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二区_色偷偷五月天_天天射夜夜爽_99久久免费国产特黄_1717国产精品久久

詩歌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6 11:08:11 設計 我要投稿

詩歌教學設計(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具有精煉、集中,節(jié)奏鮮明,富有韻律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歌教學設計(15篇)

詩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4、本課擬用一課時教讀。

  【課前準備】

  1、要求學生在課前參觀當?shù)氐牟┪镳^,走訪有關專家,請教生物老師,或通過圖書館和因特網(wǎng),查找有關古生物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教師在備課前,也要搜集一些有關資料。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遠古時代某種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變遷,最終變成了像石頭一樣的東西。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進化,二是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贊頌化石的優(yōu)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請同學們將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圖片或文字資料,拿出來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備“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使用。

  二、整體感悟

  1、默讀課文,掌握以下字詞:

  骸骨、烏有、裹藏、蔥蘢、幽雅、?菔癄、日轉星移

  2、朗讀

  這首詩節(jié)奏鮮明,聲調(diào)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jié)奏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

 。1)各自練讀。

  (2)讓部分學生示范朗讀,師生共同評價。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分別用一句話概括每一節(jié)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第1、2節(jié),通過一連串的問句,引發(fā)讀者的想像;第3節(jié),肯定生物進化理論,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節(jié),化石中“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科學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條件;第5節(jié),經(jīng)過?菔癄、日轉星移,生命由低級逐步想高級發(fā)展;第6節(jié),贊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第7節(jié),通過化石我們可以了解生物的進化。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xiàn)”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xiàn)?”,“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后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4個“你”字,其中三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jié)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現(xiàn)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什么話?

  明確:詩歌的第3、4、5、6節(jié)都是化石說的話。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圖片或文字資料

  然后每小組選派一人到講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組有特色的圖片,并作簡要的解釋。

  五、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自己搜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shù)要求在600字以上。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薄敖處熓菍W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彼晕以诮套x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并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jié)奏,和諧聲調(diào),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 中,學生能夠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夠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詩歌教學設計2

  15.古代詩歌五首

  教學目標:

  1. 能流暢地背誦并能默寫。

  2. 能自如地說出詩歌的意思。

  3. 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嘗試改寫成記敘文。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誦讀并背誦。

  教學方式:

  以誦讀為主。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介紹古代詩歌的有關常識,使學生對詩歌有大致印象。

  一.從誦讀曹操的《龜雖壽》入題。

  二.一生讀,正音:碣、澹、竦、峙、瑟、詠

  三.教師范讀,字正腔圓,感情飽滿。

  四.齊讀,響亮整齊

  五.簡析:(學生討論)

  1. 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想像的?

  教師明確: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tǒng)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虛寫)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無關。

  2. 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比較閱讀:

  請同學欣賞課件《沁園春 雪》,請同學感受兩偉偉人在詩風的相同點或異同點。學生自由暢談。

 。ㄔO計意圖:通過比較閱讀幫助同學更好地理解了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紡一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就可以實現(xiàn)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的宏偉目標了,詩中表現(xiàn)出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自然理解了課后的研討和練習第一小題)

  次北固山下

  一.導入:如果說曹操的《觀滄!肥鞘銓憘ト说暮觊煔舛群蛡ゴ笾鞠虻拇笃敲赐鯙车摹洞伪惫躺健芬辉娭荒芩闶欠从硟号殚L的小詩。抒寫鄉(xiāng)愁別緒也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大主題。

  二.感知全詩:學生大聲讀詩。

  思考: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同學討論明確:

  第一句(首聯(lián)),交代詩人在船上,想像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指旅途奔波之勞。

  第二句(頷聯(lián)),描寫船上所見之景。

  第三句(頸聯(lián)),即寫景又點明時令。

  第四句(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

  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四句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三.研讀賞析

  請同學閉眼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一種景象?

  (設計此題目的: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評析詩人精妙的用詞。如本詩中“闊”是潮平的結果。一個“正”字寫出了當時“順風”“和風”的特點。

  第二課時

  課型:活動課《白居易眼中的西湖》討論會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抓住詩眼來賞析古詩的習慣。

  2.培養(yǎng)學生在問題探討過程中合作、包容、傾聽等處事風格。

  一.課前安排:課前先布置學生自找資料,在語文筆記本上摘錄好

  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收集和賞析心得。

  三.課堂小結:這堂課我學會了什么。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西江月》《天凈沙 秋思》

  西江月

  導入新課:學生齊背前三首詩,鞏固已上內(nèi)容。前面我們學習了有“建安風骨”的代表作《觀滄!罚肺读送鯙吃娭械牡乃监l(xiāng)愁緒,領略到了白居易詩中西湖的早春風光。今天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南宋愛國詞人筆下的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一.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要求:

  1. 學生用自己的話來描述詩人筆下景象,要求細致生動,可以適當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來補充詩句的空間。

  2. 詩人當時的心情怎樣,可以用一兩個詞語來表達(閑適)

  二.研讀賞析:

  詞人為什么要夜行?夜行的時間長不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

  “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教師明確:“蟬鳴”可見天氣酷熱,天氣變化從“明月”至“七八個星天外”,要有時間,可見夜行之長。夜行遇雨,要尋避雨之處,忽見自己所找的對象,自然就有了喜出望外之情。上片寫景烘托作者的那種閑適自在的鄉(xiāng)下生活。

  課堂作業(yè):《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抒寫鄉(xiāng)愁的名篇,同桌試著用講故事的形式給自己的同座描繪一下。(設計意圖:本詩只用28個字,就把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愁情緒表現(xiàn)出來了,但文中似不見一人,讓學生閱讀品味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這詩中之景,可以讓學生同樣感受到詩歌語言的精妙)

詩歌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并熟練背誦

  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所蘊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所蘊含的意境。

  學習難點:

  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所蘊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自主預習案:

  1、查字典,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然后讀讀寫寫。

  滄海()碣石()澹澹()竦峙()蕭瑟()

