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jié)的故事15篇(薦)
重陽節(jié)的故事1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xué)藝,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shù),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xué)成,應(yīng)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zhǔn)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fēng)俗年復(fù)一年地流傳下來。
重陽節(jié)的故事2
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恒景病愈后辭別了妻子和鄉(xiāng)親,決心訪仙學(xué)藝,為民除掉瘟。恒景訪遍名山高土,終于打聽到東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在仙鶴指引下,仙長終于收留了恒景,仙長教他降妖劍術(shù)外,又贈他一把降妖劍。恒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xué)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了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
恒景回到家鄉(xiāng),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吹來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
瘟魔戛然止步,臉色突變,恒景手持降妖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fēng)俗年復(fù)一年地傳下來。
重陽節(jié)的故事3
農(nóng)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因九是陽數(shù)之極,雙九之日便稱“重陽”。又因這一天日數(shù)最大,所以又叫“老人節(jié)”。
現(xiàn)在人們過重陽節(jié),大都是買些禮品回家看望老人,和老人一起吃飯聊天,讓老人盡享天倫之樂也就行了。但在過去,人們過重陽節(jié)可不是這么簡單。到了重陽節(jié)這一天,人們要在門上、窗上、墻上、房上插茱萸,插得越高越好,說是能辟邪。插完茱萸,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還要互贈蒸糕和菊花酒,說是吃了喝了能祛百病。那么,這個風(fēng)俗到底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在東漢的時候,有個叫汝河的地方。這地方人杰地靈,物產(chǎn)豐富,男人長得健壯,女人生得漂亮,而且汝河附近村落的人壽命都特別長,活到一百歲的人算是短命的。
汝河邊上有一個叫魚頭壩的村子,村里有一戶姓恒的人家,祖祖輩輩都是長命人。到了恒景這輩上,恒家已經(jīng)是六世同堂了,恒景是重重重孫子。恒景的老老太爺已經(jīng)208歲了,仍然耳不聾,眼不花,聲音如銅鐘,走路一陣風(fēng)。堪輿家說,魚頭壩風(fēng)水好,整個村子就象一條鯉魚,村口就是魚頭,扎在水里,村后就是魚尾搭在山上,這樣下接陰氣,上接陽氣,陰陽貫通,村里人自然長命。
堪輿家在村里轉(zhuǎn)了一圈就走了,他走后沒幾天,村里就出事了。最先出事的就是恒景家,恒景的老老太爺恒源泉第一個出現(xiàn)了異常反應(yīng)。
恒老爺子是村里年齡最大的人瑞壽星,本來身體倍兒棒,吃嘛兒嘛兒香,可自從堪輿家走了之后,恒老爺子就開始無精打采,臉色日漸蒼白。沒過幾天,恒老爺子腰也彎了,背也駝了,眼也花了,耳也聾了。最后,恒老爺子竟變得骨瘦如柴,躺在榻上成了一具干尸。恒家覺得奇怪,便請來巫醫(yī)診治。可巫醫(yī)從上到下把恒老爺子看了個遍,也沒看出什么病來。最后,巫醫(yī)在恒老爺子榻前開壇作法,向天地鬼神打聽恒老爺子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誰知,巫醫(yī)坐在壇前剛口訣念咒,法壇竟“轟”地一聲炸了。巫醫(yī)嚇了一哆嗦,趕緊起身施禮:“在下醫(yī)術(shù)不精,法力不夠,實在看不了老爺子的病,告辭告辭。”說著,一溜煙就跑了。
連巫醫(yī)都看不了恒老爺子的病,說明那病實在是太怪了。恒老爺子就這么奇怪地死了,恒家人身著重孝把恒老爺子發(fā)喪了。誰知恒老爺子入土沒幾天,恒景的老太爺又得了恒老爺子一樣的病,沒幾天也死了。
不到一個月時間,恒家上下二十幾口都得了怪病相繼死去,最后只剩下了恒景一人。恒景哭得死去活來,一家人好好的,怎么就遭此橫禍呢?鄉(xiāng)親們都來勸,說生死有命,讓恒景想開點?珊憔跋氩婚_,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本來身體好好的,怎么就一下子沒了呢?他一定要找個明白人問問清楚。
