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經(jīng)典傳說故事:安豐塘
導(dǎo)語:安豐塘古稱芍陂(音quèbēi),又稱“期思陂”,是中國淮河流域古今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中部地區(qū)。史載由春秋時期楚國丞相孫叔敖建于楚莊王十七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7—公元前591年),古時候被譽為“天下第一塘”。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安豐塘的傳說故事,歡迎閱讀參考。
很久以前,安豐塘原來是一座城池,叫安豐城。
一次東海龍王的一條幼龍乘大風(fēng)大雨出海游玩,不幸摔落在安豐城外,身受重傷動彈不得。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城里的百姓看到無法動彈的幼龍,高興的了不得。一人動手,眾人跟上,不到一天就把龍肉搶光,只剩下一條龍骨放在城外。龍宮里少了一條幼龍,龍王非常焦急,派出蝦兵蟹將私處尋找,最后發(fā)現(xiàn)一條白花花的龍骨躺在安豐城外。龍王大怒,隨即上告玉皇。
玉皇立即派出天兵數(shù)人,扮作乞丐模樣來到安豐城內(nèi)調(diào)查真相。他們分頭挨家挨戶乞討,發(fā)覺家家都有很濃的葷腥味,知道是吃了龍肉的緣故。只發(fā)現(xiàn)一家沒有這種葷腥味,這家家主叫李直!捌蜇ぁ眴柶鸪札埲獾氖虑椋钪闭f:前幾天看到幼龍?zhí)稍诔情T外,兩眼望著天空,實在可憐。又看到城門一對石頭獅子四目圓瞪,威風(fēng)凜凜,好像在說:不許吃龍肉。因此,我全家沒敢動這條龍。
“乞丐”心中有數(shù),對李直說:一旦看到那對獅子眼睛泛紅,立即搬家到遠處。說完無影無蹤。李直會意這些“乞丐”不是凡人,天天去看石頭獅子。七七四十九天,獅子的眼睛紅起來,李直立即搬家。剛走出三十里開始上山,天上突然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下得睜不開眼睛,電閃雷鳴好像將出城的人往回趕一樣,安豐城立即陷入一片汪洋之中。
那么多人頃刻之間遭滅頂之災(zāi),玉皇產(chǎn)生悔疚之意,叫龍王停止殺戮,并使安豐塘豐產(chǎn)魚類。但是安豐塘周圍的漁民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凡下塘打漁,從頭一天開始,不能說要打什么樣的魚。如果說了,第二天肯定捕捉不到一條魚,空船而歸。下塘打漁,這一天只能打到同樣的魚,不會有一條雜魚。以后再打漁,又是另外一種魚。岸邊的一位漁民認(rèn)真地對我說:“直到現(xiàn)在還是這樣!
傳說歸傳說,其實安豐塘是春秋時期楚國宰相孫叔敖建造的。
孫叔敖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調(diào)查,對當(dāng)?shù)厣酱ㄆ皆巳缰刚,才選定了這塊所謂“安豐城”的低凹處作為聚水成塘的地址。多少年過去了,古代留存下來的引水渠、塘堤、口門(控制水流,類似閘)以及水閘已經(jīng)不多,原堤約30公里,口門28座,閘門3座,仍然在發(fā)揮水利作用。
我站在安豐塘岸邊,遠望這浩淼的水面,看到岸柳成行,煙波迷障,天水一色,漁船穿行,鷗鷺點點,魚戲水中,陶醉在這一派澤國景象中。想象中,水渠成網(wǎng),良田萬傾,金浪翻滾,又是一派豐收景象,我不禁“啊”了一聲。我沒有詩才,再加上中午還沒有吃飯,肚子空了,所以“啊”一聲后就沒有詞了,只好轉(zhuǎn)身走去,走向之隔一條公路的“孫公祠”。
孫叔敖出身在一個平窮家庭,自幼勤奮好學(xué)。一次外出遇到一條雙頭蛇,當(dāng)時人們傳說遇到雙頭蛇會給自己帶來厄運,甚至危及生命,孫叔敖用鋤頭打死了這條蛇,并將它深埋。他回家后傷心地告訴母親自己恐怕不久人世,他母親安慰說:你打死了那條蛇,不讓別人再受到傷害,做得對。好人會得到好報的。孫叔敖不但沒死,后來還做了楚國的宰相,輔佐楚莊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典故。
孫叔敖所以能成功地建造安豐塘水利工程,與他克己奉公,廉潔勤政的作風(fēng)是分不開的。孫叔敖是古代為官清正廉潔的典范。孫叔敖在任令尹期間,三上三下,升遷和恢復(fù)職位時不沾沾自喜;失去權(quán)勢時不悔恨不嘆息。孫叔敖作為宰相,權(quán)力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輕車簡從,吃穿簡樸,妻兒不衣帛,連馬都不食粟。
司馬遷在《循吏列傳》中說他在楚為相期間,政績斐然,“施教導(dǎo)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奸邪,盜賊不起”,而他個人生活也極為儉樸,經(jīng)常是“糲(粗)餅菜羹”,“面有饑色”,為相12年,一貧如洗。《呂氏春秋》、《茍子·非相》中稱他為圣人。
楚莊王二十年前后(約公元前594年),孫叔敖患疽病去世。作為一位令尹,家里竟窮得徒有四壁,連棺木也未準(zhǔn)備。他死后兩袖清風(fēng),兒子窮得穿粗布破衣,靠打柴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