶。為克服手指緊張,也可讓學生做一做手指操的練習。
設計意圖:器樂學習中,呼吸、指法、技巧等都是通過練習曲的訓練來完成,其訓練是相當重要,必不可少。
探究③:樂曲。
我選用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選擇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歌曲作為練習內(nèi)容,不僅給了學生以美的愉悅和享受,而且大大地增添了他們掌握演奏技能的信心與力量。
演奏本樂曲用的演奏技巧有:單吐、打音,它是葫蘆絲演奏廣泛使用的技巧,也是本課的重點。教師通過講解與示范演奏,使學生逐步掌握。
演奏這首樂曲的難點是樂曲的節(jié)奏型,我通過律動教學法:視唱、節(jié)奏練習,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各種器官充分調(diào)動起來,唱一唱,拍一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律動中掌握樂曲節(jié)奏型,最后能完整地演奏樂曲。
設計意圖:通過律動教學法來克服樂曲的節(jié)奏難點,這體現(xiàn)了音樂教學的律動性原則。
4、拓展:
我安排了一個音樂活動:才藝大比拼。活動分小組進行,讓每組根據(jù)樂曲《康定情歌》自己安排角色,自主選擇表演方式。
首先,明確每個小組的組長,并根據(jù)學生的意愿和能力來安排角色。然后,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進行排演。同時,教師活動于同學中間,成為他們的一員,并進行協(xié)調(diào)與指導。表演形式:(1)器樂合奏(可葫蘆絲合奏:演奏能力強的學生吹主旋律,能力弱的學生吹伴奏音樂;也可與其他樂器或打擊樂器等合奏);(2)為歌曲伴奏。(3)為舞蹈伴奏。
最后,選出三個小組進行展示。教師對學生的展示要采取開放式評價,激勵學生大膽地展示自我。
設計意圖:音樂活動的安排,這遵循了音樂教學與藝術(shù)實踐相結(jié)合的教學原則。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排練、表演,使具有不同特長、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充分地展示自我,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都能有所發(fā)展,有所提高。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間團結(jié)、協(xié)作精神。面向全體學生,這是素質(zhì)教育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音樂教育應遵守的一條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演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也符合音樂教學的面向全體與成功性原則。
5、小結(jié):
通過自評、他評的方式,在民主的評價氛圍中評選出優(yōu)勝單位和個人,給予鼓勵并要求學生加強課后練習與鞏固。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2
【課題】
經(jīng)典流行音樂-品位爵士樂
課標內(nèi)容
讓學生理解爵士樂歷史的推導過程,熟練掌握布魯斯、拉格泰姆和爵士樂的基本關(guān)系,并能在已知音樂鑒賞的一般方式下情況下,懂得欣賞爵士樂。
課標分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準確描述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2、熟練掌握爵士樂風格特點的基本節(jié)奏型。
【過程與方法】
了解美國歷史對爵士樂發(fā)展的影響,熟練把握爵士樂風格特點,熟練掌握爵士樂特點節(jié)奏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養(yǎng)成選擇聆聽和欣賞有意義、有價值的音樂的習慣。
2、通過聆聽爵士樂這類經(jīng)典流行音樂,啟迪養(yǎng)成樂觀的學習、生活心態(tài)。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講述爵士樂的風格特點,與第13單元-現(xiàn)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內(nèi)容設置豐富:運用ppt課件,教師示范演奏等直觀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及發(fā)展,并且使其正確理解和深入了解爵士樂的創(chuàng)作元素。
教學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從把握布魯斯、拉格泰姆的節(jié)奏特點來掌握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爵士樂節(jié)奏型。
教學建議
啟發(fā)式和探究式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
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是全面發(fā)展學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gòu)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了啟發(fā)式和探究式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音樂上的任何新知識,都是與舊知識有緊密聯(lián)系的,讓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jié)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后得到一般性結(jié)論,形成完整的音樂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為了完善這一新知識,使它更為嚴謹,啟發(fā)學生要考慮到爵士樂的創(chuàng)作特點,在這個特定意義上才有可能完成創(chuàng)編、總之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探究活動設計
本節(jié)教學共設計了三大探究活動:
一是借助美國歷史探究爵士樂的起源和發(fā)展;
二是利用師生互動示范演奏讓學生了解布魯斯、拉格泰姆節(jié)奏風格;
三是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爵士樂節(jié)奏創(chuàng)編傳統(tǒng)歌曲。
【探究活動一】
由舊引新,借助古典音樂發(fā)展和美國歷史引出爵士樂雛形
探究目的:通過對舊知的復習,經(jīng)過探究找出古典音樂的發(fā)展、美國歷史和爵士樂之間的關(guān)系。
探究步驟:
古典音樂產(chǎn)生的年代,代表人物;
相同的年代美國的音樂現(xiàn)狀和美國歷史發(fā)展;
預期效果:能推導出布魯斯、拉格泰姆的產(chǎn)生條件。
【探究活動二】
由舊引新,利用教師示范演奏,師生互動演奏布魯斯、拉格泰姆音樂片段
探究目的:通過對舊知的復習,經(jīng)過探究引出爵士樂起源
探究步驟:
由教師請出有吉他演奏功底的學生共同演奏布魯斯片段;
教師演奏拉格泰姆鋼琴音樂片段。
預期效果:能順利找出兩種音樂的不同特點。
【探究活動三】
設計“知二可合一”的題目
探究目的:通過了解兩種音樂的特點,合二為一就是爵士樂。
探究步驟:
通過播放《南部之子》引出爵士樂的形成--融合了以上兩種音樂;
爵士樂的創(chuàng)造者--爵士樂之父--阿姆斯特朗。
預期效果:學生馬上抓住了爵士樂的特征。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作品《獵人的送葬行列》,體會作者對于生命的渴望與追求。
2.通過對《獵人的送葬行列》的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高音樂感知能力。
3.了解作曲家馬勒,并感受不同音樂場景中運用的音樂要素的差異。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作曲家馬勒及其代表作品。
【難點】
感受不同音樂場景中運用的音樂要素的差異。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肖邦的《葬禮進行曲》,并提問:這首作品是誰創(chuàng)作的?運用在什么場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肖邦的《葬禮進行曲》,主要運用在葬禮中,順勢揭示課題《獵人的送葬行列》。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歌曲旋律,并提問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歌曲的`情緒是莊嚴的,速度是中速的。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并提問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描繪了什么畫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描繪了一群森林動物抬著去世獵人的靈樞送往墓地,兔子拿著小旗,走在它前面的是一隊波希米亞音樂家,貓、蟾蛛、烏鴉等為他們伴唱,牡鹿、鹿、狐貍及森林中其它飛禽走獸尾隨送葬行列,作出各種令人發(fā)笑的姿態(tài)。
(三)分段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哼唱歌曲,并提問學生:這首葬禮進行曲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葬禮進行曲有什么不一樣?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傳統(tǒng)意義上的葬禮進行曲都比較莊嚴、莊重,而這首作品聽起來在莊嚴的基礎上又多了一份滑稽。
2.再次感受旋律,教師提問學生:這首作品是根據(jù)哪首熟悉的兒歌進行改編的?
學生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兩只老虎》。
3.教師請學生再次聆聽歌曲,并提出問題:兩首作品在音樂要素上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兩首作品無論是在節(jié)奏上還是旋律上都各不相同,最主要的就是兩只老虎是大調(diào)旋律,聽起來更加爽朗童真,而《獵人的送葬行列》這首作品是小調(diào)式,給人幽怨、悲傷的感受。
4.完整聆聽,教師提問學生:你們能寫出主題旋律嗎?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jié)。
5.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以我是馬勒為主題,請學生分享馬勒的其他作品。
學生進行展示。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jié)。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和內(nèi)容。
布置課后作業(yè):搜集其他作曲家的葬禮進行曲,下節(jié)課分享。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體會西北地區(qū)民歌的風格,增強對西北民歌的學習興趣。
2.通過對歌曲分段欣賞,并配以討論、分析等方法,學生能夠了解西北民歌的風格特點,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3.了解“花兒”這一民歌類別,并能夠感受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情緒,增強對民族歌曲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聆聽并欣賞音樂內(nèi)涵并了解“花兒”相關(guān)知識,感受音樂旋律特點。
【難點】
體會歌曲高亢悠揚、舒展自由的風格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歌曲《西部放歌》,并提問:這首歌曲的歌名。(多媒體播放《西部放歌》)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這首歌曲仿佛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西部,聽完之后你們聯(lián)想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西部開發(fā)和西部人民的窯洞生活以及黃河船工們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情景。)
順勢揭示課題《上去高山望平川》。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這首歌曲屬于那種民歌體裁?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花兒”流傳在青海、甘肅、寧夏三省(區(qū))廣大地區(qū)的民歌!盎▋骸庇址Q“少年”,男青年唱的叫“少年”,女青年唱的稱“花兒”!盎▋骸眱(nèi)容豐富,形式自由,語言生動形象,曲調(diào)高亢優(yōu)美,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xiāng)土特色。
2.教師再次完整播放歌曲,并提問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是怎樣的情感?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男子對心愛女子的追求、愛慕之情。
(三)分段(步)欣賞
1.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提問學生: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聆聽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樂句悠楊,起伏較大,多以四度跳進與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緩。在高亢、剛健之中又帶有抒情纏綿的情調(diào),極富西北地方色彩。
2.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一段,教師提問學生:第一段歌詞表達了怎樣的寓意?