  2、速讀詩歌,完成下列題目。

 、、《觀滄!纷髡達____________東漢末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其子_______、_______并稱“建安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選自_____________。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填空。

  ①、《觀滄海》是一首抒情詩,詩人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勾畫出______________的雄偉景象,抒發(fā)了______________的豪邁情懷。

 、凇ⅰ洞伪惫躺较隆分忻枥L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早春景色,境界壯闊,情景交融,既抒發(fā)了詩人旅途中的____________情懷,又寫出詩人放眼山川的寬闊胸懷。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將要接觸古代四首詩歌,它們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詩人們登山望海、駕舟揚帆,賞花觀鳥,詠春悲秋,無不用凝練生動的語言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幅圖畫,喚起我們心底的美好情懷。

  二、合作、探究、

 。ㄒ唬┱w感知

  1、《觀滄!穼懢熬渥訌摹啊钡健啊惫彩,其中,前六句寫的是景,后四句寫的是景。這首詩借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融合在一起,詩人以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和的表現(xiàn)。詩中洋溢著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2、《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北,三面臨長江,與金山、焦山合稱京口三山。

  “次”的意思是:。次北固山下,就是的意思。在冬盡春來的時候,詩人沿江東行途中泊舟在北固山下。在長江的孤舟上,太陽初升,詩人面對江南的青山綠水,感受時光流駛,心中不禁涌起的思想感情。全詩融寫景、抒情于一體,和諧優(yōu)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

 。ǘ┭凶x課文

  1、研讀《觀滄!,品評探究,領會詩的意境美。

  (1)“”開篇點題,交待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2)“”字統(tǒng)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作者描繪的景物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動景,哪些是靜景?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兩句渲染了大海怎樣的'氣勢?

  (4)哪些語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2、研讀《次北固山下》,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美。

 。1)文中的千古名句是: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兩句詩的意思

 。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的是什么美景?這一聯(lián)詩最耐人尋味,到底蘊含著怎樣的哲理呢?

  三、當堂檢測

  讀《觀滄!,完成后面問題:

  1、這首《觀滄!肥恰恫匠鱿拈T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時期著名的

  家,家、詩人。他的詩以見稱。

  2、是非分明,判斷正誤(對的打“√”,錯的打“×”)

  ①“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兩句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

 、凇芭R”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寫海上的景象。()

 、邸八五e,山島竦峙”兩句全景式地描繪了大海那種蒼茫動蕩的氣勢。()

 、苓@首詩前八句是實寫,后六句是虛寫。()

 、荨八五e!笔敲鑼憻o風時海面水波動蕩的樣子,“洪波涌起”是描寫有風時大海波濤洶涌的壯闊氣勢。()

 、捱@首詩通過寫景抒情,借勾畫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3、《觀滄!分性娙斯串嬃舜蠛M掏氯赵拢N萬千的壯麗景象的句子是:

詩歌教學設計4

  一、 設計意圖:

  友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古往今來,友情曾被無數(shù)詩人謳歌,被無數(shù)常人惦念。對于每一個小學生,都有各自的友情。教師通過示范朗誦、播放歌曲、等形式引領孩子去感受詩歌的特點,再讓學生回憶珍貴的友情,并學著用詩歌的形式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讓他們經(jīng)歷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獲取美好的情感體驗,孩子一定會興趣盎然,這樣的習作課對學生而言也許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無論對習作還是個性的發(fā)展都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 體悟友情的珍貴,獲得積極的審美體驗,大膽地說出自己對友情的理解,樂于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2、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詩歌的情趣,體會詩歌的特點,激發(fā)想象力,學習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歌的特點,學寫小詩。

  四、 課前準備:

  1、 班級開展以友情為主題的語文實踐活動。

  2、 課前舉行三分鐘賽詩會,比一比誰積累的詩歌多,誰讀得好。

  3、 輕音樂

  五、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激發(fā)興趣。

  1、 從剛才的賽詩會可以看出同學們積累了許多的詩歌也很喜歡詩歌,對嗎?大家為什么那么喜歡詩歌?(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詩歌的特點:詩歌感情真實,語言簡練,讀起來瑯瑯上口等)

  2、 的確,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古往今來,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從《詩經(jīng)》、《楚辭》到唐詩宋詞,足以讓每一個中國人感到驕傲。作為每一個炎黃子孫,我們都應熱愛祖國輝煌燦爛的詩文化.

  (二)范文引路,感受詩韻,揣摩寫法

  1、黃老師也和大家一樣很喜歡誦讀詩歌,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皇缀苡幸馑嫉脑姼,請大家仔細聽?/p>

  到遠方去,

  到遠方去,

  熟悉的地方?jīng)]有景色。

  2、看,這就是詩歌,聽了以后有什么想法?

  3、看來詩歌還挺簡單的,是不是也想寫一寫?這堂習作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寫詩歌。(板課題:學寫詩歌。)

  4、 先請同學們讀一讀老師發(fā)給大家的這兩首詩歌,看看我們在寫詩時應注意些什么?

  信

  我學會了寫信,

  用筆和紙,

  用手和心。

  我多么想寫啊,

  寫許多許多的信。

  替雛鳥給媽媽寫,

  讓媽媽快回巢,

  天已近黃昏。

  替花朵給蜜蜂寫,

  請快來采蜜,

  花已姹紫嫣紅。

  替大海給小船寫,

  快去航海吧,

  海上風平浪靜。

  替云給云寫,

  愿變成綿綿春雨;

  替樹給樹寫,

  愿連成無邊的森林。

  給自己,

  我也要

  寫一封封信,

  讓自己的心,

  和別人的心,

  貼得緊緊、緊緊……

  如果

  如果你是肥沃的土壤

  我就是一根無名的小草

  搖來搖去

  永遠陪伴著你

  如果你是一棵大樹

  我就是一只唱歌的小鳥

  晴也唱雨也唱

  永遠為你歌唱

  如果你是藍天

  我就是一朵潔白的云

  飄來飄去

  卻總也飄不出您的心靈廣場

  媽媽

  那就是你和我啊

  聚也微笑

  離也微笑

  5、 讀后指名回答。

  6、 請同學們再讀一讀第二首小詩,說說你喜歡哪些詩句?為什么?(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重章疊句,有幾段的格式都是一樣的,只是變換了幾個詞語 )

