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作文教學中的生成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作文教學中的生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但許多學生都視寫作為畏途,甚至以為寫作之難難于上青天。搜腸刮肚,苦思冥想,仍然無事可敘,無物可繪,無情可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探索出“動態(tài)生成式”作文教學,即富有創(chuàng)意的動態(tài)生成的作文教學。它包括兩個方面,一為作文興趣、作文情境、作文內(nèi)容等的生成;二為學生作品的動態(tài)、現(xiàn)場、現(xiàn)實動態(tài)生成。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總結出幾點經(jīng)驗。
一、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之關鍵:在情境中即刻說文
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即師生共同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作文情境,在情境中觀察、操作、體驗、感受,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寫現(xiàn)場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這是一節(jié)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課――吹氣球,教師創(chuàng)設比賽情境,請同學上臺吹氣球,課堂上“加油”聲,氣球的“啪啪”聲不絕于耳,學生開懷大笑。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描述情景,不要等游戲結束了,才讓學生去回憶和描述。因為身在其中,學生有親身的體驗感受、短時記憶,學生寫起來“易如反掌”。而一旦完成游戲后再回憶,學生只記得熱鬧、好玩,人們表情等忘得一干二凈。
二、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的素材:小組日記接龍
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強調(diào)讓學生在大量寫的實踐中,在富有個性創(chuàng)造的實踐中,在不同思路交流碰撞的實踐中,在大量自改互改的實踐中去感知、體味、領悟習作的技巧。但課堂的時間畢竟有限,要進行大量寫的實踐顯然不切實際,于是我想到了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素材――小組日記接龍。小組日記接龍為何能夠成為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的素材呢?
傳統(tǒng)的日記形式也能及時記錄每天所發(fā)生的新鮮事件,但“日記日記天天要記”,老師也因為每天要批那么多的日記沒有時間而草草批個等級寫個日期,日記已流于形式。在這種形式已大于實效的情況下,我想到了合作日記,具體做法是以小組為單位共用一本日記本,日記本在小組的成員中傳遞,一周為一個輪流周期,等于每個同學只要一周寫一次,減輕了負擔,并且讓學生在記憶依然鮮活時,快樂記錄下當天的事件、情感。小組日記中的評價內(nèi)容側重于對討論的參與,對某一主題進行的延伸。在評價方式上,還可以有小組的互評,家長的參與。在評價層級上還可與班級的獎勵制度掛鉤,每一天抽出5至10分鐘,表揚寫得好的同學,給受表揚的合作小組以各種形式的獎勵,以集體的力量讓他愛上寫作。
三、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的挑戰(zhàn):即時點評
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寫現(xiàn)場――現(xiàn)場寫――當堂評。個人認為,在當堂的評價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是至關重要的。小學生畢竟還處于學習習寫作的初級階段,語言不免幼稚、不符合規(guī)范,思維不免有偏差。這時便需要教師在課堂的即興評改中幫助學生錘煉語言、點撥思維。請看于永正老師教學《新型玻璃自述》
生:(讀)《變色玻璃自迷》。我的名字叫“變色玻璃”,是一種高科技產(chǎn)品。有人可能不知道我,其實,我早就上世了。
師:把你寫的“上市”的“市”寫在黑板上。
。ㄔ撋诤诎迳蠈懥藗“世”字。)
師:產(chǎn)品上市的“市”,是市場的“市”,就是拿到市場上去賣。(生重寫。)
師,對了!我看你又創(chuàng)造出一個好經(jīng)驗。當你寫作文的時候,因為太緊張,沒有細考慮,好多字就隨便寫一個同音字代替了,你看,“上市”就是拿到市場上去賣,不能寫成“世”。還有“再、在”,“像、向”,這些同音字很容易混淆。你們寫作文時,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該用哪個字。
生:(接著往下讀)從室內(nèi)看外面很詩楚,而從外面看室內(nèi)卻看不見。
師:“卻什么也看不見”,加個“什么”。
課堂上及時,恰如其分的點評會使學生的語言得到有效的提升。但“當堂評”要做得好,教師必須有敏銳的語感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因此,這是一線教師進行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時所遇到的最大挑戰(zhàn),通過閱讀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寫下水文則更有必要,教師寫下水文時,頭腦中建構了作文過程,更容易預設學生寫作時思維堵塞之處,想好解決之道。
四、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的立意:辯論
“道理越辯越清,真理越辯越明”,辯論能使學生提升認識,拓寬學生多角度認識事物。學生經(jīng)歷辯論的過程,才會產(chǎn)生不同地感受,才能做到有感情地表達。在一次敘事作文中,我提供了這樣一個情境:一天,王小明去城里親戚家做客。當他步行來到小區(qū)的門口時,看到小區(qū)門口有一個和他相仿年齡的孩子跪在地上,面前用粉筆寫了一段話,大致意思講自己因父母有病不能繼續(xù)求學,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小明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很是同情,想掏出剩下地錢給這位孩子,正當他掏錢的時候,小紅表妹來接他,看到這種情況,阻止他。你認為小明要不要給錢給這位小男孩?學生依據(jù)這一情境,組織討論,有的堅持要給,有的堅持不給。于是,我將他們分成兩大組進行辯論。學生在辯論中唇槍舌劍,各不相讓,而且有理有節(jié)地談出了相關的看法。為了形成互動,我讓兩大組除了辯手以外,還可增加自由辯手,在規(guī)定辯手辯論完畢,自由辯手可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臺上臺下充分互動,不僅增加了辯論的氣氛,而且使每個人都有表露自己看法的機會。此時教師無須去肯定一方或否定一方,因為他們在辯論中,因時因情地談出了自己的觀點,使他們的認識又上升到一種理性的層面,知道遇到這種情況,應如何處置更恰當,而不是簡單地說“給”與“不給”。
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等是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的理想追求。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在動態(tài)生成式的作文教學的領域中探索,一定能最大限度地讓孩子展開羽翼,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來。
拓展:學生作文技巧方法教學
