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物體長度的活動,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實際測量,學習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3、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
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
教學難點:
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IC卡、回形針、一分米長的紙卡、米尺。
教學過程:
一、課題引入。
1.能說說你的身高嗎?用到了哪兩個長度單位?(米和厘米)
2.復習米和厘米的相關知識。
3.你還知道其它的長度單位嗎?(匯報)今天先來研究毫米和分米。(板書課題)
二、認識毫米。
誰知道毫米這個長度單位?給大家介紹一下。
1.在格尺上找到1毫米。
2.IC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感知1毫米的長度。
3.說一說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4.通過數格尺上的格子體會1厘米=10毫米,介紹國際單位符號,用字母表示這個關系式。
5.先估測,再測量IC卡的長度和回形針的長度。同桌合作,量出食指的長度。
6.畫線段:2cm 5mm30mm10cm
三、認識分米。
1.線段長10厘米還可以說成1分米,介紹國際單位符號,用字母表示這個關系式。
2.在格尺上找到1分米:數字0-10、1-11、2-12……
3.用手卡住1分米的彩條,比劃一下1分米有多長。
4.四人小組合作,用手中的工具量桌子的高度。
5.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米尺和已經知道的關系式討論探究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四、綜合練習。
1.把四個長度單位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一排,說一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2.根據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填空。
3.修改淘氣的信中用錯的長度單位。
4.比較大小和填單位(機動)。
五、總結全課。
1.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課外延伸:其它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cm=10mm1dm=10cm1m=100cm
1米=10分米 1m=10dm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表象。
2、通過實際測量,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并提高估測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對于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教學難點:
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
課時安排:
1課時
授課類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哪長度單位?(板書:米m 厘米cm)
游戲規(guī)則:現在老師兩手分開,你們覺得差不多1米了,就喊停。停的時候,找學生拿米尺測量一下。
繼續(xù)游戲,你們覺得差不多有1厘米了,喊停!檢驗一下。
談話:我們知道1米比1厘米要長的多,那么,你們還記得他們之間的關系嗎?
(板書:1米=100厘米)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米和厘米無處不在,你能把他們找出來嗎?
。 展現例題)
過渡:看來,大家學習的很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參觀長度王國可是,守衛(wèi)人想考考大家,你能量出數學書的厚度嗎?
提示:你能指一指數學書的.厚度在哪里嗎?
二、新授
1、認識毫米
。1)產生需要,初步認識1mm
追問:在剛才量數學書的厚度時,你有什么發(fā)現?
(大約1厘米,不到1厘米)
介紹:是的,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見這樣不是整厘米的時候,那就需要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課題:毫米)在1厘米中間,每小格的長度是1mm,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書:mm)
那么1mm有多長呢?
。2)多種感官參與,感知1mm
、購闹背呱细惺1mm
要求:請你從尺子上找一找1mm,同桌相互指一指。
明確:1小格就是1mm
、跍y量感受1mm
現在,老師這里有個回形針,我想知道它的厚度,可以這樣測量,明白了嗎?
請你把我課前給你們的物品請出來,量一量他們的厚度,好嗎?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教材22--23頁,分米和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認識國際通用長度單位毫米與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長度。
2、理解毫米與厘米、分米與厘米、分米與米之間的關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估測和實際測量以及熟練使用測量工具測繪的`技能。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體驗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毫米和分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建立。
教學準備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張測驗紙,同桌一套學具材料(紙條、牙簽、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溫故互查
前面我們學習了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下面以2人小組回顧復述以下內容:1米=( )厘米 床長2( ) 鉛筆長15( )
二、設問導學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情境圖)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個有趣的夢,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個什么樣的夢?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甜甜的夢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夢見誰了?
生:齊天大圣孫悟空。
師:齊天大圣在向小朋友們展示他的金箍棒呢!變小小變成1分米長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還能變得更小呢,小小變成5毫米長了,放在了齊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師:我相信很多同學都發(fā)現了數學信息,那么誰能來說一說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師:同學們真善于觀察,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
生:5毫米有多長?
生:1分米有多長?
師: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長,那我們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長就可以了,所以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兩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ㄒ唬、認識毫米
。1)猜測
師:孫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進耳朵里,說明了什么?(毫米很。 師:那1毫米有多長呢?你來猜一猜。(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提高估測能力。
3、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難點:
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會用毫米做單位實際測量。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釘子(1個)、大米(1粒)、黃瓜(1條)、1米長的繩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個頭飾。
學生準備直尺、米尺、卷尺、紙條(3分米長)、橡皮、鉛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來參加體檢,它們高興地看到自己長高了。 課件出示:小獅子自豪的說:“我長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說:“我也長高了!”學生看電腦課件,小獅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學生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請學生用手比劃出1米、1厘米的長度。 可是小豬身高1()、小雞身高10()該怎么填呢?小豬的身高是1米、小雞的身高是10厘米,他們的身高還可以用一個相同的長度單位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
【評析:借助動物量身高的情景,喚醒學生對米、厘米的認識,通過讓學生用手比劃,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從小豬、小雞的身高引出要學習的長度單位——分米、自然貼切!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長。介紹10厘米。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
2、說一說1分米等于幾厘米。畫出一條長是1分米的線段。
組織學生說出長大約是一分米的物體,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紙條,估一體紙條的長度。組織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繩子,讓學生估測大概有多長。組織學生驗證猜想,并在尺子上數一數,1米有多少分米。讓學生直觀感受到1米=10分米。
4、出示電腦課件:小豬高1米,小雞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們的身高用同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出來。學生把小豬的身高轉換成10分米,小雞的身高轉換成1分米。
【評析:通過學生用手比劃,看直尺、數、畫、量物體的長度,加深對分米的認識!
