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入伏是幾月幾日2016
入伏是幾月幾日2016
傳統的計算伏天的方法是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那么,2016年什么時候入伏?我們可以計算出,
2016年哪一天是入伏?2016年入伏時間:7月17日;
2016年三伏時間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后,雖然白天漸短,黑夜?jié)u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fā)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于散發(fā)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于地面散發(fā)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入伏后,地表濕度變大,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fā)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進入三伏,地面積累熱量達到最高峰,天氣就最熱。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熱帶高壓加強,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壓內部的下沉氣流,使天氣晴朗少云,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天氣就更熱。
秦漢時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說法,認為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規(guī)定從夏至起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起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起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時十天,有時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
【入伏是幾月幾日】相關文章:
冬至是幾月幾日_冬至是幾月幾日農歷10-14
冬至時節(jié)是幾月幾日10-12
2017立春在幾月幾日07-12
2017驚蟄是幾月幾日07-12
冬至是幾月幾日201607-04
寒衣節(jié)是幾月幾日07-06
2016立冬幾月幾日07-06
2016小雪是幾月幾日07-04
立春是幾月幾日201907-10
2018立春是幾月幾日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