這天,恒景來到汝河邊,想擺渡過河去找訪高人。正往渡口走,迎面來了一個手拿拂塵的道人。只見道人手搭涼棚向魚頭壩觀看,看完之后,道人點了點頭,自語道:“哎喲,好大的妖氣呀,看來村中已經(jīng)死了二十幾口子人了!闭f著,又轉(zhuǎn)身看向汝河,閉目掐訣口中叨咕了一會兒,突然睜開眼睛驚道:“唔呀,河中妖氣更重,用不了多久,這一帶的人就要死光了!”恒景一聽,眼睛當(dāng)時就瞪大了,趕緊跑上前去,給道人深施一禮,說:“請問道長,您剛才說的話是什么意思?”道人手捻采須髯,說:“你問這個干什么?”恒景把家里的遭遇一說,道人點點頭:“年輕人,你家的遭遇只是你們村大難的開始,以后家家都會死人,直到村里的人都死光為止!焙憔皢柺窃趺椿厥聝,道人說,他剛才掐算了,這汝河之中有一處是陰間和陽間都管不著的地方,叫做“陰陽界”,這陰陽界本是陰間和陽間的通道,陽死陰生皆通過此處。這里原本無人管轄,是個清幽之所,可是現(xiàn)在,這里卻出現(xiàn)了一個瘟魔,專門吸人陽氣。待人的陽氣被他吸干,那人便會得“干尸瘟”而死。而這個瘟魔的功力也會隨著陽氣的增加而大長,他的道行也會因被吸食人的壽數(shù)而大增。現(xiàn)在,瘟魔已經(jīng)吸了三十多人的陽氣,道行已經(jīng)超過千年,如果瘟魔的道行超過萬年,他就成了瘟魔王,陰陽界就會被他控制,到那時,陰陽兩界就會大亂,陽間的人死了無法轉(zhuǎn)世,陰間的鬼魂無法投胎,天地又會變成一片混沌。恒景著急地問:“那怎么辦呢?誰能治得了他?”道人搖搖頭:“天地六道,瘟魔屬阿修羅道,天道和地獄都離他甚遠,只有人道與他最接近,因此,要想治服于他,必須找一個有仙緣之人,經(jīng)得道高人點化后方可將他鏟除。”
恒景看看道人,說:“您不就是得道高人嗎?快去找有仙緣的人吧!”道人搖搖頭:“貧道道行甚淺,只能算出瘟魔在此,鏟除他還沒有辦法!闭f著,仔細打量一下恒景,突然眼睛一亮:“年輕人,把你的生辰八字報上來,讓貧道算算!焙憔罢f出了自己的生辰八字,道人掐指一算,連說:“善哉,善哉,你五行缺土,可任意穿行陰陽兩界,正是有仙緣之人!焙憔耙恢缸约海骸拔遥怯邢删壷?那您快說,得道高人在哪里?我要為家人報仇,鏟除瘟魔!”道人想了想說:“得道高人距此八百里,住在山之始祖泰山之上,你若真想為家人報仇,救天地陰陽于水火,就馬上去吧,不過此程艱辛,你若半途而廢,這方圓百里的百姓可就遭殃了!焙憔笆箘劈c頭:“我不會半途而廢的,可是我去找得道高人,不是一天兩天能回來的,瘟魔這個時候出來禍害人怎么辦?”道人說:“這個你放心,我在河岸邊壓一道符,瘟魔就無法從陰陽界出來,但貧道法力有限,只能將他鎮(zhèn)住一年,一年之后你若還不回來,他就會出來害人了!焙憔罢f:“我一年之內(nèi)定會回來!”道人給恒景深施一禮:“貧道代陰陽眾生在此謝過。”說著,便拿出一道符,壓在了岸邊的'石頭下。
道人走了,恒景趕緊回家。這幾天,又有幾戶人家死了人,村里已經(jīng)人心惶惶了。恒景把他去找得道高人的想法一說,村里人全都支持,有的牽來馬匹,有的拿來盆纏,讓他趕緊去找高人,為百姓除害。
恒景騎著快馬出發(fā)了。饑餐渴飲,曉行夜宿,這一日來到泰山腳下。恒景在山下跟人打聽,那位得道高人住在哪里,可沒人知道,恒景只好上山去找。恒景在山里轉(zhuǎn)了七天七夜,馬被大蟒吃了,他也險些葬身蟒腹。但恒景沒有退縮,繼續(xù)在山上找。又過了七天七夜,恒景身上的盤纏用完了,干糧也吃光了,四下一看,周圍一戶人家都沒有。恒景有點心恢意冷了,心說我都快把泰山轉(zhuǎn)遍了,哪有什么高人?恒景想下山,又一想不能,那位道人說得道高人就在此山中,自己必須心誠,不能半途而廢。于是,恒景忍著饑餓繼續(xù)往山上走。走著走著,就聽頭上傳來“撲啦啦”一陣響,抬頭一看,一只仙鶴落在了不遠處。恒景高興了,有仙鶴必有仙人,便向仙鶴落著的地方走去。仙鶴時飛時停,漸漸就上了山頂,落在了一片霧氣之中,恒景也爬到了山頂,再看那仙鶴,翅膀一抖就沒影了。恒景仔細一看,山頂霧氣一片,山下群山起伏,哪有人?恒景實在是走不動了,身子一軟就暈了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久,恒景醒了過來。睜眼一看,見一個白眉老者站在他面前。恒景坐起來,問:“老人家,這是哪里?”老者一笑:“你要找哪里?”恒景說:“我要找得道高人。”老者哈哈一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貧道雖身居高處,但卻不敢言高!焙憔奥牪幻靼桌险叩囊馑,但見老者生的仙風(fēng)道骨,說話又高深莫測,便知他定是得道高人。于是,恒景跪倒磕頭,把瘟魔禍害一方之一說了一遍,求老者指點,如何鏟除瘟魔。老者點點頭,說:“你不畏艱險來到此處,貧道就傳你一套降妖伏魔劍法,你學(xué)成之后定要鏟除瘟魔。”恒景一聽,再次磕頭謝恩。
恒景學(xué)了七七四十九天,終于學(xué)成了降妖伏魔劍法。老者掐指算了算,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xué)成,應(yīng)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闭f著,把一把降妖伏魔劍贈給恒景,讓他就用這把劍斬殺瘟魔。然后,老者又拿出兩樣?xùn)|西,一樣是茱萸葉,一樣是菊花酒。老者說,泰山乃眾山鼻祖,茱萸生在山頂之上,乃至陽之物,其陽氣可令妖魔鬼怪退避三舍。菊花生在山腳,乃至陰之物,用酒泡過,陰氣最盛,可令妖魔鬼怪元神凝結(jié)無法動彈。老者把這兩樣?xùn)|西交給恒景之后,說:“要想降服瘟魔,需在明日午時三刻,那時天地間陽氣最盛,你可用降妖伏魔劍將溫魔魂魄打散,令其永世不得輪回!闭f完,老者傳授了茱萸和菊花酒的使用方法,恒景牢記在心。