  7、 集體朗讀這首詩,再來感受小作者的感情以及詩歌的特點。

  三、醞釀感情,學寫小詩,表達真情

  1、“朋友”是我們生命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之一,世間的每一個人無不渴望天空般高遠、大海般深邃的友情。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淪送我情”的詩句可謂友情的絕唱;而現(xiàn)代作家王蒙則說:“友誼不用碰杯,友誼無需禮物,友誼只不過是我們不會忘記!蓖瑢W們,孤單時,你會想起朋友;煩悶時,你會想起朋友;高興時,你又會想起朋友……親愛的同學,此時此刻,你又想起了誰?想到了你們之間的什么事?讓我們靜靜地回憶。(播放輕音樂)

  2、能告訴大家剛才你想起了哪位好友嗎?想起了他的什么事?

詩歌教學設計5

  【單元導讀】

  一千四百多年前,是讓我們一直引以為驕傲的大唐盛世。在長安這個達百萬人口的大都市里,歐洲、中亞各國人、四裔的胡族人、蔥嶺東西的西域人、印度天竺人、日本人、新羅人等紛紛云集在此,大唐以她特有的恢宏氣度包容著四面八方的各種文化。

  雖然歲月的滄桑讓我們已經(jīng)無法再走在寬得可以讓四十五輛車同時行駛的朱雀大橋上,雖然我們也無法再目睹一下那美輪美奐是北京故宮面積三倍的大明宮,蓮葉接天、荷花映日的太液池、絲竹弦樂聲聞于天的華清宮也不復存在。但是我們并非只有從“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大雁塔上才能領略到些許盛唐時氣象,留在我們印象中的是“萬國衣冠拜冕旒”的天朝大國的形象,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富庶盛世的光輝,是“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赫赫武功,更讓我們值得回味的是,唐代那燦若群星的才子們,留下的那字字珠璣的燦爛詩篇更是讓千百年來不知多少人陶醉癡迷。

  唐詩宋詞,歷來被稱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而唐代更是才子輩出的時期。多少才子詞人,特立特行,矯矯不群,驚世駭俗。

  歲月已過去了千余年,但是人世間的感情卻依稀相仿!叭绱诵浅饺绱艘,為誰風露立中宵。”讓我們暫時從繁忙如梭的車流中走出來,從喧囂浮華的塵世間離開一會,遙望一下大唐時的燦燦群星,品味一下這些才子才女的喜怒哀樂,你會發(fā)現(xiàn),雖然遠隔千載,但是他們依然可以拔動你的心弦。

  【學習目標】

  1.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自己的閱讀感受,在誦讀中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審美愉悅。

  2.了解李白、杜甫詩歌的'寫作特點,并進一步了解盛唐詩歌的整體風格。

  3.理解把握詩歌的意象與意境,初步了解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并能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4.用評點的方式對詩歌進行個性化解讀,提高文學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

  10學時

  【教學規(guī)劃】

  第一學時起始課

  (1)向學生說明《唐詩宋詞選讀》的學習目標;

  (2)進行學法指導,如誦讀、多積累、學習鑒賞的方法、多動筆寫等;

  (3)梳理初唐詩歌簡史,了解盛唐詩歌的氣象、分類,為詩歌鑒賞儲備必要的文學史知識;

  第二學時詩歌朗誦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本單元詩歌,通過誦讀品位詩歌

  第三、四學時李白詩歌專題體會李白豪邁奔放的浪漫主義詩風

  第五、六學時杜甫詩歌專題了解杜甫憂國憂民的現(xiàn)實主義情懷

  第七學時以杜甫《旅夜書懷》為例分析意象和意境

  1、掌握意象和意境兩個概念的內(nèi)涵,并能運用意象和意境來準確理解詩歌。

  2、掌握各類意境特點術語的表述,并能運用這些術語來鑒賞詩歌。

  第八學時學習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總結“月”的意象

  2、分析詩歌的意境特點

  第九學時山水田園詩鑒賞

  第十學時邊塞詩鑒賞

  注:整體授課過程中還要穿插閱讀課、作文課、練習課。第十學時結束后還有復習課

  【活動設計】

  本單元主要設計了詩歌朗誦會,且放在起始課之后,希望培養(yǎng)學生誦讀吟詠的習慣,大致了解第一單元所學詩歌,初步感知初盛唐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陶冶情操。

詩歌教學設計6

  活動目標:

 。、學會朗誦詩歌,理解詩歌內(nèi)容

  2、發(fā)展幼兒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學會初步的創(chuàng)遍詩歌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感,增加親子關系

  活動準備:

  課件、小蜜蜂等動物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談話,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三月八日是什么節(jié)日?(婦女節(jié),媽媽的節(jié)日……)

  你們愛不愛自己的媽媽?你們都是怎么愛媽媽的?(幼兒討論)

  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媽媽,那許多小動物也有它們最最喜歡的,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愛什么呢?"

  2、出示課件

  1)小魚最愛什么?

  2)小鳥最愛什么?

  3)小星星最愛什么?

  4)小朋友最愛什么?

 。ㄓ變阂来斡懻摚S富幼兒詞匯)

  3、教師完整示范詩歌

  4、教師邊展示課件,邊朗誦詩歌,幼兒跟讀

  5、創(chuàng)遍詩歌:請幼兒根據(jù)教師出示的頭飾說出各個小動物最喜歡的事物,并引導幼兒根據(jù)詩歌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編。

  活動結束:

  1.總結,教育幼兒愛自己的.媽媽,聽媽媽的話,做懂事的好孩子。

  2.聽音樂《我的好媽媽》走出活動室去做游戲。

詩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朗誦古詩,理解古詩的意境。

  2、通過各種不同方法的學習,激發(fā)幼兒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準備】

  三角形、圓形、長條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圖出示一個三角形提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出示一個圓形提問:這是什么呢?