一、融洽感情。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zhuǎn)向平等中的首席,從知識傳授者轉(zhuǎn)向發(fā)展的促進者。教師在互動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體驗到自由、信任、關愛和寬容,就會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在作文教學中,融洽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了一種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的情緒也就隨之高漲,對學習就會產(chǎn)生興趣。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就敢想、敢問、敢說。如學完《新型玻璃》那課之后,我走進學生中向?qū)W生訴苦:每天擦黑板時,粉筆灰飄行滿地都是,掉在地上用掃把一掃就了事了,如果落進眼睛里就可受苦了。如果能有一種吸塵粉筆擦,那就多好啊!學生一聽,也紛紛應和我。此時,我話鋒一轉(zhuǎn):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碰到什么問題,想要些什么來幫你解決呢?教室時剎時熱門起來了。有同學說要一把自動掃把可以自己按時掃地吸垃圾;有同學說要一支警告筆,發(fā)現(xiàn)寫錯字時馬上發(fā)出警告提醒你這時,我板書了作文題目《我想要》。學生疑惑不解:老師,今天的作文寫這個?我笑著點了點頭。不一會兒就看見學生們面帶笑容,欣喜地開始今天的習作。因此教師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感受課堂的廣闊和豐富,讓他們感到表達的樂趣,讓他們感到表達是一種豐富的人生體驗,使他們滿懷信心的表達。
二、融入生活。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產(chǎn)物,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留心周圍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的好習慣。觀察對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來源。從一年級起,我就有意識地讓學生看各種各樣的事物。在學動植物時,我不是讓學生拿起來就寫,而是帶領學生來到大自然中,指導他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引導他們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如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盡可能讓學去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
如今年12月份的一天遇到一場難逢的大霧,整個校園白茫茫的一片,七米以外的東西全都看不清楚。我就領著學生利用各種感官去進行觀察、體會。讓學生先站在室內(nèi)觀察,然后走進霧中體會。上課了,學生仍興奮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絕地發(fā)表演說,爭先恐后地敘述他們所看到的、所感到的。這種無拘無束、有滋有味、頭頭是道的說話訓練已在無形中達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然后我就讓學生把剛才所說的話整理一下寫下來,結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誕生了。
如果沒有生活作基礎,作文就是一堆方字符號,空洞、乏味,死水一潭,缺乏童趣,缺乏真情實感。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三、積累素材。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缎抡n程標準》也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閱讀,在讀中靜心,在靜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這還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除把課堂還給學生外,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閱讀可采取課內(nèi)外相結合的方式。在閱讀內(nèi)容上,只要是思想內(nèi)容健康的均可,如自然科學、文史地理,這方面書籍可以拓寬知識面。閱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詞、名言警句、小說散文,既可學到寫作技巧,豐富語言積累,還可陶冶情操,促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報刊雜志的大量知識與信息,也為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作的材源;閱讀方法上,短小的精美文章要精讀,長篇文章精讀和略讀相結合。古詩詞、名篇要朗誦,知識性作品可默讀、重點研讀和全面瀏覽相結合,讀和思便相結合。讀書要求學生要做好閱讀筆記,逐漸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有了廣泛的閱讀,學生就能獲取各種各樣的知識,同時在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中,使學生產(chǎn)生了語感,激發(fā)了靈感,有了語感和靈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瀉輕松的事。
四、熱情鼓勵。
學生從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我的學生對我說,老師,我最喜歡我的作文能從老師的嘴里念出來,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我在寫評語的時候,多肯定學生作文的優(yōu)點,使學生發(fā)揚優(yōu)點。講評時,不只注重寫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對全體學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較差的學生,他們更渴望被老師認可。所以,我講評的時候,對平時作文較差的學生,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寫得較好的,哪怕是一句話,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揚。對較差的習作存在的問題,拿來和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原因,讓學生來出謀畫策,看如何改進,以鼓勵他們繼續(xù)努力。實踐證明,這樣做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很有用處。我的學生在周記中寫道:聽到老師朗讀我的文章,我真高興。下次我還要寫出這樣的文章來。如果課堂時間不夠,課后找本次作文較差的學生談一談,讓他們直接從老師這里得到鼓勵,同時也得到幫助,這又比單純的文后評語效果要好。葉圣陶曾說過:人類是社會的動物,從天必性上,從生活的實際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觀察、經(jīng)驗、理想、情緒等等宣示給人們知道,而且希望愈廣泛愈好。
其實作文并不是一大苦事,只要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就有了寫作的動力,作文就不再是件難事了。當然作文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堅持不懈地努力,點點滴滴地引導。
【作文教學中的生成】相關文章:
教學中的故事09-29
大班生成與調(diào)整總結07-14
男生成熟文案08-09
淺談作文教學中的美育03-03
《中括號》教學設計03-13
學生成長自我評價04-10
教學中的故事14篇06-10
生活中冷色教學設計02-10
《沙漠中的綠洲》教學設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