學生聆聽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第一段歌詞描寫了山高地廣的景色,用了很多襯詞襯腔,在最后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愛的女子比喻成牡丹。
3.教師請學生聆聽第二段,并提出問題:第二段音樂歌詞有怎樣的`寓意?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第二段歌詞承接第一段歌詞,依舊把心愛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達了想摘卻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發(fā)了在舊社會里,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而不能實現(xiàn),只能望“花”興嘆的感慨之情。
4.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聆聽第二段,說說第二段與第一段在演唱形式上有何不同?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歌曲第一段比興,第二段是歌唱的主題內(nèi)容,曲調(diào)具有濃郁的抒情性,演唱時用青海方言,真假聲結(jié)合,具有濃厚的地方氣息。
5.完整聆聽,教師提問學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從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勢等方面進行思考)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jié):西北地區(qū)主要是黃土高原地形,千溝萬壑、連綿起伏,而當?shù)厝嗣窠?jīng)常站在山坡上遠距離的呼喊、交談,為此,他們會把聲音拉得很長,便形成了這種高亢、自由的旋律。并且當?shù)厝嗣翊肢E豪邁、不拘小節(jié),在他們的勞動生活中唱歌,是抒發(fā)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聲來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愛情的贊美。
6.完整聆聽并哼唱。
(四)鞏固提高
教師播放《嘎達梅林》,請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從節(jié)奏、情緒等方面進行對比兩首歌曲。
學生聆聽后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jié):《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節(jié)奏十分自由,情緒上是高亢、明亮的;《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節(jié)奏舒緩,情緒是十分悲壯的。兩首歌曲分別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卻都是富有當?shù)孛褡宓貐^(qū)特色的優(yōu)秀作品。
(五)小結(jié)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花兒”的特點,教師呼吁學生熱愛各民族歌曲,用美好的歌聲贊美我們的幸福生活。
布置課后作業(yè):搜集其他西北民歌,下節(jié)課一起分享。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能用優(yōu)美、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達古拉》
2.能用筷子、身勢律動等參與表現(xiàn)音樂,感受蒙古音樂風格特點。
3.能夠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表現(xiàn)歌曲,感受歌曲情緒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優(yōu)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達古拉》
難點:歌曲中八度大跳音準、切分節(jié)奏、長音的聲音控制,把握好蒙古歌曲的韻味。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言:同學們,請看大屏幕上的這幅畫,這一望無際、層層疊疊的綠海把我們帶到了哪里呢?寧靜寬廣的大草原上有碧綠的小草,湛藍的天空、翱翔的雄鷹和小花般點綴在綠地上的蒙古包,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來自草原的音樂,請你們把我們圍坐的地方當做草原上的蒙古包,聽著音樂圍著蒙古包走一走,請一定合上音樂的節(jié)拍。
(設計意圖:語言導入,讓學生快速進入情境,感受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感受歌曲
1.初次聆聽歌曲《達古拉》,感受四拍子的韻律和歌曲情緒。
師:請同學們隨著音樂走一走,合上音樂的節(jié)奏,并想一想這首歌曲的情緒怎樣?他是三拍子還是四拍子?
2.第二次聆聽歌曲《達古拉》,用雄鷹展翅飛翔的動作,感受四拍子的強弱以及歌曲悠遠綿長、柔中帶剛的韻律特點。
要求:飛翔的時候腳走恒拍,手的節(jié)奏4/4 X - X - 第一拍拍擊臀兩側(cè),第三拍空中振翅,像老師這樣,合上音樂的節(jié)拍,飛翔到草原上任何一個地方,飛翔的時候請你文明禮讓,不要和別人相撞。(師適當?shù)臄?shù)節(jié)拍)
3.第三次聆聽歌曲《達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韻律
師導言:剛剛孩子們雄鷹飛翔的動作很優(yōu)美,草原上的人們能歌善舞,他們的舞蹈來源于生活,在草原上他們會隨著音樂跳起蒙古的筷子舞蹈。下面請你輕輕就近飛到座位處拿起你的筷子,讓我們模仿雄鷹展翅的動作來敲擊筷子。像老師這樣合上音樂的韻律,自由的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美。
4.第四次聆聽歌曲《達古拉》,加入筷子感受歌曲樂句變化
師導言:我仿佛看見了一群自由的蒙古人在草原上隨音樂起舞,下面請你原地不要動,轉(zhuǎn)向老師,看看老師做的動作和你們有什么不一樣?(老師做的四個方向的變化。)這首歌曲分為兩個大的樂句,兩個大的樂句里面各有兩個小分句,共四個分句,下面請你在小分句處換方向做動作。
(設計意圖:通過四次不一樣的方式聆聽表現(xiàn)音樂、感受音樂,讓學生在表現(xiàn)感受音樂的同時了解歌曲情緒、拍子、樂句,并熟悉了歌曲音樂。)
三)、歌曲學唱
1.老師范唱歌曲,解讀歌名《達古拉》。
剛剛我們聽到的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名叫《達古拉》,是一首蒙古族短調(diào)民歌。下面老師將這首歌曲獻給你們,請你邊聽邊看歌詞,并想一想《達古拉》會是什么意思呢?“達古拉”是蒙古女孩常見的名字,相當漢語“招弟”“引弟”的意思,是大人希望再生個男孩的意思。這首歌曲的“達古拉”是指很久以前草原上的一位勤勞、善良、勇敢的蒙古女孩。
2.學習曲譜。
、亳雎牳枨,劃旋律線。
②看圖譜分析歌曲旋律特點,引導學生關(guān)注歌曲旋律,用“嗚”音感受旋律。
、塾毛I哈達的方式參與旋律線的感受。
師:剛剛孩子們捧著雙手,哼唱著歌兒讓老師想起了蒙古人民圣潔的象征“哈達”,為了迎接遠道而來的朋友,他們會拿起象征著圣潔哈達獻給他們,讓我們也來當一當蒙古人,隨著音樂的起伏獻一獻圣潔的哈達。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畫“旋律線”方式讓學生直觀的感受旋律的起伏,從而引導學生唱準音高)
、艹枳V。
師:我們一起感受了優(yōu)美的旋律,下面讓我們用連貫優(yōu)美的聲音唱一唱歌曲的旋律,請你耳朵認真聆聽鋼琴,嘴里含上一大口草原上的新鮮空氣,用最大的力量說悄悄話的感覺演唱,讓你們的聲音像草原上的.清風一樣柔美。(提出聲音的要求,唱出美的感覺,重點解決八度大跳、切分音、長音的時值)
3.學唱歌詞。
、匐S琴唱詞。
、诮鉀Q一字多音的幾處地方。
、鄣谝环志鋬蓚小節(jié)的情緒處理。
、軆蓚長音的地方力度處理。
、萃暾莩赘枨那榫w。
四)、不同音樂風格參與表現(xiàn)
1.聆聽稍快速度的《達古拉》,師隨樂展示筷子舞。
師導言:我們一起演唱了優(yōu)美的蒙古族民歌《達古拉》,蒙古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下面老師為大家?guī)硪欢蚊晒盘赜械目曜游,看看這段筷子舞蹈又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同樣是《達古拉》這首歌曲,聽聽它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音樂的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改變,給歌曲情緒意境帶來的變化)
2.小結(jié)速度與力度給歌曲的情緒帶來的變化。(歌曲速度變快、力度變強使歌曲情緒由抒情優(yōu)美變成了歡快活潑,一下仿佛就將我們帶到了草原上熱鬧的那達慕集會。)
3.學生用簡單的筷子舞節(jié)奏參與歌曲表現(xiàn),強調(diào)舞蹈的韻律
(多媒體出示節(jié)奏:4/4 X - X -)
師導言: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蒙古的筷子敲擊節(jié)奏帶給我們的熱情。請你拿好你的筷子,隨老師用跳筷子舞的感覺一起敲敲節(jié)奏。(說明:蒙古的筷子舞蹈是通過敲擊身體的各個部位發(fā)出聲音,請你們敲擊自己喜歡的部位隨著音樂敲起來)
4.完整表現(xiàn)歌曲。(第一遍:用優(yōu)美的獻哈達的動作參與演唱慢速的《達古拉》;第二遍:用筷子、雙響筒伴奏演唱歡快熱鬧的《達古拉》;第三遍:回歸原速演唱)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學唱,了解京劇藝術(shù)的基本知識:角色、行當、西皮與二黃唱腔、主要伴奏樂器。以及一些代表人物(梅蘭芳)。
3、欣賞并熟悉幾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劇唱段,能夠感受京劇藝術(shù)作為國粹的獨特魅力。
4、通過學唱《甘灑熱血寫春秋》,使演唱有一定的京劇韻味。
教學內(nèi)容:
l、音樂知識:中國京劇的歷史、行當、唱腔等代表人物。
2、欣賞《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選自京劇《貴妃醉酒》選段)《迎來春色滿人間》(選自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
3、學唱現(xiàn)代京劇《甘灑熱血寫春秋》(選自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及模仿動作表演。
4、節(jié)奏訓練:打擊樂“鑼鼓經(jīng)”練習。
教學方法:
以看、聽、學、唱、做、感受相結(jié)合的師生共同活動的教學方法。
教材分析:
京劇是流行于全國各地的戲曲劇種之一,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繼承了昆劇、皮黃、梆子諸聲腔的精華,并加以集中而成。
京劇的行當為生、旦、凈、丑。
京劇的唱腔主要分西皮、二黃兩大類。
目前已成為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shù)等及人物扮演等多種因素的綜合藝術(shù)形式。
作品分析:(1)《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是選自中國京劇《貴妃醉酒》選段。(劇情略。教材207頁)(2)《智取威虎山》劇情:1946年冬件,我檔人妊民解放軍在東北皋戰(zhàn)場取夯得輝郭煌村勝利,委某毀部擯團貼參謀長少冊劍寬波率一支追剿隊單進跋入深山,以便粘消斜滅莢逃珍進威北虎酗山的座山雕卯土匪廈武諱裝健。少砒劍波旨派偵察排長楊逢子榮改甄扮責土匪,歇打入威虎山弟。楊子榮魔憑借勉豐秤富御的戰(zhàn)斗接經(jīng)烹驗,多胖次戰(zhàn)勝洋兇淘惡毆狡臘猾的座飲山雕禹的盤問棍與鎮(zhèn)試俗探,取牟得了座笑山脈雕擲等寨人的信任聞,被柴封腋為八威誹虎庫山老九姚。絮他利戴用“師九茍爺?shù)唷北O(jiān)的違身份知,以性“練糕兵瀕”頌為慮名,送出情報。當舞追押剿隊避得到阮情妙報整個裝待沃發(fā)時,被壁我方硬逮諒捕的土匪欒在平在被押送濘途錫中逃到威虎囊山,給蝎楊子榮造擴成了寬嚴惶重威脅。但楊子嘿榮臨筒危塵不幻懼,雨機試智沉塹著,抓住欒平車的弱點輪主動進攻估,最逗后務親手尤處顏死汝欒鞋平鋤。眠借為與座慣山雕祝壽耀之機林,楊子榮辛將全部匪掣徒集中述在威虎寺廳柬用灌酒顱灌飲醉磅,緝追一剿隊蒙和片民童兵及時屆趕栓到,紙與楊子紅榮忍里遂應喧外合滯,徹底消畜滅炳了決這歡股頑匪。[西皮的曲調(diào)以七聲音階跳進旋法為主,每一句起拍都在弱拍,落拍多在強拍,拍點色彩明朗,多用于敘述描寫。二黃的曲調(diào)以五聲音階段進旋法為主,每句的起、收拍均在強拍,委婉流暢,多用于敘事和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提示課題:(用看、聽、初步接觸京劇音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請看錄像《唱臉譜》教師出示《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簡說《貴妃醉酒》劇情)
二、導入新課(用問、答、講、看,了解京劇音樂,過渡作品欣賞)
1、提問:這段音樂是是《貴妃醉酒》中的什么唱段?是誰演唱的'?(師生共同活動、了解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梅蘭芳)2、教師簡單介紹京劇的歷史、行當,唱腔等。使用不同臉譜:介紹著名京劇藝術(shù)家及傳統(tǒng)劇目。三、l、聆聽《海島冰輪初轉(zhuǎn)騰》全曲的音樂,分析唱腔與旋律特點。全面了解作品(用聽、唱、感受及實踐。培養(yǎng)音樂感受與表現(xiàn)能力,滲透思想教育)
2、介紹討淪“旦角”的成套唱腔特點及梅派的風格。
3、模唱(讓學生自己選一句表演),學學“貴妃”。
4、欣賞《迎來春色滿人間》和《甘灑熱血寫春秋》。師生談感受①西皮快板與二黃慢板的區(qū)別。②傳統(tǒng)劇目與現(xiàn)代京劇在原有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
5、教師小結(jié):二黃導板高亢有力,慢板的特點委婉流暢,多用于敘事和表達人物內(nèi)心感情。西皮唱腔拍點鮮明,色彩明朗,多為敘述描寫性唱段,。
從這兩段的唱段中看到我國優(yōu)秀戲曲文化的悠久傳統(tǒng),而且為此而感到自豪,我們要繼承和發(fā)揚祖國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更加熱愛我的祖國及祖國的優(yōu)秀文化。
四、練習學唱與體驗京劇韻。
1、節(jié)奏練習串子(樂譜略)樂器:鼓、小鑼、鈸、大鑼教師鋼琴伴奏四位同學表演全體同學讀鑼鼓經(jīng)
2、集體學唱《甘灑熱血寫春秋》西皮快二六,請學生介紹《智取威虎山》劇情及楊子榮唱段。
教師介紹發(fā)聲方法,注意唱腔、韻的學唱聽錄音模唱看錄像學唱學生自演自唱由教師鋼琴伴奏,學生集體表演《甘灑熱血寫春秋》。
五、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在第二教時時交流。熟唱《甘灑熱血寫春秋》。
談談對京劇音樂的感受(唱腔,行當,行頭,臉譜,鑼鼓經(jīng),流派等選一個)屏幕顯示教學要點:京劇音樂
1、20xx多年四大徽班、四大名旦、四大老旦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唱腔:西皮二黃板式:快板、慢板二六散板等
2、表演手段:唱做念打場面:(伴奏)文武場打擊樂鑼鼓經(jīng)祖國戲曲優(yōu)秀文化熱愛、繼承、發(fā)揚。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聆聽《憶秦娥·萎山關(guān)》、《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我和我的祖國》及《祝酒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認識歌曲所反映的時代特點及社會內(nèi)容,進而了解當代創(chuàng)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二、在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基礎上,認識歌曲的體載及風格,掌握藝術(shù)歌曲及群眾歌曲的基礎知識。
三、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專業(yè)創(chuàng)作歌曲的繁榮景象。
教學內(nèi)容:
一、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二、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shù)歌曲
三、欣賞《憶秦娥·婁山關(guān)》
四、欣賞《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
五、對比欣賞《祝酒歌》與《飲酒歌》
教材分析:
一、《我和我的祖國》歌曲創(chuàng)作于1986年,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表現(xiàn)了人民對祖國滿懷深情的高尚愛國主義情操。歌曲為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圓舞曲節(jié)奏貫穿全曲,曲調(diào)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
二、毛澤東詞《憶秦娥·婁山關(guān)》作于1935年2月,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轉(zhuǎn)回貴州改打黔軍,搶占婁山關(guān),殲故兩個師,取得長征途中第一個大勝利。
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guān),在貴洲省遵義市北的婁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婁山,橫亙于遵義桐梓間,是烏江與長江的分水嶺!皯浨囟稹痹~牌在結(jié)構(gòu)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chuàng)作。
三、《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diào),曲調(diào)優(yōu)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xiāng)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qū)好的思想內(nèi)容,表達了解放區(qū)軍民對家鄉(xiāng)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贊頌。
四、《祝酒歌》作于1977年。歌曲表現(xiàn)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群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情景。歌曲為帶再現(xiàn)的復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1980年被評為優(yōu)秀群眾歌曲。
五、相關(guān)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shù)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chǎn)生的。從歌曲本身說,并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說群眾歌曲多為分節(jié)歌曲,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shù)歌曲則詞曲緊密,細致地結(jié)合在一起。
教學重點:
欣賞《憶秦娥·婁山關(guān)》和《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
教學難點:
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學生在抒情流暢的圓舞曲節(jié)奏風格的音樂聲中進教室。
師:請問同學們是否聽過老師播放的這首歌曲?