  老師把它們拼成一幅圖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圓形、長條形拼成一個人在釣魚的`圖片)老師看了這幅圖就想起了唐代大師柳宗元寫的一首《江雪》你們想聽嗎?

  2、老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江雪》

  3、這首古詩還有一幅美麗的畫呢,我們一起來看。(出示多媒體)

  (1)你看見了什么?這幅畫上是什么季節(jié)?冬天會怎么樣?山上都是雪,小鳥怎樣了?(千山鳥飛絕)

  (2)路上也沒有行人,天氣寒冷人們怎樣了?(萬徑人蹤滅)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誰呢?他穿著什么?帶著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獨釣寒江雪)

  4、我們一起來看這首古詩(多媒體出示古詩)

  (1)小朋友,請你找一找在這首古詩中你認識哪個字寶寶?

  (2)幼兒跟老師朗誦古詩2-3遍。(不同的方法朗誦)

  (3)老師把這首古詩編成了一幅節(jié)奏圖:這是幾拍子的節(jié)奏?幼兒練習打二拍子的節(jié)奏。看節(jié)奏一邊拍手一邊朗誦古詩。

  (4)我們聽著音樂來唱一唱這首古詩。

  三、結束部分。

  1、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2、把學會的古詩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詩歌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對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了解詩歌的豐富性。

  2.激發(fā)學生搜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

  3.學會讀懂古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整理詩歌,給詩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

  1、自由朗讀這6首詩歌。

  2、小組交流討論這6首詩歌的特點。

 。靼走@幾首詩的共同點──內(nèi)容都是描寫自然景物的)

  3、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詩歌。

  4、組內(nèi)誦讀這些詩歌,討論:詩歌除了可以按內(nèi)容分類,還可以按哪些方面來分類?

  5、師生交流歸納:

 。ǹ梢园磧(nèi)容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于秋天的詩、關于春天的'詩……

  可以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xiāng)詩、詠物詩……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按國家和作者分:外國詩、中國詩

  按創(chuàng)作方法分:詩歌、民歌或童謠

  按時間分:古代詩、近代詩、現(xiàn)代詩、當代詩)

  二、學習整理詩歌,將詩歌分類

  1、小組學生在組內(nèi)將自己搜集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分類。

  詩歌分類表整理人:

  類別

  詩歌的題目

  作者

  3、將自己分類整理好的詩歌交流交流。

  4、師生交流:每一小組選一代表匯報小組的整理情況,并展示。

  5、小組補充資料,補充搜集一些詩歌。

  三、利用墻報張貼大家搜集整理的詩歌,供大家閱覽。

  【組織學生在交流詩歌之后在補充搜集,這有利于學生之間的資料的相互補充,既擴大了搜集面,又能夠體現(xiàn)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合作。】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欣賞詩歌,推薦自己喜愛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學習欣賞詩歌

  1.學生自讀《給詩加“腰”》,思考:蘇小妹給詩加的“腰”好在哪里?

  2.讀了這篇課文,你了解了有關詩歌的哪些知識?

  3.你在課余生活中還知道哪些有關詩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嗎?

  4.組內(nèi)學習《詩中的“秋”》,交流:怎樣欣賞、理解詩歌?

 。ㄖ攸c是學會明詩意和悟詩情)

  5.討論:你還了解哪些有關詩歌的知識?

  6.師生交流。

  二、推薦“我最喜愛的詩歌”(詩歌推薦活動)

  1.出示“我最喜愛的詩歌”推薦表(每人一張)

  詩歌

  作者

  推薦理由

  推薦人:

  2.學生填表,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相互補充。

  3.交換朗讀自己喜愛的詩歌。

  4.說說自己喜愛的理由。

  5.欣賞詩歌(教師推薦)

  6.教師推薦書目:《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毛澤東詩詞鑒賞》等

詩歌教學設計9

  【教材簡析】

  本文是一首結構工整而意蘊深遠的哲理詩。詩歌用形象化的語言及豐富的意象詮釋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歷史意義,人格意義,人生意義等內(nèi)容。詩歌用充滿韻律的語言展示了對人生的理性思考,內(nèi)涵深刻。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歌。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形象化的語言,理解詩歌的主旨。

  3、結合個人經(jīng)歷,能對自己有所啟發(fā),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主旨。

  2、教學難點:

  結合實例,詮釋詩歌中的意象,體會語言。

  【教學準備】

  學生:

  搜集有關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及其優(yōu)秀事跡

  教師:

  1、流沙河個人簡介,圖片。

  2、準備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首詮釋理想的哲理詩,內(nèi)容深刻。在內(nèi)容上與第一單元的《在山的那邊》一以貫之,在授課時,結合《在山的那邊》引入新課教學;抓住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突出朗讀訓練;同時采用讓學生自立學習,小組合作探討,教師加以點撥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指導其從社會生活及人生體驗中找出例證,理解,賞析詩歌形象化的語言,有助于詩文的思想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情感意識。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舊知識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感受的是課文作者對于人生的憧憬,體驗和思考。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那么,什么才能造就我們美好的人生,點亮你的一生呢?列夫托爾斯泰這樣告訴我們“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苯裉,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相信他一定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板書課題)

  (設計這一導入語,是按照奧蘇伯爾的學習的同化理論,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網(wǎng)絡,即已學過的,同樣談理想的現(xiàn)代詩《在山的那一邊》,與今天所學的新知識相聯(lián)系,易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產(chǎn)生求知欲,好奇心,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進入本課的學習 。)

  二、形式朗讀,整體感知

  1、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

  要求:認真聽,品味語氣,語調(diào),把握韻律,節(jié)奏,在詩中作好標記。

  2、自由朗讀,帶著問題思考:

  ⑴ 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

 、 圍繞這一主旨,詩歌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

  3、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課堂交流,明確:詩歌主旨—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

  (這樣設計,目的是抓住詩歌教學的主要特點,以誦讀為切入點,突出朗讀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朗讀能力,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研討賞析打下了基礎。)

  三、讀探究,品味語言

  學生分成5~6個小組,確定小組主持人,采用腦風暴法,針對問題,合作探究。

  1、師出示小組學習要求:逐段研討,深入思索,反復咀嚼,品味語言。

  2、師進行學法指導:

  ⑴ 各人暢所欲言自己的閱讀體驗。

 、 理解詩句時注意課前搜集到的名人事跡。并聯(lián)系社會生活及個人經(jīng)歷,這些實例將會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詩歌。

  3、師針對各段內(nèi)容,分別列出思考題以引導學生的探討思路,視交流情況適時知道。

  第1小節(jié)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你能仿照本節(jié)的結構,寫幾句話嗎?