背上寶劍,拿著茱萸葉和菊花酒,恒景發(fā)愁了:明天就要趕回去,這么遠的路我怎么走。坷险吖恍,拂塵在空中一揚,一只仙鶴“撲啦啦”飛來,落在恒景身前。老者說:“騎上它,閉上眼睛,片刻便可回家!闭f完,老者又一揚拂塵,若大一個道觀不見了,山頂上還是恒景剛來時的模樣。恒景向四周施禮,謝過老者,騎上仙鶴一閉眼,就覺耳邊刮起一陣大風(fēng),只一會兒,風(fēng)便停了。恒景感覺自己的腳已經(jīng)落了地,睜眼一看,原來已經(jīng)站在了汝河邊。
此時,那位道人正手持寶劍被困在一團黑霧之中,見恒景來了,道士大喊:“年輕人,貧道支持不住了,瘟魔出來了!”恒景怒目圓睜,抽出降妖伏魔劍,大喝一聲刺向黑霧,就聽黑霧之中傳來一聲慘叫,“哧”的一聲,化作一縷青煙鉆進了汝河之中。道士喘著氣走到恒景身邊,說:“你來的正好,再晚一步,瘟魔就進村了!焙憔翱匆谎酆铀,說:“不怕,我已從得道高人那里學(xué)來了降魔之術(shù),明日是九月初九,我要在午時三刻鏟除瘟魔!钡廊它c點頭:“好,貧道幫你!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九月初九辰時。恒景和道人把村里人都集中到村后的山頂上,每人分給一片茱萸葉和一盅菊花酒,然后讓人們站成八卦陣,茱萸葉貼在額頭,菊花酒端在胸前。只等瘟魔出現(xiàn),恒景便念動咒語用寶劍將其除掉。
午時三刻就要到了,可瘟魔卻還沒有出來。恒景有些著急了,錯過午時三刻,再殺瘟魔可就難了,怎么辦?道人走到恒景跟前,說:“他不出來,你就把他打出來,待貧道作法,把你送進陰陽界!”說著,道人在恒景后背畫了一道符,口念咒語,猛地在恒景背后打了一掌,恒景“哧”的一聲就飛進了汝河之中。
此時的陰陽界里黑氣一團,瘟魔被恒景刺了一劍,正在閉關(guān)療傷。他已經(jīng)好久沒吸人的陽氣了,又被恒景刺了一劍,功力大傷。瘟魔這個氣呀,他本想在昨天干掉道人,到村里再吸幾個人的陽氣,沒想到恒景半路殺出來,壞了他的好事。今天是九月初九,陽氣最盛,他想過了午時三刻,再出去村里所有人的陽氣都吸干。
瘟魔療好傷,正打坐運氣,恒景就提著降妖伏魔劍殺了進來。瘟魔一見,亮出九陰魔鉤就與恒景打到一處?珊憔笆种械慕笛κ翘侠暇t中所煉,再加上那位老者傳他的劍法,溫魔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只幾個回合,恒景手中的劍氣已將陰陽界中的魔氣掃凈。沒有魔氣護體,瘟魔無法在陰陽界容身,便化作一縷青煙從陰陽界沖了出去。恒景手持寶劍,大喝一聲:“哪里走?!”便飛身追了出去。
瘟魔從汝河里躥出來,正好是午時三刻。抬頭一看,見山頂上站滿了人,便沖向山頂,一股腦把人們的陽氣全吸盡,回頭再與恒景打斗。就在他沖到山腰的時候,恒景從河里跳了上來。見瘟魔已接近村民,恒景立刻念動咒語。就見村民站成的八卦陣射出萬道霞光,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也溢滿山野。瘟魔被霞光一道,茱萸香氣和菊花酒氣一熏,立刻變得身形扭曲,痛苦不堪。趁此機會,恒景使出降妖伏魔劍法,口中默念“臨兵斗者皆陣列在前”,三招五式便將瘟魔斬成碎片。恒景讓村民趕緊把茱萸葉扔到還在蠕動的瘟魔碎片上,然后又用菊花酒澆。隨著一陣慘叫,瘟魔化作一團青氣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瘟魔被鏟除,汝河一帶再沒人得怪病而死。為了紀念除魔的日子,也為了防止別的妖魔再來,汝河一帶的人每到九月初九,就把茱萸搜到高處,然后酒上菊花酒。這個習(xí)慣漸漸傳開,很快就傳遍了華夏大地。于是,九月初九登高避疫、插茱萸、喝菊花酒就成了一種風(fēng)俗。這個風(fēng)俗流傳千年,也就成了節(jié)日。
重陽節(jié)的故事4
求壽說
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漢高祖劉邦的愛妾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戚夫人的.侍女賈佩蘭也被驅(qū)逐出宮,嫁給扶風(fēng)人段儒,閑談時曾提到她在宮廷時,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辟邪延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jié)求壽之俗。
重陽節(jié)的故事5
重陽節(jié)的傳說故事中,媽祖升/天日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相傳媽祖是中國的海上保護神,誕生于宋建隆元年。她扶危濟困,在驚濤駭浪中拯救無數(shù)船只,立志不嫁,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根據(jù)史料記載,宋、元、明、清等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封號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國家祀典。媽祖升/天日也是中國航海的保護神,她在船舶啟航之前都要先祭天妃娘娘,在船舶上還供奉天妃娘娘神位。