生:……
2、老師歌唱《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新中國伴隨著歌聲成長,歌聲鼓舞我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點題第十七單元。
二、欣賞《我和我的祖國》
1、剛才你們聽得《我和我的祖國》感受到什么樣的音樂情緒呢?
2、生:……
3、師:由調(diào)流暢,激越、抒情、歌詞真摯,親切感人,圓舞曲節(jié)奏貫穿全曲,歌曲創(chuàng)作于1986年為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
4、介紹曲作者——秦詠誠:生于1933年,江蘇菱榆人,1948年參加革命文藝工作并開始學習作曲。1952年入東北魯迅文藝學院音樂系學習,1954年畢業(yè)后留校任都,沈陽音樂學院院長等職。作有《我為祖國獻石油》等歌曲和聲樂協(xié)奏曲,交響詩等作品。
5、欣賞樂曲(帶問題:歌曲表達什么情感?)
6、生……
7、師總:歌曲表達了中華兒女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人們對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也是人們發(fā)自心靈深處的愛國情感的升華。第一樂段以敘述性的音樂語言展開樂思,運用比喻的手法訴說我和祖國的親密關(guān)系。第二樂段曲調(diào)轉(zhuǎn)入高音區(qū)激情迸發(fā),情緒逐步高漲,最后結(jié)束在高潮上。這首歌屬于聲樂藝術(shù)中的群眾歌曲。
三、音樂知識:群眾歌曲和藝術(shù)歌曲
師: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群眾歌曲和藝術(shù)歌曲。
群眾歌曲的歌詞通俗易懂,其內(nèi)容大多與政治、社會活動有關(guān),它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理想愿望,表達人民群眾集體的思想感情。它的曲調(diào)以雄壯豪邁者居多。音域不寬,結(jié)構(gòu)整齊,節(jié)奏鮮明,易于上口,適于群眾集體齊唱。如《歌唱祖國》《我們走在大路上》等,我國群眾歌曲的歷史,可追溯到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在抗日抗爭、解放戰(zhàn)爭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群眾歌曲都起了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
藝術(shù)歌曲源自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其特點是歌詞通常采用詩歌,著重個人感情的抒發(fā)和內(nèi)心體驗的揭示,曲調(diào)與歌詞緊密配合,表現(xiàn)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較復雜,深刻體現(xiàn)整首歌詞和各句歌詞的內(nèi)容,感情細膩,優(yōu)美感人,抒情性較強,伴奏不只是做和聲的襯托,而常在渲染意境和刻畫形象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拔逅摹币詠恚覈髑乙矂(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shù)歌曲,如《玫瑰三愿》、《我愛你、中國》等。
群眾歌曲和藝術(shù)歌曲都是在不同的國家,在一種特定的條件下產(chǎn)生的,有時,很難嚴格地將它們區(qū)別開來,從歌曲本身來說,并無截然不同的明確界限。一般來說群眾歌曲多為分節(jié)歌曲,群眾歌曲的音樂通常是概括表達歌詞的思想,而藝術(shù)歌曲則詞曲緊密、細致地結(jié)合在一起。
四、重點欣賞的歌曲
今天我們欣賞的幾首歌曲分別創(chuàng)作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時期,因此,其風格不盡相同,并在類別上又可分為藝術(shù)歌曲與群眾歌曲,有的特征較為明顯,大家有共識即可,有的特征不明顯,大家可以討論研究,不一定下結(jié)論,不要糾纏在某一歌曲屬哪一類。重要的是探究過程。
(一)欣賞《憶秦娥·婁山關(guān)》
1、介紹作詞創(chuàng)作背景:1935年1月紅軍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后,毛澤東指揮紅軍轉(zhuǎn)回貴洲攻打黔軍,這次戰(zhàn)斗,打了兩天:2月25日黃昏,微雨陣陣,乍陰乍晴,直到26日拂曉,經(jīng)過反復多次肉搏,擊潰王家烈部四個團,再克婁山關(guān),大霧彌漫,山黑月小,毛澤東的《婁山關(guān)》詞,即作于此時。當時,婁山關(guān)戰(zhàn)斗是勝利了,但長征的戰(zhàn)略任務受到挫折,毛澤東的心情不免有幾分沉重。憶秦娥為詞牌名。婁山關(guān)在遵義市北,是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
2、出示地形圖等
3、學生朗誦《憶秦娥·婁山關(guān)》詞: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倉山如海,殘陽如血。
(提問學生詞寫的什么內(nèi)容?)
生:……
師總:“憶秦娥”詞牌在結(jié)構(gòu)上曲上片和下片組成,上片是大軍過婁山關(guān)的情景,有聲有色。風吹聲、雁叫聲、馬蹄聲、嗽叭聲、長空、濃霜、殘月,下片是描寫大軍向婁山關(guān)進軍的情景。
4、介紹曲作家——陸祖龍
生地1928年,江蘇常熟人。1946年在清華大學學習并參加校管弦樂隊吹單簧管,同時學鋼琴及作曲。1949年參加解放軍南下工作團。50年代任中國人民志愿軍文工團指揮兼創(chuàng)作組長,總政歌舞團指揮等職。曾參加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音樂創(chuàng)作。主要作品有合唱《祖國永遠是春天》、重唱《三個戰(zhàn)友》等。
5、師:憶秦娥詞牌在結(jié)構(gòu)上由上片和下片組成,曲作者在音樂上也隨之而布局在旋律上曲作者吸取了我國民族音樂中戲曲與曲藝音樂的素材以及進行曲的要素進行創(chuàng)作。歌曲的前奏是全曲的'概括,長短、強弱錯落有致的音調(diào)三連音的號角聲與連續(xù)附點馬蹄聲陣陣響起,一下子把我們的聽覺視野引入緊張的戰(zhàn)斗場景之中。
6、欣賞樂曲(帶問題欣賞上、下片音樂如何表現(xiàn)?)
7、生……
8、師總:上片把戰(zhàn)地緊張肅穆的氣氛,紅軍戰(zhàn)士慷慨赴敵的英雄氣概和堅毅沉著的革命斗志都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下片“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紅軍戰(zhàn)士踏著前進的步代,表現(xiàn)出頑強的意志和人民必勝的信心,接著重復歌唱“雄關(guān)漫道……真是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多么豪放勁健,把音樂推向高潮。在號角聲的過門后,疊唱“從頭越”昂首遙望,無邊青山,像大海的波濤一般,一輪落日,垂掛西天,發(fā)出鮮紅的血般光芒。音樂在重復“蒼山如!睍r出現(xiàn)了全曲的音、高八度的主音do,然后音域音量逐步淡出,令人回味無窮,其氣象闊大而雄渾,神韻雋永而悠遠。這正是視險如夷、無堅不摧的紅軍戰(zhàn)士的抒情,偉大詞人的革命精神和博大胸懷的形象顯現(xiàn)。
(二)欣賞《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
1、介紹作品:是電影《紅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故事片《紅日》是描寫解放戰(zhàn)爭——山東孟良崮戰(zhàn)役大捷的故事。這首歌曲是由在戰(zhàn)爭的硝煙中,為解放軍送糧食的農(nóng)村女青年唱出的。
2、介紹詞曲作者——呂其明,安徽無為人。八歲入新四軍文工團。1949年到上海電影制片廠從事音樂制作,后任上海電影樂團團長。1959年入上海音樂學院進修作曲和指揮。先后為《白求恩大夫》、《廬山戀》等近40部電影作曲,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等歌曲廣為流行。還創(chuàng)作管弦樂序曲、交響敘事詩等。
3、欣賞樂曲(帶問題、曲調(diào)表達什么感情?)