  提示:A、比喻,頂針。B、仿寫。

  提示學生注意分析這段文字的結構特點。

  第2、3小節(jié)這兩小節(jié)表達了什么意思?能試著舉例說明嗎?

  提示:A、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理想,正是這些不斷提升的理想推動了人類的不斷進步。(“饑寒”中思“溫飽”,“溫飽”后求“文明”)舉例難度不大……B、分析“珍珠鏈”,“脊梁骨”的作用。

  第4小節(jié)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提示:理想的實現(xiàn),往往要經(jīng)歷多次挫折和失敗。

  第5小節(jié)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樹立遠大理想的意義。

  提示:理想給人力量。

  第6、7小節(jié)“獲得”與“犧牲”分別指什么?“副產(chǎn)品”的本體是什么?有理想的人為什么也會“酸辛“?

  提示:兩個詩節(jié)在內(nèi)容上相聯(lián)系,“獲得“是為理想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xiàn)后的喜悅;伴隨而來的個人榮譽只是“副產(chǎn)品”;“犧牲”的是個人利益,覺得“酸辛”的是不為人理解,獨自吶喊,奮斗的孤獨。典型實例:魯迅。

  第8小節(jié)你能舉出實例,說明“理想使忠厚者遭不辛;理想使不辛者絕處逢生”的含義嗎?什么是“大寫的.人”?

  師提示舉例,如“江姐“。然后引導學生再舉例,加深理解。

  第9小節(jié)與第8小節(jié)相聯(lián)系,第8小節(jié)正面寫理想的人生意義,而第9小節(jié)則從反面切入,連“罪人“,”浪子“都因為有理想而改變了自己,更何況一般人呢。

  第10、11小節(jié)在內(nèi)容上,兩個詩節(jié)有何不同?

  提示:第10小節(jié)從被動方面理想被曲解,玷污,該怎么辦;第11小節(jié)寫有些人主動放棄理想而產(chǎn)生的后果。

  第12小節(jié)總結全詩,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點突出新課標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注意在學法上的指導,使學生有法可循,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品嘗成功的喜悅。同時實例的運用也使課文的思想觀念轉化為了學生可以理解的情感意識,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輕松的交流中突破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

  四、拓展延伸,注重自身體驗

  1、閱讀體驗:

  讀完流沙河頗富哲理的〈理想〉,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體會。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談談怎樣樹立遠大理想,并為之努力奮斗。

  2、修辭訓練:

  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試模仿課文也寫幾句,看準表達得形象生動(這一過程的設計),體現(xiàn)了知識的鞏固與遷移;學習體會的及時交流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

  五、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朗讀,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的語言,并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讓我們牢記托爾斯泰的名言,樹立崇高的理想,并以此為航標燈,為實現(xiàn)他而努力奮斗,愿大家都能成為一個有理想的,高尚的人。

  六、作業(yè)設計

  1、完成“研討與聯(lián)系”。

  2、將學習體會整理成300字的隨筆。

詩歌教學設計10

  課前準備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課前預習能力,所以在進行主題閱讀之前,我先讓學生課前預習這三首詩歌,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弄懂難以理解的詞語,流利朗讀詩歌;查閱作者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相關資料。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流利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2、以讀促悟,學思結合,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蘊含的智慧

  3、合作探究謝爾·希爾弗斯坦兒童詩的寫作特點

  4、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在學生心里埋下一顆詩意的種子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意思,學生能個性化的解讀詩歌哲理

  教學難點:

  探究謝爾·希爾弗斯坦兒童詩的寫作特點,激發(fā)學生詩歌閱讀興趣

  教學準備

  PPT 閱讀記錄卡

  教學過程

  一、圖畫激情,導入詩歌(4分鐘)

  1、PPT出示謝爾·希爾弗斯坦的自畫像

  師:孩子們,圖片上的這個人給你的第一印象怎么樣呢?(隨機抽取3名學生發(fā)表見解)

  師:哈哈,同學們都覺得畫上的大叔似乎不太面善,但是謝爾大叔卻很喜歡你們,給你們創(chuàng)作了很多有趣的詩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謝爾·希爾弗斯坦的其中三首特別有意思的小詩。

  2、學生分享謝爾·希爾弗斯坦的相關資料

  師:課前,大家都做了課前預習,對我們的謝爾大叔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們請一位同學來分享一下他所收集到的資料。

  二、初讀詩歌,理解大意(8分鐘)

  1、請學生先大聲自由朗讀三首詩歌,著重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歌多讀幾遍。

  2、指明三名學生各自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詩歌全班朗讀,并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

  3、再請三名學生評價同學的朗讀(優(yōu)缺點)

  4、教師范讀詩歌,特別強調(diào)多音字“抹”的讀音

  5、全班齊讀詩歌

  三、研讀詩歌《總得有人去》《作業(yè)機》《斑馬的問題》(10分鐘)

  1、給學生分發(fā)閱讀記錄卡,說明怎樣記錄(每個學生選擇一至兩首自己選擇的詩歌,邊讀自邊思考,填好閱讀記錄卡。)