重陽節(jié)的故事6
重陽節(jié)是在每年農(nóng)歷的九月初九。雙九重疊,所以也稱“重九”。為什么稱為“重陽”呢?古時候,以二、四、六、八、十為陰數(shù),以一、三、五、七、九為陽數(shù),九為陽數(shù)中最大。古籍(易經(jīng))上有:“以陽爻為九。”兩陽相重,因此又稱“重陽”。
重陽節(jié)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zhàn)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到了漢代,過重陽節(jié)的習(xí)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fēng)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重陽糕:此糕也稱菊糕、花糕、五色糕,是一種非常松軟類的糕點。因重陽糕的“糕”與“高”同義,所以人們就以重陽糕來代替無法登高的遺憾,這也漸漸成了重陽節(jié)的食俗之一。
菊花酒:菊花是重陽時節(jié)開得最絢爛的花,賞菊花也是重陽習(xí)俗之一,而且重陽節(jié)乃是九月初九,九九等同久久,亦與“酒”同音,所以重陽佳節(jié)有飲菊花酒的.食俗。
羊肉面:不得不說,重陽節(jié)食俗很重寓意,羊肉面的“羊”就是與重陽的“陽”諧音,所以成了重陽的食俗,且面一定得是白面,因為白添一筆為百,百減一筆乃九九,既應(yīng)了九九重陽,又有長命百歲之意。
螃蟹:重陽吃螃蟹是最好的時節(jié),這時螃蟹又大又肥美,而且肉質(zhì)細膩,富含高蛋白,可以有效補充多種氨基酸。重陽吃螃蟹自是要吃母蟹,母蟹蟹黃很多,肉多味鮮,想想都要流出口水來了。
糍粑:糍粑是一種用糯米制成的糕點,軟糯香甜,當(dāng)做好出鍋后沾上芝麻和白糖一起吃,別提是有多美味了,而且糍粑除了做成糯糯的團子,還能炸成“油糍粑”,油糍粑有著金黃色的面貌,酥脆的表層和柔軟的內(nèi)心,吃上一口滿嘴留香,可謂重陽佳節(jié)一道必備食品。
重陽節(jié)為什么要賞菊
正是菊花盛開時:每逢重陽節(jié),正是一年菊花盛開之時,這個時候是最佳的賞菊時期。我國是菊花的故鄉(xiāng),而菊花又被稱為長壽之花,重陽節(jié)賞菊有祈求長生與延壽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稱為“延壽客”。據(jù)說重陽節(jié)賞菊的風(fēng)俗,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jié)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賞菊之風(fēng)盛行:在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fēng)盛行,當(dāng)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tài)。民間還把農(nóng)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jié)里,觀賞菊花成了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xí)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清代以后,賞菊之習(xí)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jié)前后最為繁盛。
重陽節(jié)的故事7
民間演化版本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xiàn),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愈之后,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xiāng)親,決心出去訪仙學(xué)藝,為民除掉瘟魔;妇八奶幵L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于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桓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給他降妖劍術(shù),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桓景廢寢忘食苦練,終于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桓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lǐng)已經(jīng)學(xué)成,應(yīng)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讓他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鄉(xiāng),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xiāng)親們領(lǐng)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fā)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準(zhǔn)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桓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fēng)俗年復(fù)一年地流傳下來。