4、生:………
5、師總:它吸取了山東民歌的音調(diào),曲調(diào)優(yōu)美、委婉,歌詞樸實無華、通俗生動、真摯深情,唱出了家鄉(xiāng)好,解放軍好和解放區(qū)的思想內(nèi)容,表達了解放區(qū)軍民對家鄉(xiāng)自然風光和魚水深情的由衷贊頌。歌曲為一段體,加上襯字拖腔的運用,更顯得民歌特色風味十足!鞍ィl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得兒喲依兒喲”恰到好處,親切自然,給人回味無窮。這是一首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它喚起了人們對家鄉(xiāng)無限的眷戀之情。
6、同學們學唱《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
7、請一些同學們站起來演唱。
五、拓展與探究
聆聽《祝酒歌》與歌劇《茶花女》中的《飲酒歌》,加以比較,研究歌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祝酒歌》作于1977年,作者施光南,生于四川重慶,祖籍為浙江金華,1951年入北京一0一中學讀書,開始學習作曲,1957年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59年入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1978年調(diào)中央樂團創(chuàng)作組,1985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1990年病逝于北京。他的代表作有《打起手來唱起歌》等歌曲,小提琴獨奏曲、歌劇、芭蕾舞音樂,還有京劇等。
(二)、欣賞《祝酒歌》
(三)、歌劇《茶花女》根據(jù)意大利作家小仲馬的同名悲劇小說改編,由威爾弟作于1583年。同年首演于維也納!讹嬀聘琛愤x自《茶花女》第一幕
(四)、欣賞《飲酒歌》
(提問學生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
師總:兩者相同點:同是“酒文化”,
不同點:內(nèi)容、形式、風格截然不同。
《祝酒歌》歌曲內(nèi)容表現(xiàn)了粉碎“”,舉國上下、億萬群眾歡慶十月勝利,沉浸在喜悅之中的情景。《祝酒歌》是歌曲形式,帶再現(xiàn)的復二部曲式結(jié)構(gòu)。風格是音調(diào)糅合了多種民歌風格的素材,即有新疆、西藏民歌調(diào),又有江南民歌的風味,即有抒情歌曲、舞蹈音樂的風格,又有進行曲的特點。音調(diào)活躍、跳蕩,很好地表達了歡欣、喜悅的情緒。
歌劇《飲酒歌》內(nèi)容表現(xiàn)主人公阿爾弗萊德借酒抒發(fā)他對真誠愛情的渴望和贊美,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微噢萊塔的詠嘆調(diào),則表現(xiàn)女主人公復雜微妙的心理矛盾!讹嬀聘琛肥歉鑴⌒问(歌劇是綜合音樂、詩歌、舞蹈等藝術(shù),而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通常由詠嘆調(diào)、宣敘調(diào)、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是單二部曲式為基礎的分節(jié)歌。這是的歌劇合唱代表作。風格是輕快的舞蹈節(jié)奏,明朗的大調(diào)色彩和貫穿全曲的大六度跳進動機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六、課后作業(yè)
列舉你所知道以“歌頌祖國”為主題的歌曲,并說明這首歌曲的體載(“藝術(shù)歌曲”、“群眾歌曲”、“頌歌”、“進行曲”“抒情歌曲”或其他)。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8
一、學習目標:
(一)聆聽《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理解其所反映的社會現(xiàn)實內(nèi)容,并在此基礎上認識、了解蕭友梅與黃自的生平及主要貢獻。
。ǘ┰谡J識、了解清唱劇《長恨歌》的基礎上,初步掌握有關(guān)清唱劇的基礎知識。
。ㄈ┏醪搅私庠凇拔逅摹毙挛幕\動的影響下,我國專業(yè)音樂事業(yè)興起的情況。
二、重點、難點:
重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的發(fā)掘,音樂旋律、情緒、聲部層次等方面的特點。
難點:指導讀譜,聆聽音樂,作品的藝術(shù)性體現(xiàn)及黃自在中國音樂史的地位及影響。
三、教學內(nèi)容安排:
。ㄒ唬┍竟(jié)以聆聽、鑒賞《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虛無縹渺間》《花非花》為拓展曲目。
(二)以賞析《漁陽鼙鼓動地來》為重點,向?qū)W生介紹本課的重要知識點“清唱劇”。
四、教學資源建議:
。ㄒ唬┏浞掷谜n本教材、教參、課件資料,教師組織好要精講、聆聽、觀賞的教學資料。
。ǘ┎贾脤W生查閱有關(guān)黃自、蕭友梅的資料,查閱其主要作品的資料及貢獻。
(三)學生注意聽賞mp3資料《問》及《漁陽鼙鼓動地來》,體會作品的基本情緒,并閱讀課本相應介紹。
五、教學方法與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ㄒ唬┙虒W方法:(針對教師)
1、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從作品內(nèi)容、音樂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2、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充分利用對比法、歸納法與前一課作品進行比照。
3、指導學生去梳理近代音樂發(fā)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和思想性。
(二)學生學習指導策略建議
1、努力通過賞析,去歸納、梳理近代音樂發(fā)展脈絡,體會作品的藝術(shù)價值和思想性。
2、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充分利用課本資源、音像資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礎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問題。
3、努力用演唱、讀譜、分析作品深刻體會作品的音樂表現(xiàn)。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欣賞幾首具有代表性的歐洲民間音樂,引導學生感受,體驗歐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
2.初步知道歐洲民間音樂的概況,了解風笛.排蕭的音樂特點.
教學重點:了解歐洲民間音樂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從不同的聲音中分辨出風笛與排蕭的不同之處,并說出主奏樂器.
教學方法:講授法,體驗法,談話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李斯特曾說過:“人民的特性不僅蘊藏在有考古價值的文物和古代傳說中,并且在當代口頭流傳的生動活潑的民間創(chuàng)作中!苯裉熳屛覀兇蠹掖┰娇臻g一起走入歐洲的民間音樂。
二.過程
教師課件展示本節(jié)課將從歐洲音樂的`聲樂及樂器兩方面來介紹。
聲樂
。ㄒ唬┟缆暢
1.學生思考你所了解的聲樂唱法有哪些?(美聲,民族,流行等)
2.課件展示教師介紹有關(guān)美聲的知識
3.學生演唱你所了解的美聲作品
4.聆聽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羅蒂的《女人善變》
。ǘW亞唱法
1.聽《鳥兒在歌唱》學生體驗此唱法與美聲唱法的不同。
2.教師介紹歐亞唱法的特點。
器樂
。ㄒ唬╋L笛
1.學生聆聽風笛曲《漫步神秘園》,同時看書89頁,了解風笛特點。
2.學生簡述你對風笛的一些了解,教師補充。
3.介紹著名的具有愛爾蘭音樂風格作曲家詹姆斯.霍納,聆聽他的幾部經(jīng)典愛爾蘭風格的影視音樂。
。ǘ┡藕
1.學生聆聽排簫曲《森林的多伊那和婦女的舞蹈》,同時見書89頁,了解排簫的樂器特點。
2.聆聽電影音樂《殺死比爾》中的排簫曲《孤獨的牧羊人》,再次體驗排簫的音樂特點。
三.總結(jié)
1.學生總結(jié)這節(jié)課令你印象深刻的音樂知識
2.學生小結(jié)歐洲音樂特點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的聲音邊演唱歌曲邊表演動作,感受并表現(xiàn)以四分音符為一拍的均勻節(jié)奏。
2、借助對秋天果實的認知經(jīng)驗,嘗試用工整替換的方式創(chuàng)編歌詞。發(fā)展小班幼兒初步創(chuàng)造能力。
3、樂意參與集體摘果子和演唱活動,體驗秋天水果豐收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已學會手提籃子做摘果子動作。
2、座位排成半圓。
3、畫有蘋果樹的圖片1張,梨子、香蕉、櫻桃等水果(或當?shù)赜變撼R姷?水果)卡片各1張(大小以幼兒能看清楚為宜)。
4、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復習律動“拍手點頭”。
·幼兒聽音樂完整做拍手、點頭的動作,教師提醒幼兒合拍地做動作。·教師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其他身體動作(如拍膝蓋、拍肩、拍腿等),并引導幼兒將兩個動作組合起來做,如拍拍小手踏踏腳、拍拍小手拍拍肩等。
2、引導幼兒欣賞教師演唱歌曲《蘋果》,理解歌詞內(nèi)容。
·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上的蘋果樹,激發(fā)幼兒傾聽教師演唱的欲望。
教師:這是什么樹?蘋果樹上有多少蘋果?(引導幼兒說出樹上有許多紅蘋果)蘋果成熟了怎么辦呢?怎么摘蘋果呢?請大家聽聽歌里是怎么唱的。·讓幼兒聽教師演唱歌曲,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內(nèi)容。
·教師組織幼兒圍繞歌詞內(nèi)容做簡短談話,逐步引導幼兒用歌詞來回答,幫助幼兒理解歌詞的內(nèi)容。
教師:樹上有許多紅蘋果,怎么摘下來?(引導幼兒說出一個一個摘下來)誰喜歡吃蘋果?多吃蘋果怎么樣?