。ǘ┱J識毫米。
1、引入毫米。
。1)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厚多少?讓學生量書的厚度,部分學生表現出困難(不滿1厘米),也有學生已對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認知。
。2)那為了量出這本書厚度,你們頭腦里是否會有一個新的愿望?(要有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其實你們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評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學生意見不一,量一量時又發(fā)現不夠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愿望。
2、組織交流。
。1)觀察尺子,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組織學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2)請你畫出1毫米的線段。說說你對1毫米的感受用手勢來比劃一下。
(3)請你任意選擇尺子上的相鄰兩個數字即1厘米中間數數有幾毫米,為了方便數的時候可以用鉛筆尖指著數。
學生交流從同學生們剛才的交流中你發(fā)現了什么或得出一個什么規(guī)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
【評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畫毫米在交流中歸納新知。學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學習的輕松和快樂。】
3、體驗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呢?組織學生討論。
4、說一說,排一排。
。1)請4名學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頭飾進行角色扮演,介紹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學過的長度單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這么長(用手勢表示)。
。2)介紹完之后,請4個長度單位按順序排一排。請下面的小朋友說說它們之間的進率關系。【評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角色扮演介紹4個長度單位,使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加深學生對4個長度單位的認識和它們的大小關系。
5、利用資源,課外延伸。
量一量1元硬幣的厚是多少毫米。
如果有學生發(fā)現1元硬幣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引導:對于不是整毫米數的物體如果我們想得到更精確的結果,你們是否又會產生一個新的愿望呢?
介紹:其實比毫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確實還有,比如微米、納米,同學們可以課后去查閱工具書,也可以向別人請教或上網尋找更多的知識。
【評析: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指出新的問題,激發(fā)他們探尋課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讓他們知道知識無止境。為學生走出課本,走向自生探索創(chuàng)造了機會。
三、實踐應用
1、看一看。
交流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看出來的,加深鞏固對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
學生在活動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是否選用了合適的長度單位。
3、填一填。
先幫助學生回憶每個長度單位的實際長短,放手讓學生填哪個單位比較合適。再拿出實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評議。
四、課堂總結
圍繞今天的學習內容,你能提出那些問題考考你的同學?還有什么疑惑想提出來?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3.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資源
米尺、直尺、硬幣、橡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動物,有獅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獅子大王宣布要選出最聰明的一個小動物來當它的助手。
小動物們可激動了,個個都想當獅子大王的助手。這不,選拔考試開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獅子大王是這樣選拔的:請你說出這些測量的結果?
一棵大樹高8(),一片樹葉長8(),一個鉛筆盒長2()
前兩道題小動物們都順利過關了,可輪到第3題,意見大了。小兔說:“這個鉛筆盒長2厘米。”小狗說:“這個鉛筆盒長2米!毙『镎f:“這個鉛筆盒長2分米!钡降啄囊粋小動物的答案是正確的呢?小朋友你們能給它們當個裁判嗎?學生討論。
二、引導探索
。ㄒ唬┱J識分米
1.先讓學生說一說,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聽到過“分米”這個詞?
2.教師強調1分米就是10厘米那么長。并且請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3.體會1分米的長度。
教師:請同學們在發(fā)的硬紙條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把它剪下來。告訴學生,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然后用手勢比劃一下,最后再用分米卡驗證一下。
教師:現在小朋友對1分米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了,你們能互相說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4.教學1米=10分米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然后每組的組長匯報結果。
5.多層訓練,加深對分米的認識。
。1)量一量數學課本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分米。
教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哪兒是數學課本的長邊,就去把長邊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3)教師:請小朋友們估計以下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ǘ┱J識毫米
1.讓學生嘗試量書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測量結果。引導學生認識到:當測量結果不滿1厘米時,我們需要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對1毫米的認識理解。然后組織學生觀察直尺:1厘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并實際量一量,進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的長度。
3.體驗毫米的用處: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組織學生討論。
4.想一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5.引導學生把四個長度單位排排隊,體會大小關系。
6.多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幾毫米?并且說說自己是怎么數的?
。2)選擇自己帶來的任意一樣物體,量量它的厚度或長度是幾毫米。
7.小結:今后,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綜合練習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四個長度單位了,你能靈活運用它們嗎?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哪兩個長度單位?你有收獲嗎?你覺得自己學得怎樣?
總結提煉:是啊,我們已經認識了米、分米、厘米、毫末這四個長度單位。用毫米作單位可以量更小的物體和更短的長度,并且能量得更準確,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長的物體的長度時,可用分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用米作單位。小朋友們要根據不同物體的長度采用不同的長度單位并加以運用。
板書設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2-13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06-08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02-28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02-01
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學設計15篇02-13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評課稿02-01
認識周長教學設計10-17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05-25
《認識分數》教學設計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