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jié)登高的風(fēng)俗看作是免災(zāi)避禍的活動。
重陽節(jié)的故事8
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善良的農(nóng)夫叫阿牛。阿牛家里很窮,他七歲就沒了父親,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jīng)?奁蜒劬Χ伎逘了。為治好母親的病,阿牛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yī)買藥。也不知吃了多少藥,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zhuǎn)。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姑娘來幫他種菜,并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shù)十里,有個天花蕩,蕩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陽節(jié)那天,阿牛帶了干糧,去天花蕩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蕩,人稱天荒蕩。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蕩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jīng)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xù)綻開,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dāng)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fù)明了。
姑娘又繼續(xù)在夢中介紹種植菊花的方法。
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苯又栈ㄏ勺幽畹溃骸叭炙钠筋^,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繡球!蹦钔昃筒灰娏恕
阿;氐轿堇镒屑毻魄镁栈ㄏ勺拥.《種菊謠》,終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繡球狀的菊花。
阿牛根據(jù)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后來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jié)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jié),并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fēng)俗。
重陽節(jié)的故事9
陶淵明喜歡菊花,菊花象征著高潔的品格。他辭去官職后回到家鄉(xiāng)柴桑隱居,在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陶淵明喜歡喝酒,但因家貧時常缺酒。去年重陽,陶淵明在籬邊賞菊,卻沒有酒喝,他便采了一把菊花在手里嗅嗅嚼嚼,聊以為遣。
然而菊花畢竟不能代酒,陶淵明正在百無聊賴的時候,忽然遠處來了一個白衣人,原來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來的`差人,特地送酒來給陶淵明。陶淵明喜出望外,立即打開酒甕,對著菊花開懷暢飲,盡醉方休。
這個故事表達了重陽節(jié)賞菊的習(xí)俗,也寓意著人們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和敬重。
重陽節(jié)的故事10
在古代,有個叫桓景的人。他跟著得道的神仙費長房學(xué)習(xí)仙術(shù)。有一天,兩個人正在爬山,費長房突然站住,看上去非常憂慮。他告訴桓景:農(nóng)歷九月初九,一場災(zāi)難將會降臨你的家鄉(xiāng),你必須立即回去。記得要為每一個家人做一個紅色囊袋,并且折一個茱萸枝插在上面,把囊袋系在胳膊上,然后帶著大家快速登上最高的山頂。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要喝一點菊花酒。只有這樣做,你的家人才能躲過這次災(zāi)難。