·教師再次用慢速范唱歌曲,并用身體動作的晃動夸張地表現(xiàn)均勻節(jié)奏,鼓勵幼兒跟隨教師有節(jié)奏地做相應動作,幫助幼兒感受均勻節(jié)奏的特點!ぷ層變涸谡拥那榫爸兄鹁鋭(chuàng)編、練習表演動作,并學習演唱。
教師:蘋果樹在哪里?一個一個摘下來怎么做?誰喜歡吃蘋果,可以怎么做?“多吃蘋果身體好”怎么做?
·教師帶領幼兒用慢速邊唱歌邊做歌表演動作。
·幼兒跟隨琴聲完整地邊唱歌邊做歌表演動作。
3、教師引導幼兒用工整替換的方法進行歌詞創(chuàng)編活動。
·教師調(diào)動幼兒對水果的認知經(jīng)驗創(chuàng)編歌詞。
教師:你還吃過什么水果?是什么顏色的?(教師將幼兒說出的水果卡片粘貼在黑板上并進行替換演唱)。
·教師帶領幼兒根據(jù)創(chuàng)編的歌詞內(nèi)容進行演唱。
4、讓幼兒表演歌曲。
·幼兒左手手腕放在腰間,假裝手提籃子到果園,邊唱歌邊表演動作,教師提示幼兒按節(jié)奏做動作。
5、讓幼兒自由舞蹈,體驗水果豐收給自己帶來的喜悅。
·讓幼兒裝有“蘋果”的“籃子”放下,到“果園”找空地站好。
·放一段歡快的舞蹈曲音樂,讓幼兒自由舞蹈。教師用眼神、表情、體態(tài)動作鼓勵幼兒參與到自由舞蹈中。
活動反思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1
教具:投影片,音樂vcd、錄象資料、錄音帶、鋼琴
1.通過三組作品的賞析,使學生了解拉美音樂的地域特色和風格特點。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在“寓教與樂”的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感受、理解、體驗拉美音樂的能力。
3.通過賞析加深學生對拉美音樂文化是三種音樂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的理解。
重點難點:掌握拉美音樂的風格特點及節(jié)奏特點。
課前播放拉美歌手瑞奇·馬丁演唱的《生命之杯》
從學生熟悉的音樂入手,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拉美音樂的情景中初步理性化的體驗拉美音樂的風格特點。
(一)設問與回答的方式導入
1.歌曲有什么特點?
2.具有何種音樂的風格?
歸納:
1.節(jié)奏強烈、熱情奔放,富有感染力。
2.具有拉美音樂的風格。
出示課題:拉美音樂賞析
。ǘ├酪魳返奶攸c及形成原因
設問
1.拉丁美洲的地理區(qū)域、原居住人群。
2.本土音樂的主要形式。
3.混合性音樂文化形成的原因讓學生借助史地知識,了解拉美音樂的特點及形成背景。
歸納:
1.指的是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qū),原居住人群為印地安人
2.拉美音樂具有印地安、歐洲、非洲音樂文化相混合的特點。
歌舞音樂是拉美民族民間音樂的主要形式
3.歐洲入侵和黑人的販賣帶來了各自音樂文化的融合。
(大小調(diào)七聲音階和切分音的連續(xù)使用等)
三)器樂曲《飛馳的鷹》賞析
1.聆聽樂曲主題,選擇音樂形象。
大江的涌潮
森林的早晨
飛馳的雄鷹
尊重學生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2.出示樂曲標題,簡介樂曲背景。
有助于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3.演唱主題
在演唱中感受音樂的形象和情緒。
4.主題討論分析
音樂通過哪些手段塑造雄鷹的形象?
使學生在分析主題旋律中了解音樂語言怎樣為塑造音樂形象服務
5.歸納
平穩(wěn)的節(jié)奏、弱起及三拍的.連音
6.欣賞全曲并思考討論
、艠菲饕羯把葑嗉记捎泻翁攸c?
⑵樂曲速度如何變化,對表情達意有何作用?
通過討論構(gòu)建主動學習的
氛圍,在分析音樂的過程
了解音樂在表現(xiàn)形象與
情感中的作用。
7.歸納
豎笛的音色及演奏技巧給人一種神秘、蒼茫、升騰的感覺。
小調(diào)色彩和速度變化使悼念轉(zhuǎn)為歌頌和熱愛。
(四)歌舞音樂片段賞析
1.探戈
、牛シ盘礁晡枨
請同學們說出節(jié)奏特點,強化審美體驗。
、疲榻B探戈(投影8)
探戈是阿根廷的代表性舞蹈,2/4拍、切分音運用
是一個重要特征。
、枪(jié)奏練習
在實踐活動中感受探戈的節(jié)奏特點
2.倫巴和桑巴
⑴介紹倫巴、桑巴
倫巴為古巴代表性舞蹈,4/4或2/4拍,速度中等。
桑巴為巴西代表性舞蹈,2/4或3/4拍、切分音豐富。
通過對比性區(qū)別兩個舞曲的不同節(jié)奏教學為參加社會音樂生活打下基礎
、疲^看桑巴、倫巴片段,分辨舞蹈類型并歸納各自特點,利用電教手段感受不同舞蹈的特點,使教學更直觀。
、墙Y(jié)論
倫巴:音樂纏綿,舞態(tài)柔美,舞步動作婀娜款。
桑巴:音樂熱烈,舞態(tài)富有動感,舞步搖曳多變
、扔山處熤笓],學生練習打節(jié)奏,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倫巴桑巴的特點,鞏固教學效果。
。ㄎ澹┞晿非段鞑
1.欣賞全曲思考討論
⑴音樂中汲取何種舞蹈節(jié)奏?