  我喜歡的詩歌

  我的疑問

  我的體會

  詩歌特點

  2、教師向學生說明詩歌特點可以從寫作手法和語言特點等方面來分析,并利用ppt向學生解釋常用的`詩歌寫作手法。

  3、學生自由讀詩歌,獨立思考記錄閱讀卡。

  四、合作交流、匯報探究(15分鐘)

  1、學生小組內(nèi)交換自己的閱讀記錄卡,交流自己的意見。

  2、全班交流,匯報詩歌。

  每一首詩請一個代表做主講人,交流閱讀記錄卡,三至五個同學做補充,教師主持并相機點撥,其他同學認真思考,積極配合,記錄做筆記。(強調(diào)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詩歌)

  五、教師總結,布置作業(yè)(3分鐘)

  教師小結三首詩的寫作特點,帶領學生探究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的風格,并鼓勵學生去閱讀其他謝爾·希爾弗斯坦的詩歌,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的智慧,寫作的特點。

  作業(yè)二選一

  1、課外閱讀《愛心樹》《閣樓上的光》《失落的一角》。

  2、自己嘗試創(chuàng)造一首兒童詩。

  板書設計

  謝爾·希爾弗斯坦

  《總得有人去》 想象豐富

  《作業(yè)機》 明快幽默

  《斑馬的問題》 平易自然 富有童趣

詩歌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活動,感受詩歌的魅力。

  2、通過搜集整理和合編小詩集,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用恰當?shù)恼Z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

  2、表情手勢要自然。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收集資料,分享詩歌

  1、教師導入: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對詩歌有了初步了解,大家摘抄了許多詩歌并且開始嘗試自己寫詩歌。分享一下你最喜歡的詩歌,并且說一說你喜歡的原因。

  2、學生分享詩歌,交流感受。

  3、教師提問:這些詩歌叩擊了我們的心靈,詩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我們學習并掌握了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說一說在你收集詩歌的過程中,找到了哪些和詩歌或者詩人有關的資料呢?

  4、學生交流詩人的經(jīng)歷和詩歌背后的故事。

  5、教師過渡: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處處有詩歌,今天我們一起輕叩詩歌大門。

  出示課件1:

 。ㄔO計意圖:交流分享中呈現(xiàn)學生真實的摘抄本,幫助學生進一步豐富收集現(xiàn)代詩歌的渠道和摘抄的類型,激起學生收集、摘抄現(xiàn)代詩的濃厚興趣。)

  二、師生合作,共商計劃

  1、教師提出任務:同學們有了自己的摘抄本,接下來就可以合編小詩集和舉辦詩歌朗誦會了。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先來共同制定活動計劃,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出示課件2:

  預設1:可以分成詩歌小組進行活動。

  預設2:小組成員之間要明確職責和任務。

  預設3:合編的小詩集可以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小組的標志。

  2、教師引導:我們先來一起想想怎樣合編小詩集?其中可以編排哪些內(nèi)容呢?

  預設:可以是收集的詩,也可以是自己寫的詩。

  3、教師引導:小詩集的內(nèi)容除了我們前期摘抄的詩歌和自己寫的詩之外,還可以有什么?

  預設1:所摘抄詩歌的作者簡介。

  預設2: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歌的背景。

  預設3:自己寫詩時發(fā)生的故事。

  預設4:現(xiàn)代詩歌的小知識。

  4、教師引導:我們可以收集這么多的內(nèi)容,你有什么好方法能給這些內(nèi)容分類呢?

  出示課件3:

  預設1:按作者分類。

  預設2:按形式角度分類。

  預設3:按讀后的感受分類。

  5、教師提問:有了內(nèi)容,為了編一本小詩集,我們還需要考慮些什么?

  出示課件4:

  預設1:詩集的名字。

  預設2:封面設計。

  預設3:要有目錄。

  預設4:有些內(nèi)容旁邊可以配上插圖。

  (設計意圖:明確活動任務,學生主動參與制定計劃,豐富內(nèi)容,幫助活動順利開展,增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性,激發(fā)學生開展活動的'興趣。)

  三、執(zhí)行落實,開展活動

  1、活動要求:我們在小組內(nèi)任務分工,合編小詩集,然后選擇最喜歡的詩歌,采用最喜歡的形式把你們的詩歌朗誦給全班同學聽。

  出示課件5:

  2、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3、學生朗讀,互相評價。

  出示課件6:

  4、教師提示:我們合作編成小詩集后,還可以舉辦詩歌朗誦會。同學們剛才已經(jīng)想出了許多建議,大家根據(jù)商量的結果,分頭準備,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請教老師。

 。ㄔO計意圖: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給出活動提示,幫助學生在詩歌朗誦會上更好地呈現(xiàn)自己的朗誦成果。進一步交流安排,形成詩歌朗誦會方案,使得學生對詩歌朗誦會充滿期待。)

  五、課后作業(yè)

  繼續(xù)完善合編小詩集,開展相關活動,為舉辦詩歌朗誦會做準備。

  【課后反思】

  本次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輕叩詩歌大門”,圍繞現(xiàn)代詩的內(nèi)容展開。本次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單元教學,展示成果既有書面形式,又有口頭形式,要求學生在收集、創(chuàng)作詩歌的基礎上,能合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通過多渠道、多主題的活動豐富摘抄積累,增強對詩歌的感知;在詩歌教學中嘗試仿寫與續(xù)寫;從作者、內(nèi)容、讀后感等不同角度對詩歌進行分類;討論分工,制作詩集,配合設計封面、插圖、序言、后記、目錄等,為活動的開展做好準備。為了活動更好地開展,前期準備還需要更充分,放手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詩歌教學設計12

  活動目標

  1、理解古詩內(nèi)容,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嘗試背誦古詩,了解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

  3、知道糧食來之不易,萌發(fā)對農(nóng)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幼兒提前通過圖片、視頻等了解水稻種植、種植過程等。

  2、物質準備:

  PPT圖片、米飯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各種米飯的圖片,引入活動,討論: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你指導我們吃的.米飯是從哪里來的嗎?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朗誦故事,理解詩歌意境。