重陽節(jié)的故事11
傳說在公元前三世紀,那時有一個神通廣大的人,名字叫費長房。他不僅能呼風(fēng)喚雨,還能遣神捉鬼。
有一個叫桓景的青年知道后,很崇拜他,要拜他為師。由于這個青年決心很大,費長房就收他為徒,教他學(xué)本領(lǐng)。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這天,你們?nèi)覍⒂幸粋大災(zāi)難降臨,你要提早作好準(zhǔn)備!被妇奥犃,十分驚慌,連忙跪下求師傅教給他躲避災(zāi)難的辦法。
重陽節(jié)傳說
費長房說:“九月九日這一天,你多做幾個紅色的布袋,里面放進茱萸,纏到胳膊上,再帶些用菊花浸泡的.酒,攜帶全家老小到一個高坡上飲酒。這樣,就可避開大禍!被妇罢J真地照師傅的辦法去做了。
到了九月九日這一天的清晨,桓景帶著全家來到附近的高坡上,平安地渡過了這一天。
晚上,桓景和家人一起回到家中一看,大吃一驚,家里的牛羊雞犬都死了。他們果真避過了一場災(zāi)難。
從此,重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相沿成習(xí),流傳了兩千多年。
重陽節(jié)的故事12
《聊齋志異》中有一篇叫《黃英》的小說,說順天(北京)馬子才酷愛菊花,聞有佳種,必不憚千里,購致籬下。有一次到金陵(南京)買菊苗,回家路上遇到精通菊藝的美女陶黃英和她的弟弟。姐弟兩個是金陵人,準(zhǔn)備卜居北方,馬氏便邀請去他家做芳鄰。陶氏姐弟到馬家后,見馬家清貧,便精心藝菊,對外出售,很快發(fā)家致富。后馬氏妻子病故,黃英便嫁于馬氏,兩人過著恬淡而恩愛的生活。陶弟嗜酒,有一次因喝過了頭而化為菊花,馬氏這才明白陶弟是菊精。姐姐便把這陶弟化的菊花栽入盆中,“九月既開,短干粉朵,嗅之有酒香,名之‘醉陶’,澆以酒則茂”。
這一故事里,姐姐名叫黃英,英是花的意思,黃英就是菊花,而又姓陶,弟弟又酷愛喝酒,又被說成是菊精,顯然有陶淵明的影子。南宋楊萬里的《賞菊》詩中已有“淵明元是菊花精”的詩句。估計民間流傳著有關(guān)陶淵明與菊花的神奇故事,蒲松齡據(jù)以加工成篇。這篇小說也是陶淵明與菊花密切相關(guān)的一個例證。
陶淵明菊叢醉酒的韻事也是后人重陽詩文中使用率極高的典故。例如唐代杜審言《重九日宴江陰》詩:
蟋蟀歸期晚,茱萸節(jié)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杜甫《九日登梓州城》詩:
且酌東籬菊,聊祛南國愁。
最為著名的當(dāng)數(shù)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陰》詞: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寫李清照重陽時的行事和心緒,其中“東籬把酒”典出《續(xù)晉陽秋》:“陶潛九月九日無酒,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cè),未幾,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歸。”這里有重陽,有東籬,有黃花,有飲酒,還有孤凄的陶令,與李詞非常契合。不過這首詞為人稱道并不是用了這一典故,而是有最后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三句。黃花就是菊花。菊花一般花瓣細瘦,花朵嬌小。“人比黃花瘦”使一個體態(tài)瘦弱、神情憔悴的少婦躍然紙上,新穎別致,生動傳神,成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菊花
關(guān)于這首詞還流傳著一個故事。
李清照的丈夫叫趙明誠,在外地做官。李清照把描寫自己孤獨憂傷心情的《醉花陰》詞寄給趙明誠,趙明誠嘆賞不已,自愧不如。但他又不甘認輸,想寫出一首詞蓋過妻子。于是謝絕所有客人,廢寢忘食地寫了三天三夜,共寫了五十首。他把李清照的《醉花陰》混雜在自己的作品中給友人陸德夫看。陸德夫玩味再三,說:“只有三句絕佳!壁w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回答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詩詞中的重陽節(jié)菊花
唐代的時候,重陽賞菊的風(fēng)氣依然很流行。初唐王勃《九日》詩云:
九日重陽節(jié),門門有菊花。
不知來送酒,若個是陶家。
意思是說重陽之時家家都菊花盛開,如果王弘派人來送酒的話,恐怕分辨不清哪個是陶淵明的家了。詩人用風(fēng)趣的口吻說明了當(dāng)時重陽賞菊之盛。不少唐代詩人也都提到了重陽賞菊的習(xí)俗。如邵大震《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詩:
九月九日望遙空,秋水秋天生夕風(fēng)。
寒雁一向南去遠,游人幾度菊花叢。
李迥秀《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yīng)制》詩:
言從祗樹賞,行玩菊叢秋。
從中不難想見重陽之時菊花叢中游人熙來攘往的熱鬧情景。孟浩然《過故人莊》中所說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也是指重陽之時來朋友家里賞菊。