⑵歌曲前后兩部分由c小調(diào)轉(zhuǎn)為c大調(diào),有何用意,表現(xiàn)什么?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敢于表現(xiàn),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挖掘他們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思維潛能。
2、過程與方法目標:從簡單的的聽流行音樂,哼唱流行歌曲到學會多角度客觀地評價和鑒賞流行音樂。
3、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R&B曲風的特點。
教學重點:
欣賞和哼唱節(jié)奏布魯斯的歌曲,體驗這種曲風的魅力。
教學難點:
能識別出R&B曲風的作品。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第十三單元《經(jīng)典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不僅是藝術(shù),也是娛樂,精神寄托,更是反映百姓生活的寫實記錄,甚至是大眾思想,意識型態(tài)的指標。它的平民化和世俗性吸引著廣大青年積極參與,F(xiàn)根據(jù)當今流行音樂的發(fā)展情況分析,節(jié)奏布魯斯是眾多流行音樂形式中最具有代表性,時尚且易懂的,備受當今樂壇的青睞,因此詳細講解它有一定的意義。
學情分析:
高中生是個接近成人的年齡而又面對巨大學習壓力的社會群體。他們渴望獨立,追求個性化的精神寄托,因而對流行音樂充滿了熱情。教法:、教唱、引導、對比、分析。學法:欣賞、體驗、哼唱、對比、討論、分析。
創(chuàng)設情境:
1、教師表演唱三種不同唱法的'歌曲片段(民族、美聲、流行)。
2、學生分辨作答出每種唱法(其中流行唱法是學生最感興趣的)。
3、引入——走進R&B。
新課教學:
1、通過搶答環(huán)節(jié)和興趣演唱,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程的熱情。
2、介紹流行音樂四大具有代表性時尚且易懂音樂形式(電子音樂、說唱、節(jié)奏布魯斯、搖滾)。
3、播放國外當紅R&B歌手的MV視頻,感受節(jié)奏布魯斯的魅力并由學生初步分析這種曲風的特點。
4、教師通過學生的回答補充說明R&B的特點。
5、播放不同版本的
6、介紹周杰倫。
7、學唱歌曲片斷
8、分組比賽,提高學生們的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
知識拓展:
1、根據(jù)R&B的音樂特點,讓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
2、資源共享,讓學生回去收集自己喜歡的歌曲與大家一起分享。
課堂小結(jié):
音樂是美的,多種類的,多元化的,今天我們學習了流行音樂,了解了R&B曲風的特點,同時也感受到了這種曲風的魅力,接下來還會有更多不同風格的音樂等著我們?nèi)チ私猓バ蕾p,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期待吧!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感受歌曲清新、歡快的情緒,體會校園歌曲自然樸實的風格。
2、通過聆聽、模唱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能夠清晰、準確的演唱歌曲、表現(xiàn)歌曲。
3、感受不同演唱風格對同一首歌曲的演繹,嘗試創(chuàng)編不同的歌曲表現(xiàn)形式,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教材分析:
《清晨》是一首旋律明快流暢的校園歌曲,三段體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了人們在陽光明媚的早晨鍛煉身體的快樂情景。兩個基本樂段的旋律都是在重復的基礎上稍作變化,只是在尾音上變化,但是這種變化會給學生音準把握上帶來一些困難。三個樂段的情緒有對比變化,第一樂段歡快活潑,第二樂段優(yōu)美舒展,描繪美麗的景色,第三樂段重復第一樂段的旋律,歌曲在歡快的氣氛中結(jié)束。
教學重點:
感受和表現(xiàn)歌曲的美。
教學難點:
兩個樂段之間的.對比銜接,容易造成音準和情緒把握不準。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對話激趣
師:同學們,你今天早晨幾點起床?早晨起床后你都做什么?(問題貼近生活經(jīng)驗,學生自由回答)你知道老師早晨干什么了嗎?請仔細聽。(問題引起好奇,聆聽教師范唱)
二、新課教學
1、初步感受。聆聽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內(nèi)容,體會歌曲情緒,整體感受歌曲。
2、復聽歌曲。設問:歌曲可以分成幾部分?引導學生體會樂段之間旋律、情緒的對比,為表現(xiàn)歌曲做準備。
3、聽辨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輕松區(qū)別樂句之間的變化,模唱旋律,突破難點。
4、演唱歌曲。根據(jù)學情及時指導。
5、聆聽另一種風格的演唱,體會不同風格對歌曲的個性表現(xiàn),為創(chuàng)編活動做鋪墊。
6、多媒體課件展示無伴奏合唱音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歌曲更豐富地表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編熱情,學生對歌曲進行演繹。
三、評價激勵
通過自評、互評等形式回顧本課。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4
漢族民間音樂之瑰寶――勞動號子
選用教材:
湖南文藝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音樂《音樂鑒賞》合訂本:第三單元――音樂與民族。
教學內(nèi)容分析:
教材第三單元第二節(jié)的漢族民歌部分以學習中國傳統(tǒng)音樂,感受、體驗中國民族音樂為中心的音樂欣賞課,為了引導學生感受中國漢族民族的音樂風格,選擇從勞動號子體裁入手,通過介紹漢民族的文化背景,共同欣賞《黃河船工號子》《澧水船工號子》,從而感受勞動號子的實用性與藝術(shù)性。
其中《澧水船工號子》歷史悠久、淵遠流長,忠實地記錄著澧水船工們的淚與心酸,展現(xiàn)了勞動人民勇于與大自然拼搏的大無畏的精神,同時,湘西北又是苗族、土家族等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澧水船工有不少人來自于少數(shù)民族,《澧水船工號子》象征著56個民族的大團結(jié),擰成一股繩,奮力拼搏,勇于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它也因此成為我國人民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
《澧水船工號子》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鮮明的民間音樂特點:粗狂、渾厚、鏗鏘有力、聲調(diào)高亢和諧,在狂風大浪中凝聚力量、振奮精神、統(tǒng)一步調(diào),是一種極具實用價值的民間音樂。
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為高中一年級學生,知識面廣、其思維敏捷、情緒體驗強烈,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易理解勞動號子的功能與藝術(shù)特點,我通過音畫結(jié)合、視頻播放等不同教學形式來不斷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而服務。
教學方法選擇:
視唱法、集體表演合唱、探究法等。
教學媒體選擇:
多媒體課件、鋼琴、竹竿。
板書設計: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實踐、體驗,獲得精神上的鼓舞,發(fā)揚團結(jié)協(xié)作、奮勇拼搏的民族精神,更加熱愛祖國的民族民間音樂。
2. 通過對纖夫拉纖節(jié)奏力度的視唱、過灘號子的表演唱等實踐活動,親身體驗船夫與驚濤駭浪搏斗的情景,從中加強對音樂知識掌握及其運用。
3. 通過認真欣賞《黃河船工號子》《船工號子》《澧水船工號子》等音樂感受勞動號子的起源、分類、音樂特點及其作用,有效的促進和發(fā)展學生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1. 重點:通過對《澧水船夫號子》的深入鑒賞,加強學生對號子音樂特點及其作用的認識和掌握。
2. 難點:如何調(diào)動學生接受并去理解號子體裁。我通過動畫相聲、視頻、音畫、實踐表演等形式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對作品的分析。
課堂教學過程結(jié)構(gòu)設計:
一、導入環(huán)節(jié)
1. 播放勞動者勞作的圖片
【設計意圖】:在號子的樂聲中感受勞動的場面圖片,起鋪墊作用。
2. 播放《搬運號子》
【設計意圖】:欣賞在勞動中產(chǎn)生的音樂,從而引出這類音樂就是今天探討的話題。
二、出示課題
漢族民歌音樂之瑰寶――勞動號子
師:簡單介紹民歌的種類。
三、勞動號子的概念
1. 思考:究竟什么是勞動號子?
學生回答
2. 教師出示:什么是勞動號子。
3. 播放視頻《搬運號子》。
【設計意圖】:通過借助動畫視頻,更進一步解釋什么是勞動號子,同時引出勞動號子的分類。
四、勞動號子的分類
1. 師:你除了在剛才視頻中勞動號子,還在哪些勞動環(huán)境中聽到過勞動號子?