  1、引導幼兒傾聽詩歌朗讀《憫農(nóng)》,欣賞理解古詩。

  2、討論理解古詩的含義。

  3、學習詞語"辛苦",并用"辛苦"說一句話。

  4、引導幼兒學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初步感受古詩的韻味美。

  三、嘗試背誦,加深理解。

  在幼兒對古詩內(nèi)容及含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鼓勵幼兒看圖,嘗試背誦。

  四、交流討論,了解農(nóng)民種田勞作的艱辛。

  1、提問:你見過農(nóng)民伯伯種地嗎?他們是如何種田的?請你學一學。農(nóng)民伯伯勞作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通過討論表達對農(nóng)民的敬意,懂得愛惜糧食,不浪費糧食。

  2、小結:《憫農(nóng)》這首詩歌描寫出農(nóng)民勞作的艱辛,提醒我們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費。

詩歌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及詞語,認識新筆畫“撇點“。

  2、朗讀課文,了解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學內(nèi)容:

  1、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2、朗讀課文,品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月嗎?

  2. 聽學生回答,繼續(xù)問:你們最喜歡那個月,為什么?

  3. 這里有一首小詩,把你們喜歡的月份都寫進去了(板書課題:十二月歌)。帶領學生齊讀課題。

  自由回答,齊讀課題。

  從學生熟悉的常識入手,讓他們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月份,再帶著興趣學文。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 自己先試著利用拼音讀讀詩歌。

  2. 老師范讀,你們仔細地當小觀眾,再想想是否能讀準確。

  3. 聽了老師讀得,說說你學會了哪些字。讓學生通過聽讀,說自己學會的字音。再教同學們讀兩遍。

  4. 你們聽得真認真,下面再和你的同桌讀讀,把字音讀準,讀通句子。

  5. 小組開火車讀句子。

  6. 師出示詞語,誰能來當小老師,教教我們?指名學生教讀詞語。

  7. 出示生字,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把這些生字寶寶記住嗎?同桌互考生字。

  8. 做游戲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聽老師范讀,識記生字。

  同桌互讀生字。

  開火車讀句子。

  指名認讀詞語。

  同桌互考生字,游戲檢查生字。

  讓學生從聽老師讀中糾正自己的讀音,也是學習識字的一種方式。以小組開火車的形式來檢測讀書的情況,學生興趣頗高。

  三、朗讀課文,品讀感悟。

  1. 先自己讀讀課文,你喜歡哪個月,就把這一行詩讀一讀。

  學生自己練讀。

  2. 在小組內(nèi)交流。讀你喜歡的一行詩,說說為什么喜歡。

  3. 在全班匯報。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一行,就出示帶這行師的圖片。

  (1)“正月新春舞龍燈”:讓學生讀后說原因。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可熱鬧了,過年你高興嗎?帶著這種高興的勁頭讀讀這行。

  (2)“二月郊外放風箏”:喜歡放風箏嗎?喜歡的.孩子讀一讀這行。

  (3)“三月清明楊柳綠”、“四月牡丹花正紅”:你知道“清明”是什么意思嗎?(聽學生說)三、四月正值春季,花紅柳綠非常美麗,誰能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后全班齊讀。

  (4)“五月端午賽龍舟”:每年端午節(jié)時都有賽龍舟,你見過賽龍舟嗎?給我們介紹 。

  (5)“六月荷花滿池塘”:喜歡荷花的孩子一起來讀這行。

  (6)“七月牛郎會織女”:聽過這個故事嗎?誰來簡單地給我們說說?

  (7)“八月中秋桂花香”:讓學生自己說對這行詩的理解。中秋節(jié)是什么時候?八月正是桂花飄香之時,多美呀,我好像都聞到了桂花的香味了。喜歡的孩子讀這行。

  (8)“九月登高過重陽”:“重陽”是什么時候?

  (9)“十月滿園橘子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除了橘子熟了,還有什么要收獲的?

  (10)“冬月大雪壓青松”、“臘月梅花傲冰霜”:為什么喜歡這兩行?(聽學生說)寒冷的冬天,百花凋謝,只有青松和梅花才傲霜斗雪,用自己的語言夸夸它們。

  4. 我們把這十二個月連起來讀一讀吧,全班再次齊讀全詩。

  自由練習讀文。

  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全班交流,讀中感悟句子。在交流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一句一句的讀。

  齊讀課文。

  每個月都有不同的特點,都有值得喜愛之處,但考慮到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月份進行學習,更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同時,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每個月都是那么的美好,值得我們好好去珍惜。

  四、教師小結。

  1. 你學了《十二月歌》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說。

  2. 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十二個月的景致,老師才發(fā)現(xiàn),原來每個月都那么可愛,春有繁花似錦,夏有荷花池塘,秋有金橘滿枝,冬有梅花傲雪。老師和孩子們一樣,喜歡每個月。那我們就一起珍惜我們的美好時光,快快樂樂地度過每個月、每一天吧!

  談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自己談讀了詩歌后的感受,自己學了詩歌后感受到的美。教師的適時總結,升華了這首詩歌的含義。

詩歌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并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nèi)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nèi)涵,品出詩的情味。

  2、聯(lián)想、想像法。這四首詩語言優(yōu)美、精練,內(nèi)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xiàn)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課前預習:

  1、給生字注音。(10個以上)

  2、試讀課文。(3次以上)

  3、劃分各首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

 。1)解釋題目的含義。

 。2)簡介作者和作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劢虒W要點]《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fā)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jīng)》發(fā)端,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觀滄!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2)作品簡介

  題目《觀滄!分,“觀”的意思是“遠望、眺望”,滄海:大海,這里指渤海。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后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一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樂府四言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2、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范讀,要求字正腔圓,感情飽滿。(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jié)奏感

  3、整體感知課文

 、賹W生借助注釋,疏通詩歌內(nèi)容。補充內(nèi)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陔y點點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于滄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重點提示: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tǒng)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動靜結合,描寫大海全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靜景,表現(xiàn)了島上的勃勃生機;“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描寫動景,表現(xiàn)了大海的磅礴氣勢。