重陽節(jié)的故事13
《續(xù)齊諧記》記載
吳均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xué)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dāng)有災(zāi)。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苯袷廊司湃盏歉唢嬀,婦人帶茱萸囊,蓋始于此。
重陽節(jié)的故事14
全家九月九登高避災(zāi)
說是很早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里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個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個草鋪,讓妻子兒女都在草鋪上睡,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湊合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叫醒妻子給先生做了一頓好吃喝,又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莊戶人想,我平日沒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處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說算命先生會看風(fēng)水精通天文,說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處走一走吧,全當(dāng)讓全家人看看風(fēng)景。
到了九月九,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游玩。等他們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沖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沖垮了。不大功夫,整個一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么讓他全家九月九登高。"這事傳開后,人們就每逢夏歷九月九,扶老攜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重陽節(jié)的.故事15
辟邪說
南朝梁人吳均之《續(xù)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fā)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xué)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妇霸缙鹜硭,披星戴月,勤學(xué)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辈⑶医o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xiāng)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xiāng),九月九那天,他領(lǐng)著妻子兒女丶鄉(xiāng)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丶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xiàn)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jié)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fēng)俗。唐代的《初學(xué)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zhuǎn)述了吳均《續(xù)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并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zāi)的習(xí)俗由此而來。
【重陽節(jié)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重陽節(jié)的故事10-19
重陽節(jié)的故事05-16
重陽節(jié)的故事(優(yōu)秀)01-15
關(guān)于重陽節(jié)的故事09-12
【優(yōu)選】重陽節(jié)的故事02-16
有關(guān)重陽節(jié)的故事10-01
重陽節(jié)的名人故事07-01
重陽節(jié)的故事優(yōu)秀08-14
兒童重陽節(jié)的故事10-18
重陽節(jié)傳說故事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