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評課稿,評課是教學、教研工作過程中一項經(jīng)常開展的活動。那要怎么寫好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 1
聽課前當別人說今天魏芳老師上公頃的認識,我不禁為她捏了一把汗。上過這一課的老師都知道,對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較小的面積單位,學生尚可以從教室里的很多實物得到充分認識,但是,對于公頃、平方千米等土地面積單位,不帶學生走出課堂,靠老師的三寸不爛之舌是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的,更談不上接受應用。所以對于“公頃”的教學,很少有老師把它作為公開課來上。即使上,走出課堂上最為合適。然而,好奇心極強的學生,一但走出課堂就很難調(diào)控,他們的注意力常常要被各種景象所吸引。今天是在室內(nèi)聽課她將怎樣上?我的疑問很快在聽課中消失,我不禁再一次為魏芳老師叫好。從課堂導入到教學流程水到渠成;從把握教材絲絲入扣,與學生交流和諧共生;從教師對課的構思和對課的執(zhí)行情況看,我們都能看到魏芳老師教學此內(nèi)容時所下的的苦功,看到她是個有思想的老師,是個實踐能力很強的老師。他的課堂教學,平凡中折射出精彩,交流中流露思想方法,評價中顯示教師魅力。真有“聽君一堂課,勝教三年書”的感慨。她的教學凸現(xiàn)三性。
1.人文性:教師在教學中大量用已知知識為支點,從實踐中,從100平方米起,大量讓學生感知100平方米,然后依托郎小學校的周圍公路長度,從靈隱路路口出發(fā)到靈隱路15號長度大約是100米,從靈隱路15號到普陀路路口長度大約是100米,來引出像這樣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公頃,然后讓學生以這個為依托,來估一估學校的面積,從而了解學校的面積大約0.5公頃。這樣將學校作為一個資源合理的利用,發(fā)揮它的價值,使學生的表象更豐富,感知更具體,估算更合理。
2.瞻前性:魏老師先復習學習過的面積單位,進行面積單位整理的時候,要求學生著重回憶各個面積單位的意義!澳隳芙Y合實際說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嗎?它們的進率呢?” 一個問題拋出后學生迅速展開想象,在頭腦中回憶這些表象。在整理過這些學過的面積單位時,魏老師靈活的把例題呈現(xiàn)的數(shù)字變了一下,改成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shù)。課件呈現(xiàn)四張旅游景點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思考。“你讀過這些數(shù)字有什么感受”,學生切身體會到如果以平方米作單位數(shù)字太大,用平方米做單位不太合適,自然而然的就引出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教學中教師不斷讓學生通過100平方米感受1公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從學生的審題,問題的回答有根有據(jù),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
3.滲透性:本節(jié)課教師理念高。轉(zhuǎn)換思想貫穿全課。公頃的認識的學習方式與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概念建立又有所相同的。這一課,魏老師并沒有簡單的教會學生怎么計算公頃與平方米之間的進率,而是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外測量100米,感受100米,把封閉式教學便為開放型教學。大量感知100米后,魏老師盡量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場地體會1公頃。校園是學生熟悉的,通過計算1個操場的面積,知道它比1公頃小一些。教室是學生更熟悉的,教室地面的面積一般100平方米左右,大約100個教室的地面才有1公頃。從熟悉的.場地推想1公頃,能加深對1公頃的印象。學生只要在眾多事例中記住最喜歡的一件,1公頃有多大將印象深刻。這些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建立起豐富聯(lián)系,使知識主動走向?qū)W生的生活,教學隨之破除知識的邊界,使其走向開放,向?qū)W生靠近。另在課的結尾教師以江蘇省面積大小再一次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也為下一節(jié)課打下伏筆。
總之魏老師在本部分數(shù)學學習材料的選擇上注意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通過現(xiàn)實的生活材料,不僅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nèi)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大大調(diào)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shù)學問題。另我覺得本節(jié)課最大的優(yōu)點還體現(xiàn)在魏老師在課堂上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評價學生很到位。既能鼓勵該學生又能讓別的學生對該問題給予完善。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 2
今天早上有幸參加聽數(shù)學教研組一組何老師的課《認識公頃,平方千米》。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之一是經(jīng)歷認識“公頃”和“認識平方千米”以及它們與“平方米”間的單位改寫的過程。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常用的幾個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夠運用相應的公式求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成功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一、巧用引入,教學新知。
新課之前先讓學生回憶幾個常見的面積單位以及其含義,板書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并用相關的教具展示其大小,引導學生從身邊找到相應大小的物體。既使學生既掌握了舊知識,也為新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1、(設疑提問,根據(jù)前面例子同學們能猜猜1公頃有多大嗎?)
一個簡單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全班學生都大擔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何老師抓信契機出示1公頃的圖形,告訴學生這就是1公頃,學生通過計算自然得出了1公頃的大小,并把課堂進行延伸。為講解進率作好了鋪墊。
2、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需要借助一個階梯和平臺,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前面的回憶就為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搭建了一個階梯,使知識能夠順利遷移和過渡。經(jīng)過前幾個面積單位的學習,學生很想知道還有沒有更大的面積單位,何老師在此提出一個長度單位千米,那么有沒有平方千米呢,1平方千米有多大呢?
經(jīng)過學生的思考,很多學生大膽得出一平方千米就是:“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平方千米的含義是學生憑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得出的結論,是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品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對平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覺和認識。何老師還展示了我們國家、省、市、縣的土地面積,讓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同時也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
二、采用變式教學,推導進率
當學生初步得出這樣的結論后,教師又繼續(xù)引導學生進行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推導。平方千米與平方米、公頃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學生有點困惑,我提示學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進行變形?這時學生受啟發(fā),變形計算如下:
1平方千米= 1千米1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
又因為1公頃=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00
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與公頃之間的結論:1平方千米=100公頃
花了很多時間讓學生去經(jīng)歷推導的過程,體驗面積單位之間的聯(lián)系,再把他們的體驗用語言描述出來(學生最后用自己簡短的語言總結出改寫方法:乘以進率就相當于加4個0,除以進率就相當于減4個0)突破了教學難點。
學習活動中,學生愿意自己去經(jīng)歷、去實踐,這就是一種體驗。因此課上才出現(xiàn)精彩的回答:當談到“1公頃=10000平方米”時,有學生想到了“我們學校籃球場的占地面積大約是5500平方米,大約2個這樣的籃球場才相當于1公頃的面積”;又馬上有學生說”如果3個這樣的籃球場相當于1公頃的面積,那么多少個這樣的籃球場就相當于1平方千米面積”!精彩的回答折射出了智慧的火花!又如“我們教室的面積是48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大約有約2萬多個個教室的大小了,1平方千米真大!”諸如此類描述層出不窮,我喜歡這樣的回答,對于這樣描述的同學給予了星級獎勵。教室里不能看到但可以想象到1平方千米有多大,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銜接讓孩子們更是興趣盎然。從學生臉上露出喜悅的表情,這節(jié)課很成功。
【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公頃、平方千米》評課稿】相關文章: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設計02-26
公頃平方千米教學設計7篇02-26
公頃的認識評課稿06-02
認識公頃評課稿03-22
公頃的認識評課稿04-02
【薦】認識公頃評課稿07-16
認識公頃評課稿4篇03-23
認識公頃評課稿3篇【熱門】07-31
《平方差公式》評課稿07-23
千米的認識評課稿04-05