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000
朱自清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000分享給大家,希望pincai小編的用心能給您帶來幫助。
篇一:
在我們的印象中,可以看到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朱自清。一個是在荷塘邊漫步,靜靜享受夏夜清新的寧靜的文人,另一個則是時刻關心祖國,用手中的筆為祖國的新生而奔走吶喊的民主戰(zhàn)士。而不管我們對朱自清的印象是什么,所有對他的了解都是來自他不同時期寫下的文章。
讀《背影》,我們可以從平易的文字中看見那個用心來給予兒子一切的父親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愛如山";讀《匆匆》,我們可以從清麗的文筆中讀出一個細膩觀察生活的作者感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無奈;讀《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我們可以從電車上的意外經(jīng)歷聽見作者由此發(fā)出的對祖國未來的擔憂......從不同的文章中我們都可以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讀朱自清的生活,去讀朱自清的思想。
我向來覺得魯迅的文章難懂,不僅因為文字上的表達和現(xiàn)在的差距,更是因為我無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筆端下到底還藏著些什么內(nèi)涵?是對黑暗社會的批判,還是對軍閥統(tǒng)治的不滿?他藏起來的東西太多太多。當我讀完朱自清的散文《論百讀不厭》,才發(fā)現(xiàn),原來難懂是因為讀得不夠多,品得不夠多。經(jīng)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讀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華卻是隱蔽的,只有把文章讀到心坎兒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對話。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說的,"新文學跟過去的詩文和小說不同之處,就是它是認真地負著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罷,后來的反帝國主義也罷,寫實的也罷,浪漫的和感傷的也罷,文學作品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在表現(xiàn)著并且批評著生活。這么著文學揚棄了消遣的氣氛,回到了嚴肅。"對于文學,我們應該要有一種景仰,一種尊重,應該要以拜讀的姿態(tài)去對待這種嚴肅,而并非把它當成是一種消遣,讀后感《《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000字》朱自清也告訴我們,"百讀不厭"要以趣味為主,但這種趣味是只有純正的趣味才說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級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時的快感。
那么現(xiàn)在的我,又是在讀些什么?怎么個讀法?又是為什么而讀?
從跨進學校的門檻開始,我就一直在讀書。讀的不是其他什么書,就是課本,就是教材。因為學校、教育部要求我們讀,并且以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考試來檢驗我們讀得怎么樣,讀到什么程度。我讀了這么多年,也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讀書模式,一種急于應付考試的讀書模式。我該讀些什么,怎么讀,讀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規(guī)劃當中,真正去接觸的那些文學,也是少得可憐。相反地,我讀的多是些消遣性的東西類似雜志。于是,我這才發(fā)現(xiàn)對于我們這一代,流行仿佛已經(jīng)在悄悄地漸漸取代經(jīng)典。那些經(jīng)典,我讀得太少太少。文學對我來說,好象在越走越遠。
暫且撇開我們所讀的書不說,就拿學校里的課程來講,語文好象也已經(jīng)不再占據(jù)像過去那樣重要的位置了,數(shù)理化也逐漸變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時候的科舉制度是一文定終生,現(xiàn)在卻仿佛數(shù)理化才是主宰命運的一切。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化底蘊的國家,這樣的局面也確實令人尷尬。對于幾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們也該抱著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讀書很重要,卻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了如何讀書的軌道。重拾經(jīng)典,對人類的文化重新認識,重新品味和感受,對文學來一次鄭重的膜拜才是當下我們急需做的。
篇二:
讀《背影》,我們可以從平易的文字中看見那個用心來給予兒子一切的父親形象,感受什么叫作"父愛如山";讀《匆匆》,我們可以從清麗的文筆中讀出一個細膩觀察生活的作者感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無奈;讀《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我們可以從電車上的意外經(jīng)歷聽見作者由此發(fā)出的對祖國未來的擔憂......從不同的文章中我們都可以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讀朱自清的生活,去讀朱自清的思想,《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000字。
我向來覺得魯迅的文章難懂,不僅因為文字上的表達和現(xiàn)在的差距,更是因為我無法深刻地去挖掘在犀利的筆端下到底還藏著些什么內(nèi)涵?是對黑暗社會的批判,還是對軍閥統(tǒng)治的不滿?他藏起來的東西太多太多。當我讀完朱自清的散文《論百讀不厭》,才發(fā)現(xiàn),原來難懂是因為讀得不夠多,品得不夠多。經(jīng)典是值得并且需要多讀多品味的。字面上的影象只是表面,真正的精華卻是隱蔽的,只有把文章讀到心坎兒里去,才能做到和名人對話。
就如同朱自清在文章里說的,"新文學跟過去的詩文和小說不同之處,就是它是認真地負著使命。早期的封建也罷,后來的反帝國主義也罷,寫實的也罷,浪漫的和感傷的也罷,文學作品總是一本正經(jīng)地在表現(xiàn)著并且批評著生活。這么著文學揚棄了消遣的氣氛,回到了嚴肅。"對于文學,我們應該要有一種景仰,一種尊重,應該要以拜讀的姿態(tài)去對待這種嚴肅,而并非把它當成是一種消遣。朱自清也告訴我們,"百讀不厭"要以趣味為主,但這種趣味是只有純正的趣味才說得上的,不是去迎合低級的趣味,更不是只要求一時的快感。
那么現(xiàn)在的我,又是在讀些什么?怎么個讀法?又是為什么而讀?
從跨進學校的門檻開始,我就一直在讀書。讀的不是其他什么書,就是課本,就是教材。因為學校、教育部要求我們讀,并且以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考試來檢驗我們讀得怎么樣,讀到什么程度。我讀了這么多年,也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讀書模式,一種急于應付考試的讀書模式。我該讀些什么,怎么讀,讀到什么程度似乎都在規(guī)劃當中,真正去接觸的那些文學,也是少得可憐。相反地,我讀的多是些消遣性的東西類似雜志。于是,我這才發(fā)現(xiàn)對于我們這一代,流行仿佛已經(jīng)在悄悄地漸漸取代經(jīng)典。那些經(jīng)典,我讀得太少太少。文學對我來說,好象在越走越遠。
暫且撇開我們所讀的書不說,就拿學校里的課程來講,語文好象也已經(jīng)不再占據(jù)像過去那樣重要的位置了,數(shù)理化也逐漸變成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了。古時候的科舉制度是一文定終生,現(xiàn)在卻仿佛數(shù)理化才是主宰命運的一切。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化底蘊的國家,這樣的局面也確實令人尷尬。對于幾千年前的大圣哲孔子,今天的我們也該抱著深深的歉意吧?
大家都知道讀書很重要,卻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了如何讀書的軌道。重拾經(jīng)典,對人類的文化重新認識,重新品味和感受,對文學來一次鄭重的膜拜才是當下我們急需做的。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1000】相關文章: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朱自清散文集的讀后感10012-15
《朱自清散文集》讀書筆記01-09
朱自清散文集摘抄(通用14篇)08-02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02-04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心得07-24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12-16
讀《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12篇01-29
朱自清散文集讀后感400字(精選17篇)08-16
朱自清散文讀后感1000字07-03
朱自清的春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