  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chuàng)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此詩前一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氣象則略遜一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xiàn)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

  主題:本詩作者描寫了大海的壯麗景色,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天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

  難點點撥: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tǒng)一中國解除了后顧之憂。(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紡一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jù)勢力,就可以實現(xiàn)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的宏偉目標了。)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fā)了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表現(xiàn)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

  5、小結:“詩言志”詩人寫滄海,抒發(fā)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里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fā)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xiàn)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6、背誦全詩、

  三、《次北固山下》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聞名。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題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2、介紹律詩的有關知識:

  律詩共八句。分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四聯(lián)。

  押韻,每聯(lián)的尾字押韻。押韻的字叫韻腳。

  頷聯(lián)、頸聯(lián)一定是對偶句。

  3、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

  4、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思念故鄉(xiāng)。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皯摇笔嵌酥备邟斓臉幼樱L“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被人稱道。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a、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b、表現(xiàn)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

  5、背誦全詩、

  四、布置作業(yè)

  默寫詩歌《觀滄!泛汀洞伪惫躺较隆贰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

  一、《錢塘湖春行》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一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chuàng)作最多的一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錢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錢塘湖,即杭州西湖。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從詩的體裁看,《錢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詩。

  2、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jié)拍有××/××/××/×,××/××/×/××。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有時也可以這樣劃分:××/××/×××。如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

  3、合作探究

 。1)從《錢塘湖春行》的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寫的是初春景象?

  如:“水面初平”、“爭暖樹”、“啄春泥”、“沒馬蹄”。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歸納主題。

  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fā)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3)詩中“幾處”“誰家”用得極有分寸,換作“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效果。聯(lián)系全詩,說說為什么。

  “幾處”“誰家”照應“早鶯”“新燕”,準確地反映了初春時景物的特點,也表達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換作換作“處處”“家家”就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4、背誦全詩。

  二、《天凈沙 秋思》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馬致遠:元代著名戲曲作家。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代四大戲曲作家。

  從詩歌的體裁看,《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疤靸羯场笔乔泼,相當于可以填詞歌唱的樂譜;“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的思念。

  馬致遠的散曲,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被譽之為“秋思之祖”。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僅用28個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2、朗讀指導與訓練

 。1)劃分這首散曲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

  3、合作探究

 。1)《天凈沙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

  點撥:“小橋流水人家”是以樂景反襯哀景,“小橋流水人家”雖好卻不是自己的家鄉(xiāng),有家歸不得,更加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哪句可以作為點睛之筆,道出了游子的情懷?

  斷腸人在天涯。

  提示:斷腸人,指長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歸納主題。

  通過凄清、悲涼、感傷的秋景描寫,表現(xiàn)羈旅游子的孤苦寂寞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4)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展開想象,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字數(shù)150字左右。

  深秋,夕陽西下。古道上,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正踽踽獨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衰瘦的老馬。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將要歸巢的烏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橋,看到溪水流經(jīng)的幾戶人家,炊煙裊裊,充滿幸福溫馨,而他此刻卻有家難歸,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自己今夜又要投宿在何處?獨自承受長夜漫漫,怎么能不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4、背誦全詩、

  三、布置作業(yè)

  1、默寫詩歌《錢塘湖春行》、《天凈沙秋思》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詩歌教學設計15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意境美。

  2、教給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步驟。

  3、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

  教學過程:

  與學生交流,導入新課:

  有沒有較長時間離開父母的經(jīng)歷?為什么離開?離開后想些什么?想家時怎么辦?

  思念親人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感情。作家冰心在遠離親人、思念父母的時候,就把這種感情融化在一篇篇優(yōu)美動人的詩歌、散文中。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篇:《紙船寄母親》。

  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師有感情的朗讀,渲染氣氛。

  附投影:謝婉瑩,現(xiàn)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筆名出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心、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都埓愤x自《繁星》,是作者赴美留學途中所做。這是作者第一次遠離祖國、遠離家鄉(xiāng)、遠離親人,當她孤零零的隨著航船在海上漂泊時,對親人、對母親倍感思念,于是作者把自己復活的一顆童心寄托在小小的紙船上,寫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詩篇。

  學生朗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注意把握節(jié)奏和重音。(放悠揚而略帶憂傷的背景音樂)

  請一位同學朗讀,學生互評,再讀。聽錄音,比較一下哪些地方讀的比我們好。我們讀得還不夠好,是因為的詩歌的理解還不夠深入。請同學們默讀,品味揣摩語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及最精彩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注意精彩語句的朗讀指導。

  學生自己品讀,便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讀完后給同學們描繪一下。

  師總結欣賞詩歌的方法步驟(投影:詩歌欣賞的步驟:

  1、朗讀吟誦,感受詩歌音樂美

  2、品味揣摩,感受詩歌語言美感悟詩歌意境美)

  3、聯(lián)想想象,感受詩歌圖畫美

  學生進行背誦比賽。

  過渡: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是永恒的主題。父母無私的愛不僅會使子女無限思戀,而且也會贏得子女純真的回報。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就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請同學們用學到的'方法賞析這首詩,注意同學間的交流與幫助。

  小結:今天我們所學的兩首詩都是描寫、歌頌親情的,它使我們更加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親情的無私。在生活中,我們更要珍惜這份感情,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回報親人,回報社會。如果同學們還想進一步了解泰戈爾及其作品,請在課下閱讀:(投影:推薦閱讀:

  《泰戈爾抒情詩選》

  《泰戈爾其人其作》)

  作業(yè):模仿《金色花》4、5段的寫法,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寫一段回報母親的話。

【詩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歌教學設計03-16

詩歌教學設計04-12

關于詩歌教學設計01-14

詩歌教學設計15篇03-17

幼兒園詩歌教學設計03-08

幼兒教案設計:詩歌回家03-03

幼兒詩歌活動設計教案(精選22篇)10-23

《杯子的設計》教學設計03-14

教學設計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