2. 出示其分類:
、侔徇\號子;
、诠こ烫栕樱
、坜r(nóng)事號子:欣賞農(nóng)事號子中的船《車水號子》;
【設計意圖】:通過借助動畫視頻,更進一步了解其分類的不同,感受號子的豐富性,并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性。
、茏鞣惶栕;
、荽瑵O號子。(過渡語:因船漁號子所處的水上環(huán)境復雜多變,號子的內(nèi)容形式就更是豐富而多彩,且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接下來就讓我們重點來感受船漁號子)
五、船漁號子類欣賞
1. 欣賞《黃河船工號子》。
2. 播放船工生活勞動環(huán)境圖片。
【設計意圖】:通過借助圖片賞析以情動人,更直觀的深入了解船工生活,為讓學生更好的鑒賞音樂而服務。
3. 播放《船工號子》。
結(jié)合船工的勞動生活分別從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演唱形式中感受音樂的特點。
4. 小結(jié)勞動號子音樂特點。
六、課堂實踐
看圖觀察纖夫的拉纖過程,用“嗨”作為其歌詞進行即興演唱。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欣賞增強情感的體驗,結(jié)合節(jié)奏、力度的運用,感受纖夫的勞動過程;為勞動號子的作用及后面的欣賞和進一步的實踐做鋪墊。
七、號子的作用
1. 提問:勞動號子在勞動過程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
2. 搬鋼琴實驗:
、僬垖W生在沒有號子的情況下搬運鋼琴,并談感受。
、谡垖W生自創(chuàng)勞動號子搬運鋼琴。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有無號子的勞動過程,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出勞動號子的作用,既有趣味性,又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3. 播放視頻中國革命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片段。
【設計意圖】:引用氣勢磅礴又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作品,讓學生在回顧歷史的同時更加認識號子“凝聚力量、振奮精神”的作用。
4. 學生分析小結(jié):號子的作用。
5. 教師出示并總結(jié)其作用。
、賹嵱霉δ
②藝術(shù)功能
【設計意圖】:教師的總結(jié),為引出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有很高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的勞動號子――《澧水船工號子》做鋪墊。
八、《澧水船工號子》賞析
1. 湖南澧水背景資料視頻播放。
2. 整體播放《澧水船工號子》欣賞。
、賻е鴨栴}欣賞:你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船夫在澧水上經(jīng)歷著……
、谔骄恳魳放c勞動變化的聯(lián)系。
【設計意圖】:完整欣賞《澧水船工號子》也正是對勞動號子音樂特點的進一步詮釋,是對其體裁的使用功能與藝術(shù)功能的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總結(jié):
勞動號子的特點及功能。
十、課堂實踐
1. 請大家打開書,79頁,讓我們跟著音樂視唱這首《過灘號子》。
2. 分組練習并表演唱《過灘號子》。
【設計意圖】:實踐二是對整節(jié)課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一個有效的反饋,同時為整個教學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十一、教師小結(jié)
師:漢民族在長期不斷的與大自然抗爭的勞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形式豐富,富有激情的勞動號子,而勞動號子也正是漢民族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的寫照。
【設計意圖】:借助號子的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鼓勵同學們發(fā)揚團結(jié)合作、奮勇前進的精神。
教學流程圖:
個性化教學:
1. 針對樂感較好、又具有帶頭作用的同學可以擔任領唱,完成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
2. 對于有較強音樂基礎的同學,可以進行集體搬運鋼琴號子的音樂創(chuàng)作。
作業(yè)設計及檢測:
1. 觀察生活中的勞動號子,體驗勞動與音樂之間的關(guān)系。
2. 為搬運鋼琴創(chuàng)編一段簡單上口的《勞動號子》。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教師教學用書.
。2]江明. 中國民族音樂欣賞.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古琴、樂曲《流水》《廣陵散》背后的故事,加深對古琴音樂的熱愛。
2.鑒賞《流水》,以分組聽錄音的形式,感受古琴的音色美,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3.欣賞、感受古琴曲《流水》,初步了解古琴的滾、拂等演奏技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欣賞《流水》體會音樂作品所要求的情緒或情感,了解古琴的音色和韻味。
【難點】
感受《流水》各個段落的音樂意境。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出問題:關(guān)于古琴的歷史故事有很多,同學們知道有哪些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
2.教師介紹: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故事。
(精通音律的琴師俞伯牙,在一個和風舒暢,薄霧輕揚的早晨,端坐山林,手撫伏羲琴,彈奏他新作的琴曲。琴聲穿越寂靜的山林,時而淺如墜玉,時而亢似龍吟,時而清冷纏綿,時而澎湃浩蕩,隨著陣陣松風,匯入山泉,漫入嵐岫,潺潺切切。此時路過的樵夫鐘子期,安靜地站在琴聲里,垂目凝神,直聽得物我兩忘,脫口贊曰:“洋洋乎志在流水。”一語深刻地道出了伯牙所彈奏琴曲的內(nèi)涵,從此伯牙視子期為“知音”,彼此間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子期不幸早亡,伯牙斷弦摔琴,“一曲情思隨風去,歸來化做斷弦琴”,終身不再鼓琴。二人默契篤深的友情被傳為千古佳話,世間也多了“知音”這么一個意味深長的詞語。)
3.順勢引入新課,試著感受俞伯牙與子期的知音之情,感受這曲《流水》。
(二)初步感知
1.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古琴:展示圖片古琴和古箏,說出它們是什么樂器?比較它們從外形上有什么主要的不同?
學生回答:它們分別是古琴和古箏。它們的弦不一樣多,古箏明顯多一些。
2.教師總結(jié):“古琴”本名“琴”或“七弦琴”,五千多年的歷史,是古圣先賢、文人雅士最鐘愛的樂器,列于“琴棋書畫”四藝之首。
3.看視頻比較探討古琴的演奏姿勢,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林黛玉撫琴圖片及《甄嬛傳》甄嬛撫琴圖片,拉近古琴與學生的距離。
4.初次欣賞《流水》,提問:古琴的音色有什么特點?(悠長、典雅)
(三)探究學習
1.介紹古琴的常見演奏方法。
(1)空弦發(fā)音,叫作散聲或散音,演奏時左手不按弦,僅以右手撥弦,發(fā)音剛勁渾厚,常用于曲調(diào)中的骨干音;(2)按弦發(fā)音,叫作按聲或按音,演奏時左手按弦,右手撥弦,移動按指可以改變音高,發(fā)音圓潤細膩,富于表情,有如歌聲,又叫作實音;(3)泛音,輕碰琴弦發(fā)音。演奏時左手對準某一徽位輕觸琴弦,右手撥弦,發(fā)出比較清澈、輕盈虛飄的樂音,適于快速華彩性曲調(diào);(4)滾:由高音到低音;(5)拂:由低音到高音;(6)綽:上滑音;(7)注:下滑音。
2.完整聆聽《流水》,為樂曲分段,提問:每段有怎樣的特點(音樂的力度、速度怎樣,古琴音色怎樣、運用了什么演奏技法,描繪了怎樣的情景,哪兩段音樂相似等角度作答)學生分小組討論自學。
教師總結(jié):全曲共九段,分為起、承、轉(zhuǎn)、合四個部分。第二、第三段為“起”部,第四、第五段為“承”部,第六、第七段為“轉(zhuǎn)”部,第八、第九段為“合”部。
第一段為引子,簡單的曲調(diào)引出后面的主題。
第二段為主題,用泛音手法,表現(xiàn)輕盈、亮晶的流水,自山間淙淙歡快而出。
第三段為高八度重復主題,仍基本上使用泛音,表現(xiàn)陽光下水流的晶瑩剔透。
第四、五段使用按音(實音)演奏,是主題音調(diào)的變化發(fā)展,曲調(diào)中增加了十六分音符的`流動,旋律如歌,似山泉匯成江河,穩(wěn)健扎實的一瀉千里。
第六、七兩段即張孔山以流拂手法增加的兩段,第一段中大幅度的滑音和速度變化的對比,似“宛然坐危舟過巫峽,回眩神移驚心動魄,幾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萬壑爭流之際矣”。第八段又出現(xiàn)泛音上下起伏式的級進,如經(jīng)過剛才的起伏,又趨于平靜。
第八、九段再現(xiàn)如歌的旋律,自信、積極又充滿激情,重新出現(xiàn)以滾拂手法演奏的流水形象前后呼應貫穿首尾,似水激越,從容不迫地匯入大河。尾聲又以泛音奏出主題主調(diào)的片段,簡潔輕盈地由動入靜,結(jié)束全曲。
3.再次欣賞:古琴曲——《流水》學生欣賞并結(jié)合所學的與古代音樂、詩詞相關(guān)的知識談感受。
4.教師總結(jié):《流水》以生動的形象,描寫壯麗的山川、抒發(fā)寬廣的胸懷和堅定不移的志向。
(四)拓展延伸
1.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自創(chuàng)舞蹈律動去表現(xiàn)音樂。
2.教師評價總結(jié),以小組為單位,推薦學生表演。
3.聆聽《廣陵散》分組討論:《廣陵散》這首古琴曲是如何表現(xiàn)“聶政刺韓王”故事的?《廣陵散》與《流水》在表現(xiàn)手法及古琴演奏技法上有什么不同?
(五)小結(jié)作業(yè)
1.教師總結(jié)本課的知識以及情感表達:古琴以其獨特的魅力位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我們作為炎黃子孫,應該認識它、了解它,并有義務傳承它、發(fā)揚它。
2.作業(yè):讓我們一起思考,現(xiàn)今的中學生可以通過什么形式共同維護和傳承中華文化?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相關(guān)文章: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03-03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04-12
高中曲藝音樂教學設計05-16
高中音樂《流水》教學設計02-05
高中音樂《鱒魚》教學設計01-03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04-12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實用】06-06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5篇03-03
高中音樂教學設計14篇03-04
關(guān)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